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种质资源的利用和农艺性状演变情况,本研究对2002—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审定通过的109份大豆品种的骨干亲本品种来源、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主要通过杂交育种、复交育种与系统育种进行大豆品种选育.选育机构主要来源于3个方向,分别是科研院所、企业公司以及两者合作育成(院企合作...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2016,(5):1-3
分析了2006—2015年国审水稻品种情况。10 a间平均每年审定49.4个品种。在品种结构上,三系杂交稻品种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两系杂交稻品种比例快速增长;科研院校选育的品种数量呈下降趋势,以种业公司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水稻育种的主要模式。在品质结构上,审定的常规稻品种优质率较高,杂交稻优质率呈下降趋势,品质改良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3.
1978—1981年就国外引进的100份大豆品种进行研究和利用。旨在探讨国外早熟大豆品种在我国高寒地区的籽实生产力与产量构成因素,为大豆育种提供早熟种质资源,为产量育种在经济性状方面的选择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选择在黑河地区(1978—1981年)能正常成熟的品种82份(有苏联、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保加利亚、德国、波兰等国)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0-2019年河南省年种植面积0.67×104hm2以上玉米品种的种植面积及育种单位信息,分析河南省玉米品种利用及育种单位推广情况,为河南省玉米生产选种及种业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10-2019年河南省年种植面积0.67×104hm2以上的品种200个,累计种植年数4年以上的品种73个,累计种植面积33.33×104hm2以上的品种19个,其中,16个已过种植高峰期,生产上面临品种更新换代压力。种子企业和科研院所是品种选育的主要力量,随着年份更替,种子企业选育品种数量及种植面积占比不断攀升,远超科研院所。外省选育品种种植面积占比呈上升趋势,外资进入对河南省玉米种业造成一定冲击,河南省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育本省种业品牌。近几年,河南省先后建设了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及神农种业实验室,积极推进现代种业强省建设,努力为我国打好种业翻身仗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阜阳主要大豆品种生育期组划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阜阳大豆产业的发展和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相互科学引种以及便于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为大豆育种改良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大豆遗传特性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美国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13份为参照、当地主栽品种和新近选育品种等为主要试验材料25份,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阜阳大豆熟期组除徐豆16、周豆11和周豆19生育期组是Ⅴ外,其余均属于生育期组Ⅳ。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位居世界前五位。近年来,俄罗斯大豆种植业快速发展,2016年全俄大豆总产量达334万t,其中,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阿穆尔州大豆产量约占全俄大豆总产量1/3,在全俄7个大豆主产州中居首位。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俄罗斯大豆进口量显著增加。2014-2016年,全俄大豆年进口量约为200万t,而远东地区因地理优势则出口大豆到中国。俄罗斯大豆育种工作始于1912年,目前大豆育种工作主要由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大学承担。2016年,俄罗斯自育大豆品种约占合格种子总销售量的70%,外国品种约占30%。本文分析了俄罗斯联邦大豆生产和贸易动态,介绍了栽培耕作制度、大豆科研体系、大豆育种和种子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现状,并讨论了该国大豆产业发展趋势,以期为读者提供俄罗斯这个潜在大豆主产国的总体情况。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甘肃省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对以甘肃省2004-2022年审定的284个小麦品种的基本情况和抗条锈病性进行了分析,并统计了生育期、株高和产量水平。结果表明,甘肃省近19年审定的小麦品种数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育种单位主力为省内科研院所,联合育种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表明科研工作者对小麦品种选育具有较高的积极性;通过高使用频率直接亲本统计分析,发现甘肃省审定的小麦品种亲本配置组合主要来自主栽品种和人工创制的种质资源,并发现5个高使用频率直接亲本,表明近19年甘肃省审定品种遗传基础较窄;育成品种主要采用的育种方式为杂交育种,且育种方式趋于单一,表明今后要加强创新育种方式;审定的小麦品种以冬小麦为主,其中80.2%集中在陇东泾河上游川塬山地冬小麦区和陇南渭河上游河谷山地冬小麦区,而审定的春小麦97.9%则集中在河西内陆河灌溉春小麦区和陇中干旱川山春小麦区;小麦抗病性方面,审定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水平相对较好,但年际间波动较大;春小麦生育期年平均增加0.15 d,而冬小麦生育期年平均减少0.46 d;株高年平均降低1.10 cm,平均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47.25 kg·hm-2,其中2012年产量最高,为8 136.2 kg·hm-2;千粒重、穗粒数和有效穗数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穗粒数变化不大,年均增加0.08粒,千粒重年均增加2.71 g,有效穗数年平均增加1.29个。综上,在后续的育种工作中,可结合不同育种方式,更进一步选育出高产、优质和高抗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对山西省1993—2009年审定的31个大豆品种分布局域、产量、品质和亲本来源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大豆资源丰富,大豆育种在2000年以后有了很大的发展,三个生态区都有品种育成,育成品种数量增多,高油品种数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江苏大豆生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在我省栽培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经过不同地区不断地人为定向培育和选择,创造了适应各地区、不同自然环境条件和耕作制度的大豆品种类型。我省南北纬度相差4度(31°—35°),耕作制度极为复杂,因而品种类型较多。就已搜集到的本省大豆地方品种已达1332份(包括上海市60份,春大豆203份,其余都为夏豆),研究这些品种的生态特性,对大豆的栽培与育种工作,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尽管当今大豆优质育种已经派生出不少内容,诸如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高于44%的高蛋白育种。油分含量高于21%的高脂肪育种,高含硫氨基酸育种,亚麻酸含量低于3%的脂肪酸优质育种,但由于技术设备和各种优质育种目标对人们生活相关程度的不同,目前,我国大豆的优质育种仍以高蛋白和高脂肪含量为主要目标。现将我省大豆高蛋白育种和研究情况作一小结。一、高蛋白大豆品种资源的筛选和评价从事高蛋白育种,品种资源是基础。我们早在80年代初就抓了种质资源的蛋白质含量测定,经分析,江苏省1217份大豆地方品种的蛋  相似文献   

11.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与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小种的抗病品种Hartwig和小粒黑豆,感病品种辽豆15和中黄28分别接种线虫,检测大豆根系中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表达量对大豆抗胞囊线虫的抗性.经过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大豆胞囊线虫的抗感品种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TI)表达量明显高于未接种的品种,各个品种的STI表达量也不同.说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参与抗病过程.但是各个品种的变化趋势并不相同,表明抵御线虫的抗病作用机制存在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接种我国大豆产区主要流行SMV株系SC-3及SC-7和SCN 1号生理小种的条件下,对新育成的参加2004~2007年围家及江苏、北京、山东等省市大豆区试的品种分别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在抗SMV鉴定的334个品种中,对SC-3抗性较好(高抗和抗病)的品种数有148个,占参试品种数的44.31%;对SC-7抗性较好的有71个,占参试品种数的21.26%.同时对2个株系抗性表现较好的有55个,占参试品种数的16.47%.这些抗性较好的品种既町用于大豆生产,也可作为抗源用于抗病品种选育和与抗性相关的研究.研究还显示,来自于西北和黄淮海大豆产区的参试品种一般抗性较好.抗SCN鉴定的193个大豆品种中,未发现高抗品种,中抗品种有25个,占12.92%.汾9877.10、邯601、蒙9793-1、沧豆九号等7个品种兼抗sMV和scN 2种病害.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豆粕中大豆异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微波火力、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时间对大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范围内各因素对大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为:微波火力>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时间.微波辅助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0(g∶mL),微波火力中高火,微波时间3 min,乙醇浓度50%.在此条件下,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率可达到1.2432%.  相似文献   

14.
发展套作大豆,振兴大豆产业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中国大豆供求失衡,振兴大豆产业势在必行.北方大豆正面临单位土地产出率低带来的比较效益低下、产销分离引起的成本增加、大面积重迎茬种植带来的减产严重、油酯和蛋白质含量不高等不利因素,限制了进一步发展.套作大豆作为南方新型旱地多熟种植模式的主体作物,具有与主要粮食作物和谐共存,蛋白质含量高、利于食用和加工业的发展,减轻季节性干旱的危害、实现抗旱增收等优点,发展潜力巨大.作者认为稳定北方大豆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南方套作大豆是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提取和纯化低温豆粕中皂甙的加工工艺,采用微波法提取低温豆粕中的大豆皂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微波火力、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时间对大豆皂甙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范围内各因素对大豆皂甙提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微波时间>微波火力>乙醇浓度>料液比;在微波火力为中高火、微波时间2.5 min、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5(g:mL)的条件下得到最优工艺条件,此时大豆皂甙的提取率为0.640%.  相似文献   

16.
豆渣中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多糖是大豆中的有效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性、食品稳定性等作用.以市售豆渣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提取温度、液固比和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提取温度对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液固比,再次是提取时间.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参数是:提取温度为90℃、液固比为5:1、提取时间为3 h.经苯酚-硫酸法测定,水溶性大豆多糖含量为7.47%(以葡萄糖计).  相似文献   

17.
大豆皂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吃过生大豆的人都会有这种体会,那就是口感上有一种淡淡的苦涩味,但究竟这是为什么,过去谁也说不清楚。如今,当科学家把这种物质从大豆中提取出来并进行科学实验、并公开研究成果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种被称作大豆抗营养因子的天然物质,叫大豆皂甙,是对人体有诸多好处的保健功能因子。  相似文献   

18.
大豆纤维     
本世纪30年代以来,营养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于食物成分的了解日益深入,膳食组成的粗与精对人体健康的利与弊一直是一个科学家们争论不休的问题。70年代初,英国医生贝尔克特等人在非洲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西方发达国家发病较多的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结肠癌等,在非洲农村地区却极为少见,研究认为这是由于西方国家饮食过精而缺少膳食纤维的缘故,并将这些疾病称为“文明病”。1974年他们将调查结果以题为膳食纤维与疾病”的论文发表在《美国医学杂志》上,提出了膳食纤维的缺乏与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生有相互关系的明确论述。自此以后,膳食纤维开始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美国膳食纤维专家斯佩勒博士在文章中写道:“膳食纤维已由60年代其价值被埋没的营养素而变成70年代末的重要膳食组成部分”。现今几乎所有营养学家都承认,食入适量的膳食纤维,将无疑会增进人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超声波提取豆渣中水溶性大豆多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继伟 《大豆科学》2011,30(3):507-510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探讨在超声波环境下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以及超声波功率对豆渣中提取大豆水溶性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功率对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较大,其次是提取温度和液料比,然后是提取时间.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参数是:提取温度80℃,液料比10∶1,提取时间40 min,超声功率160...  相似文献   

20.
大豆甾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甾醇之所以被誉为“生命的钥匙”,是因为大豆甾醇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组织内,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很自然地,对甾体科学的研究就成为医学界和制药工业中引人瞩目的领域,其实在化学工业、食品、饲料和生物工程产业中,大豆甾醇也备受国内外科学家的关注,对大豆甾醇的研究和应用目前相当活跃。说起大豆甾醇,有必要先从甾醇谈起,甾醇是甾族化合物的一类,因呈固态又俗称固醇。甾醇的分布很广,各种生物体中几乎都含有这一类甾族化合物。它们以游离、高级脂肪酸酯、苷三种形式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