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苦瓜棉铃虫以啃食叶片为主,易间接性地造成果实减产减质,甚至绝收,因此必须及早防治苦瓜棉铃虫,提升苦瓜的产量和质量。下面就给大家讲解一下苦瓜棉铃虫的防治措施。苦瓜棉铃虫危害特点棉铃虫以幼虫蛀食蕾、花、果为主,也为害嫩茎、叶和芽。花蕾受害时,苞叶张开,变成黄绿色,2~3天后脱落。幼果常被吃空或引起腐烂而脱落,成果因蛀孔蒂部,便于雨水、病菌流入引起腐烂。  相似文献   

2.
棉花诱导抗虫性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已受过棉虫为害的棉叶饲养棉铃虫幼虫,其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与对照相比,幼虫生长受阻,虫体重较轻,且虫龄越小,阻碍作用越强,幼虫生长期延长,化蛹率和羽化率约有下降。在正常棉株和受害棉株之间,棉铃虫雌蛾产卵明显趋向正常植株,但未能发现幼虫在取食定向反应时也表现出趋性。  相似文献   

3.
正苦瓜是夏秋季生长的重要蔬菜,因生长期时间较长,常受多种病菌的危害,常见的对苦瓜生长不利的病害主要有以下三种,现将其症状识别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苦瓜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角斑病该病主要危害苦瓜叶、茎及果实。叶片感病后初生黄褐  相似文献   

4.
<正>黄守瓜通常指黄守瓜黄足亚种,别名守瓜、黄虫、黄萤等,属鞘翅目叶甲科,喜食菜瓜、黄瓜、丝瓜、苦瓜、西瓜等葫芦科栽培作物,也危害十字花科、豆科、茄科蔬菜。是瓜类苗期毁灭性害虫。成、幼虫均能危害,成虫以危害瓜叶、花、幼果为主,幼虫以危害瓜根为主。一、为害特点成虫取食幼苗、叶和嫩茎,使成圆形或半圆形缺刻,严重时叶肉吃光,并咬断瓜苗,造成死苗。也食害花和幼瓜。幼虫在土中咬食瓜根,导致  相似文献   

5.
正蜗牛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蜗牛科,是农田常见的陆生软体动物之一,近年来在部分菜田严重发生,以齿舌刮食寄主叶、茎,形成孔洞或缺刻,甚至咬断幼苗,造成缺苗断垄。蜗牛一年发生1代,以成贝、幼贝在菜田、绿肥田,灌木丛及作物根部、草堆、石块下等潮湿阴暗处越冬,一般在4~5月和9~10月份大量活动为害,且秋季为害重于春季。蜗牛属雌雄同体、异体交配的动物,交配时间一般在黄昏和夜晚或阴雨天,交配后15天左  相似文献   

6.
苘麻诱集棉铃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河子垦区历来棉田诱集植物一直以种植玉米为主,辅助少量芝麻,采取条带式种植.玉米诱集效果常受生长期限制,玉米的抽雄期、吐丝期与棉铃虫羽化期相吻合,引诱棉铃虫产卵效果才最好,玉米其它生长期的诱集能力并不强,诱集时期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7.
<正> 蔬菜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豆野螟(又叫豇豆荚螟)——大发生。主要危害夏、秋豇豆。一年发生5代,以7、8、9月为害最重。瓜野螟(又叫瓜绢螟)——大发生。主要危害夏秋黄瓜、苦瓜、丝瓜、冬瓜、秋西瓜。一年发生5代,以7、8月为害最重。甜菜夜蛾——大发生。主要为害十字花科甘兰  相似文献   

8.
玉米病虫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科  美清  青青  冰琪  兰花  红叶  玉洁 《种业导刊》2006,(3):38-39
玉米螟一、症状表现玉米的心叶是幼虫集中危害的部位,在抽穗期幼虫蛀茎和穗,玉米抽丝后,幼虫多集中在花丝上危害,以后蛀入雌穗和茎秆危害,幼虫老熟后在叶、茎、穗上化蛹。二、防治方法(一)有选择地处理秸秆,秸秆中的幼虫天敌多时等到幼虫羽化后再处理。(二)成虫发生期利用黑光灯或性引诱剂诱杀。(三)产卵盛期放赤眼蜂杀卵。(四)心叶被危害时可用0.5%的1605或3%克百威颗粒剂,每亩用药0.15~0.25kg,用颗粒剂向玉米心叶内定量撒施。对在穗期危害的幼虫可用Bt乳剂喷防。□高科棉铃虫棉铃虫是一种杂食性害虫,近年发现危害玉米,主要蛀食玉米雌穗,…  相似文献   

9.
油茶象甲成虫对油茶寄主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油茶象甲对油茶寄主的选择性趋性,为中国油茶抗虫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应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室内测定又分为强迫性和选择性取食、产卵以及嗅觉反应测定的方法,测定油茶象甲成虫对不同油茶树种、品系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结果发现:油茶象甲对油茶2个树种、3个品系均能造成危害,导致采果前落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虫为害所致;6月份,该虫对其他1个树种、3个品系的取食、产卵趋性均大于广宁红花油茶;该虫在油茶叶片上不产卵,当果皮厚度大于其能蛀入最大值时不产卵;雌成虫出土初期对油茶嫩芽的趋性大于果实和成叶,交配产卵期对油茶果实的趋性大于嫩芽和成叶。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评价中国南方苦瓜种质资源,对参展的56个苦瓜品种的瓜长、瓜横径、单瓜重、节间长、茎粗、叶片长、叶片宽等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6个苦瓜品种的7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8.81%~19.44%之间,平均变异系数为14.21%,单瓜重变异系数最大为19.44%,瓜横径变异系数最小为8.81%。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叶片长与叶片宽的正相关系数最高达0.978,单瓜重与节间长的负相关系数最高达0.451。通过聚类分析将56个品种划分为3个组群,其中92.86%的材料集中在第1和第2组群,第3组群仅有4份材料。研究结果可为南方地区苦瓜资源的栽培利用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丝瓜蔓枯病又称黑腐病,是丝瓜上的常发性病害,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发生。该病在苗期即可通过种子传播发病,多在成株期发生,病株率一般为10%~40%,产量损失5%~10%,严重时损失达30%~60%。主要为害丝瓜的叶、茎、蔓和果实,以为害茎、蔓影响最大(图1)。此外,还可为害西瓜、甜瓜、黄瓜、冬瓜、苦瓜、佛手瓜等多种瓜类作物。1.发病症状(1)叶片染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图2、图3),  相似文献   

12.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棉花及其纺织品是重要的出口原料和加工产品。我国有记载的棉花害虫有300多种,其中常发性害虫有30多种,为害重的主要有棉铃虫、棉蚜、棉叶螨等。进入21世纪,转基因抗虫棉的问世和大面积种植,棉铃虫的发生为害有所缓解,但棉盲蝽等次要害虫却逐年上升并成为主要害虫,特别是受栽培制度的变革、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和棉农滥用化学农药等因素的影响,主要虫害持续严重。因此,了解棉花害虫的发生规律,加强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是夺取棉花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1棉铃虫棉铃虫是为害棉花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是幼虫咬食嫩叶、幼蕾、花和棉铃,成虫不为害,幼虫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抗虫棉田释放赤眼蜂增强生物控害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增强转基因抗虫棉与自然天敌的联合控害功能,为转基因棉田害虫控制策略的调整和制定提供依据,于2002年在山东省惠民县转基因抗虫棉田设置化防田和以释放赤眼蜂为主的综防田,研究了棉铃虫卵的分布格局、释放赤眼蜂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及生态效应。结果发现:棉铃虫卵在棉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差异较大,2代棉铃虫卵主要分布在叶正面、叶背面和茎尖,3代棉铃虫卵主要分布于蕾铃;在放蜂田,赤眼蜂对棉株不同部位棉铃虫卵的寄生率差异较大,2,3代棉铃虫时期对叶正面、叶背面、茎尖、蕾铃的棉铃虫卵寄生率均较高,对叶柄和茎杆处卵的寄生率较低;并以3代棉铃虫时期的寄生率较高;在2,3代棉铃虫时期分别连续释放3次赤眼蜂,对棉铃虫具有很强控制作用,2,3代棉铃虫卵的被寄生率分别为66.0%~70.7%和76.0%~81.2%,均显著高于化防田的自然寄生率(2代:7.0%~12.3%,3代:5.2%~7.4%);蕾铃被害率分别为2.2%和3.1%,均显著低于化防田(2代:8.5%,3代:20.9%);2代棉铃虫时期,放蜂田和化防田的棉铃虫卵量和幼虫数量差异均不显著,但3代棉铃虫以后,放蜂田棉铃虫卵量和幼虫数量均显著低于化防田,且放蜂田的捕食性天敌数量显著高于化防田。可见,转基因抗虫棉田棉花生长中后期通过释放赤眼蜂可有效防治棉铃虫,降低其为害,并有利于棉田捕食性天敌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正>"新生叶变小狭长、皱缩、硬化和扭曲,病株明显矮化,难以坐瓜,即使坐瓜,也是畸形、硬化,表面斑驳。"近日,一说起去年的苦瓜,三益有机农  相似文献   

15.
蓝山大白苦瓜是蓝山菜农长期栽培形成,经蓝山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提纯复状的一个地方苦瓜良种,具有瓜长、瓜大、瓜白、瓜亮、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征,被誉为“苦瓜之王”。  相似文献   

16.
采用ELISA法(酶链免疫法)、室内初孵棉铃虫生测法和田间棉铃虫为害调查方法,研究和分析了中国构建的 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抗虫棉品系GK3和美国构建的Bt基因棉品系新棉33B的不同生育期以及花铃期不同器官的杀虫蛋白含量、校正死亡率和田间受害率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Bt杀虫蛋白含量在棉花生育过程中呈时空动态变化,在时间分布上,各生育期顶尖平展叶表现为:初花期>蕾期、花铃期>苗期>吐絮期;在花铃期,各器官表现为:功能叶、茎尖>小蕾、幼铃>花蕊、花瓣、苞叶、老叶。室内生测幼虫校正死亡率与棉株Bt杀虫蛋白含量高度一致;田间表现与Bt杀虫蛋白含量有一定的差异,除主要受Bt杀虫蛋白影响外,棉铃虫取食选择性,以及残存高龄幼虫为害和棉株各部位营养结构等也影响其抗虫性,造成后期棉铃虫主要为害花、蕾和幼铃,两材料抗虫性表现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7.
<正>苦瓜白粉病属真菌性病害,发生在植株的叶、叶柄和茎上。病斑一般表现在正面,初为黄点,以后扩大为白色粉斑,后互相连接整个叶面,最终至全叶发病布满白粉,以后病斑颜色变成灰白色或灰色,生成黑色小粒,最后黄化导致植株生长衰退、幼瓜畸形、生育期缩短,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正>柑橘恶性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又名恶性橘啮跳甲、恶性叶虫、黑叶跳虫、黑蚤虫、黄滑牛、黄滑虫、黄花懒虫等。仅危害柑橘类,春梢受害最重。一、为害特点以成虫和幼虫为害新芽(图1)、嫩叶(图2)、花蕾(图3)。成虫常聚集于嫩梢取食叶片,并分泌黏液,排泄粪便污染嫩叶,使叶变得焦枯而萎缩脱落。芽、叶被食后成残缺,花蕾受害后干枯,幼果(图4)常被咬成大而多的缺刻,变黑  相似文献   

19.
<正>棉铃虫曾经给棉花生产造成过灾难性的为害,许多农民一般把棉铃虫只看成是棉花的主要害虫。其实,棉铃虫是杂食性的害虫,它可以为害200多种作物,其中,番茄也是被害的重要作物之一。棉铃虫对番茄的为害,在不同的器官上表现是不一的。一是对成熟的果实只蛀食果内的部分果肉,但常因蛀孔在降水或喷灌进水溃烂;二是幼果先被蛀食,然后逐步被掏空;三是幼小的蕾被害后,萼片张开,进而变黄脱落;四是蚕食部分幼芽、幼叶和嫩茎,常会使幼嫩  相似文献   

20.
正叶螨,俗称红蜘蛛或白蜘蛛,俗称"红蛐""蛐虱子"。属于蛛形纲蜱螨亚纲真螨总目叶螨总科,严重为害蔬菜作物。在蔬菜上常以截形叶螨、朱砂叶螨、二斑叶螨3个种类混合发生。叶螨具有个体小、世代短、繁殖快、寄主广、活动范围小、适应性强、近亲交配率高、受药机会多、抗性问题严重等特点,极易暴发成灾,对蔬菜产量和品质造成极大的影响。一、为害特点叶螨喜群居及高温低湿的环境。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