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重点分析了黑龙江省水稻生产条件,水稻再发展的优势、潜力及黑龙江省水稻区域发展战略目标与特点,提出了黑龙江省区域水稻规划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为提高北方稻作区在全国水稻生产中的地位,同时为解决粮食安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点分析了黑龙江省水稻生产条件、水稻再发展的优势、潜力及黑龙江省水稻区域发展战略目标与特点,提出了黑龙江省区域水稻规划的发展思路和我省水稻区域规划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为提高北方稻作区在全国水稻生产中的地位,同时为解决粮食安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作为重要的粳稻生产基地,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农民种粮增收、保持黑土地生态平衡的重担。近年来随着对水稻产量的追逐,正确合理施用肥料成为当前东北地区农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综合了前人有关肥料研究的观点,结合近年来东北地区水稻种植区域的自然情况、施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本地区高效、绿色稻作生产施肥策略。提出了减氮增密种植,选用适宜品种、配施微量肥,因地制宜改变栽培方式等3种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以期寻求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施肥"高效-优质-绿色"的平衡点,为东北地区水稻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和品种布局新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中国玉米种植面积从2267万hm2迅速攀升至3600万hm2,超过水稻、小麦位居"谷物之王".其中玉米面积增加最多的是黑龙江省,从2003年的205万hm2逐年攀升至2010年的523.2万hm2.有报道说,2012年黑龙江省玉米面积可能接近600万hm2,擢升为中国玉米种植面积最多的省份,为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饲料供应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基于县域单元的我国水稻生产时空动态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阐明近几十年来水稻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对于优化水稻布局、促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1985年以来的县域水稻生产数据, 分析了我国水稻产量、面积和单产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和水稻生产重心迁移轨迹, 在此基础上量化了水稻面积和单产对总产的贡献度。结果发现, 我国水稻产量变化以49年周期为主, 21年为辅, 面积变化周期为26年, 单产变化周期为60年; 1985—2015年间, 在水稻种植区域内, 近50%地区产量上升, 约70%播种面积减少, 80%以上区域单产增加; 我国水稻产量、面积重心分别向东北方向迁移229 km和225 km, 而东北稻作区产量、面积重心分别向北偏东方向迁移238 km和242 km; 我国水稻生产主导因素中单产占比由56.3%下降至28.3%, 面积由34.7%上升至63.1%。结果表明, 全国各稻作区单产提升、东北早熟单季稻区面积增加、华中双单季稻区和华南双季稻区面积减少是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特征。因此, 合理布局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和持续提高的水稻单产是稳定和提升我国水稻产量的主要措施,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机械化程度和比较效益是促进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6.
吕长文 《作物杂志》1992,8(1):26-27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分布于43°40’N至51°40’之间,属高纬度寒地稻作区,一年一作。80年代后面积迅速扩大,产量稳定增长。1983年全省实际播种面积为515万亩,到1990年达到1310万亩。水稻总产也由1983年的91.5万吨,增加到1990年的332.2万吨,比1949年增长15倍。黑龙江省稻作生产根  相似文献   

7.
国外水稻直播栽培发展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水稻最原始的栽培方式──直播已在世界各国兴起。欧洲、澳大利亚和美国一些工业化国家虽然水稻种植的历史较短.由于移栽稻劳动成本高,普遍采用直播动、在美国种植和收获一吨水稻所需劳动力的不足17工时,而在亚洲则至少600工时。欧洲水稻生产最大的国家意大利,19世纪引入水稻,到1960年,50%的水稻面积为移栽稻。随稻作劳动力成本提高,到1989年直播稻已占稻田面积的98%。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紧张和劳动力成本提高,亚洲各产稻国如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南朝鲜等国家的稻作方式纷纷从过去传统的移…  相似文献   

8.
<正>哈尔滨市呼兰区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水稻常年种植面积2万hm2,2014年春季大面积发生水稻苗床立枯病,轻者成撮成片发生,重者幼苗全部死亡,给生产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深入呼兰区许堡乡等6个稻作区进行调查,对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防治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苗的主要病害,主要因持续低温、通风不良、土壤偏碱等多种因素所致。本文阐述了寒地水稻苗床立枯病发生的原因和有效的防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比较稳定,种植面积也在逐渐增大,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主要就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讨论,期望为广大水稻种植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虎林是黑龙江省产粮大县,境内水田面积达23.3万hm^2,多年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2000年以来,由于种植品种过于单一,主要以空育131为主栽品种,稻瘟病、低温冷害发生严重,导致水稻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效益锐减。  相似文献   

11.
寒地水稻旱育苗青枯,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寒地水稻旱育苗青枯、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杨丽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佳木斯市154014)水稻苗期青枯、立枯病在全国稻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自从寒地稻作开始旱育苗以来,发病面积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水稻种植热”的出现,致使许多根...  相似文献   

12.
《耕作与栽培》1994,(4):30-32
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简报贵州省安顺市农业局课题组我市属黔中稻作区,平均海拔1300米左右,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种植,使我市水稻生产在单位面积上得到大幅度提高。随着杂交水稻的发展,有的组合产生了退化现象。为了使我市杂交水稻生产稳步发展,1993年我们从外...  相似文献   

13.
水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水稻产量和质量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进步,许多先进的机械设备被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在水稻种植中利用机械化设备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劳动强度,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文章以水稻机械化种植的重要性和种植技术要点为切入点,分析了水稻机械化的种植技术,以期为水稻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非洲水稻宜植面积大,种植面积少,单产低,技术管理水平较为落后,杂交水稻应用面积极小。发展杂交水稻对促进非洲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农业是许多非洲国家的主要产业,其可塑性强、农业资源丰富,具备了发展和推广杂交稻的重要条件。目前,许多非洲国家农业规划和管理体系不健全,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相关助推产业,从而导致该地区杂交稻应用落后。通过促进国际官方沟通、转变当地农业发展观念、推动种业合作开发、强化示范引导功能、激活相关助推产业链、开展针对性品种选育和资源积累、倡导区域配套产业政策和基础设施的改进与完善,有利于杂交稻种子、技术在非洲的应用与普及。  相似文献   

15.
非洲杂交水稻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水稻宜植面积大,种植面积少,单产低,技术管理水平较为落后,杂交水稻应用面积极小.发展杂交水稻对促进非洲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农业是许多非洲国家的主要产业,其可塑性强、农业资源丰富,具备了发展和推广杂交稻的重要条件.目前,许多非洲国家农业规划和管理体系不健全、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相关助推产业,从而导致该地区杂交稻应用落后.通过促进国际官方沟通、转变当地农业发展观念、推动种业合作开发、强化示范引导功能、激活相关助推产业链、开展针对性品种选育和资源积累、倡导区域配套产业政策和基础设施的改进与完善,有利于杂交稻种子、技术在非洲的应用与普及.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世界重要经济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与社会发展。吉林是我国主要的优质粳稻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80万hm2,总产量在60亿kg左右。在我国水稻种植的发展进程中,很容易遭受各种气象因素的干扰,例如霜冻、低温、旱灾等会严重制约水稻的生产,一些灾情特别严重的地区以至于稻米绝收,为广大农村经营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利用地面气象观测,可以在重大恶劣天气出现前及时预防并采取适当处理方法,对稻米的种植生产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艳红 《种子科技》2022,(6):102-104,108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是目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领域,农业生产技术特别是高产品种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农作物产量,但我国的农业生态条件复杂、生态系统多样,频繁的水稻灾害问题长时间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对水稻种植产生不良影响,所以确保粮食安全、保证农产品的及时供给是需要加以关注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海正 《中国种业》2011,(12):19-20
从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现状出发,研究探讨了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其生产特点,分析了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稻谷产地之一,也是中国和世界最大的商品粳稻米产地。吉林省水稻稳定持续发展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特别是对满足我国粳稻米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因此,培育高产、优质的粳稻品种,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一直是吉林省水稻育种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吉林省粳稻育种水平提高较快,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等育种单位选育出了多个水稻新品种。选育并推广高产水稻品种是提高吉林省水稻单产、增加水稻总产、提高稻作效益、确保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吉农大505是吉林农业大学经过多年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它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好、生育期适中等特点,推广后,将对提高吉林省水稻的产量水平,推动吉林省水稻生产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还担当着重要饲料和工业原料的角色,近在几年种植面积稳步扩大,2007年后种植面积已赶超水稻,达到5.5亿亩,东北三省面积近2亿亩,更是成为不折不扣的代表性玉米粮仓。据了解,玉米目前已成为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因此,加快玉米生产发展、保障有效供给,已成为我国粮食稳定生产和确保粮食安全的迫切任务。面对玉米生产,我们不得不为那些"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