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焦瑞莲 《植物医生》2004,17(6):16-17
经2002年在晋中市榆次、太谷、祁县20多个种植有油桃的温室调查发现,危害油桃一般有4大主要病害,即桃细菌性穿孔病、桃灰霉病、桃缩叶病、桃疮痂病.现将其危害症状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氨基寡糖素5%水剂对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效果和增产作用,特进行了相关试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桃树上喷施氨基寡糖素5%水剂后,对桃树主要病害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效可达63%以上,与单独使用常规化学药剂防效基本相等,具有防病、抗病、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环境的效果;同时可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增产率在7%左右。可在桃树生产中大面积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3.
树生黄单胞菌李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rboricola pv.pruni(Xap)是一种危害桃树的植物病原细菌,会导致桃树发生细菌性穿孔病。本文主要对该细菌性穿孔病菌的分布、命名、遗传多样性、致病机理和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重点阐述了桃细菌性穿孔病的不同防治方法,以期能提供新的防治思路,提升防治水平,保障桃果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4.
分为细菌性和真菌性霉斑或褐斑穿孔病。细菌性穿孔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也能侵害果实和枝梢。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小斑点,扩大后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紫褐色病斑。以后病斑干枯,边缘发生一圈裂纹,容易脱落,形成穿孔;褐斑穿孔病侵害叶片、新梢和果实,在叶片两面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  相似文献   

5.
吴晓燕 《植物医生》2016,(12):63-64
<正>桃穿孔病是桃树上发生最为普遍的叶部病害,穿孔病有细菌性穿孔病和真菌性穿孔病,其中以细菌性穿孔病为害最严重。在排水不良、湿度大、红蜘蛛发生严重的桃园,最容易发生该病。发病重的,引起大量落叶,枝梢枯死,果面密布疤痕,影响果实外观,给果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介绍该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6.
兴化市果园场桃树为主栽树种之一 ,过去桃缩叶病经常发生 ,严重时引起大量落叶 ,造成树势衰弱 ,影响当年产量与花芽发育质量。我们采用综合防治方法 ,有效控制了桃缩叶病的为害 ,现将缩叶病的症状、发病过程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症状春天发芽时 ,感病嫩叶呈卷曲状、发红。叶片长大后增厚且变脆 ,卷曲、呈红褐色 ,以后在叶片表面出现银白色粉状物 ,病叶变褐色 ,焦枯脱落 ,腋芽再次长出新叶。但以后长出的新叶一般不再受害。2 发病过程桃缩叶病病原是真菌 ,主要为害叶片 ,但在发病严重时也为害花、嫩梢等。病菌以子囊孢子或芽孢子在树皮或…  相似文献   

7.
8%宁南霉素AS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是由黄单胞杆菌属甘蓝黑腐黄单胞菌(Xanthomonas pruni Dowson)侵染造成的病害,是桃树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也侵害果实和新梢,常引起早期大量落叶和果实裂纹,流行年份减产可达30%以上。为寻找对该病较为有效的无公害抗生素类杀菌剂.于2006年选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制,黑龙江强尔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8%宁南霉素(Ningnanmycin)水剂(AS)进行了田间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桃褐腐病是桃树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桃树的产量和效益。介绍桃褐腐病的为害症状、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郓城县大棚油桃病害主要有细菌性穿孔病、桃灰霉病、桃白粉病和桃缩叶病。介绍4种病害的症状和防治方法,以供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0.
桃树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树的病害种类比较多 ,但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病害主要有桃树流胶病、根癌病、缩叶病和细菌性穿孔病。1 流胶病桃树流胶病是桃树枝干上的一种重要病害 ,在南方温暖多雨桃区普遍发生。桃树受害后 ,树势衰弱 ,树体早衰 ,影响产量 ,已成为当前桃果生产上的重要问题之一。1 .1 症状流胶一般发生在主干和主枝上 ,严重时侧枝也可发病。发病初期病部膨胀 ,随后分泌出透明、柔软的树胶 ,同空气接触后 ,树胶慢慢变褐色 ,最后变成茶褐色硬质胶块。病部皮层及木质部随着流胶数量的增加逐渐变褐腐烂 ,杂菌极易腐生 ,树势日趋衰弱 ,树叶变黄变小 ,桃…  相似文献   

11.
陈家庆 《广西植保》2000,13(3):19-20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 ,水果生产及其加工业的发展 ,桃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适应生产需要 ,现介绍桃树的几种主要病害的识别及其防治方法 ,供参考。1 桃炭疽病 Gbeosporium serotinumEll.et EV  该病主要危害果实 ,也能侵染新梢、叶片。幼果期染病 ,果面呈暗褐色 ,并逐渐萎缩硬化成僵果残留枝上 ;果实膨大期染病 ,果面呈淡褐色水渍状病斑 ,且随果实的膨大而扩大 ,为红褐色、圆形凹陷病斑。有明显的同心环状皱纹 ;近成熟时发病 ,果面病斑连成不规则大斑 ,后期果面覆盖满桔红色粘质小粒点 ,最后病果软腐脱落或形成僵果。新梢染病为中间暗…  相似文献   

12.
洪海林 《植物医生》2004,17(2):13-14
1樱桃细菌性穿孔病 1.1症状识别樱桃细菌性穿孔病菌为甘蓝黑腐黄单胞杆菌桃穿孔致病型(Xanthomonas can pestris PV.pruni).侵染叶片后,初呈半透明水渍状淡褐色小点.后扩大成圆形或多角形,不规则病斑,紫褐色或黑褐色,周围有一淡黄色晕圈.继而病斑干枯,易脱落穿孔.  相似文献   

13.
细菌性穿孔病危害对李树叶片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判定细菌性穿孔病危害对李树叶片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影响,以3个品种李树的病、健叶为试验材料,利用凯氏定氮仪及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检测其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3个品种李树叶片受细菌性穿孔病危害后,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与李树品种有关;细菌性穿孔病危害对李树不同病情等级叶片的蛋白质含量产生了极显著影响,各等级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出现变化,有升有降,但最终还是不能抵抗病害的胁迫,4级叶片的含量最低且显著区别于其他各级叶片;细菌性穿孔病危害对李树叶片的氨基酸种类无影响,均有必需氨基酸9种和非必需氨基酸8种,但绝大多数种类氨基酸含量通常随叶片病情等级的提高而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只有极少数种类出现小幅度的提升,两者紧密关联。研究可为从生理生化角度探讨李细菌性穿孔病的致病机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油桃疮痂病又名黑星病。近年来在周至县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已成为油桃的主要病害。2002年油桃疮痂病发生严重,全县病园率达80%~100%,平均病果率15%~20%,重者达80%以上,给本县油桃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根据近年的调查和试验结果,现对其重发原因及防治措施予以总结。1为害症状油桃疮痂病是由嗜果枝孢菌(CladosporiumcarpophilumTh¨um.)侵染引起。主要为害果实,也能侵害叶片和新梢。果实发病多在肩部产生暗褐色圆形小点,逐渐扩大至2~3mm,后呈黑色痣状斑点,严重时病斑聚合成片。病菌扩展一般仅限于…  相似文献   

15.
江健  张云萍 《植物医生》2001,14(2):15-15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近年来在湄潭县流行危害越来越重。根据该站及各镇(乡)农技站调查统计 ,全县平均每年流行面积550hm2~600hm2,严重年份达1000hm2,发病田块的病株率15%~30 % ,严重田块达100 % ,造成水稻减产绝收 ,严重影响全县粮食生产。一、发病症状水稻细菌性褐条病在苗期至穗期均可危害。但在湄潭县 ,发病主要在秧田期至抽穗前 ,5~7月为主要发病时间 ,水稻抽穗后很少发病。秧田期发病 ,叶片和叶鞘初期呈现水渍状长条 ,沿中脉上下发展 ,病斑逐渐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 ;但在田间只是零星出现病株。大田期发…  相似文献   

16.
在桃单作、桃行间间作2行樱桃的不同栽培模式下,对桃细菌性穿孔病(Xanthomonas arboricola pv. pruni)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桃/樱桃间作栽培条件下桃细菌性穿孔病发生明显低于桃单作栽培。其中,桃单作栽培细菌性穿孔病叶片、枝条和果实发病率分别为44.50%、68.00%、88.89%,桃/樱桃间作栽培分别为1.50%、4.00%、6.67%;桃单作叶片、枝条和果实病情指数为10.94、13.78和17.78,间作栽培分别为0.17、0.44和0.74。与单作相比,桃/樱桃间作可有效减轻桃细菌性穿孔病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7.
日光温室桃灰霉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辽宁省盖州市日光温室发生桃灰霉病,受害桃树大量叶片脱落,幼果和嫩梢受侵,导致幼果腐烂,嫩梢坏死,成为日光温室栽植桃树的主要障碍。开花至果实采收期间湿度过大是灰霉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条件,低温、寡照、栽植密度大及植株生长过旺都有利该病的发生。以栽培防治和生态防治为基础,发病时用速克灵或百菌清烟剂保护和治疗,可以控制其发生。  相似文献   

18.
桃树蚜虫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危害桃树的蚜虫主要有桃蚜、桃粉蚜、桃瘤蚜3种 ,均属同翅目 ,蚜科。这3种蚜虫除主要危害桃树外 ,还危害杏、李、樱桃等多种核果类果树。桃蚜又是传播病毒的重要害虫。这3种蚜虫寄主广泛 ,夏秋寄主有大豆、烟草、瓜类、白菜等多种作物。冬季较温暖 ,若早春雨水适宜 ,将为蚜虫大发生提供了条件。一、危害症状桃树蚜虫一年发生多代 ,且主要危害幼嫩部位。集中在嫩梢和叶片上吮吸汁液 ,被害桃叶叶绿素含量低 ,苍白卷缩 ,不能展叶 ,光合作用下降 ,最后脱落 ,影响桃果产量及花芽形成 ,严重削弱树势。二、防治的最佳时期由于蚜虫危害造成卷叶 ,…  相似文献   

19.
桃穿孔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穿孔病是桃树生产上的一种常见病害,近年来,在招远市桃园发生严重。2009—2011年8月,在招远市周边村调查,病田率和病株率均达100%,多数桃园出现早期落叶、叶芽萌发、花芽二次开花等现象,对树势和来年果实品质、产量造成很大影响。3年生以下幼树感病,提早落叶,严重影响桃  相似文献   

20.
李红松  黄婕 《广西植保》2007,20(4):26-29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南方桃树栽植面积扩大较快,品质上乘的鲜桃颇受消费者的欢迎。但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桃园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桃树与梨、李、苹果等果树混栽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在桃树栽培管理过程中,病虫害常严重发生为害,对产品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桃园大多病虫发生为害时段主要集中在生产季节(4~7月),这期间危害严重的病虫害主要有桃蚜、梨小食心虫、刺蛾、炭疽病、细菌性穿孔病、疮痂病、落果、裂果等,采果后(下半年)由于管理粗放,山楂叶螨、小绿叶蝉发生严重,而天牛、流胶病则周年发生为害。笔者通过近两年的实地调查,对南方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