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日光蜂是苹果绵蚜的一种重要寄生性天敌,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对苹果绵蚜的控制作用,在山东省莱阳市田间调查研究了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自然控制作用,并测定了不同保护措施下日光蜂的越冬羽化率.结果显示,苹果绵蚜在5月底至7月底和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有2个发生高峰;在整个生长季节日光蜂对苹果绵蚜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7月上旬至9月上旬温度较高时,日光蜂的田问种群数量较多,对苹果绵蚜的田间自然寄生作用达到高峰,寄生率在50%~90%,4-5月是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控制空缺时期.在使用化学农药的果园,目光蜂的数量和寄生率均降低.田间缚草或采集日光蜂黑蛹放置于室内或室外阳面,越冬存活率均显著高于放置在室外阴面和田间未缚草的日光蜂黑蛹,表明3种越冬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地增加目光蜂越冬虫源基数.  相似文献   

2.
周期性高温对丽蚜小蜂田间应用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高温逆境条件下丽蚜小蜂在田间的释放效果及高温对丽蚜小蜂生长发育、生殖及存活的影响,设计了田间及室内验证试验。在夏季高温季节监测棚内温度,并释放丽蚜小蜂,测定其对粉虱的防治效果。在室内周期性重复高温(26、30、35、40、45℃),测定高温对丽蚜小蜂羽化率、寿命及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高温季节释放丽蚜小蜂,其对粉虱的控制效果较差,并且在田间寄生率较低。温度升高,丽蚜小蜂蛹羽化率、寿命及产卵量均随之降低。26~45℃丽蚜小蜂羽化率从93.45%降至0;寿命从13.55 d下降至1 d;产卵量从92.05头下降至0头。繁育丽蚜小蜂的温度最好控制在30℃以下;在田间应用过程中棚内温度不要长时间保持在35℃以上,否则严重影响丽蚜小蜂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丽蚜小蜂的低温贮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低温3、8、10和12℃中,贮存被丽蚜小蜂寄生的温室白粉虱黑蛹,经过15、20、25、30和35天后的结果指出:温度越高,羽化率也越高。贮存时间越长,羽化率越低。在12℃中贮存20天,羽化率为87%,与对照93%差异不显著。带叶贮存比不带叶贮存羽化率为高。贮存时,寄生蜂的发育时期(黑蛹日龄)对羽化率无明显影响;但贮存已发育3天以上(即4日龄以上)的黑蛹,在贮存期间(20天内)陆续有羽化。黑蛹贮存20天后羽化的丽蚜小蜂,其产卵量较对照减少48%,寿命也从18.9天减少为13.8天;贮存25—30天后影响更显著。初羽化的成蜂在12℃中贮存5天后,死亡率虽仅2%,但产卵量比对照减少76%。  相似文献   

4.
矢尖蚧蚜小蜂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矢尖蚧蚜小蜂在重庆一年发生11~12代,主要以幼虫越冬。田间虫口7月上旬至翌年8月发生最多,9月中旬和11月中旬为高峰期,每叶虫口分别为14.3和15.7头。但是,寄生率高峰出现在7月,达70%;其次为9、10月。寄主越冬期间寄生率仍达17~25.6%。为了保护天敌,建议柑桔园喷洒农药防治矢尖蚧,以在蚜小蜂发生量少的季节(5~6月)为宜。  相似文献   

5.
缢管蚜小蜂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昱君  王履浙 《昆虫天敌》1995,17(4):172-174
缢管蚜小蜂Aphelinus rhopalosiphagus Yang et Chen是根型蚜红腹缢管蚜的专性寄生蜂。1989年调查,该蜂对红腹缢管蚜寄生率31.37~84.03%。1993~1994年在文山陆稻区系统调查,该蜂在陆稻上始见于6月中旬,终见于11月中旬,寄生高峰集中在7月上旬~8月上旬;高峰期寄生率达55.28~80.75%。冬季缢管蚜小蜂主要分布在海拔740~1289M菜园地、麦田地,寄生于取食棒头草、看麦娘、冬小麦根部的红腹缢管蚜。  相似文献   

6.
低温贮存被寄生的烟粉虱伪蛹对丽蚜小蜂种群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低温贮存被丽蚜小蜂寄生的B型烟粉虱褐色伪蛹对丽蚜小蜂种群品质的影响。1~6日龄褐蛹于11℃贮存10d的结果表明,3日龄褐蛹中羽化的成蜂寿命、产卵量和刺吸量均优于其他日龄;在11℃下贮存10、20、30d后,上述生物学指标和种群参数均随贮存天数增加而明显降低,其中以10d的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较未贮存的差异小。  相似文献   

7.
浅黄恩蚜小蜂和丽蚜小蜂对温室白粉虱的寄生潜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 GiraultDodd和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是防治粉虱类害虫的优势寄生蜂,通过生命表技术方法分析了2种寄生蜂对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的防治潜能。结果表明,丽蚜小蜂在羽化第3天和第10天出现2次寄生高峰,占其总寄生量的13.7%和8.0%,在2次高峰之间逐日寄生粉虱数量比较平稳,单雌逐日平均产雌数保持在10.6~13.4头,10 d后寄生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浅黄恩蚜小蜂羽化10 d内逐日寄生粉虱量变化不大,单雌逐日产雌数稳定在4.2~5.4头,羽化14 d后寄生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丽蚜小蜂和浅黄恩蚜小蜂的R0、T、rm、λ值分别为171.5、18.0、0.2854、1.3303和61.6、16.2、0.2544、1.2897;粉虱若虫充足时,丽蚜小蜂平均单雌寄生若虫数是浅黄恩蚜小蜂的2.7倍,而后者平均单雌取食若虫数为60.6头,明显高于前者42.7头,总的来看,丽蚜小蜂通过寄生和取食杀死粉虱总量220.8头,明显高于浅黄恩蚜小蜂的127.9头。表明在应用寄生蜂防治温室白粉虱时,单独释放丽蚜小蜂比浅黄恩蚜小蜂显示出更好的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Gahan)对不同寄主植物上"Q型"烟粉虱的寄生特性,本研究采用微虫笼法在(26±1)℃、相对湿度60%~80%、光周期16L:8D的条件下测定了丽蚜小蜂对5种寄主植物上"Q型"烟粉虱的寄生及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丽蚜小蜂对辣椒和茄子上烟粉虱3龄若虫的寄生率分别为28.49%和26.85%,显著高于番茄(17.62%)和一品红(16.36%),棉花上居中(21.25%);对寄主烟粉虱的致死率与寄生率趋势一致,从高到低的顺序为:茄子(40.41%)辣椒(37.63%)棉花(33.82%)番茄(26.52%)一品红(18.49%)。丽蚜小蜂寄生5种植物上烟粉虱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4.16 d(辣椒)、14.53 d(番茄)、16.54 d(棉花)、16.34 d(茄子)和16.89 d(一品红),其中,在辣椒和番茄上其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其余3种寄主植物。丽蚜小蜂寄生烟粉虱后,其寿命在不同寄主植物间差异显著,棉花(17.00 d)、一品红(9.60 d)上显著高于其他3种寄主。但丽蚜小蜂的羽化率在供试5种寄主植物间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寄主植物影响了丽蚜小蜂对"Q型"烟粉虱的寄生特性,以辣椒和茄子上的寄生致死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是粉虱类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设施蔬菜烟粉虱Bemisia tabaci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的防控。本文在温室条件下对丽蚜小蜂的扩散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扩散距离、释放时间等因素对其寄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丽蚜小蜂成虫释放后其扩散行为是渐进的、不连续的,主要在1~4 m范围内扩散,少量个体可扩散至6~8 m。番茄植株高度对丽蚜小蜂寄生率没有明显影响,这说明其释放后可成功地搜索到不同高度植株上的寄主。丽蚜小蜂释放后第2 d,距释放点l和2 m处其寄生率分别为92.5%和85.3%;释放后4 d,距释放点l和2 m处其寄生率分别为53.1%和39.7%。同一释放时间距释放点l和2 m处丽蚜小蜂寄生率没有显著差异,但却显著高于距释放点4、6和8 m处丽蚜小蜂的寄生率。因此,从寄生率也可以看出丽蚜小蜂成虫主要在1~4 m范围内进行扩散。利用丽蚜小蜂的有效扩散距离和寄生率可以确定其在温室的释放数量、释放点之间的距离和释放次数,研究结果对于更好地发挥丽蚜小蜂在生物防治中的控害作用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丽蚜小蜂对雪莲果和烟草繁育温室白粉虱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莲果和烟草均属于大叶型植物,是繁育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的理想寄主植物。为了明确雪莲果作为中间寄主植物大量繁育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的可行性,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丽蚜小蜂在雪莲果和烟草繁育温室白粉虱上的寄生率、羽化率和发育历期。研究结果表明,丽蚜小蜂对雪莲果和烟草繁育的温室白粉虱3龄若虫寄生率最高,分别为84.2%和80.3%,且对雪莲果繁育的温室白粉虱1和2龄若虫寄生率均显著高于烟草;丽蚜小蜂寄生两种寄主植物繁育的温室白粉虱羽化率除1龄外差异均不显著,其中寄生雪莲果和烟草繁育3龄粉虱若虫的羽化率最高,分别为94.7%和93.8%;丽蚜小蜂寄生雪莲果繁育1~4龄若虫发育历期分别为21.4、15.5、13.7和13.3 d,且寄生雪莲果各龄粉虱若虫发育历期除1龄外均短于烟草。综合来看,与烟草相比,丽蚜小蜂对雪莲果繁育的温室白粉虱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特别是对3龄若虫表现出最好的发育适合度,这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雪莲果为中间寄主植物大量繁育丽蚜小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作为烟粉虱Bemisia tabaci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的重要寄生性天敌,目前已实现了规模化繁育,广泛应用于设施蔬菜粉虱类害虫的防控。该寄生蜂在大面积释放前往往要进行数量储备,因此低温贮藏是实现其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的重要环节。本文在明确丽蚜小蜂蛹期最适贮藏发育阶段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低温贮藏方式对丽蚜小蜂生长发育和适合度的影响,并在温室条件下明确了低温贮藏对其扩散和寄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丽蚜小蜂的蛹在4℃和8℃下低温贮藏仍可继续发育,解剖低温贮藏后未羽化的丽蚜小蜂发现其死亡主要发生在蛹的发育初期和后期,蛹的发育中期死亡比例最低;贮藏前经历适度的低温诱导(12℃/7 d)可以显著提高丽蚜小蜂的羽化率、寄生量和成虫寿命(P<0.05);温室条件下未经低温贮藏的丽蚜小蜂主要在1~4 m范围内扩散,而低温贮藏后羽化的丽蚜小蜂主要在1~2 m范围内扩散;适度的低温诱导(12℃/7 d)同样可以明显提高丽蚜小蜂在温室条件下的寄生率(P<0.05)。研究结果对于更好地发挥丽蚜小蜂在生物防治中的控害作用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彩凤  姬小雪 《江西植保》2014,37(3):272-274
为明确480 g/L毒死蜱乳油对苹果绵蚜及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特选取虫害发生较重的苹果园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80 g/L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药后21 d对苹果棉蚜的防效最高可达89.70%,药后15 d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效最高可达94.34%,防效较好且对果树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阐明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对Q型烟粉虱的寄生特性及寄主植物携带病毒对其寄生的影响,采用微虫笼饲养法研究了寄生Q型烟粉虱的丽蚜小蜂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丽蚜小蜂寄生Q型烟粉虱3龄若虫时,其生长发育显著优于寄生Q型烟粉虱2龄若虫。丽蚜小蜂在感染黄化曲叶病毒(TYLCV)番茄和健康番茄上寄生Q型烟粉虱(分别为VW和NVW)3龄若虫时,其生长发育特性发生了明显变化。丽蚜小蜂以VW若虫为寄主时的寿命为10.25 d,显著长于寄生NVW的丽蚜小蜂寿命(5.90 d);对VW和NVW后代3龄若虫的寄生率分别为23.81%和17.62%,致死率分别为38.95%和26.52%,差异均显著;而丽蚜小蜂的羽化率和发育历期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丽蚜小蜂寄生Q型烟粉虱3龄若虫时更适宜其生长发育,寄主植物番茄携带TYLCV显著提高丽蚜小蜂对烟粉虱的寄生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丽蚜小蜂两个品系对烟粉虱若虫的寄生适宜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丽蚜小蜂两个品系(分别来自英国和美国)对烟粉虱各龄若虫的寄生适宜性。结果表明,两品系都能寄生烟粉虱的各龄若虫,且在3龄若虫上的寄生率最高,英国品系为55.3%,美国品系为57.6%;1龄若虫上的寄生率最低,分别为41.2%和43.8%;寄生1龄若虫时小蜂羽化率最低,分别为79.5%和83.6%;寄生3龄若虫时羽化率最高,分别为91.3%和92.8%,品系间羽化率无差异。两品系寄生1龄粉虱时发育历期最长,分别为24.0d和23.4d;英国品系寄生3、4龄若虫时发育历期最短(18.9、19.3d),而美国品系寄生4龄若虫时历期最短(15.8d),两品系寄生4龄粉虱时发育历期差异明显。由4龄若虫寄生蛹羽化出的小蜂寿命最长,分别为4.8d和4.9d;从1龄若虫寄生蛹羽化出的小蜂寿命最短,均为2.5d。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温度、光周期对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发育与繁殖的影响,在不同温度、光周期条件下观察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发育历期、出蜂数、雌蜂寿命以及寄生率。结果表明:温度和光周期显著影响日本食蚧蚜小蜂种群增长。在18~30℃之间,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发育历期及雌蜂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8℃时发育历期与雌蜂寿命最长,分别为60.9 d和29.9 d,30℃时发育历期最短,为21.3 d,33℃时雌蜂寿命最短,为8.3 d;18~24℃之间,寄生率及出蜂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4℃时最高,分别为77.1%和38.7头;24~30℃之间,随温度升高日本食蚜小蜂的寄生率及出蜂数呈下降趋势。在光周期L 8 h∶D 16 h~L 16 h∶D 8 h范围内,当光周期为L 12 h∶D 12 h时,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发育历期最短,为22.1 d,出蜂数最高,为39.0头;当光周期为L 14 h∶D 10 h时,雌蜂寿命最长,为22.6 d,寄生率最高,为71.1%。表明温度24~27℃、光周期L 12 h∶D 12 h为日本食蚧蚜小蜂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和光周期条件。  相似文献   

16.
日光温室条件下,将番茄、甘蓝、棉花、茄子、黄瓜5种寄主植物两两组合,研究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对组合后寄主植物上烟粉虱若虫的寄生率。结果表明,丽蚜小蜂对番茄与黄瓜、甘蓝与黄瓜组合后的黄瓜上烟粉虱若虫寄生率分别是37.60%、34.60%,显著高于单种黄瓜上的寄生率28.00%;对两种组合中番茄上烟粉虱的寄生率为45.34%(单种)和46.20%(组合),甘蓝上的寄生率为35.38%(单种)和36.40%(组合),差异不显著。其他8组组合中寄主植物上的寄生率间均差异不显著,即寄主植物组合对丽蚜小蜂的寄生影响不大。但无论是寄主植物单种还是寄主植物组合混种对丽蚜小蜂的羽化率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桃蚜Myzus persicae体内次生共生菌沙雷氏菌Serratia symbiotica对宿主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利用叶碟法测定短翅蚜小蜂Aphelinus asychi对自然感染沙雷氏菌桃蚜、自然未感染沙雷氏菌桃蚜和人工感染沙雷氏菌桃蚜的寄生特性和取食特性,并测定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对这3种处理桃蚜的寄生特性及这3种处理桃蚜经高温胁迫后的生长繁殖特性。结果显示,短翅蚜小蜂在人工感染沙雷氏菌桃蚜上的产卵率比在自然未感染沙雷氏菌桃蚜上的下降近1/2,羽化率下降1/3左右,致死率、取食率、僵蚜率均无显著差异;烟蚜茧蜂对这3种处理桃蚜的致死率、过寄生率、僵蚜率及其产卵率和羽化率等均无显著差异;这3种处理桃蚜的2龄若蚜经高温胁迫后,发育时间和寿命均显著延长,开始产蚜时间明显推迟,繁殖力和日繁殖率显著降低,繁殖历期无明显变化;高温胁迫后,人工感染沙雷氏菌桃蚜比自然未感染沙雷氏菌桃蚜开始产蚜时间提前3.9 d,繁殖力增加7.0头。表明人工感染沙雷氏菌可以提高桃蚜对短翅蚜小蜂和高温胁迫的防御作用,对烟蚜茧蜂的寄生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日光温室条件下,将番茄、甘蓝、棉花、茄子、黄瓜5种寄主植物两两组合,研究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对组合后寄主植物上烟粉虱若虫的寄生率。结果表明,丽蚜小蜂对番茄与黄瓜、甘蓝与黄瓜组合后的黄瓜上烟粉虱若虫寄生率分别是37.60%、34.60%,显著高于单种黄瓜上的寄生率28.00%;对两种组合中番茄上烟粉虱的寄生率为45.34%(单种)和46.20%(组合),甘蓝上的寄生率为35.38%(单种)和36.40%(组合),差异不显著。其他8组组合中寄主植物上的寄生率间均差异不显著,即寄主植物组合对丽蚜小蜂的寄生影响不大。但无论是寄主植物单种还是寄主植物组合混种对丽蚜小蜂的羽化率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以雪莲果Smallanthus sonchifolius为寄主植物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的生防潜能,测定雪莲果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个体大小以及其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MED隐种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的致死能力,并解析其寄生2种粉虱若虫后的子代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雪莲果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雌雄蜂体长、头宽及后足胫节长度均显著高于番茄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雪莲果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对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平均致死数量分别为24.7头和25.0头,显著高于番茄繁育的21.4头和21.0头。相对于番茄,雪莲果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寄生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若虫后其子代发育时间更短,平均分别为13.2 d和12.5 d;而且子代羽化率也显著高于番茄繁育的子代羽化率,分别为84.1%和86.9%。表明与番茄相比,雪莲果为寄主植物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对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具有更强的生防潜能。  相似文献   

20.
烟蚜茧蜂是蚜类害虫的优势寄生性天敌,室内大规模扩繁条件下,开展了烟蚜茧蜂对7种寄主蚜虫的寄生率与子代发育特征研究,比较了以不同寄主繁育的烟蚜茧蜂在体型大小、回接寄生率、羽化率和性比等重要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烟蚜茧蜂对棉蚜和禾谷缢管蚜的寄生率极低,分别为0.5%和0;对烟蚜和麦二叉蚜的寄生率较高,分别为53.13%和51.83%,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利用麦二叉蚜繁育的烟蚜茧蜂羽化率为90.34%,雌蜂发育历期为11.47 d,雌性比例为61.08%,与利用烟蚜繁育的烟蚜茧蜂无显著差异,且其对烟蚜亦有较高寄生率。结合考虑扩繁周期、成本、时-空利用率等因素,麦二叉蚜有望作为扩繁寄主应用于烟蚜茧蜂的规模化繁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