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对甘肃省1996-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赤字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通过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甘肃省2015年、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万元GDP生态足迹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甘肃省1996-2009年间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大,由1.3835hm2增长到2.2973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不明显,存在生态赤字,且人均生态赤字逐年增大,由1996年的0.4256hm2增加到2009年的1.3515hm2。2)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维持在0.9213hm2-0.9579hm2之间,呈缓慢下降的趋势。3)生态赤字逐年扩大,以年均11.46%的速度快速增长。4)预测表明201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3.4732hm2/人,2020年将达到4.7153hm2/人;生态赤字在2015年扩大到2.5355hm2/人,2020年为3.7759hm2/人。针对甘肃省生态现状,建议提高农业单位产量,改善工业发展模式等,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足迹的1997—2009年西安市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9年为例,修正了Wackernagel提出的耕地产量因子,并利用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对西安市1997—2009年的土地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处于一个逐年增加的阶段之中,由1997年的0.7634 hm2增加至1.2731 hm2,并且近年来增加速度明显加快;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5251 hm2减少至0.3731 hm2,可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呈反方向发展的趋势。1997—2009年间,西安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大大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赤字由0.2383 hm2增加至0.9000 hm2;表明西安市人口对自然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西安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承受范围,影响该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1995-2004年河北省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基于国内外生态足迹动态分析理论和最新成果,本文对河北省1995-2004年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并结合万元GDP占用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指数等指标,为综合评价河北省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十年间,河北省人均生态足迹呈波动态势,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5年的0.4882hm2下降到2004年的0.4357hm2,生态赤字反映出区域生态系统正处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的压力之下,生态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万元GDP生态足迹的平稳下降表明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能力在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4.
1990—2010年高台县耕地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高台县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高台县1990—2010年耕地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赤字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0年,高台县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由0.4745hm2/人增加到1.9271 hm2/人,而人均耕地承载力由0.7095 hm2/人降低到0.6651 hm2/人,可见耕地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呈反方向发展趋势;在1990、1991、1996年,高台县耕地资源为生态盈余,其中1995年出现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赤字由1995年的0.0220hm2/人逐年增加到2010年的1.2620 hm2/人,截止2010年生态赤字达到最高值。分析结果表明,高台县人口对耕地资源的利用压力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耕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加之人口逐年增长,高台县耕地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故对现有耕地资源的利用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市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的“本地生态足迹”模型,引入热值概念,以新疆土地平均生产力为核算标准,调整乌鲁木齐市生态足迹模型中的3大核心参数,测算了乌鲁木齐市2000-2010年各类型土地实际发生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0年的每人5.63 hm2增加到2010年的24.0 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从2000年的0.84 hm2下降到2010年的0.57 hm2,人均生态赤字从2000年的4.54 hm2增加到2010年的23.04 hm2。2000年以来,除了牧草地以外,其他类型土地均是生态赤字,建设用地是乌鲁木齐市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的最大贡献者,2010年对生态赤字的贡献达到了93.04%。牧草地则是生态承载力的最大供给者,但自2004年以来其生态盈余呈不断下降趋势,表明乌鲁木齐市土地生态系统处于超负荷利用状态。应通过减少人口压力、提高耕地、牧草地等的平均生产力,大力实施循环经济等措施来减少乌鲁木齐市生态足迹,增加生态承载力,以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疆近十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在阐述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模型基础之上,设计了区域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新疆2001-2007年共7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新疆人均生态足迹由1998年的2.5957hm2逐年增加到2007年的4.0551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3.1270hm2逐年减少到2.8266hm2,,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呈现反向发展趋势。这十年来,新疆由生态冗余状态转变为生态赤字现象,目前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7.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模型,对宁夏1980、1985、1990、1995、1998~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1980~2005年间,除1990~1995年宁夏人均生态足迹有所降低以外,其余期间均处于增长趋势;宁夏人均生态足迹由1980年的0.61 hm2增加到了2005年的2.39 hm2,草地、化石能源和耕地是生态足迹的主要供给部分。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80年的1.22 hm2降低到2005年的0.76 hm2,生态承载力一直处于降低趋势,耕地和草地是生态承载力的主要供给部分。1995年是宁夏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转折点,此前宁夏的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此后生态承载力开始小于生态足迹并出现生态赤字,即现在的经济发展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8.
新疆水资源生态足迹核算与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引入水资源负载指数,对新疆2005—2014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2015—2025年的生态赤字/盈余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新疆历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大于水资源承载力,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从2005年的-7.83×10~7hm~2下降至2013年的-9.06×10~7hm~2,水资源开发率很低;(2)2005—2014年新疆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均呈上升趋势,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承载力呈上下波动状态,生产用水生态足迹在三个水资源账户中比例最大,远远超出其它两部分,占总水资源足迹的95.86%;(3)水资源负载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水资源的利用程度逐渐加强,2005—2012年负载指数在2~5之间,表明新疆水资源利用程度中等;2013—2014年负载指数在5~10之间,表明新疆水资源利用程度高,开发条件困难;(4)新疆水资源存在分布不均匀的状态,南疆、北疆、东疆差异较大,南疆、北疆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承载力均大于东疆,而南、北疆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则小于东疆;(5)对2015—2025年水资源进行预测,新疆水资源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而且水资源生态赤字呈逐年减小的趋势,水资源生态赤字越来越严重,今后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在利用中提高节水意识。  相似文献   

9.
1997~2006年沽源县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处农牧交错带的河北省沽源县1997~2006年10 a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纵向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人均生态足迹由1997年的1.1841 hm2上升到2006年的2.1132 hm~2,增长了78%;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却由1.0721 hm~2下降到0.6461 hm~2,下降了40%.研究时段内该县历年为生态赤字,而且呈连年增长的趋势,至2006年人均生态赤字已经高达1.4671 hm~2,耕地由1997年的0.5266 hm~2生态盈余下降到2006年的0.6892 hm~2的生态赤字,表明沽源县对生态系统是过度利用的,尤以耕地过度利用为最.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嘉峪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和方法,以干旱区资源型城市嘉峪关市为例,对其可持续发展状况及程度进行了评价和度量.结果表明:嘉峪关市2000-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在14.270 6~21.928 3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在0.127 2~0.129 1 hm2,生态足迹远超过其生态承载力,已对生态系统构成极大压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生态赤字的途径,为嘉峪关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铜川市1994~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以定量测度和评价铜川市可持续发展前景,并且以此为例,选取了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比重、恩格尔系数、人均耕地面积、城市化率、万元GDP能耗等7项指标,对影响区域人均生态足迹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铜川市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的趋势,由1994年的0.9863 hm2上升到2003年的1.3870 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4年的0.4270 hm2下降到2003年的0.3996 hm2,因此铜川市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利用集约度和消费水平等3个因子是影响区域人均生态足迹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高台县所辖乡镇耕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高台县所辖8个乡镇2005—2010年耕地资源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8乡镇的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均呈现波动变化,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但各乡镇所经历的变化阶段及幅度有所差异;8乡镇的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也均呈波动变化,其中6个乡镇的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2个乡镇整体呈下降趋势;8个乡镇中,人均耕地生态赤字呈波动变化的有7个乡镇;8乡镇的耕地生态超载指数几乎全部为正值,说明8个乡镇的耕地资源处于超负荷利用状态,且大部分乡镇的耕地资源超负荷利用状况呈加重态势。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足迹法是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定量方法,运用生态足迹法对山西省1996~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得到的预测模型对山西省2006~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山西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96年的1.2259hm2增加到2005年的1.3838hm2,人均生态赤字从1996年的0.4799hm2增加到2005年的0.6618hm2,增加了37.9%。在未来5年内,山西省人均生态赤字仍为增长趋势,山西省生态环境严重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民勤绿洲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民勤县2005年人均生态赤字为0.744hm2,2006年人均生态赤字为0.636hm2,人均生态赤字有所降低,但民勤县仍处于生态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5.
张掖市生态足迹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利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了张掖市1995-2004年的人均生态足迹,研究建立了人均生态足迹时间序列作为模型因变量,并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足迹变化的作用机理选择了7个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指标为自变量,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计算分析,最后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检验结果比较理想。结果表明:(1)张掖市人均生态足迹从1995年的1.449增加到2004年的2.321hm2,而生态承载力变化微弱,致使生态赤字日趋严重;(2)各因子与人均生态足迹相关性在置信水平α=0.01时均为显著,其中与二、三产业比重和人均GDP的相关性最大,分别达0.981和0.962,人均生态足迹是社会经济各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生态足迹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物物理评价方法。阐述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模型,设计了城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004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4年乌鲁木齐市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3.424389hm2,而生态承载力只有0.358905hm2,人均生态赤字为3.065484hm2,该市处于生态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足迹的塔里木盆地人口与水土资源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塔里木盆地生态赤字的动态变化,为政府部门合理规划塔里木盆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依据,运用生态足迹和适度人口模型,计算了塔里木盆地2002-2010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适度人口规模,并将其与现实人口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塔里木盆地人均生态资源需求明显大于人均生态资源供给,生态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动态来看,2002-2010年间,塔里木盆地适度人口规模与实际人口数反向变化,生态赤字呈扩大趋势,赤字人口从2002年的166.83万人大幅增加到2010年的569.26万人,人类对耕地、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开发和利用超出了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塔里木盆地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性在下降。认为这是塔里木盆地人口增长、人均生态资源需求增加的反向影响,以及技术进步、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正向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地调研,以民勤县2004-2008年的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和民勤县志等相关资料为依据,应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民勤绿洲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民勤绿洲2008年人均生态需求为2.6782232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5568037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1762765hm^2...  相似文献   

19.
2003-2007年山西省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省2003-200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人均生态足迹由2003年的3.642329hm2上升到2007年的4.613971hm2,增长了26.68%;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751188hm2下降到0.711400hm2,下降了5.3%。研究时段内历年均为生态赤字,且呈连年增长的趋势,至2007年人均生态赤字已高达3.902571hm2。表明山西省的生态发展不可持续。文中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运用生态足迹法模型计算了榆林市1995-2004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榆林市人均生态足迹由0.5274 hm^2上升至0.8066 hm^2,增长率达52.95%,生态足迹构成变化显著;生态承载力由1.0065 hm^2降至0.7560 hm^2;生态盈余由0.4791 hm^2降至0.0388 hm^2,2002年出现生态赤字并不断上升,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分析发现:榆林市生态赤字非人均消费过高,而是由于区域生态供给能力薄弱、人口超载、资源利用效率低和土地利用处于转型期所致。依据生态供需变化特征和原因分析,提出榆林市生态重建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耕地单产,发展高效林草业,治理“三化土地”;区外调入资源,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集约利用土地,引导劳动力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