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赣州市未来二年马尾松毛虫发生态势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文文 《江西植保》2000,23(4):110-111
笔者采用1990~2000年我市马尾松毛虫的发年发生量为样本,应用巴尔柯夫链分析预测了我市2001、2002年马尾松毛虫发生态势。结果表明,我市2001年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将维持在3333~6666hm^2,2002年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将下降到3333hm^2以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贵溪和金溪两地马尾松毛虫种群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贵溪马尾松毛虫种群的LD50与1994年相比下降了87.66%,贵溪马尾松毛虫种群对溴氰菊酯已由低抗水平下降为耐药性差异。比较氯氰菊酯对贵溪和金溪两马尾松毛虫种群的毒力,可知贵溪和金溪马尾松毛虫种群对氯氰菊酯一直处于耐药性水平范围,贵溪马尾松毛虫种群对氯氰菊酯的耐药力比金溪种群强。  相似文献   

3.
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预测马尾松毛虫幼虫高峰期发生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马尾松毛虫一代、二代幼虫高峰期发生量预报的准确性,为有效防治马尾松毛虫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6个数学模型预测安徽省潜山县马尾松毛虫一代、二代幼虫高峰期的发生量,验证预报1989年、1994年、2002年和2017年一代马尾松毛虫幼虫高峰期发生量,预报结果分别为2级、4级、2级和1级,与实况级别完全吻合,预报结果准确。预报1989年、1994年、2002年和2017年二代马尾松毛虫幼虫高峰期发生量,预报结果依次是4级、5级、2级和1级。同样与实况级别全部相同。预报的准确率为100%,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个运算简便、准确性高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4.
江西马尾松毛虫的抗药性及克服抗性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对江西部分林区马尾松毛虫毒力测定结果分析,江西林区马尾松毛虫对功夫菊酯和多来保敏感,对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耐药力有所提高,高安、贵溪等林区马尾松毛虫对溴氰菊酯产生了抗药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克服马尾松毛虫抗性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前言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松树的主要害虫,对林业生产危害很大,一般使用飞机防治,虽效果好,但难免对天敌有所影响,为探索飞机喷洒生物农药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技术、效果及经济效益等问题,1984年中国民航局把飞机喷洒青虫菌六号液剂(Bacillus Thurinoiensis Var galleriae)防治马尾松毛虫的试验研究,列为重点科研项目,两年来,由民航广州管理局专业航空处,湖北省林业厅营林处,湖北省农科院植保所,民航湖北省局,广州市林业局等部门共同合作,在湖北、广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是我区森林最大的食叶害虫,每年发生3~4代,发生面积广,造成的损害大。以“八五”为例,“八五”期间我区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为66.66万hm2,占同期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72万hm2的92.59%。随着全区造林绿化达标,纯松林面积大量增加,预计“九五”期间我区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将比“八五”更大,危害更为严重。目前我区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方法主要是以施放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Bals)Vuill)粉为主的生物防治。其中应用飞机喷撒白僵菌粉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以下简称飞防)是桂南地区最主要的防治手段。我…  相似文献   

7.
咸安区地处鄂南,为山区丘陵地带。近几年来,由于持续暖冬,马尾松毛虫越冬基数高,今年入夏以来,长期晴雨相间,气温高,湿度大,光照充足,极有利马尾松毛虫的发生,加上地形对其发生有利,致使马尾松毛虫1999年大暴发。由于其成虫趋光性强,迁飞扩散性大,导致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广东省在应用白僵菌油剂行进飞机超低容量喷雾大面积防治马尾松毛虫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我省应用白僵菌高含孢量菌粉的油剂,进行飞机超低容量喷雾防治马尾松毛虫还是首次,特别是用于防治第一代马尾松毛虫,更是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9.
基于灰色模型技术的马尾松毛虫大发生灾变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振瑞 《江西植保》2008,31(4):176-176
马尾松毛虫的猖獗发生可以认为是一个灰色系统过程,为探索松毛虫危害森林资源灾变规律,依据瑞金市2003-2007年大发生面积的时间数据序列,尝试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及其GM(1,1)模型,对马尾松毛虫大发生的灾变趋势,建立预测模型,进行灾变长期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10.
占建国 《江西植保》2004,27(2):72-73
鄱阳县属国家级马尾松毛虫工程治理项目区,以控制松毛虫灾害为目标,实施了一系列监测、防治措施,连续5年无松毛虫成灾面积.  相似文献   

11.
马尔可夫链方法在广西松毛虫长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马尔可夫链方法对广西马尾松毛虫年发生量进行预测预报。应用结果表明,尽需用马尾松毛虫本身发生的历史状态的演变特点,就能预报出该虫未来的发展趋势。此法具有简便、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毛虫是一种周期性暴发的害虫,在崇义县其种群消长3~5年一个周期。通过加强虫情测报,采取营林技术和封山育林,生物农药防治低虫口,化学农药压低高虫口密度,黑光灯诱杀成虫等措施,有效地控制马尾松毛虫大发生。  相似文献   

13.
1976年以前,马尾松毛虫在广东仁化县从未猖獗为害。从1976年开始,城口等公社的个别大队出现零星严重为害,但面积不大,一般只有20~30亩。1977~1978年曾采用烟剂、白僵菌粉加六六六粉对第一、二代幼虫进行防治,但因虫龄较大,气候(高温、干旱)不适,防治效果不佳,虫口密度仍然很高,被其严重为害的面积达800亩左右。1979年马尾松毛虫蔓延至全县,被严重为害的面积达247000亩,约占全县松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严重影响松林生长和松香的产量。1980年4月中旬采用白僵菌对越冬后的6龄马尾松毛虫进行了全面的防治,在247000多亩受害的松林上取得了90%以上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占建国 《江西植保》2004,27(2):72-73
鄱阳县属国家级马尾松毛虫工程治理项目区,以控制松毛虫灾害为目标,实施了一系列监测、防治措施,连续5年无松毛虫成灾面积。  相似文献   

15.
引言关于昆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传递,在林间的持效作用,国内外已有报导。家蚕CPV可以通过蚕卵一代传到下代。通过卵表消毒可以有效地防止卵表传递。CPV在自然界能通过食物和环境的污染等方式传给下一代寄主。日本应用赤松毛虫CPV防治赤松毛虫持效达3~5年。马尾松毛虫CPV(下称DCPV)的传递及持效作用未见报导。我们在室内给马尾松毛虫(下称松毛虫)添食10~6PIB/m1后,观察其各种虫态带CPV的情况。调查在林间应用DCPV防治后的传递及其持效作用。这对进一步正确评价DCPV的效果有实际意义。现将观察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松树的主要害虫,据1981年统计,南方十五省区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达3388多万亩,严重影响了松木生产和松脂的产量与质量。近年来对松毛虫的防治除积极开展地面机械和航空化学防治外,还进行了航空施用菌剂和释放寄生蜂等生物防治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的地区基本控制了松毛虫的危害,如河南固始、湖南浏阳、广西高峰林场等保持了连续9年没有成灾的效果。目前,飞机施用白僵菌剂防治松毛虫在两广地区,尤其在飞机播种的林区,已普遍应用,并成为重要的防治措施。现根据数年来在中南地区航空施菌的试验与应用结果,对飞机喷菌的一些技术问题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7.
李柳松 《江西植保》2004,27(1):23-25
在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中,使用白僵菌防治是现阶段松毛虫生物防治中的一种主要手段。本文结合临川区多年米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效果进行分析,试图从中了解和寻找本地区使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较好的方法措施,以便尽可能提高防治效果,把松毛虫长期控制在有虫不成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江作文  谢金贵 《江西植保》2000,23(4):121-121,117
为探讨新一代防治马尾松毛虫药剂,笔者在南昌县岗上镇禅师岭林场用3%虫克星EC进行了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 试验条件1.1 供试药剂 3%虫克星EC(辽宁利农达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1.2 环境条件 试验地设在南昌县岗上镇禅师岭林场松林内。林内马尾松、湿地松、杉树长势较好。试验树种为湿地松,树龄4~5年,平均树高1.8m,平均冠幅2.1m2。属平原沙丘岗地。试验时湿地松新梢30~40cm,始遭马尾松毛虫一代幼虫危害。所有试验小区生境条件基本一致。2 试验设计2.1 试验设计 设6个处理:3%虫克星EC1000倍液、1200…  相似文献   

19.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和方法,根据相关系数法选取与台州市7个县(市、区)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相关关系都比较密切的14个气象因子,然后进行主成分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前6个主成分的主坐标值作为样本的输入特征,建立7个县(市、‘区)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分类预测的BP网络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BP模型,具有令人满意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当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8个时,11年共77组用于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预测建模样本的拟合率为85.71%,7个县(市、区)3年共21组预留样本检验报准率为80.95%。  相似文献   

20.
1988~1989年在浙江省11个县(市)作马尾松毛虫卵期赤眼蜂抽样调查,经雄蜂外生殖器鉴别,明确有松毛虫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2种,1988年全年林间调查,二者分别占样本总数的86.85%和13.15%,松毛虫赤眼蜂处于优势,拟澳洲赤眼蜂只在一定时期和局部地区占优势。同年对繁蜂站所用的种蜂作考查,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分别占样本数的85.71%和14.29%,即拟澳洲赤眼蜂占优势,但经在柞蚕卵上转主接蜂传代后,松毛虫赤眼蜂的优势得以提高和稳定,在子蜂中占96.15%。在放蜂区林间复查,松毛虫赤眼蜂仍保持优势,占样本数的99.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