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犁体曲面设计的数学方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前世界各国所采用的各种设计犁体曲面的方法,都因为没有解析表达式,而不能把耕作中的几种主要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因而犁体曲面的设计大都停留在经验的基础上。 本文通过变形垡片的滚翻运动,利用Hermite插值公式,建立了犁体曲面的解析表达式: Z(x,y)=F_1(x)y~3+F_2(x)y~2+F_3(x)y+F_4(x) 通过对变形垡片的运动分析,分析了曲面设计参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参数间的相互关系,确定了它们的取值范围,从而初步地把五种设计因素联系起来,给出了用数学方法设计曲面的具体步骤。 本文试图为犁体曲面的设计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方法——用数学的方法设计犁体曲面。对犁体曲面加以数学模型化,为进一步用电子计算机设计曲面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引入基于ZigBee的无线组网方案,结合农业温室大棚对于环境监控的需求,以ZigBee+GPRS模式(CC2530+MC55i)设计并实现了温室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系统,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完成了监控系统的设计,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灌水时期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耗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灌水时期对冬小麦农艺性状、花后旗叶光合和耗水特性的影响,为晋中水地麦节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全生育期不灌水为对照(CK),设置7个处理:越冬水(W_o)、拔节水(W_j)、孕穗水(W_b)、越冬水+拔节水(W_(o+j))、越冬水+孕穗水(W_(o+b))、拔节水+孕穗水(W_(j+b))和越冬水+拔节水+孕穗水(W_(o+j+b)),探讨了灌水时期对冬小麦生长、花后旗叶光合特性、麦田耗水、籽粒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抽穗期W_o处理的冬小麦株高、绿叶数、倒二叶叶面积和干物质量分别显著增加28.80%、18.82%、34.67%和45.56%,W_(o+b)处理分别增加26.12%、6.14%、43.73%和46.38%。推迟灌水可以延缓花后旗叶衰老,W_(o+b)、W_(j+b)处理和W_(o+j+b)处理可以延长旗叶光合功能期,维持花后较高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越冬水有利于冬小麦利用深层土壤水分,提高灌水利用效率;随灌水量增加,冬小麦耗水量和灌水量占耗水量的比例增加,降水量占耗水量的比例下降,灌水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降低,籽粒产量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先升后降。W_(o+b)处理能够获得较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水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并极大地利用灌水和降水。【结论】在晋中水地麦区,灌溉越冬水+孕穗水可以满足冬小麦生长需水,并同时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课题采用EGR+DOC+DPF+SCR和试验设计(DOE)开发了WP10H375欧Ⅵ发动机。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综合考量性能、排放、经济性等参数,利用植入DOE理论,构建理论模型,同时与常规性能标定和选型比对,不仅能够实现优化互补,减少研发中间环节,达到缩短研发周期的目的,还达到了提高试验台架利用率,节省试验资源、获得更佳更可靠试验数据的目标。在高压共轨基础上,通过废气再循环技术(EGR阀应用)与尾气后处理箱子(DOC+DPF+SCR)对NH3催化还原NOx和颗粒物PM进行无害化有效转化,以达到欧Ⅵ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典型并联机构拓扑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方位特征(POC)和有序单开链(SOC)的并联机构拓扑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对Omni-Wrist III、PS+PRS+PSS、3-RRR球面、2-SPS+1-RPR,以及实现Schoenflies运动的3种3T1R机构(H4、4-R∥R∥R⊥R∥R、X4改进型)等7种具有较好实用价值的典型并联机构进行了拓扑结构具体分析,给出了它们的POC集、自由度、耦合度3个主要拓扑结构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这些机构拓扑结构、运动学及动力学的基本性能,为其拓扑结构优化、运动学与动力学研究,以及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揭示了一些有利于并联机构设计和应用参考的共性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阐述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的疲劳极限线图基础上研究了两个问题。 (1)线图中合成向量σ_r=(σ_a~2+σ_m~2)~(1/2)的意义和在画疲劳极限线图中的作用。 (2)论证了用“联结方程”进行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时合成向量与疲劳极限的关系以及零件疲劳极限分布的确定。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铵氮对处理餐厨垃圾的厌氧污泥产甲烷活性的影响,文章设计了甲烷转化率和日均甲烷产量与进水铵氮(NH~+_4-N)浓度负荷的对应关系两种判断方法,用于确定铵氮(NH~+_4-N)对厌氧污泥产甲烷活性的毒性负荷。结果表明:中温条件下(30℃~35℃),以模拟餐厨垃圾组分的混合短链脂肪酸为厌氧序批间隙式反应器(Anaerobic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以下简称ASBR)的进水基质,测定铵氮(NH~+_4-N)对厌氧污泥产甲烷活性的毒性负荷,发现厌氧污泥对铵氮(NH~+_4-N)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在进水铵氮(NH~+_4-N)浓度≤1 g·L~(-1)时,对厌氧污泥的产甲烷活性无显著影响,但当进水铵氮(NH~+_4-N)浓度在1.5~7.5 g·L~(-1)d~(-1)之间时,厌氧污泥产甲烷活性毒性负荷两种判定方式,即厌氧污泥中的甲烷日均产量和甲烷转化率均与铵氮浓度呈现明显负相关关系,由此可得,使厌氧污泥活性下降10%和50%的铵氮(NH~+_4-N)浓度分别为1.61 g·L~(-1),1.88 g·L~(-1)和6.82 g·L~(-1),6.69 g·L~(-1)。实验说明适当的铵氮(NH~+_4-N)可以提升ASBR中厌氧污泥的产甲烷活性,但过高的铵氮(NH~+_4-N)浓度则会抑制产甲烷活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主动悬架的LQR控制时性能指标权重系数依靠设计经验的缺点,基于遗传算法和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LQR控制器(GA+LQR控制器)来优化系统性能指标权重系数。同时,以非线性车辆四自由度悬架半车模型为基础,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GA+LQR控制器进行控制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LQR控制器,所设计的GA+LQR控制器有效地缓解了路面冲击,显著地改善了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引黄灌区含沙水灌溉作物所造成的微灌设备堵塞问题,采用非全流过滤方法,在5 cm定水头(含沙量2 kg/m~3、进水流量0.69 m~3/h)情况下,设计了"PVC打孔滤水管+无纺布+石英砂+土壤"过滤装置,装置设有竖直滤水管(处理1)、短水平滤水管(处理2)、长水平滤水管(处理3)三套处理对引黄灌区含沙水进行非全流过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以单位时间、单位长度管道滤出水流量观测,处理2流量最大;②装置滤出水含沙量较低,可用于微灌;③装置滤出水中泥沙颗粒粒径较小,装置除沙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借助UG三维软件自带的二次开发工具(Expression)建立变刚度螺旋弹簧的三维模型,并应用UIStyler创建交互式界面,利用VC+ +6.0完成编译、连接,形成变刚度螺旋弹簧的零件库.通过运行实例证明,文中所设计的专用CAD软件能方便、快捷地创建各类汽车悬架所采用的变刚度螺旋弹簧模型.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马铃薯为研究对象,设置了裸地种植+单一化肥(T1)、裸地种植+单一生物有机肥(T2)、裸地种植+化肥+生物有机肥(T3)、全膜双垄沟播+单一化肥(T4)、全膜双垄沟播+生物有机肥(T5)、全膜双垄沟播+化肥+生物有机肥(T6)6个不同处理,研究了垄沟集雨和不同施肥方式对马铃薯土壤养分、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6处理较T1、T2、T3、T4和T5处理产量分别提高了21.28%、38.88%、33.89%、5.60%、和11.98%;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5.03%、28.32%、25.42%、5.88%和9.36%。全膜双垄沟播+化肥+生物有机肥种植模式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于2017—2018年连续2年设置了翻耕+秸秆不还田(CT+NS)、翻耕+秸秆还田(CT+S)、免耕+秸秆不还田(NT+NS)、免耕+秸秆还田(NT+S)4种处理,研究免耕与秸秆还田对直播水稻的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T+S下直播水稻的产量为9.08~9.63 t/hm2,与CT+NS和CT+S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较NT+NS显著增加了10.05%~13.36%.与CT+S相比,NT+S的需水量显著下降了5.17%~7.24%,达到555.0~576.7 mm.2年间均以NT+S的水分生产率最高,分别为1.63和1.67 kg/m3,较NT+NS显著增长了12.90%和11.56%.与NT+S相比,CT+S的水分生产率无显著变化;CT+NS的水生产率在2017年显著低于NT+S,而在2018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医疗污水的水质特点,结合武汉雷神山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应用实例,以灭杀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为重点,采用“预消毒+MBBR生物膜法+混凝沉淀+折流消毒”的二级处理工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污水进行处理,污水处理设施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和《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29-2013)进行设计,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处理效果稳定、病毒灭活率高,出水水质良好.池体为全密闭式,同时采用PLC控制,运行期间安全可靠;所有处理单元均为一体化集成设备,建设速度快,即建即用,同时可灵活拆除,方便进行异地重建或规模化的扩容改造,适用于各种应急工程建设及建设工期短的项目.  相似文献   

14.
隧洞施工中,对围岩的准确划分是进行设计、施工的基础.实际开挖时的地质条件会因某些因素的变化而与勘察时存在差异,如施工手段没有跟上,就可能出现事故.从具体工程实例出发,分析深圳东深供水工程沙湾隧洞(K0+820~K0+828)段发生坍塌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库恩(Kuhn)公司向市场投放了MASTER123系列悬挂式犁铧,有2种结构型式,一种为Multi-MASTER123型,有3E型、4(3+1)型、4E型、5(4+1)型、5E型和6(E+1)型6种型号;另一种为Vari-MASTER123型,亦有3E型、4(3+1)型、4E型、5(4+1)型、5E型和6(E+1)型)6种型号。该系列犁铧适配于中等功率拖拉机进行各种耕地作业,主要是为一些需要多用途型犁铧的用户而研发生产的,这种结构的犁铧不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加快世界一流现代化配电网建设,国网襄阳供电公司以网格化规划为基础,按照需求可研初设一体化要求,创新实施"1+3"管控模式,即一个供电单元,三方(设计、运维、营销)联合开展设计,通过"设计到单元,责任到个人"的方式,整合参与配网设计的各方力量,统筹网改、技改、迁改、业扩等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养殖肥液施用方式(漫灌和覆土)配合脲酶-硝化抑制剂组合(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双氰胺DCD)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通过室内培养试验,设置不施氮(CK)、漫灌施用(S)、覆土施用(D)、漫灌施用+NBPT-DCD组合(S+UI+NI)、覆土施用+NBPT-DCD组合(D+UI+NI)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养殖肥液施用方式显著影响土壤N2O排放.肥液漫灌明显促进了土壤N2O排放,其累积排放量最高达2420.39μg/m2;肥液覆土施用显著降低土壤N2O排放峰值,并延迟出峰时间,其N2O累积排放量与漫灌施用相比减少21.94%~72.90%.添加NBPT-DCD有利于降低土壤N2O排放,其中D+UI+NI处理的土壤N2O累积排放量较D处理减少5.96%~33.80%,表观硝化率在各施肥处理中最低仅40.65%.因此,覆土施肥可以有效减少养殖肥液漫灌造成的土壤N2O排放,配合NBPT-DCD施用后N2O减排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Web新技术(HTML5+CSS3+BootStrap)课程是移动互联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提升学生前端开发能力至关重要,但是当前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却存在教学模式没有体现学生为中心、重点知识不够突出、考核标准不合理等问题.为了提升课程学习效果,我们引入项目式教学法,以小型农用机械管理系统的前端页面设计作为课程教学项目,在...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不同毛管布置模式下北疆春小麦滴灌试验研究发现,拔节期、抽穗期是春小麦两个需水关键期,一管四行(13cm +20cm、18cm+ 20cm)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春小麦抽穗期的耗水模系数;小麦株高基本呈现出随毛管间距增大而降低的趋势,增大毛管间距将对植株整齐度产生不利影响;一管六行模式(10cm +10cm+20cm、15cm+15cm+20cm)降低春小麦单穗粒数、千粒重,势必造成减产,而一管四行模式(13cm+20cm、18cm+20cm)下春小麦产量虽略有降低,但基本能够保产,且能够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其中“18cm +20cm”模式经济效益达到最优.本研究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区滴灌春小麦采用一管四行模式(18cm+20cm)比较适宜,经济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20.
采用3因素2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在新增沙地温室设施内进行黄瓜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防渗措施和灌溉方式是黄瓜品质和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是黄瓜生理指标的首要影响因素,以四周塑料薄膜+底部黏土防渗为佳。灌水定额是黄瓜品质和产量的首要影响因素,灌水定额以180 m~3/hm~2(3-5月)、240 m~3/hm~2(6月)为最佳。综合考虑黄瓜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四周塑料薄膜+底部黏土防渗、混灌、灌水定额180m~3/hm~2(3-5月)、240m~3/hm~2(6月)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