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花品种及收花期对不孕籽比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品种及收花期对不孕籽比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孕籽比例存在品种间差异性,也存在品种与收花期之间的互作效应,但未能发现其收花期之间的差异性。对不孕籽形成原因及不孕籽比例与棉花品种的推广、棉花株型、皮棉产量稳定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采用加性-显性-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5个陆地棉亲本及其F1代20个组合不同播期的单株皮棉产量及其3个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衣分的加性方差比例最高(43%),铃重、铃数和皮棉产量具有显著的显性效应,铃重和衣分存在显著的母性效应;衣分存在极显著的加性×环境互作效应,4个产量性状还存在极显著的母性与播期的互作效应;中棉所35(CR I35)可作为在铃数和皮棉产量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很好亲本。在以中棉所35做母本的后代中,在早播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出衣分、铃重和皮棉产量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新疆自育海岛棉品种间杂交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新疆自育海岛棉品种间F_1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为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利用AD模型对6个海岛棉品种及其15个 F_1组合4个产量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海岛棉自育品种间杂交,除铃重不具有加性效应外,铃数、衣分和单株皮棉产量均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效应;铃数、铃重、衣分存在极显著的显性效应,而单株皮棉产量不存在显性效应.[结论]F_1和F_2铃数和衣分的平均遗传表现为极显著的正向超亲优势,铃重和单株皮棉产量无正向群体平均优势.  相似文献   

4.
崔秀珍  常俊香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277-1278,1280
方差分析表明:15个半合子Bt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皮棉产量间差异极显著,株铃数、衣分、铃重在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显著性大小为:铃数>衣分>铃重;相关分析表明:铃数和衣分对皮棉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铃重与皮棉产量呈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株铃数是影响皮棉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衣分,而铃重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采用加-显性(AD)遗传模型,对陆地棉中熟×早熟的8个亲本及其16个F1组合的4个产量性状和5个形态性状的遗传和成对性状间的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遗传组分方差相差很大,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顶部茎粗的加性方差明显大于显性方差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铃重、衣分、株高的显性方差达到极显著水平且较大;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株高、主茎节数、果枝数、子叶节茎粗、顶部茎粗的表现型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陆地棉中熟与早熟陆地棉品种杂交的F1产量性状主要以显性效应为主.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分别与单株皮棉产量间存在正向极显著的显性相关,说明单株皮棉产量表现有优势的组合,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可能表现杂种优势.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分别与株高、子叶节茎粗、顶部茎粗间正向或负向的加性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对杂种后代株高、子叶节茎粗、顶部茎粗的选择,可提高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也相应较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采用加-显性(AD)遗传模型,对陆地棉中熟×早熟的8个亲本及其16个F,组合的4个产量性状和5个形态性状的遗传和成对性状间的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遗传组分方差相差很大,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顶部茎粗的加性方差明显大于显性方差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铃重、衣分、株高的显性方差达到极显著水平且较大;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株高、主茎节数、果枝数、子叶节茎粗、顶部茎粗的表现型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陆地棉中熟与早熟陆地棉品种杂交的F1产量性状主要以显性效应为主。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分别与单株皮棉产量间存在正向极显著的显性相关,说明单株皮棉产量表现有优势的组合,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可能表现杂种优势。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分别与株高、子叶节茎粗、顶部茎粗间正向或负向的加性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对杂种后代株高、子叶节茎粗、顶部茎粗的选择,可提高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也相应较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美国棉花品种的铃质量和衣分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及美国多年国家棉花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为材料,采用简单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及通径分析等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与美国棉花品种铃质量和衣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棉花品种皮棉产量高于美国品种,主要归因于较高的铃质量和衣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铃质量和衣分对皮棉产量有显著的正效应,但对皮棉产量的贡献有所不同;我国棉花品种铃质量和衣分对产量的效应为衣分铃质量,而美国品种对产量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为铃质量衣分,且对皮棉产量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均高于我国;铃质量与衣分的简单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和美国品种的铃质量与衣分均呈正相关关系,简单线性方程系数分别为0.947和0.540。两国棉花品种的铃质量和衣分对产量的贡献有所差异,且我国品种铃质量与衣分的协同提高程度高于美国品种,遗传改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冀南地区不同密度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鲁棉研28为试材,在冀南地区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棉花株高、单株铃数、单铃重呈下降趋势,伏前桃比例增加而伏桃比例降低,单位面积铃数、皮棉产量先增加后降低;8.7万株/hm2时皮棉产量达到最大值,但在5.1万株/hm2到10.5万株/hm2之间皮棉产量差异不显著;密度对衣分和纤维品质影响不大;多雨年份,不同密度棉花株高、单铃重、衣分和皮棉产量均高于干旱年份,低密度成铃率高而高密度成铃率低。  相似文献   

9.
氮肥施用策略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明确膜下滴灌棉花不同氮肥施用策略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方法]在新疆库尔勒市包头湖农场进行大田试验,对不同生育期棉株干物质积累进行测定.[结果]各处理棉株干物质积累动态都呈"S"型曲线,用Logistic生长函数进行拟合,模型拟合较好;棉花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快时间在初花期至盛铃期,棉株干物质积累总量与皮棉产量之间存在很好的一致性,各处理间单株铃数、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存在显著差异,而各个处理间单铃重和衣分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蕾期、花铃期前轻后重,盛铃期前重后轻的施肥策略能够获得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其产量也最大.  相似文献   

10.
陆地棉杂交F_2代主要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2个陆地棉组合百棉1号×TM-1和百棉1号×中棉所12的杂交F2代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除主茎节间长度与皮棉产量在不同组合中表现出正负相关的明显差异外,其他性状与皮棉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2个组合中,株高、总果节数、有效果枝数、单株铃数、铃重、衣分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对这些性状直接选择是有效的;总果枝数、主茎节间长度与皮棉产量的偏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虽均为负值,但总果枝数可通过单株铃数对皮棉产量起较大促进作用,主茎节间长度可通过单株铃数或株高对皮棉产量起较大促进作用。经回归分析,不同组合单株铃数、铃重和衣分均对皮棉产量有正向显著影响,主茎节间长度、总果节数和总果枝数对皮棉产量的正向影响因不同组合存在差异,进一步明确了棉花产量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1.
杂交棉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祁家凤  王昊 《安徽农学通报》2007,14(16):115-116
选用12个棉花新品种(系),就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皮棉产量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德抗杂1号、东杂10号及皖杂5号的丰产性较好.相关分析表明:皮棉产量与单株铃数、衣分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2.5%跨长与单铃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果枝数正相关;马克隆值与单株果枝数呈较大的负相关,与其他性状间的相关较弱;比强度与衣分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性状间呈弱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高效地进行杂交棉品种选育,利用2006~2015年近10 a的河北省棉花区域试验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对影响杂交棉产量的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4个产量构成因素中,皮棉产量与单铃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衣分和单株铃数呈不显著的正相关,与子指呈不显著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4个产量构成因素均对皮棉产量有一定意义,对皮棉产量的贡献度顺序为单铃重衣分单株铃数子指。因此,在杂交棉品种选育时,应尽力提高杂交棉的单铃重,同时重视协调与衣分和单株铃数的相互关系,从而大大提高棉花的皮棉产量。  相似文献   

13.
对6个陆地棉品种(系)单株的产量分布进行了分析.表明,各品种第一果位铃产量极大程度地决定了单株产量,第一果位的不同节位间皮棉总重、总铃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单铃重、衣分在节位间的变异因品种有所不同.不同品种其结铃峰值及其上下节位产量对单株产量起重要作用,结铃峰值节位的高低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NCII设计,以5个不同类型的棕色棉品种(系)为母本,3个棕色棉品种(系)为父本配制15个杂交组合,分析了棕色棉品种(系)杂交组合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产量性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籽棉产量、铃重和籽指的一般配合力(加性)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极显著,皮棉具极显著的特殊配合力(显性)方差,衣分和单株铃数的一般配合力(加性)方差均达极显著.杂种优势分析表明,各产量性状(除籽指外)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中亲优势;产量构成因素的优势为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利用不同类型棕色棉品种(系)配制的杂交组合,F1代皮棉产量增产显著达22;以上,且色泽遗传较稳定.  相似文献   

15.
以1978-2007年河南省审定的87个棉花品种区试资料为材料,研究了河南省棉花品种产量和产量性状(株铃数、铃重和衣分)遗传改良的成效。结果表明,河南省棉花品种产量性状改良成效显著。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的年均增长量分别为18.877 3 kg/hm2、5.267 1 kg/hm2和6.823 9 kg/hm2。其中,籽棉产量年均增长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3个产量性状对皮棉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是株铃数>衣分>铃重。  相似文献   

16.
对霜前皮棉产量与其它相关数量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结铃数、衣分均与霜前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果枝数对霜前皮棉产量有较高的综合正效应;籽指与霜前皮棉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单铃重与霜前皮棉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正向较高,但与其它性状互作后产生的综合效应为负向;其它性状对霜前皮棉产量的效应有正负之分,但影响甚微。因此,棉花育种应着重于单株结铃多、单铃重及衣分适中、早熟不早衰等性状的选择,并将霜前皮棉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控制在最佳范围,形成动态平衡,充分发挥各因素的优势作用,以选育出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7.
地膜覆盖对中早熟棉花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中早熟常规棉花品种为材料 ,采用裂区设计 ,研究了地膜覆盖对中早熟棉花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对中早熟棉花品种蕾期的株高、果枝数、第 1果枝节位以及伏前桃有极显著或显著的正面效应 ,但对伏桃和秋桃有显著的负效应 ,对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皮棉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利用鄂杂棉30构建的F2:3群体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鄂杂棉30五个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与单株铃数、衣分、株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75、0.28,均达极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增加单株铃数、提高衣分、株高是获得较高产量的基础;通径分析表明衣分对皮棉产量有最高的直接效应(通径系数为0.321 4),其次为单株铃数(通径系数为0.010 9),但单铃重与皮棉产量的直接效应为负值。因而,棉花高产育种中应注重植株中等偏高、衣分高、单株铃数多性状的选择,但不应过分强调单铃重,即不应过分强调对大铃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从棉花形态性状和产量形成特征2个方面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抗虫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的单株结铃数、成铃率高于其受体品种;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铃重、衣分低于受体品种。抗虫基因导入引起的结铃性增强效应与铃重、衣分减弱效应相平衡,使得转基因抗虫棉的皮棉产量与受体品种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20.
以15个棉花品种为试材,在全程干旱胁迫条件下,对品种主要遗传性状与皮棉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全程干旱胁迫条件下,皮棉产量与单株铃数和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衣分呈显著正相关;与铃重和单株铃数呈显著负相关。单株铃数与皮棉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高,是干旱胁迫下皮棉产量最重要的直接影响因子;株高通过其他性状对皮棉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表明株高对抗旱品种皮棉产量的综合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