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商州市小韩峪村原是一个地薄人穷、经济落后的贫困山区,人均口粮每年不足10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100元。1987年以来,他们利用本地资源,依山致富,兴林抓牧,走综合开发利用之路,脱贫致富达到了农村奔小康的奋斗目标,1993年人均口粮达到435公斤,人均纯收入1091.96元。 一是林业有了大发展。1987年以来,小韩峪村  相似文献   

2.
新邵县一手抓资金投入,一手抓科技投入,大搞林竹低政开发,取得可喜成绩。新邵县竹林资源丰富。前些年因各方面投入严重缺乏,经济效益一直不好。近三年来,该县把浦竹低改作为发展高效林业、致富山民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县里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挤出IO万元,各乡(镇)、村也投资10O多万元,重点保证消竹低改开发资金,先后在车峙、太芝庙等IO多个乡镇和龙山林场等地建立了捕竹低改示范点、县林业部门积极搞好科技投入,组成科技服务小组深入各示范点进行技术指导,努力提高改造标准,使竹林密度大幅度提高,每株楠竹每年可新…  相似文献   

3.
绥宁县枫木团侗族苗族乡,依托农林科教中心,大力培养乡土人才,发展高效林业,开发山区资源,取得好效果。去年林业收入达1283.9万元,人平较上年增长400元,达到年人平纯收入881元。这个乡是个价僻山区少数民族乡,森林资源丰富。然而过去这里是山上光砍树,山下光种粮,森林资源越砍越少,林木自政越小,材质越来越差,林农收入低而贫困.为了走出困境,发展高效林业致富于农,1990年10月,他们由乡、村两级投资33.5万元,建起了一所农林科教大楼,教室、住宿、食堂共1400多个平方米,开设了以林业为主的5个专业班,还没有1500多册的…  相似文献   

4.
柳家乡凤岭村,是富川瑶族自治县有名的贫困村,多年来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吃粮靠统销。直到1985年,全村的农副业总产值不过3万元,人均年收入仅有78元。 怎样走出困境摆脱贫困?该村所属的柳家乡山上,有几万亩松树,有松树就有松脂可采,就可以生产松香致富。于是,在党支部书记李有全的带领下,凤岭村人打起了生产松香的主意。1986年1月,在乡政府的支持下,自筹3.5万元资金,办起了“柳家松香厂”由于选准了项目,当年就生产松香500吨,实现产值110万元,创税利达6.3万元。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凤岭村当年的农副业总产值。这使他们坚定了走发展村办企业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深秋,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乘车前往慕名已久的壶关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固村乡。在平坦的柏油马路上,透过车窗看到两边挺立着笔直的毛白杨,好像两列整齐的卫队欢迎我们的到来。固村乡是一个以农为主靠天吃饭的穷山区。改革开放以来,他们从实际出发,大抓造林绿化,大抓经济林发展,经过近10年的努力,改变了贫困的面貌。现在的固村乡山山松柏翠,凹凹梨果香,村村树成林,致富奔小康。全乡耕地面积1.5万亩,有林面积就达3.2万亩,其中经济林占1万亩,人均达到1.1亩。全乡年产果品420万kg,年人均林果收入508元。1995年3…  相似文献   

6.
科技兴茶致富文/林日运浙江省临海市双港镇安头村,近年来依靠科技,生产名优茶,16.6公顷茶叶年产值超70万元,户均收入超万元,人均收入2540元,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茶叶生产专业村。安头村地处临海市西北部,曾是全市有名的高山穷村。1987年,原...  相似文献   

7.
致富规划变成了现实何德云,姜维瑞,杨文岗,商建红浙江省淳安县枫树岭镇田坂村是建新安江电站蓄水成湖而形成的库边村。改革开放以来,他们制定了“高山养林,低山种果,坡地种桑,田里产粮,库塘养鱼,家家养猪,户户养蚕”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致富规划,并...  相似文献   

8.
溆浦县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条件适宜经济林生产。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把经济林生产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主要产业来抓,突出在“五一化”上做文章,经济林生产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富山富民富县的重要支柱。1994年,被林业部授予“经济林生产先进县”。到1996年,经济林总面积达到5.73万多公顷,全县农村人.均O.08公顷;经济林产品年总产值达到2亿元,人均经济林收入300元。涌现出一批人均经济林收入500元的乡、千元村、万元户。一、布局科学化。科学、合理的布局是市场经济对经济林生产提出的要求。在发展经济林生产时,对…  相似文献   

9.
谁说旱砂地里长不出“银元宝”,在年降水仅260毫米的皋兰县水阜乡涝池村的3000亩旱砂地里,你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景:2003年春季栽植的枣树,次年竟有90%开花挂果。2005年秋,这里又是果实累累,每棵幼树结果在2斤以上,多的达七八斤。串串红枣压弯了枝条,家家都在摘红枣、晒红枣,村里村外四处洋溢着红枣的芳香和甜蜜,种上二三十亩枣树的农户,能收红枣两三千斤,大家高兴得合不上嘴。村民们带上自家收获的大红枣走亲访友,别有情趣。在这里,红枣成了人们说不完的话题,他们把枣树誉为“生态树”、“发财树”、“旱不死的铁杆庄稼”。干部群众更是把发展砂地枣业作为致富奔小康的第一要事,并精心实施,寄予无限的期望,他们决心把“人造沙漠”变为致富绿洲。  相似文献   

10.
安化县平口镇丛阳村大力实施科技兴果 ,摆脱贫穷落后 ,走上了一条致富道路。1999年 ,该村实现农业总产值680多万元 ,人均纯收入4400元 ,成为全县富裕村。丛阳村地处安化柘溪库区南岸。1961年 ,柘溪水库开始蓄水 ,丛阳村民舍弃田土 ,举家搬至山腰。从1980年冬天开始 ,该村因地制宜 ,发展水果 ,通过近20年的艰苦奋斗 ,全村建梯土1 4万多个 ,开发梯土面积112公顷 ,全部种上了适宜库区山地生长的优质水果。为实现科技兴果 ,这些年来 ,他们先后建立了科普试验基地 ,建成了科教综合楼 ,添置了办公设施 ,创办了科技夜校…  相似文献   

11.
彭正庆 《中国林业》2012,(20):39-39
江西省安福县横龙镇拥有山林面积10万亩,为重点林区乡镇。该镇党委、政府在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注重依托山区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林下特色种养业。通过不断地特色产业布局和提升打造,如今,“种出”了3个特色林下种养致富典型专业村。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建湖县钟庄镇新河村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全面做活树文章。几年来,共完成林农复合经营林地350亩,新植意杨4.2万株,新植补植乡村骨干道路19300米,完善沟渠林网2500亩,共栽庭院银杏9850株,已挂果2200株,人均年林业收入已达512元,村集体年均林业收入已达19.2万元,村里的公路、桥梁、水系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向群众筹措一分钱,成为钟庄镇为数不多的无债村之一,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抓了以下几点:植树能致富已成为群众的共识由于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整,木材和其它林产品价格不断上扬,村里十年前栽植的意杨现已进入采伐利用期,采…  相似文献   

13.
林西县新城子镇七合堂村,十年前实施了一项“绿色致富工程”,走退耕禁牧,恢复生态,优化结构,发展林果,舍饲养殖建设林牧结合生态经济园的路子。十年后的今天,这里呈现出一派林茂、粮丰、草多、畜旺、富裕祥和的喜人景象。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调查人员到七合堂去看一看吧。七合堂村有四个自然村,分布在一条10公里的狭窄的山沟里,902口人,208户,总面积32,000亩,其中农耕地6031亩,全村仅有水浇地80亩。改革开放前,山秃岭光,自然灾害频繁,全村欠国家贷款30万元,年人均收入不足300元,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相似文献   

14.
在山东省曹县位湾镇杨楼村,有一对靠养殖致富的年轻夫妻,他们在致富路上比翼竞飞,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致富曲,一时间在当地传为佳话。这对年轻夫妻就是赵喜河和他和妻子刘巧云。丈夫勤勤恳恳,能吃苦耐劳,妻子既有典型农家妇女的勤奋与朴实,又有能迅速接受新生事物的新思想,以前家里比较贫穷,夫妻俩辛辛苦苦耕种几亩薄田,一年到头的所得仅供解决温饱。清贫的生活在夫妻俩心里总不是个滋味,她们多么想找一条致富门路啊!一个偶然的机会启发了妻子要致富的决心。那天,刘巧去在进城时听人讲,鹧鸪肉质鲜嫩,皮薄骨细,具有较高的肉…  相似文献   

15.
沙漠里托起春天的梦──民勤县薛百乡宋和村发展生态农业致富奔小康纪实李禄仁,甄世民宋和人的伟大不仅仅在于战胜了风沙,而在于他们在征服自然的实践中映射出了一个伟大民族的魂魄!──题记在腾格里沙漠的一隅,座落着一个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村庄。就是这个小小村庄...  相似文献   

16.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辖3县1区(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巴州区)。全市林业用地面积983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53.18%,其中有林地面积837万亩。森林覆盖率52.73%,活立木蓄积量2273万立方米。白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实施以来,巴中市在重点抓好生态建设的同时,始终把林业产业的发展作为促进生态建设进程、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致富一方百姓的重要工作来抓,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82,507万元,比2004年增长36.1%,其中第二、三产业产值达11,955万元,比2004年的4733万元增长153%。全市农民从林业上年获纯收入达350元。  相似文献   

17.
著名影视演员陈佩斯王燕玲夫妇,从1996年租用延庆县井庄镇西三叉村一万亩山场,租期50年,出资79万元,协助当地进行环境治理。他们一是护山、阻止上山乱采伐,封山育林;二是植树、抚育,除雇请当地人上山抚育野生树外,近两年每年都新栽树2000多棵,夫妇本人也时常参加植树或抚育树木的劳动;三是育苗,目前有4万多株侧柏、油松、数栌等大苗。四是保护野生动物,今年遇特大雪天,他们还出资购买了小米、玉米400多斤,喂鸟。此外,他们还打井、打防火道,边抓发展,边抓巩固,目前荒山面貌明显改观,且解决了当地农民的部分劳务收入,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赞扬。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我场坚持改革,开拓创新,因场制宜地调整生产结构,大力发展多种经营,逐步建立起集采掘、建材、林果业为主体的产业框架,林场收入迅速增加,经济越搞越活,1993年全场工农业总产值达647.85万元,其中国营部分521万元,在职职工人均产值3.49万元,比1980年增长近30倍,人平纯收入5100元,一举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回顾这些年的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件事:一、调整结构,综合开发。1980年以后,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我们解放思想,打破传统生产方式的束缚,广开门路…  相似文献   

19.
开发沙棘资源致富一方百姓蔡玉轩沙棘是敖汉旗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它适应性强,品质优良,全身都是宝。十几年来,敖汉旗把营造沙棘林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致富百姓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坚持以基地建设形式全力发展。敖汉旗现有沙棘经济林40万亩,既保持了水土,改良了土...  相似文献   

20.
素称茂林修竹之乡、竹林面积居全省之冠的桃江县,50.6万亩辆竹,今年获得大面积平衡高产。据林业部门对全县20个竹林面积万亩以上乡镇的58个村、178个样点的实地调杏万亩平发笋52个,成竹30.5根,成竹率在60%,最多的样地亩平发笋166个,成竹、商中89根。全县亩平、王竹在101根的基础上升到131根,新增、王竹15OO万根以上。按现行原竹市场销售价计算,新增产值7500万元,加上春笋收入300万元,全县78万农业人口,人均新增产值100元。桃源县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构计生产,把它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明确了一名副县长专抓。近几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