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淤地坝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皇甫川、窟野河、佳芦河、秃尾河、大理河五条支流共 4877座淤地坝的调查资料 ,分析了单坝、坝系减水减沙效益 ,暴雨毁坝增沙情况 ,以及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可为黄土高原的淤地坝设计标准、坝系建设规划、流域效益评价、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植被变化与水沙响应关系研究——以延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延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TM影像和降雨、径流泥沙数据,基于统计学和RS/GIS技术方法,分析了流域植被与水沙之间的响应关系及自然恢复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结果表明:2003-2005年与80年代相比,降雨增加导致径流量、输沙量增加8.1%、47.5%;人类活动导致径流量、输沙量减少23.4%、55.6%;人工林草植被减少径流量、泥沙量为0.228亿m3、543.478万t,自然恢复植被减少径流量、泥沙量为0.121亿m3、152.970万t;人工林草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占人类活动贡献的46.94%、30.64%,而自然恢复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占24.97%、8.62%.植被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自然恢复植被减水减沙比重增大,“封育”措施在流域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柳沟流域近期水沙变化归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60 ~2010年实测水文资料和水土保持治理实地调查资料,以1989年作为流域治理前后的分界年,对黄河内蒙古段西柳沟流域水沙变化对下垫面治理的响应进行了归因分析.首次提出“降雨产流产沙力”的概念,发现流域产流产沙量与降雨产流产沙力关系最为密切.通过构建基准期降雨产流产沙力经验模型,进行流域水沙变化“水文法”分析;采用“指标法”计算了流域梯田、林地、草地、坝地和封禁治理等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量.计算结果表明:1)西柳沟流域1990~2010年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人类活动年均减水303万m3,因降雨影响年均减水369万m3,人类活动与降雨影响权重之比为45%:55%.1990~2010年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人类活动年均减沙121万t,因降雨影响年均减沙209万t,人类活动与降雨影响权重之比为37%:63%.2)截至2012年西柳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水337.3万m3,年均减沙106.6万t;在各项措施中林地的减水减沙贡献率均为最大,分别达到73.2%和66.2%.3)西柳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应以工程措施为主,突出生态建设,实施分区治理.坝系建设应该是今后治理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不同农业耕作措施坡地水土流失特征。试验设计的坡地坡度分别为5°和15°,降雨强度分别为60、90、120 mm·h-1;耕作措施分别为等高耕作、人工掏挖和人工锄耕,以相同坡度的平整坡地作为对照。结果表明:(1)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各耕作措施坡地产流量显著增大1.51倍以上,最大增加幅度为等高耕作坡地的2.28倍。而坡地产沙量在降雨强度较小时增加不显著,当降雨强度增大到120 mm·h-1时,坡地产沙量显著增大;(2)与平整坡地相比,等高耕作在3个降雨强度下都具有明显的减流效益,减流量均大于15%,而人工锄耕和人工掏挖却不明显;(3)在5°坡地上,等高耕作和人工掏挖在3个降雨强度的减沙效益均大于25%,而人工锄耕减沙效益不明显;在坡度为15°、降雨强度为60 mm·h-1和90 mm·h-1时,人工锄耕和人工掏挖减沙效益与降雨强度关系无明显规律,在降雨强度为120 mm·h-1时,3个耕作措施都不能有效降低坡地产沙量。可见,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具有降低坡地产流量的作用,而对于坡地产沙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在大坡度和大降雨强度下,不仅不能降低坡地产沙,反而加剧坡地土壤流失。  相似文献   

5.
皇甫川流域水沙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慕星  张晓明 《干旱区研究》2013,30(5):933-939
皇甫川流域地处黄河中游典型的多沙粗沙区,该区域的水沙变化对黄河下游水沙情势的改变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利用双累积曲线确定1954-2010年皇甫川流域水沙变化的典型时段,对其趋势进行分析,并基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利水保措施的实施来剖析流域水沙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皇甫川流域水沙的演变过程可划分为4个典型时段,即1954-1978年、1979-1987年、1988-2002年、2003-2010年。1954-1978年,流域治理度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为水沙的自然变化时段;1979-2010年水利水保措施的减水减沙效应不断增大,双累积曲线法计算的减水减沙效应分别为41.8%和49.7%,径流/输沙系数还原法计算的减水减沙效应分别为44.7%和48.3%。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中稻上有机肥替减化肥的试验,数据显示:有机肥全部替代化肥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但土壤结构相比习惯施肥不稳定,产量下降16.9%;有机肥替减50%化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也有明显提高,土壤大团聚体丰富,土壤结构较全部替代处理稳定,产量下降2.4%,结果表明:在替减过程中,同一地块必须多年适量施用有机肥替减化肥,逐步改善土壤质地,以保证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完成替减。  相似文献   

7.
都昌白茶从训化到栽培过程,病虫害发生日益猖獗,为了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与蔓延,确保都昌白茶增产增收。本文从白茶的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治的角度进行技术集成,达到"减量、控害、增效、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农业生产药害的产生原因、受害风险和发生情形,将关于除草剂药害的应对分为预防、缓解和补救3种,预防即在药害发生前采取措施防范以避免,缓解即在药害形成中但尚未表现出外在症状时采取措施以延缓或减轻,补救即在药害已显现后采取措施以弥补。对农作物药害应对策略与措施的理论探讨可为植保实践中处理药害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移栽油菜田杂草防治阈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多点试验,建立移栽油菜栽后有草或无草天数与油菜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函数关系,研究了江苏省油菜田杂草的防治阈期。结果表明:油菜栽后有草天数(x)与油菜产量损失率(y)之间符合方程y=26.09/(1 43.35e^-0.0417x),栽后无草天数(x)与油菜产量损失率(y)之间符合方程y=0.00001 26.52e^-0.0227x。江苏省油菜田杂草的防治阈期约为栽后41-96d,相当于油菜全生育期的19.5%-45.7%,油菜处于7-9叶期,此前田间杂草的发生量占总量的90%左右。在此阈期内保持田间无草,既能保证杂草造成的减产率低于3%,又能充分发挥杂草在田间生态系统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内蒙古372户牧民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熵值法评估了牧民生计资本状况,随后检验了生计资本对牧民减畜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民生计主要依靠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其次是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最后是自然资本。2)生计资本中社会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能显著促进牧民减畜意愿,自然资本则反之。其中,社会资本中的社会网络和参与集体活动情况、物质资本中的牲畜数量、人力资本中的劳动力数量、金融资本中的家庭现金收入均能显著促进牧民减畜意愿,自然资本中的草场面积和草地质量能显著抑制牧民减畜意愿。  相似文献   

11.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喷雾中的减药节水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轶  吕劳富 《植物保护》2008,34(3):147-149
试验证明在应用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时,加入有机硅表面活性剂能降低农药用量的1/3,降低施药液量的1/3。节药、节水、节劳动力作用显著,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稻瘟病菌附着胞差异表达基因文库的构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方法构建了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接种24h所形成的附着胞差异表达基因文库。采用复印胶片诱导稻瘟病菌附着胞形成,在孢子浓度为1.0×106个/mL时,附着胞的形成率达到96.5%。分别提取附着胞、菌丝和分生孢子RNA,反转录成cDNA并经Alu Ⅰ酶切、接头连接后,以附着胞cDNA片段为tester,菌丝及分生孢子cDNA为driver进行抑制性差减杂交,构建成差减文库。从文库中分离获得142个基因片段,通过RT-PCR方法鉴定其中的71个为差异表达基因,证实文库高效可靠。构建优质的稻瘟病菌附着胞差异表达基因差减文库,为深入了解附着胞形成过程中基因的表达及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有机硅助剂具有低毒、易降解的特性,可提高农药的药液展布性和渗透性。本研究分别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法和田间试验评价了2种有机硅助剂对吡唑醚菌酯和代森锰锌防治苹果炭疽叶枯病的减药增效作用。室内离体试验结果表明,杀菌剂浓度减半的处理以及模拟雨水冲刷处理均导致吡唑醚菌酯和代森锰锌的防效显著下降;而添加了有机硅助剂后,2种处理的防效显著提高,并且恢复到与正常施药量相同的水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杀菌剂浓度减半后防效显著下降;而施用有机硅助剂后,浓度减半的吡唑醚菌酯和代森锰锌的防效显著高于不施用有机硅的处理。本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硅助剂可以在减少化学农药实际用量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的防效,这对于化学农药的减施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林业碳汇核证减排量所有权归属的实践样态与应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碳汇核证减排量是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新生事物,其所有权归属是确保林业碳汇交易稳定的首要问题,但我国《民法典》物权编、自然资源法和碳排交易规范中均无明确规定,个别部门规章对其收益分配的规定有违上位法。实践中各类林业碳汇项目核证减排量所有权归属情形不尽一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林业碳汇权利与采矿权、渔业权产生机理一致,依据土地和森林资源所有权这些"母权",核证减排量可归属的主体众多;我国森林资源用益物权体系结构复杂,搭建了多种归属路径;国际规则下林业碳汇项目参与主体多数涉外,加剧了归属随意化的趋势。在我国鼓励积极开展碳汇交易和推进法规制度建设的背景下,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将核证减排量"类型化"为自然资源性权利客体,圈定所有权归属主体范围,确定国家对核证减排量的管理者角色,确立同一项目核证减排量由多个参与主体共有的制度,遵循自愿公平原则合理分配转让收益,以及做好相关权属争议解决的法律准备。最终为拓宽放活经营权渠道,保障各方利益,乃至我国资源安全和气候安全提供法律支撑。  相似文献   

17.
基于农牧交错禁牧区三期追踪调研数据,采用二元Probit模型与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析了两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期内农牧户生计资本增量与存量对其减畜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经过两轮政策的实施,农牧户减畜行为发生率与减畜率不升反降,减畜形势依然严峻。2)两轮政策期内农牧户生计资本值均呈现下降态势,但第二轮政策期下降幅度相较于第一轮略有收窄。3)金融资本存量与农牧户减畜行为之间存在U型关系,但拐点尚未来临,当前金融资本增量与存量的增加均会抑制减畜行为的发生。4)社会资本增量与存量的增加将显著促进减畜行为的发生,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减畜行为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关系,自然资本的积累有利于促进减畜行为的发生。因此,为更好地实现生态与生计并重的草原治理目标,应该合理运用金融信贷供给、拓宽农牧户生计渠道,引导劳动力要素的非农牧就业转移。  相似文献   

18.
2020年进行了芸乐收(0.01%芸苔素内酯+25%吡唑醚菌酯+75%肟菌·戊唑醇)在水稻上的应用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小区试验结果显示,芸乐收对水稻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效,对叶瘟防效77.6%,对穗颈瘟防效79.6%。并且能提高水稻的分蘖能力,增加田间有效穗,有效增加粒重,实产比对照增产198.2kg/667m~2,增产率44.0%。大田示范显示,水稻施用芸乐收,与常规用药对照,平均667m~2增产146.09kg,平均增产率24.69%。主要表现为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的增加,而且水稻籽粒鲜亮饱满、出米率高,商品性和品质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为了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减少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本文就汉川市水稻减药控害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对其的推广策略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杀线虫剂的减效因素和科学使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影响杀线虫剂药效的多方面因素,特别介绍了在施入土壤防治线虫病害时发生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和在防治植物线虫病害的科学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