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国家糜子(粳性)品种区域试验,鉴定各省选育和引进的糜子(粳性)新品种(系)及筛选的地方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生产力,从中筛选适应性广、高产稳产优质、适口性好,符合市场需要的优良品种,为国家糜子品种鉴定、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糜子优质品种评价与品质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十·五”以来各省审定(鉴定)并在生产上应用的糜子品种以及“十一·五”国家糜子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的糜子品种进行种植,统一评价其适应性、丰产性,并进行品质鉴定,为培育糜子优良品种,指导生产和育种方向以及品种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晋西北糜子引种试验及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3年的引种观察、产量比较结果,客观地反映出晋西北当前的糜子生产水平:糯性糜子单产平均可达2 890 kg/hm2,粳性糜子单产平均可达3 460 kg/hm2。鉴定筛选出适应性好、稳产高产的糜子(糯)品种为:雁黍8760、伊8422-635、固02-433;糜子(粳)品种为:伊8414-121、固01-391、榆糜3号2个类型6个品种。并根据地域气候差异,提出应用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灵台县旱作农业区露地栽培条件下,引进布设了8 个糜子新品系,进行省级区域试验,以考察参试品系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并确定糜子新品系的生产能力,配合完成新品种选育。结果表明,6 个新品系与对照品种产量相比,有不同幅度减产表现,仅有1 个新品系9303-3-1-2 比对照品种增产4.4%。  相似文献   

5.
旱坡地糜子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调整,糜子的营养价值和食疗价值,已越来越引起广大居民的重视,其销售量不断扩大,经济效益较好。另外,随着半干旱区干旱面积不断扩大,糜子作为一种抗旱、耐瘠、适应性强的杂粮作物,栽培面积也正在不断增加,已成为辽西地区旱坡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同时也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一条新途径。现将旱坡地糜子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供同类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陇东地区旱作农业区露地栽培条件下,引进布设了5个糜子新品系,进行省级糯性鉴定,以考察参试品系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分别确定糜子新品系生产性状及栽培水平,为本区域新品种选育提供品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该文采用倒伏系数和田间倒伏面积对比的方法,对内糜5号、内糜6号、内糜7号、内糜8号、内糜9号、伊选黄糜等6个主栽糜子品种进行了抗倒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内糜5号、内糜6号、内糜8号、内糜9号的倒伏系数小于1.0,抗倒伏能力较强,内糜7号和伊选黄糜倒伏系数大于1.0,抗倒伏能力较弱,易发生大面积倒伏现象。在今后的糜子育种工作中,应努力提高糜子单茎根量和茎秆机械强度,降低植株高度,以增强其抗根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既高产又具有良好稳定性和适应性的糜子品种,2015年在张家口、黄骅和石家庄3个不同的生态类型区,对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和河北主栽或新育成的8个糜子品种进行了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赤黍2号和冀黍2号丰产性较好,籽粒产量分别为3 144.42和3 133.1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1位和第2位,且在肥力较低的区域尤其是盐碱地区种植仍然具有高产潜力,适宜在河北省大面积推广;内糜8号和雁黍11号为特殊适应性品种,适于在高肥力条件下种植,可在冀北春糜子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引进6个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品种,采用渗水地膜在宁夏中部干旱区开展生态适应性试验.从生育期、农艺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该地区适宜推广种植的糜子优良品种(系)3个,分别为固15-5、宁糜9号和固糜22号,以期为宁夏干旱半干旱区糜子新品种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正>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属禾本科黍属,是起源于我国的古老粮食作物,具有耐旱、耐瘠、水分利用效率高等特点,且营养丰富,生育期短,适应性强,是我国西北、东北和华北等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广泛栽培的粮食作物和救灾作物。目前,黑龙江省糜子品种更新缓慢,开展糜子新品种选育研究,旨在选育适于黑龙江省种植的糜子品种,满足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需求,促进糜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华池县旱地麦后复种糜子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糜子属禾本科黍属,具有耐旱、耐瘠、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丰产稳产、生育期短等点,在我国常年播种面积100万hm2,是北方旱作农业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也是抗旱救灾、以秋补夏的小杂粮作物之一。糜子以籽粒饱满、色泽鲜艳、营养丰富、适口性好颇受市场欢迎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其蛋白质含量在13%左右,最高可达15%以上,脂肪含量3.6%。此外,糜子中的常量元素钙、  相似文献   

12.
由于糜子营养丰富且升糖指数低,糜子资源的开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有研究表明,淀粉作为糜子的主要成分,其结构对理化特性和糜子制品的品质有极大的影响。本研究从颗粒形貌、分子结构、结晶特性3个方面对糜子淀粉的多尺度结构进行综述,并从糊化特性、热焓特性、流变特性和消化特性4个方面对糜子淀粉的理化特性进行分析,对比了粳性糜子淀粉和糯性糜子淀粉多尺度结构及理化特性的差别,探讨了糜子淀粉的结构特征与理化特性之间的关系,同时指出对糜子淀粉多尺度结构和理化特性之间关系的研究仍有不足,缺乏对不同品种糜子淀粉间多尺度结构和理化特性的系统比较等问题,以期为糜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糜子不宜连作、迎茬,否则病虫害发生严重,杂草丛生。前茬作物以豆科、薯类、禾谷类较好。播种前对田块进行翻耕整地,要求做到平整,土壤细碎、疏松透气,有利于蓄水保墒,以便于播深一致,苗齐苗全。底肥以农家肥最好,如果单一使用化肥,则糜子面粉的黏度较差,口感也不好。糜子也称为稞、黍子,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脱壳后北方称为黄米。糜子具有耐旱、耐瘠薄、耐盐碱、适应性强和生育期短等特点,可以作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地区的灾后补救作物,  相似文献   

14.
镇原县旱地麦后复种糜子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糜子属禾本科杂粮作物,是北方旱作农业重要杂粮作物之一,具有耐旱、耐瘠、适应性广、生育期短等特点。糜子加工后可以做粘米饭,也可以做粘豆包,口感极佳,是北方冬季改善口味的绿色食品。本文从选种、施肥、播种、管理、收获等方面介绍旱地麦后复种糜子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糜子不宜连作、迎茬,否则病虫害发生严重,杂草丛生。前茬作物以豆科、薯类、禾谷类较好。播种前对田块进行翻耕整地,要求做到平整,土壤细碎、疏松透气,有利于蓄水保墒,以便于播深一致,苗齐苗全。底肥以农家肥最好,如果单一使用化肥,则糜子面粉的黏度较差,口感也不好。糜子也称为稞、黍子,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脱壳后北方称为黄米。糜子具有耐旱、耐瘠薄、耐盐碱、适应性强和生育期短等特点,可以作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地区的灾后补救  相似文献   

16.
正糜子不宜连作、迎茬,否则病虫害发生严重,杂草丛生。前茬作物以豆科、薯类、禾谷类较好。播种前对田块进行翻耕整地,要求做到平整,土壤细碎、疏松透气,有利于蓄水保墒,以便于播深一致,苗齐苗全。底肥以农家肥最好,如果单一使用化肥,则糜子面粉的黏度较差,口感也不好。糜子也称为稞、黍子,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脱壳后北方称为黄米。糜子具有耐旱、耐瘠薄、耐盐碱、适应性强和生育期短等特点,可以作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地区的灾后补  相似文献   

17.
对从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糜子组引进的 4个糜子新品种 (系 )进行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系 ) 9113- 1- 3- 4 - 1、陇黍 1号、9113- 2 - 5 - 1- 4及 910 9- 6 - 1- 1- 1- 1- 2较统一对照品种陇黍 4号增产 2 0 .6 %~ 2 4 .3% ,较副对照当地糜子增产 5 0 .6 %~ 5 5 .1% ,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并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旱、抗倒伏性 ,建议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8.
长纤维高粮糜子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是高粮的一种。其果穗抽丝细长,有较强的韧性、弹性,耐拉性及抗折性,是扎扫帚和编织品的优质材料,色泽是豆绿色。该高粮糜子适应性强,抗风、不倒伏,喜肥、喜水。生育期90 ̄100d,产量较高,一般每公顷产3000 ̄3750kg。适合中国北方高粮产区特别  相似文献   

19.
十五年区试数据分析展示谷子糜子育种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和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是中国起源的古老粟类作物,在旱作生态可持续农业建设和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应对未来更加干旱环境的战略储备作物。自2001年到2015年,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国家谷子糜子区域试验,对这个时期培育的谷子糜子品种的产量、适应性和品质进行综合鉴定,积累这个时期谷子糜子育成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表现的基础数据。本期《中国农业科学》发表了6篇对过去10—15年谷子糜子育成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表现的分析评价文章,这些文章从整体上梳理了中国华北夏谷区、西北早熟区、西北中晚熟区、东北春谷区和糜子育成品种的产量水平、育种进步的性状和存在问题等,也提出了近期及将来的育种目标。本文是对这6篇文章进行的简评,希望能引导这6篇文章的深入研读。谷子糜子育种的突破有赖于关键性亲本的发现、创制和利用,以及有益产量性状累加育种技术的突破;商品性优质、食味优质、功能性优质专用和中矮秆适合机械化轻简化栽培应成为谷子糜子育种最应关注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刁现民  程汝宏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23):4469-4474
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和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是中国起源的古老粟类作物,在旱作生态可持续农业建设和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应对未来更加干旱环境的战略储备作物。自2001年到2015年,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国家谷子糜子区域试验,对这个时期培育的谷子糜子品种的产量、适应性和品质进行综合鉴定,积累这个时期谷子糜子育成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表现的基础数据。本期《中国农业科学》发表了6篇对过去10—15年谷子糜子育成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表现的分析评价文章,这些文章从整体上梳理了中国华北夏谷区、西北早熟区、西北中晚熟区、东北春谷区和糜子育成品种的产量水平、育种进步的性状和存在问题等,也提出了近期及将来的育种目标。本文是对这6篇文章进行的简评,希望能引导这6篇文章的深入研读。谷子糜子育种的突破有赖于关键性亲本的发现、创制和利用,以及有益产量性状累加育种技术的突破;商品性优质、食味优质、功能性优质专用和中矮秆适合机械化轻简化栽培应成为谷子糜子育种最应关注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