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膜花生是一种产量较高的种植方法,主要是利用水稻和花生间种效应和薄膜应用来提升花生的产量和质量。分析了地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并对应用推广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业快讯     
正阿克苏地区:推广机械化回收残地膜为改善农村土地污染现象,阿克苏地区筹集1 7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在库车县、沙雅县、新和县、拜城县、阿克苏市、温宿县、阿瓦提县、乌什县的棉花、玉米等农作物示范区开展地膜机械回收模式试验推广,以不断提高残地膜回收率。博格达村千亩板蓝根花开飘香助村民脱贫  相似文献   

3.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花育22号花生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有色地膜覆盖栽培对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覆盖黑白配色地膜、浅银灰色地膜均可不同程度的促进花生生长,增加其叶绿素含量,花生功能叶片光合效率显著提高,荧光参数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覆盖黑白配色地膜和浅银灰色地膜的花生饱果率和果重明显增加,其芙果产量分别达到了4700.0kg/hm2和4943.3kg/hm2,比普通地膜处理增产6.09%和14.96%。经济系数也明显提高。而覆盖绿色地膜花生光合荧光特性不及普通地膜,花生芙果产量仅为3813.3kg/hm2,比覆盖普通地膜处理减产11.32%,说明在花生生产中覆盖黑白配色地膜和浅银灰色地膜可明显提高花生光合特性和产量。  相似文献   

4.
春花生地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权县在花生高产创建、油料倍增等项目中,重点推广了花生地膜高产栽培技术,在品种选择和栽培技术方面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可为农民朋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川中丘陵地区油后地膜花生的高产栽培措施,通过对油后地膜花生免耕垄作与耕地垄作和施用不同肥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川中丘陵地区进行油后地膜花生宜选择高产的花生品种如天府18号,按照有机肥225 g/m2,配合施用N13.5 g/m2、K2O3 g/m2、P2O57.5 g/m2标准施肥,行距27 cm,穴距20 cm...  相似文献   

6.
以前,上饶市绝大部分耕地以稻-稻种植模式为主,种植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全年每hm2净收入不到1.5万元.自实行花生地膜栽培-杂交晚稻-冬菜水旱轮作种植模式以来,不仅种植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年每hm2净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而且土壤肥力也得到明显改良.为了更好地推广该高效种植模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现将花生-稻-菜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模式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不同生物降解地膜对花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探讨生物降解地膜的控温控水效应及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进行了 4种全生物降解地膜、 普通地膜与不覆盖地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均优于不覆膜处理。生物降解地膜 Q2降解速度过快, 其他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期适宜。生物降解地膜 Q3更利于花生的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形成, 效果优于普通地膜; Q4 与普通地膜相近, 效果略差于普通地膜; Q1、 Q2 2 种地膜效果差于普通地膜。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期适中, 能达到与普通地膜相似的保温保墒效果, 在提高叶绿素含量, 叶片净光合速率, 延缓叶片衰老方面优于普通地膜处理。Q3、 Q4 2种生物降解地膜能满足花生不同生育期对土壤温度、 水分的需要, 前期增温保水, 后期降温增渗, 促进光合作用, 并且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减轻对土壤性质的破坏,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花生栽培上采用覆盖普通地膜、含除草剂地膜、普通地膜 除草剂及空白4个处理,进行3次重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个处理中采用含除草剂地膜除草效果最佳,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其次为普通地膜 除草剂,二者与对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为些建议在生产上可提倡花生覆盖地膜技术。  相似文献   

9.
地膜花生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表明,地膜花生和露地花生全株干物质积累,荚果体积增长和荚果产量形成过程,均可用S曲线数学模型(logistic分布)来描述:①地膜花生全株干物质积累的增长速率转折点出现在出苗后76—82天期间,而露地花生为出苗后69—70天.在其转折点前后是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期.②地膜花生单株荚果总体积增长速率转折点为结荚期后25天,露地花生为28天.在转折点前后是其荚果体积增长的高峰期.③地膜花生单株荚果干物质积累增长速率在饱果期后28天达到转折点;露地花生为18天达到转折点.转折点前后是其单株荚果总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0.
复种的好处1.增加产量 晚稻配套栽培,能较大幅度地增产。桃江乡窑头村1985~1987年226亩地膜花生平均亩产269.4公斤;露地花生平均亩产210.5公斤,地膜花生比露地花生亩增产27.98%。花生后茬杂交晚稻平均亩产453.5公斤,双季连作杂交晚稻平均亩产411公斤,前者比后者增产10.34%。  相似文献   

11.
地膜花生高产的四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花生高产的四项措施河北省深州市科协农技站岑建卫前些年种植地膜花生,一般亩产300~350公斤,突破400公斤的较少。近两年来,我们种植的地膜花生产量达到了500~600公斤的水平。究其原因,关键是我们采取了四条有效增产措施。措施之一:选用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材质地膜对花生产量及土壤中增塑剂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年在位于山东省胶州市的青岛农业大学试验田中,应用3种不同材质地膜(分别为普通白膜、黑色地膜、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种植花生,对其产量及土壤中增塑剂含量进行研究。产量结果表明,普通白膜处理>生物可降解地膜处理>黑色地膜处理,与普通白膜相比,黑色地膜、生物可降解地膜处理花生产量分别减少17%,9%;通过气相色谱测定土壤中6种美国国家环保署(EPA)优控增塑剂的总含量,生物可降解地膜处理最高,黑色地膜处理次之,白色地膜处理最少,差异明显,其中DMP,DEHP,BBP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土壤中含量最高,表明生物可降解地膜的使用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3种地膜覆盖土壤中DEP,DMP,DBP含量均已超过美国土壤污染物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人工加速老化的方式,将地膜置于紫外光下照射,对其机械强度、相对分子量等多项指标进行跟踪测定,综合评价该地膜的光降解特性及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全生物降解海藻干地膜的光诱导期为30 d左右,前30 d地膜外观没有明显变化,机械强度略有下降,能够维持地膜的正常使用;后60 d地膜光降解作用明显,海藻多糖分子量由1 604 925下降至96 827,机械强度明显下降。将光降解后的海藻多糖干地膜掩埋在土壤中,经过10 d地膜形态被完全破坏,丧失机械强度,生物降解性能良好,并且不会产生污染土壤的物质。  相似文献   

14.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20世纪众所周知的十大农业技术之一。特别是在花生生产中的应用,起到了保温、保墒、保持肥力等作用。大幅度提高了花生的产量,促进了花生产业的发展。但由于受土地条件的限制,有些适宜花生生产的地块不能覆上地膜,能覆膜的地块也由于覆膜操作费工费时、需要补足水分、残膜回收和再利用的困难,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了"白色污染"。液态地膜的推广应用,大大弥补了这一不足。  相似文献   

15.
鲜食地膜花生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花生不仅含有较高蛋白质和脂肪,而且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叶酸及大量的锌、钙、磷等微量元素,具有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等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对鲜食花生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目前,开封县鲜食地膜花生种植面积已达2万m^2,并呈逐年增长之趋势,现将鲜食地膜花生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地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花生地膜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种、整地、种子处理、播种、地膜覆盖、田间管理等措施,以期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瓜、油、菜、粮五作四收制 西瓜挖沟种植,沟距1.8米,3月下旬在沟底两边每边种2行早熟红萝卜,盖上地膜,在地膜中间栽1行西瓜,每亩650~750株,栽后随即盖“拱膜”。5月初在沟背上套种3行花生,花生行距  相似文献   

18.
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花生的产量。因为花生生育期较长,富裕县种植的花生品种为“四粒红”,生育期都在130d以上,需有效积温为2700℃以上,而富裕县全年平均无霜期为130d、≥10℃积温为2503℃,这样的环境条件很难满足花生的生长发育,为了延长生育期,提高有效积温必须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进行种植,通过地膜能提高地温,保证花生早播种、早出苗的需要。但是,近年来由于整地质量差,存在着土块大和前作茬子残留等问题,覆膜后出现地膜破损、跑风漏气的问题影响了保温效果,达不到花生生长所需要的温度,导致成熟不好,严重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9.
李龙品 《耕作与栽培》2009,(3):F0003-F0003
地膜马铃薯早熟高产种植,2008年面积推广到300多hm^2,纯收益达1500元/667m^2以上,是织金县农民致富增收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早熟地膜马铃薯套种优质玉米,是近年来我市重点推广的立体高效栽培模式,平均每亩产商品鲜薯1500千克、玉米500千克,产值达到4000元,纯收入3000元以上。该模式的推广,为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