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新平县元江干热河谷地区5个村寨的调查数据,从自然环境与生计资本两方面对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农户的生计策略受到当地气候环境与生计资本的双重影响。为了适应干热河谷的气候环境,农户大都选择以种植多季节蔬菜和热带亚热带水果以及周边打工相结合的生计策略。农户的各类生计资本中自然资本指数最高,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居中,社会资本指数最低。生计资本决定着农户生计类型,其中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较多的家庭往往从事以农为主型生计,而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较多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非农为主型生计。  相似文献   

2.
文中以问卷调查和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对西藏林芝地区农牧民生计资产状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农牧民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林芝地区农牧民生计资产中自然资本存量较高,但由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存量较低,导致无法形成最优的生计策略;2)当农牧民有比较多的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时,农牧民所采取的生计策略以非农业生计活动为主,当农牧民有较多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时,其粘性较强,农牧民不愿意放弃其原有的农业生计活动;3)增加农牧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生计多样性,政府必须加大信息、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使其具有较高的生计资本存量,从而提高农牧民生计水平。  相似文献   

3.
基于内蒙古372户牧民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熵值法评估了牧民生计资本状况,随后检验了生计资本对牧民减畜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民生计主要依靠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其次是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最后是自然资本。2)生计资本中社会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能显著促进牧民减畜意愿,自然资本则反之。其中,社会资本中的社会网络和参与集体活动情况、物质资本中的牲畜数量、人力资本中的劳动力数量、金融资本中的家庭现金收入均能显著促进牧民减畜意愿,自然资本中的草场面积和草地质量能显著抑制牧民减畜意愿。  相似文献   

4.
希拉穆仁草原牧区牧民的旅游生计策略选择既顺应国家草原生态保护的战略思想,又符合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文中基于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牧区牧民的实地调研数据,选取13项相关指标衡量生计资本,构建牧民用于生存的资本评价体系,采用Entropy Method,即熵值法衡量指标比例,测算希拉穆仁草原牧区牧民的生计资本现状,并将牧民类型分为专营旅游式、兼营旅游式、单一牧民式,对其生计资本存量进行横向对比,采用二项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回归)总结旅游目的地牧民旅游生计策略选取的因子。结果表明:1)牧民用于生存的资本存量从高至低为:物资资本、自然资源资本、家庭金融资本、相关社会资本、人力资本。2)三类牧民的生存资本存量计量结果存在区别,由高到低排序为:专营旅游式、兼营旅游式与单一放牧式,即参与旅游经营的牧民能获得较多的生计资本。3)人力资本、自然资源资本、家庭金融资本以及相关社会资本是牧民旅游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因子,其中家庭成年劳动力、家庭年收入以及获得培训机会是牧民进行旅游生计策略选择的驱动因子,而所占草场大小和接收政府部门补助对于牧民选择旅游生计策略造成障碍。  相似文献   

5.
农牧民生计资本是可持续生计研究框架的基础,决定了农牧民家庭生计策略的选择与结果。文中运用问卷调查与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新疆生态旅游发展典型区域内参与旅游业牧民生计资本的实证研究。通过采用计算赋值与标准化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借助社会统计软件工具,对样本牧民的生计资本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样本生计资本总值仅为0.249,处于较低水平状态,其中物质资本水平最低,人力资本水平最高;不同生计资本水平的牧民分布很不均衡,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在0.2以下水平的牧民累积百分比分别为52.7%和79.1%;牧民家庭特征中家庭人口数最多的牧户生计资本总值最低,民族及调查区域的生计资本水平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计策略由是生计活动组成,通过系列生计活动来实现。在不同的资产状况下,生计活动呈现多样性,并且相互结合来实现生计策略。我国现行的生态补偿,主要对受补偿者给钱、予物,提供实物、资金、智力与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这势必影响到农户的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随着生态补偿研究的不断深入与生态补偿工程的广泛实施,提高了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遏制了生态脆弱地区环境的进一步退化。实施生态补偿的环境保护作用显而易见,不乏论述,但对于改善农户生计水平,影响农户生计策略的效用却鲜有论及。从农户生计入手,评估农户的生计资本,量化实施生态补偿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揭示农户生计策略对于实施生态补偿的响应机制,对于系统优化生态补偿设计、科学指导生态补偿实施、切实保障农户利益,实现改善生态环境与提高发展能力"双赢"的生态补偿本质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意义。通过文中的研究,可以发现:对于张掖市来讲,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其区域经济优势,提高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水平,从而整体上提高农户的生计资本水平;研究区主要存在以农业生产为主和以非农经营为主的生计策略,前者更倾向于选择物质支持和技术支持两种生态补偿方式,而后者则倾向于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两种补偿方式;并且采取以农业生产为主生计策略的农户,偏好多种生态补偿方式组合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7.
文中基于玛纳斯县和阿瓦提县273户实地调研,运用二值选择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棉农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棉区棉农各项生计资本差异较大,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存量较充裕,而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匮乏。家庭劳动能力、人均种植面积、浇水情况、信贷情况、住房质量、固定资产对棉农的农业型生计策略具有显著影响,而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直系亲属有无干部则对棉农的多样化生计策略影响显著;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劳动能力、人均种植面积、浇水情况、家庭年收入、住房质量对棉农生计策略的选择富有弹性,浇水情况、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的发生几率比Ω明显。  相似文献   

8.
基于农牧交错禁牧区三期追踪调研数据,采用二元Probit模型与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析了两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期内农牧户生计资本增量与存量对其减畜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经过两轮政策的实施,农牧户减畜行为发生率与减畜率不升反降,减畜形势依然严峻。2)两轮政策期内农牧户生计资本值均呈现下降态势,但第二轮政策期下降幅度相较于第一轮略有收窄。3)金融资本存量与农牧户减畜行为之间存在U型关系,但拐点尚未来临,当前金融资本增量与存量的增加均会抑制减畜行为的发生。4)社会资本增量与存量的增加将显著促进减畜行为的发生,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减畜行为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关系,自然资本的积累有利于促进减畜行为的发生。因此,为更好地实现生态与生计并重的草原治理目标,应该合理运用金融信贷供给、拓宽农牧户生计渠道,引导劳动力要素的非农牧就业转移。  相似文献   

9.
推动山区脱贫户的生计策略优化转型、促进其可持续增收是巩固脱贫成效、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基于安徽省大别山区Q县890份脱贫户2017和2021年两期面板数据,利用状态转移矩阵识别了脱贫户的生计转型路径,运用内生转换模型评估脱贫户生计转型的收入效应。结果表明:1)2017-2021年,脱贫户生计策略转型中维持型、农业专业化和生计非农化转型占比分别为10.90%、14.16%、74.94%。2)基于反事实假设,农业专业化转型的脱贫户向生计非农化转型,其家庭人均纯收入将提升1.6%,对政府转移收入的依赖程度将下降49.8%;反之,生计非农化转型的脱贫户选择农业专业化则会降低其家庭人均纯收入并提升对政府转移收入的依赖程度。3)脱贫户生计非农化转型和农业专业化转型的收入增长率均边际递减。4)脱贫户生计转型的收入效应存在异质性,人力资本是影响脱贫户可持续增收的关键。基于此提出通过提升脱贫户人力资本、增加非农就业岗位等途径促进脱贫户可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绝对贫困问题的历史性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成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贫困治理的工作重心。文中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构建了相对贫困指标体系,使用A-F法对甘肃省陇南市相对贫困状况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从单维测度结果来看,陇南市相对贫困农户与非相对贫困农户在各个资本维度被剥夺程度差距明显,其中金融资本被剥夺程度差距最大,社会资本被剥夺程度差距最小。2)从多维相对贫困测度结果来看,不同程度相对贫困农户致贫原因存在明显差异。3)相对贫困的单维测度和多维测度均显示,相对贫困农户自然资本、金融资本被剥夺问题较为严重,其他维度资本被剥夺程度相对较轻。4)随着维度指标被剥夺水平临界值K的上升,陇南市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与多维贫困指数呈下降趋势,平均剥夺份额呈上升趋势。5)在不同K值下生计资本的平均贡献率排序为:自然资本(30.86%)﹥金融资本(27.42%)﹥人力资本(18.21%)﹥物质资本(14.81%)﹥社会资本(5.56%)。陇南市政府未来可围绕相对贫困农户发展所需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再造来完善贫困治理政策,同时应当防范精神贫困导致物质贫困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5大草原类型15个旗(县) 896户牧户的调研数据,提出研究假设,建立计量模型,分析牧户生计策略对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户选择参与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愿与牧户生计策略呈相关关系,由高到低依次为:纯牧户>非牧户>牧兼户>兼牧户。2)纯牧户生计策略牧户倾向于转入草原承包经营权,非牧户生计策略牧户倾向于转出。3)选择不同生计策略的牧户对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参与程度不同,非牧户随着非牧程度的加深其转出草原面积的比重增加;转入牧户的生计策略与转入草原面积比重不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2.
干旱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备受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威胁农户生计,甚至阻碍乡村可持续发展。研究农户抗旱适应能力,有助于提升农户生计可持续性。选择榆中县为研究区,借助社会-生态系统框架(SES)下适应能力的概念,构建农户抗旱适应能力评价模型;基于农户调查数据的生计特征统计,将农户分为补贴依赖型、务农专业型、务工专业型、兼业型和职业型,定量评价榆中县农户抗旱适应能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户类型呈现多元化,其中务工专业型农户最多,职业型农户最少。(2)农户抗旱适应能力整体稳定性较差,且存在较大的内部差异;不同类型农户抗旱适应能力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补贴依赖型〉务农专业型〉务工专业型〉兼业型〉职业型。(3)农户抗旱适应能力障碍因素主要有干旱损失、自然资本、农户认知、节水灌溉和社会资本5大维度。  相似文献   

13.
在生态旅游持续推进的影响下,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生活发生转变,影响社区农户生计策略选择,推动农户生计方式多样化发展。基于此,探讨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生计策略转变意愿的影响机制。对研究区域内18个乡村,506户农户开展调研。结果表明:农户旅游收益认知、管理认知及政策环境认知正向影响其选择生态旅游作为生计策略的意愿,且管理认知的影响程度更大;同时农户成本认知负向影响其选择生态旅游作为生计策略的意愿。因此,管理部门应引导农户树立积极参与理念;各部门通力合作,逐步完善农户参与决策与解决问题的制度体系,提高管理信任度;多样化组织开展旅游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户专业技能水平,可有效提高农户选择生态旅游作为生计策略的意愿。  相似文献   

14.
易地搬迁是扶贫脱贫的重要手段,能够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不能养一方人”的问题。在生计资本变化影响下,农户基于自身考虑会做出不同行动选择。在此背景下,文中以期望理论为依据,采用解释社会学的研究途径,主要运用深度访谈和实地观察的田野研究方法,聚焦燕山-太行山片区易地搬迁农户,分析其对易地扶贫搬迁的认知、行为和态度,从生计前景角度研究农户生计变动及其行动逻辑。通过案例分析燕山-太行山片区易地搬迁农户在不同生计背景下,依据自身资本和家庭再生产情况,综合考虑收入、福利、风险等损益得失所呈现出的生计策略。研究表明:搬迁农户对生计产出的决策行为不仅受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影响,更是农民面临不确定性环境下心理因素的影响,农户的生计选择与行动逻辑是特定行为环境下所做出的主观决策。  相似文献   

15.
文中基于甘肃省14县市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和OLS模型分析生计禀赋、环境感知及个体特征对农民搬迁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生计禀赋、环境感知在农民搬迁意愿决策中发挥了显著作用,这一结论通过剔除老年人样本后依然通过了稳健性检验。生计禀赋中住房结构对农民搬迁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政府补贴会削弱农民搬迁意愿,耕地并不是决定农民搬迁意愿的主要因素。环境感知中沙漠移动距越大,绿洲保护功能越弱,植被覆盖度越低,农民选择搬迁的概率越高;农民搬迁意愿受生计禀赋和环境感知的影响存在收入、家庭结构及性别的差异;农民搬迁意愿与受教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论有助于刻画农民搬迁意愿决策机理,丰富干旱区人地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农户进行调查,研究了雅鲁藏布江中游农户的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状况。结果表明:1)家庭劳动力状况和区域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影响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农为主型和非农为主型农户人口多,劳动力多,从业灵活性大,兼业特征明显,收入也相对较高。纯农型农户拥有草场面积高于其他类型农户,农为主型农户的耕地面积最多。2)不同生计策略表现出土地投入差异,但土地利用集约性相当。草地利用的集约程度低于耕地。3)增加非农生产活动是纯农型农户和以农为主型农户生计多样化的重要途径;非农型农户和非农为主型农户应不断增强自身的从业技能水平,保证非农生计的持续性和收入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转型发展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需因时、因地制宜。文中采用SBL-ML模型,构建了在社会效益最大化下统筹经济增长与低碳发展的分析框架,基于2010-2019年黄河流域58个地级市人力、资本、能源、碳排放和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测度了各地区碳全要素生产率及低碳经济发展倾向。研究发现:1)从区域维度看,2010-2019年黄河流域地级市碳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状态,技术进步是推动黄河流域地级市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2)从城市维度看,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高的10个城市是洛阳市、朔州市、新乡市,西安市、郑州市、榆林市、鹤壁市、太原市、青岛市和烟台市,城市之间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不同的城市动力源泉也不相同。3)从低碳发展倾向来看,黄河流域整体表现处于初级阶段,大多为经济扩张型和增长倾向型,需进行低碳经济转型。4)从低碳转型协同路径来看,能源消耗和经济水平、能源消耗和人口规模、资产投资和产业结构、人力投入和碳排放量、人力投入和产业结构、碳排放量和产业结构在空间叠加后,对黄河流域碳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分异格局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华北井灌区1168户农户户主的调研数据,运用Mutinomial 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水资源稀缺性感知对农户灌溉适应性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水量稀缺性认知高的农户愿意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或减少灌溉面积,水位下降认知高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节水灌溉技术和调整种植结构,风险认知高的农户偏好加大对现有地下水资源的追逐,灌溉感受强烈的农户调整种植结构行为发生的概率更高,机井使用感受越强烈,农户越倾向于增加地下水开采。建议建立水情信息平台,提高农户稀缺性认知水平;加大水利设施尤其是地下水灌溉机井的维护与建设;鼓励农户集约化经营并创造信贷获取的宽松条件。此外,在引导农户灌溉适应性行为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到农户稀缺性感知异质性。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的基因流与杂草化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基因抗除草剂(HRGM)作物的抗性基因的转移、渗透或流失及其杂草化问题已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①抗性作物与常规作物间的基因互渗,发生抗性基因漂移或抗性作物退化;②抗性作物与其野生近缘物种间,尤其是与近缘杂草间的基因互渗,可直接将抗性基因转移到杂草或自然生境中,在除草剂定向选用的情况下,直接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②如果对HRGM作物管理不当,则抗性作物可能逸生为杂草。  相似文献   

20.
草原补奖政策兼具恢复草原生态环境与促进牧民增收双重目标。文中以青海省共和县牧户微观调研数据为基础,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元有序Logit模型,评估草原补奖政策参与对牧户收入水平与结构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草原补奖有效促进了牧户增收,且该促进作用随着牧户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强;补奖政策参与反而抑制了牧户收入来源多样化,拥有较大承包草地面积的牧户获得更多的补奖,继而将其用于扩大畜牧业生产,降低了牧户选择多样化生计策略的积极性,与该补偿政策实施初衷相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