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氮肥施入土壤后,经灌水、降雨及挥发损失,降低了氮肥的利用率,不同施用方式对氮肥的利用率不一致,因而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也不同.我国现阶段氮肥的利用率在40%以下,发达国家氮肥利用率在60%左右.为了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玉米产量,1999年进行了紧凑型玉米农大108氮肥深施技术研究试验.  相似文献   

2.
氮肥施用方式对玉米产量和肥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氮肥不同施用方式下玉米产量和氮肥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氮肥基施和追施中,各施氮处理均较对照增产,但以施用尿素150kg/hm2产量最佳,且两施氮时期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氮肥基施和追施中,玉米籽粒产量氮反应指数、生物产量氮反应指数和氮肥农业效率均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但与前两者不同的是氮肥农业效率在各施氮量间的差异显著。因此,为达到较好增产效果应控制氮肥施用量,同时可以将氮肥以基施形式施入,从而减小玉米生产中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调查,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对一年两季滴灌青贮玉米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玉米拔节-大喇叭口期氮肥量,减少抽雄期和灌浆期的氮肥量,青贮玉米总生物产量虽然提高,但鲜穗产量却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指导玉米科学施肥,研究了不同施肥氮磷钾不同施肥组合配比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氮肥增产效果最大,钾肥次之,磷肥最小,玉米生产中须配合施用氮、磷、钾肥。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玉米对氮肥施用后的肥效反应时间,以期实现玉米高产精准施肥.结果表明:随施氮肥方式的不同,施肥后8~11d玉米叶片性状才会表现出肥料效果的发生,其中以氮肥表施的滞后时间最长,氮肥施后覆土次之,氮肥兑水施用的肥效滞后时间最短;玉米叶片性状的叶长、叶宽、生长速率及叶绿素含量指标中,叶绿素含量指标反应时间为8~11d、叶片生长速率指标为10~13d、叶长指标为11~14d,叶宽为11~15d,通过叶绿素仪测定叶绿素是确定肥料发生时间较好的方法,而通过叶片外观性状诊断较为迟缓.  相似文献   

6.
以遵205为试验材料,以单产800kg/667 m2为目标产量,每生产100 kg玉米籽粒所吸收的养分量N为2.5 kg,P2O5为1 kg,K2O为2.5 kg,为施肥标准,以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时期施用氮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其产量明显高于对照,且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施用氮肥能提高遵205的产量;同时在同等施氮的条件下,以苗期施用12%,拔节到10叶期施用64%,吐丝期施用24%的效果为最好,比对照增产12.29%.  相似文献   

7.
玉米不同水肥耦合方式下氮肥肥效滞后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施入氮肥后产生肥效的时间,采用不同施氮方式,通过观察叶片生长速度、叶长、叶宽、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确定肥效发生的时间,反推生产上具体提前施肥的时间,为玉米高产、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玉米各性状在氮肥施用8~15d后,表现出显著的反应,随施肥方式不同各性状显著变化的时间有不同。氮肥表施,覆土施,兑水施滞后时间分别为11~15d、9~13d、8~11d。  相似文献   

8.
孙杰  程晓慧  庞世兰 《种子》2004,23(4):60-62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在施用不同数量氮肥条件下,玉米杂交制种的产量和幼苗生理素质的变化,测验了氮肥施用量与种子产量及其幼苗生理素质的关系,证明了在北方白浆土中等肥力条件下,公顷施N在0~450kg范围内,玉米杂交制种的种子产量及其幼苗生理素质的主要指标与氮肥施用量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水准.并测验出公顷施N在450kg时,种子平均产量比对照(ck)增产15.9%,达到极显著水准,是氮肥最佳施用量.同时,测定了在施用氮肥条件下,与对照(ck)相比,玉米杂交制种的光合作用性能、籽粒灌浆速度和植株与籽粒中氮磷钾含量的变化,验证了定量施用氮肥对玉米杂交制种的产量及其生长发育所具有的显著影响和生理功效.其生理学机理在于氮既能影响光合作用,又能影响物质与养分的吸收、输送、供应和积累,从而影响制种产量,这种机制符合植物生理学关于"氮作为植物体内成份并调节植物生理功能"的一般原理,为玉米杂交制种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氮水平下玉米农田土壤呼吸及碳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肥施用是影响农田碳源汇的关键因素,定量评估不同氮肥施用下农田土壤呼吸和碳平衡对于保障土壤地力和调控生态环境碳排放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利用野外管栽模拟和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玉米生长季农田的土壤呼吸速率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解析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水平下农田玉米生物量(地上部和根系)固定有机碳量为5660.71~8106.00 kg C/hm2;土壤呼吸释放的总碳量为9209.04~16510.40 kg C/hm2之间,裸地微生物呼吸释放的总碳量为2827.36~6951.68 kg C/hm2之间。玉米生长季中根系呼吸量对土壤总呼吸量的贡献分别为57.9%~69.3%之间。在玉米种植条件下,不同生育期的碳平衡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拔节期,不同处理下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均为负值,表现为大气CO2的源;在玉米抽雄期和成熟期,不同处理下NEP均为正值,表现为大气CO2的汇,不同施肥水平下碳汇的程度不同。从不同施氮水平来看,NEP值在不同的生育期随施氮水平增加的变化趋势不同,在拔节期提高氮肥的施用水平,NEP值显著低于不施氮处理,在抽雄期和成熟期提高氮肥的施用水平,NEP值高于不施氮处理。  相似文献   

10.
滨海盐碱地不同培肥方式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滨海盐碱地区土壤培肥及作物高产高效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滨海盐碱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为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高效有机肥、改良剂不同配比对小麦、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滨海盐碱地上种植冬小麦施用氮肥、有机肥及土壤改良剂均可提高籽粒产量,且三者增产幅度分别为9.52%~29.52%,2.30%~17.82%,2.19%~11.48%;玉米季施用氮肥、有机肥均可提高玉米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29.37%~45.74%,1.69%~11.15%,小麦改良剂的后效对玉米也有明显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3.50%~8.33%。盐碱地施用氮肥、有机肥、改良剂对于提高土壤肥力效果明显,其中O3(N_2O3A2)效果最佳,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均最高;施用土壤改良剂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且能降低土壤盐碱含量。通过建立施肥效应模型,获得本试验条件下周年小麦玉米总产量最高可达16 770.46 kg/hm~2,对应的氮肥、有机肥、改良剂周年施用量分别为763,2 250,3 167 kg/hm~2。因此,滨海盐碱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施肥应重视氮肥、有机肥及土壤改良剂的配合施用,可获得一定的作物高产。  相似文献   

11.
小麦玉米两茬平播全年氮化肥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施用氮化肥是小麦、玉米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鉴于目前生产上小麦施氮肥量大,玉米施肥则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如何统筹考虑小麦、玉米两茬的氮肥的分配是全年高产的关键。为此,我们于1987~1990年在北京郊区对小麦、玉米两茬进行了不同氮化肥量的分配试验,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秸秆还田下两种氮肥施用方式对夏玉米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霍竹  王璞  付晋峰 《华北农学报》2005,20(1):100-104
氮肥施用过量、肥效低下以及持续增产效果不显著一直以来制约着农业的发展。近年来,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本试验在向当地农户调查的基础上设置了传统施氮处理(300kg/hm^2),依据叶片诊断技术所确定的玉米需肥量设置了优化施氮处理(60kg/hm^2),以不施氮肥作为对照,研究了北京郊区秸秆还田下不同氮肥施用方式对夏玉米生长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得到如下结果:两种氮肥施用方式对夏玉米株高、叶面积、茎粗、节根等影响不明显;各指标均高于对照;传统施氮、优化施氮条件下夏玉米产量分别达到7297.65kg/hm^2、7385.1kg/hm^2,产量效应几乎没有差异;然而对照处理只有5485.65kg/hm^2,传统施氮、优化施氮增产达到了33.03%和34.63%;优化施氮大大减少了氮肥使用量,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选择8个玉米品种进行施用生物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氮肥、磷、钾肥及有机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玉米施用生物肥与不施用生物肥其经济性状、产量有明显差异,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经济性状有明显差异;施用生物肥对不同玉米品种的经济性状、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品种与生物肥的互作亦达到极显著水平;施用生物肥对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且这种作用品种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新化液态氮肥与常规滴灌肥的田间对比试验,探讨了新化液态氮肥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为今后该氮肥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不同类型土壤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土壤氮素残留对后茬作物的影响,本研究在砂壤土和砂姜黑土2种土壤条件下,分别对小麦/玉米季氮肥运筹对土壤氮素残留及其对下茬作物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提高产量的同时,提高了小麦、玉米收获后土壤氮素残留量。随着追氮后移,土壤氮素残留量提高,特别是提高了残留氮素在上层土壤中的分配比例。在后季作物不施用氮肥的情况,前茬作物残留氮素对后季小麦、玉米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后季作物正常施用氮肥的情况下,前季作物残留氮素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类型土壤间比较发现,砂姜黑土试验地的氮素残留量大于砂壤土,且上层土壤残留比例较高。在后茬作物不追氮素的情况下,砂姜黑土种植作物产量下降幅度较小,高于砂壤土;在后茬作物追氮的情况下,砂壤土产量提高幅度显著高于砂姜黑土。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玉米季土壤残留氮素对下茬作物有一定促进作用,但随着下茬作物氮肥用量的增加这种增产效应不再明显。黏性土壤的保肥能力更强,但是对施入氮肥的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6.
张立新  李生秀 《作物学报》2007,33(3):482-49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和适量供水条件下,氮、钾和甜菜碱对2种不同基因型夏玉米陕单9号(抗旱品种)和陕单911(不抗旱品种)各生育期叶片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旨在揭示这些因子通过提高上述酶活性而增强作物抗旱性的生理功能。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夏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不抗旱品种更甚;而丙二醛(MDA)含量有不同程度升高,抗旱品种的MDA含量和变幅小于不抗旱品种。苗期2个品种对水分胁迫响应较弱,SOD、POD、CAT和MDA均较低;拔节和抽雄期响应强烈,酶活性增高。SOD和POD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比CAT晚,MDA在全生育期中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规律。施用氮、钾肥和甜菜碱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夏玉米SOD、P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减缓水分胁迫下膜脂过氧化作用。不抗旱品种施用氮肥增强了水分胁迫条件下叶片SOD、POD、CAT活性,降低了MDA含量,氮肥用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抗旱品种施用低氮效果显著,施用高氮则降低了生育前期酶活性,增加了MDA含量,但生育后期氮肥用量的影响间无显著区别。钾肥和甜菜碱对受水分胁迫的夏玉米表现出比氮肥更突出的效果。而对适量供水条件下的夏玉米,氮、钾肥的作用明显下降,甜菜碱的效果甚至消失。说明施用氮、钾肥和甜菜碱对改善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和提高保护酶活性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土层氮肥配施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氮素利用的影响,利用改进的玉米深松分层可调施肥精播机,通过设置不同肥料类型、不同土层施肥深度和比例,研究深松分层施肥技术对铁茬播种模式下夏玉米植株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量的条件下,使用免耕深松分层施肥技术的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传统"一炮轰"施肥技术;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均增加了5.5%~7.9%。不同免耕深松分层施肥方式中,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的施肥方式均较一次性施用控释肥方式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氮肥偏生产力,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其中,以免耕深松分别在8 cm和12 cm深度,按照3:7比例施入复合肥作为基肥,配合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的施肥方式获得最高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产量均较传统施肥方式增加了7.9%。因此,免耕深松分层施肥技术在夏玉米免耕铁茬播种区可以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对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剂型基质氮肥对玉米田氨挥发损失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设置8种施肥处理,包括无氮对照、常规氮肥和6种剂型(1%~6%,按1%递增)基质氮肥,测定田间氨挥发、土壤矿质氮、玉米产量及构成要素、植株氮吸收量、氮肥生理效率、氮肥表观效率、氮肥农学效率等指标。研究表明:不同剂型基质氮肥处理的田间氨挥发总量比常规氮肥处理显著减少9.5%~45.9%。田间氨挥发量随基质材料添加量的提高而减少。与常规氮肥处理相比,2%~6%剂型基质氮肥处理显著提高吐丝期土壤矿质氮含量(增幅7.1%~17.8%)、籽粒产量(增幅5.2%~19.4%)、氮肥表观效率(增幅21.1%~55.0%)和氮肥农学效率(增幅22.5%~38.1%)。可见,施用基质材料添加量≥2%的基质氮肥,可减少玉米田间氨挥发、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经过氮肥不同基追比和氮肥种类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33.3%普通尿素基施+33.3%大喇叭口期追施+33.3%抽雄期追施处理最佳,产量最高,达8 670kg/hm2。控释BB肥基施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达49.5%,高于施用普通尿素的各个处理。  相似文献   

20.
徐静 《种子科技》2023,(10):1-3
通过试验分析得出玉米叶片含氮量与NDVI值(植被覆盖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监测时期,玉米叶片含氮量与NDVI值的关系呈正相关性。在低氮到高氮范围内(0~200 kg/hm2),玉米叶片的含氮量最大变幅为2.66%~4.60%,相同时期下,当施氮量达到200 kg/hm2时,叶片含氮量几乎没有增长,说明施用氮肥对提高玉米叶片含氮量有显著作用,但过量施用氮肥时叶片含氮量不再继续提高。本试验结论为玉米氮素营养状况的无损监测诊断和精确施肥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