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研究水稻花后单独叶面施锌及配施尿素对不同品种糙米和精米锌含量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其原因,以11个种子锌含量不同的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于开花期、花后6 d和12 d叶面分别喷施0.5% ZnSO4(ZnSO4)和0.5% ZnSO4+1%尿素(ZnSO4-Urea),同期喷施等量清水作为对照,测定各品种成熟期糙米和精米的锌营养指标及花后剑叶气孔相关性状。结果表明:与精米相比,糙米的锌含量、植酸含量和植酸与锌摩尔比平均分别极显著增加31%、222%和151%。ZnSO4、ZnSO4-Urea处理使糙米锌含量较对照分别极显著增加28.2%和31.5%,精米锌含量分别极显著增加22.2%和27.6%。ZnSO4、ZnSO4-Urea处理对糙米、精米植酸含量均没有影响,但植酸与锌摩尔比均极显著降低,其中糙米两处理下均降低24.3%,精米则分别降低17.2%、20.3%。锌处理与品种或部位的互作对稻米锌含量有极显著影响,锌处理与部位的互作对植酸与锌摩尔比亦有极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表明,糙米及精米锌含量在叶面施锌后的增幅与开花期气孔导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稻米本身的锌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由此可知,花后叶面施锌处理使稻米锌营养水平明显增加,增幅总体表现为籼稻大于粳稻,糙米大于精米,叶面锌肥与尿素配施效果更好;水稻种子锌水平低及其叶片气孔导度大均有利于叶面锌肥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高CO2浓度和叶面施锌对稻米锌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是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主食,增加稻米中的锌营养水平对解决人类锌缺乏至关重要。依托稻田FACE(Free Air CO2 Enrichment)平台,采用9个现代品种为供试材料,CO2处理设置环境CO2浓度(Ambient)和高CO2浓度(增200 μmol·mol-1)两个水平,锌处理设置对照(不施锌)和叶面施锌(灌浆前期喷施0.2% ZnSO4)处理,研究水稻糙米产量、锌浓度、锌有效性以及锌肥利用率对CO2和锌处理的响应及其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与Ambient相比,高CO2浓度使所有品种糙米产量平均增加15.7%,但对糙米锌浓度、植酸浓度及植酸与锌摩尔比均无显著影响,不同品种和不同锌处理条件下趋势均一致;高CO2浓度下扬稻6号和隆两优1988糙米籽粒锌肥利用率显著降低,而其他品种无显著变化。花后叶面施锌对糙米产量及植酸浓度无显著影响,但使糙米锌浓度平均增加37.3%,植酸与锌摩尔比平均降低29.1%,不同品种间响应幅度存在显著差异。以上数据说明,在环境CO2浓度和CO2浓度升高两种情形下,水稻花后叶面喷施锌肥均可显著改善稻米的锌营养水平,幅度因品种而异,而高CO2浓度使部分籼稻品种的锌肥利用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叶面施锌对不同水稻品种稻米锌营养的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水稻灌浆早期叶面施锌对稻米锌浓度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其与叶片气孔特征的关系,旨在为稻作生产上生物强化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2016—2017年在土培条件下,以6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于抽穗期、抽穗后6 d和12 d叶面喷施0.2%ZnSO_4共3次,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抽穗灌浆期测定剑叶气孔导度和气孔结构,成熟期测定产量性状、糙米锌浓度、植酸浓度和植酸与锌的摩尔比。结果表明,尽管叶面施锌对水稻籽粒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改变稻米的锌含量水平。与对照相比,锌处理使两年所有品种糙米锌浓度平均增加27.9%(P0.01)。锌处理对各品种糙米植酸浓度没有影响,但使植酸与锌摩尔比平均下降23.4%(P0.01)。灌浆期叶面施锌对糙米锌浓度、植酸与锌摩尔比的影响因品种而异,表现在锌处理与品种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其中3个低锌水稻品种的响应明显大于3个高锌水稻品种。相关分析表明,叶面施锌导致糙米锌浓度的增幅与灌浆早期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但与气孔长度和密度相关不密切。水稻灌浆初期叶面施锌可大幅增加糙米锌浓度及其生物有效性,增幅因品种不同而异;水稻本身锌水平低,叶片气孔导度大均有利于叶面锌肥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结实期叶面施锌对小麦籽粒不同部位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11年在土培条件下,以扬麦16号、扬麦13号和扬辐麦2号为供试材料,于花后每隔一周分别喷施0.2%或0.4% ZnSO4 3次,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成熟期收获小麦籽粒并进一步区分为麸皮、次粉和面粉,测定各组分植酸浓度以及植酸与锌的摩尔比,明确结实期叶面施锌对小麦籽粒锌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小麦籽粒麸皮、次粉和面粉植酸平均浓度分别为19.4、5.3、1.8 mg·g-1,最高和最低浓度相差约11倍。0.2%、0.4% ZnSO4处理对小麦麸皮、次粉和面粉中的植酸浓度均无显著影响,小麦面粉部位植酸与锌摩尔比明显小于麸皮和次粉部位。0.2% ZnSO4处理使供试品种麸皮、次粉和面粉部位的植酸与锌摩尔比平均分别下降37%、44%和43%;0.4% ZnSO4处理使对应部位植酸与锌摩尔比平均分别减少54%、58%和54%,均达极显著水平。尽管籽粒各组分植酸浓度以及植酸与锌摩尔比多存在品种间差异,但品种与锌处理间未发现互作效应。结合该研究前报可知,小麦花后叶面施锌不仅大幅增加现代小麦品种籽粒不同组分的锌浓度,而且使锌的有效性明显增强,是一种快捷的生物强化手段。  相似文献   

5.
研究臭氧浓度升高和叶面施锌对小麦产量和籽粒不同组分锌营养的影响,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的锌生物强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利用自然光气体熏蒸平台,以富锌小麦品种青紫1号为供试材料,臭氧处理设清洁空气和臭氧浓度升高(100nL·L-1,拔节至收获),锌处理设对照(喷清水)和叶面施锌(开花期及花后1周叶面喷施0.1%Zn2+),成熟期测定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各组分的锌浓度、锌含量、植酸浓度以及植酸与锌的摩尔比。叶面施锌处理对小麦籽粒产量没有影响,但臭氧浓度升高使产量平均下降66%。臭氧胁迫导致的产量损失主要与粒重明显减轻(53%)有关,其次亦与每穗粒数减少(27%)有关,而穗数没有变化。麦粒各组分锌浓度、植酸浓度以及植酸与锌摩尔比均表现为麸皮次粉面粉。与清洁空气相比,臭氧浓度升高使籽粒各组分的锌浓度和植酸浓度均明显增加,分别增加15%~41%和8%~45%,各组分植酸与锌摩尔比无显著变化;臭氧浓度升高使小麦面粉锌累积量占籽粒总锌的百分比显著减少。与对照相比,叶面施锌使小麦各组分锌浓度平均增加22%~24%,使植酸与锌摩尔比平均减少15%~19%,但籽粒各组分植酸浓度以及锌在各组分的分配比例均无显著影响。臭氧与锌处理对所有测定参数均无交互作用,但这两个处理与籽粒组分之间多存在不同程度的互作效应。臭氧胁迫环境下青紫1号籽粒产量和锌累积量大幅下降,籽粒各组分锌浓度显著增加,但生物有效性没有变化;花后叶面施锌对小麦产量没有影响,但使籽粒不同组分锌的营养水平均明显增加,且增幅不受臭氧浓度升高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叶面喷施不同浓度锌对水稻锌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在水稻灌浆初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锌(1~5 g·L-1Zn SO4)对水稻(株两优189)产量、各器官镉锌含量和镉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1~5 g·L-1Zn SO4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叶面喷施1~5 g·L-1Zn SO4水稻各器官Cd含量降低、而Zn含量提高。糙米Cd含量降低9.0%~47.8%,Zn含量提高31.7%~55.6%。喷锌后根到第一节Cd转运系数(TF第一节/根)、旗叶向第一节Cd转运系数(TF第一节/旗叶)和穗轴到糙米Cd转运系数(TF糙米/穗轴)分别降低5.8%~43.7%、1.0%~30.3%和4.7%~26.7%。糙米Cd含量与TF第一节/根、TF糙米/穗轴和根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研究结果表明,叶面喷锌降低糙米Cd含量主要是由于抑制根Cd吸收和降低根和旗叶向第一节及穗轴向糙米的转运引起的。喷施3~5 g·L-1Zn SO4显著降低糙米Cd含量,是叶面调控稻米Cd含量的适宜用量。  相似文献   

7.
在大田条件下,以4个水稻品种(立香85、象牙香占、合两优927、昌两优8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基施锌肥研究不同施锌量[0 kg/hm2(CK)、7.5 kg/hm2(Zn1)、15 kg/hm2(Zn2)、30 kg/hm2(Zn3)]下水稻产量、品质的变化,为江汉平原优质稻锌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锌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且水稻产量随着施锌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总体上以Zn2处理最高,Zn1处理次之。立香85、合两优927、昌两优8号以Zn2处理产量最高;象牙香占以Zn1处理产量最高,Zn2处理次之。施锌处理产量较CK增加了8.1%~28.8%。施锌对稻米加工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整体以Zn1和Zn2处理下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较高。不同施锌处理下直链淀粉含量因品种而异,其中,立香85以Zn1处理最高,昌两优8号以Zn2处理最高,象牙香占和合两优927以Zn3处理最高。对于淀粉RVA谱特征值,立香85、象牙香占、昌两优8号均以Zn1处理崩解值最高;消减值表现为立香85和合两优927...  相似文献   

8.
以豫麦66(根系较发达型)和豫麦49-198(根系欠发达型)为供试材料,在3个供氮水平[0(N1)、120(N2)、240(N3)kg/hm~2]和3个供锌水平[0(Zn1)、15(Zn2)、30(Zn3)kg/hm~2]下,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不同氮、锌肥配施对不同类型小麦根系氮、锌含量和氮、锌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宜豫西旱地小麦栽培的最佳氮、锌肥组合。结果表明,适当增施氮、锌肥可提高小麦根系全氮含量、锌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酸合成酶活性、色氨酸合成酶活性和植酸酶活性,且这些指标总体上均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对于豫麦66,N2Zn2处理根中全氮含量在拔节期及之前高于其他处理,拔节期之后根中全氮含量开始下降;除拔节期、灌浆期外,其余时期根中锌含量均以N2Zn3处理最高,N2Zn2处理次之;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以N2Zn2处理最高,越冬期—挑旗期,较N1Zn1处理显著提高18.8%~70.7%;根系谷氨酸合成酶、植酸酶活性均以N2Zn2处理最高,谷氨酸合成酶活性较N1Zn1处理显著提高0.8~2.4倍,植酸酶活性较其他处理提高16.7%~50.0%;根系色氨酸合成酶活性总体以N2Zn3处理最高,N2Zn2处理次之。对于豫麦49-198,根中全氮含量总体以N2Zn2处理最高,较N1Zn1处理显著提高34.9%~87.7%;分蘖期、越冬期、拔节期、挑旗期根中锌含量均以N3Zn3处理最高,其余时期总体以N2Zn2处理最高;越冬期—挑旗期,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以N2Zn2处理最高;根系谷氨酸合成酶活性总体以N2Zn2处理最高,较最低的N1Zn1处理显著提高41.8%~200.0%;根系色氨酸合成酶活性总体以N2Zn3处理最高,N1Zn1、N2Zn2、N3Zn3处理较高;根系植酸酶活性以N2Zn2处理最高。综合分析可知,本试验条件下,N2Zn2为最佳氮、锌肥组合。  相似文献   

9.
对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品种资源库保存的186份材料的铁、锌尧锰和铜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稻米中微量元素含量主要由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稻米中铁、锌尧锰、铜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差异。比较不同类型品种Fe、Mn、Cu和Zn平均含量,白米和黑米之间Mn和Cu含量差异不显著,而黑米Fe和Zn含量则显著高于白米;黑米糯稻Fe和Zn含量显著高于白米糯稻,两者之间的Mn和Cu含量则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品种Fe与Zn、Mn与Cu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Cu与Zn之间相关性达显著水平;Fe与Mn、Fe与Cu、Mn与Zn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精米中Fe、Mn、Cu和Zn含量显著低于糙米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水稻蛋白质营养品质的影响,2009年利用稻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FreeAirCO2 Enrichment)系统,以武运粳21、扬辐粳8号和武粳15为供试品种,研究大田生长期CO2浓度升高200μmol.mol-1对常规粳稻蛋白质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增加使所有供试品种精米蛋白质含量平均下降5.6%,使氨基酸、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平均分别下降7.6%、6.7%和7.9%,均达极显著水平。大气CO2浓度增加使供试品种精米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百分比显著增加,使非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百分比显著下降,但对精米中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相对含量无显著影响。从氨基酸组分看,大气CO2浓度增加使供试品种精米中7种必需氨基酸和8种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CO2处理与品种对精米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以及部分氨基酸组分有一定的互作效应,武运粳21上述参数对高浓度CO2的响应大于扬辐粳8号或武粳15对应参数的响应。以上结果说明本世纪中叶大气中的CO2浓度将使粳稻蛋白质营养品质下降,不同品种下降幅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供锌水平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及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供锌水平对玉米的幼苗生长发育和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锌浓度在10^-8-10^-5mol/L范围内,随着营养液中锌浓度的提高,玉米苗的长势越来越好,生长的最适供锌浓度为10^-6-10^-5mol/L,生长的最差营养液锌浓度不是0,而是10^-8mol/L;茎叶的锌浓度,在供锌水平为0-10^-7mol/L时,随着供锌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在供锌水平为10^-7-10^-5  相似文献   

12.
将不同浓度的Zn2 加入鸡腿菇JM-08的发酵液中,研究其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Zn2 对菌丝体生物量、富集Zn2 量以及POD活性均有促进作用,且与对照组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当Zn2 浓度为200mg·L-1时,菌丝体生物量和POD活性均达到最大值,Zn2 浓度为300mg·L-1时,菌丝体Zn2 含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的锌浓度处理对3年生葡萄嫁接苗(康拜尔)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葡萄生长的最佳锌浓度范围为220~450 mg/L,缺锌和高浓度的锌处理均不利于葡萄生长。高浓度的锌处理对葡萄叶片伤害大,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在220~450 mg/L锌处理下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与无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类胡萝卜素含量也最高,有利于葡萄的光合作用;随着锌浓度的升高,根系活力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MDA的含量呈先低后高的趋势,在锌浓度为220~450 mg/L时,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其他供锌水平,MDA则比无锌处理低;而当供锌水平低于220 mg/L和大于450 mg/L时,MDA的含量显著上升,POD和PPO的活性显著下降,均不利于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4.
长期施用氮磷肥对旱地冬小麦籽粒产量和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小麦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在低锌的石灰性土壤上,其籽粒锌含量普遍偏低,因此小麦籽粒锌营养强化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小麦氮磷与锌的吸收利用存在互作效应。利用从2004年起在中国西北旱地潜在缺锌的石灰性土壤上开展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氮磷施用下的小麦产量与锌含量的变化。【方法】田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不施肥(CK)、单施氮肥(N160,施160 kg N·hm~(-2))、单施磷肥(P100,施100 kg P2O5·hm~(-2))和氮磷配施(N160P100,施160 kg N·hm~(-2)、100 kg P2O5·hm~(-2))4个处理。于2012—2016年连续4年进行田间取样,分析小麦的生物量、产量、产量构成,及锌含量与锌吸收和分配。【结果】与不施肥相比,长期单施氮肥使小麦穗数降低9%,籽粒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均降低12%,而籽粒锌含量由不施肥处理的29.4 mg·kg-1提高到42.8 mg·kg-1,提高幅度为46%,籽粒和地上部的锌吸收量分别增加29%和37%,地上部的氮锌比和磷锌比分别降低13%和45%;长期单施磷肥使小麦穗数、籽粒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增加18%、15%和16%,籽粒锌含量、籽粒和地上部的锌吸收量却分别降低31%、19%和17%,同时地上部的氮锌比和磷锌比分别提高19%和83%;氮磷配施的小麦穗数、籽粒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也显著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40%、46%和38%,籽粒和地上部的锌吸收量还分别提高36%和34%,但籽粒的锌含量仅降低8%,同时地上部的氮锌比和磷锌比分别提高43%和27%。与单施磷肥相比,氮磷配施不仅提高了籽粒产量,还提高了籽粒锌含量,主要原因是施用氮肥能够增加小麦锌吸收,减缓了磷肥对小麦锌吸收的抑制作用。【结论】在生产实践中,单施氮肥虽可以提高小麦籽粒的锌含量,达到食物锌营养强化的目的,但长期单施氮肥会导致土壤养分不平衡,不利于维持和提高小麦产量。长期单施磷肥虽能够提高小麦籽粒产量,但抑制小麦锌吸收,不利于籽粒锌累积,降低籽粒含量。因此,在黄土高原旱地石灰性土壤上,建议合理进行氮磷配施,以保证小麦生产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5.
选用504只1日龄艾维因肉仔鸡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成9组,每组4个重复.试验分成0~4周龄和5~7周龄两个阶段.日粮中维生素A有3个添加水平,分别为750、1500、2 700 IU/kg;铁的添加水平为0、30、60μg/g.结果表明,0~4周龄腺胃锌含量受铁添加水平的影响极显著(P<0.01),并随着铁添加水平的升高,腺胃锌含量降低;5~7周龄锌表观存留率受铁水平的影响极显著(P<0.01),且在铁添加水平为30mg时锌表观存留率最低.维生素A对肠道各段锌含量和锌表观存留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铁和维生素A的互作效应对空肠和锌表观存留率含量影响在后期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选用504只一日龄艾维因肉仔鸡,研究了日粮中铁和维生素A的不同添加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肉仔鸡脏器和某些组织锌存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铁在0~4周对肝脏、心脏的锌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前期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铁和维生素A以及二者的互作效应对羽毛中锌含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前期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铁对血清中锌含量的影响达极显著(P<0.01)水平;铁和维生素A的互作效应对血清中锌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7.
蔬菜及土壤的铅、镉、铜和锌污染及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大田调查的方法,应用聚类分析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云南省昆明市蔬菜及其土壤中Pb,Cd,Cu和Zn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重金属Pb,Cd,Cu,Zn的超标率依次为:Cd>Cu>Zn>Pb. 综合污染指数:Cd和Cu为中污染, Pb和Zn为轻污染。蔬菜土壤重金属总的综合评价为中污染。聚类分析结果为菜豆、番茄和青花菜的土壤污染较严重。(2)蔬菜Pb,Cd,Cu,Zn的含量超标率依次为:Pb>Cu >Cd>Zn. 聚类分析表明:萝卜、菜豆和番茄污染较严重。(3)聚类分析与污染指数评价具有一致性、可比性,结合两种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更加合理、科学。  相似文献   

18.
锌肥种类和施用方式对土壤锌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谷类作物适宜的锌肥种类及施用方式,为高效土施锌肥提供参考。【方法】设置连续两季小麦田间定位试验,以不施锌肥为对照,选取ZnEDTA(4kg/hm~2)和ZnSO_4(20kg/hm~2)2种锌源,采用均施和条施2种施锌方式,比较不同锌肥以不同方式施入土壤后,在连续两季小麦种植过程中土壤Zn形态的转化规律及有效性的差异。【结果】与均施锌肥相比,条施ZnEDTA和ZnSO_42种锌肥后,在第1季土壤有效锌、交换态锌、松结有机态锌的增加率分别为20.87%和374.03%,3 497.36%和1 077.39%,41.14%和256.38%,第2季增加效果有所降低;与4kg/hm~2 ZnEDTA处理相比,20kg/hm~2 ZnSO_4处理采用均施和条施2种方式均可以增加土壤有效锌及松结有机态锌、碳酸盐结合态锌含量,且两季的增加效果均较好,但与第1季相比,第2季的效果极大降低;ZnEDTA处理均施和条施均可在第1季保持较高的交换态锌含量(平均为0.26mg/kg),而在第2季该形态锌大部分被固定(平均含量为0.02mg/kg)。【结论】条施较低量的ZnEDTA可有效增加当季作物土壤中的有效锌含量,但对后季作物生长过程中土壤有效锌含量的提升效果较小。  相似文献   

19.
锌与动物免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锌是动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不仅是胸腺嘧啶核苷激酶、DNA聚合酶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辅助因子,而且还与巨噬细胞膜ATP酶、吞噬细胞中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酶的活性有关。此外,锌与细胞膜磷脂部分中的磷酸和蛋白质巯基结合成牢固复合物,以减少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锌还能引导淋巴细胞分泌球蛋白,当动物体缺锌时,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免疫器官发育、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均造成广泛的抑制。1锌与生物膜锌在维持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它是构成膜质蛋白的成分,而且可以影响某些膜结合酶(Ca2+-ATP酶、Na+-K+-ATP酶…  相似文献   

20.
有机物料与外源锌对油菜生长和锌含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料与不同浓度外源锌对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L.)生长和锌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生长随着外源锌浓度增加而降低,草坪草和玉米秸秆可有效缓解高浓度锌对油菜的毒害作用,猪粪、牛粪和鸡粪高浓度锌仍对油菜产生毒害作用,泥炭和风化煤高浓度锌的毒害作用表现最强。不同供试有机物料均不同程度增加了油菜地上部和地下部锌含量的比值,表明供试有机物料均促进了油菜对锌的吸收和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