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周文豹 《食用菌》2003,25(6):30-31
南汇区引进草菇栽培已二十年,栽培方式从最初的露地小环棚畦式栽培至室内床式栽培。经历了栽培时间从起初提出的日平均气温25℃以上的7-9月栽培,发展到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逐步完善提出的提前延后栽培,栽培期从5月至10月。近几年来,由于设施栽培的改进和提倡,我们又提出了周年栽培新技术,栽培面积100-150m2,利用蒸汽管加温的室  相似文献   

2.
赵根  邱芬  陈丽萍  韩明丽  郑鹏华 《蔬菜》2017,(11):69-73
介绍了目前草莓在生产上运用比较广泛的无土栽培模式,如基质栽培模式的高架槽式栽培、基质袋式栽培、立柱式栽培及盆栽方式,水培模式的管道化栽培方式,气雾栽培模式的人字形、拱棚式、立柱式栽培方式;强调了栽培基质与营养液的配制直接影响草莓的营养供给,并总结了栽培基质与营养液的适用配方与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3.
以往香榧栽培多采用迹地栽培模式进行,不仅造成林地水土流失,还增加了香榧栽培的成本,香榧成活率和生长量也偏低,严重影响了香榧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探索经济、生态、高效的香榧栽培模式,我们进行了香榧在林下栽培试验,为香榧栽培提供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草莓生产发展非常迅速,从欧美、日本引入了大批优良品种,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栽培形式由原来的单一露地栽培转变为露地栽培与多种保护地栽培并存。但是,在生产中也有不少种植者,尤其是保护地栽培者,未能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甚至蒙受了损失,其原因之一就是对栽培形式及适合该种栽培形式的品种选择不当。现将草莓的栽培形式及适合的栽培品种介绍如下:目前,草莓栽培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三种形式:促成栽培、半促成栽培、简易保护地栽培及露地栽培。一、草莓促成栽培及品种促成栽培是草莓保护地栽培的一种形式,上市时间最早,收获时…  相似文献   

5.
以"户太八号"葡萄为试材,比较了露地栽培与避雨栽培2种模式下葡萄的生长发育状况、外观品质及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极显著削弱了叶幕层光照强度,为常规栽培的68.71%;避雨栽培下葡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降低12.10%,叶绿素含量平均降低5.57%;在叶幕微气候方面,避雨栽培下叶幕层日平均温度提高了1.68℃,日平均湿度降低了10.98%。与常规栽培比较,避雨栽培平均果粒质量降低了1.52g,平均果穗质量降低了92g;避雨栽培下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高于常规栽培,差异不显著;含酸量在果实发育时期极显著低于常规栽培下的葡萄,且差值较大。避雨栽培可显著提高果实固酸比,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6.
任波 《蔬菜》2018,(6):20-24
综述了栽培季节、栽培方式、遮阳网、LED灯、合理施肥等不同栽培措施对番茄风味品质影响的研究现状,其中栽培方式主要包括土壤栽培、水培和气雾栽培;肥料包括氮、磷、钾肥,微量元素肥,有机肥等。分析了不同栽培措施对番茄果实风味品质主要指标的影响,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平菇和鸡腿菇属于不同温型的食用菌[1],两者既有食用菌栽培上的共性,又存在栽培季节上的差异,笔者根据两者对气候、温度等的不同需求以及栽培特点,合理安排栽培时间,在不额外增加生产设备及投资的前提下,在单栋大棚内实现了这两者的周年栽培[2],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设备、设施的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生产效益。1栽培模式1.1第一种周年栽培模式即在当年秋冬季栽培平菇,翌年春季栽培鸡腿菇。一般平菇在8月上中旬-10月上旬制备栽培种,  相似文献   

8.
对室内立体栽培鸡腿菇的栽培设施、菌株选择、栽培季节、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了论述。该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单位面积内的有效栽培面积,增加了利润空间,为鸡腿菇反季节立体循环栽培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当前,林业栽培种植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高植被种植水平离不开先进栽培种植技术的支持,也离不开管理人员对植被的精心呵护。林业栽培种植技术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完善和优化,管理者需要在平时管理中注重总结相关经验,不断完善栽培方式。就林业栽培种植技术与方法展开一系列探究,首先,总结了林业栽培种植技术的关键点,然后,分析了林业栽培种植技术的具体优化对策,结合具体例子,探讨了林业栽培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中国设施葡萄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设施葡萄栽培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了设施栽培的方式、面积、产量、效益等,分析了设施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设施葡萄栽培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周年生产与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三倍体无籽西瓜栽培面积日益扩大,全国各地均有栽培,通过不同时间、不同栽培模式等栽培,基本实现了我国无籽西瓜的周年生产和供应。综述了全国各地三倍体无籽西瓜栽培面积、主栽品种、栽培分布优势区域、栽培模式、上市时间等,以期为我国无籽西瓜产业发展、各地优势产业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球盖菇栽培模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球盖菇层架式栽培、畦式栽培、地坑式栽培3种栽培模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地坑式栽培明显优于层架式栽培和畦式栽培。地坑式生料栽培的生物学效率达59.2%、出菇产量14.8 kg/m2、净收入111.5元/m2、投入产出比1∶4.0,其生物学效率分别比层架式生料栽培和畦式生料栽培高出12.2%和26.1%,净收入分别比层架式栽培生料和畦式生料栽培提高了12.4%和26.4%;地坑式熟料栽培的生物学效率达185.5%、产量17.8 kg/m2、净收入119.3元/m2、投入产出比1∶3.0,其生物学效率分别比层架式熟料栽培和畦式熟料栽培高出11.3%和18.7%,净收入分别比层架式熟料栽培和畦式熟料栽培提高了8.1%和15.2%。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我国葡萄设施栽培的历史、现状,以及我国葡萄设施栽培模式、设施类型和品种选择等。重点对葡萄促成栽培、避雨栽培、延迟栽培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尤其在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调控,以及设施栽培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论述,为葡萄设施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辛颖 《食用菌》2020,(3):56-57
羊肚菌是一种低温高湿型珍稀食用菌。人工栽培羊肚菌周期短,投入成本低,效益高。近年来,我国人工栽培羊肚菌技术取得了突破,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羊肚菌栽培模式主要有大田仿生露地栽培模式、小拱棚(套棚)栽培模式、冷棚栽培模式、日光温室栽培模式。日光温室栽培羊肚菌,可以适时人为调控栽培环境,减少不利自然环境因素对出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平菇是我国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1]。平菇的主要栽培方式为塑料袋栽培,栽培设施为塑料大棚。长期栽培食用菌的大棚,易引起土壤中致病微生物种群的富集[2],同时虫口基数也在不断积聚、扩散,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平菇产量下降,影响栽培者效益。为了改善菇棚环境、提高栽培成功率,笔者采用平菇、玉米轮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栽培者经济效益,也促进平菇栽培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现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借鉴国外双孢蘑菇隧道发酵技术的基础上,开展了栽培料隧道发酵及其草菇栽培技术研究。该文介绍了草菇栽培料隧道发酵技术,并从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贮藏等方面详述了栽培料隧道发酵的草菇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7.
葡萄延迟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延迟栽培作为葡萄设施栽培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调节葡萄果实成熟期,实现葡萄鲜果的周年供应,提高葡萄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该文综合有关文献,论述了葡萄延迟栽培的原理及延迟栽培的关键技术,并对研究现状做了简要介绍,期望对葡萄的延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玉新  满昌伟 《花卉》2014,(3):15-15
过去栽培荷花,除人工利用花盆栽培以外,再就是砌水泥池栽培。砌水泥池栽培荷花.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对土壤的毁坏。移动式水池栽培荷花,较好地解决了用地的科学性,就是以橡胶纤维布和水泥砖为主要原料,建造栽培荷花的池子。  相似文献   

19.
梳理民国时期香菇栽培文献,总结民国时期是我国香菇由传统栽培向新法栽培转型的起步,开始使用非纯培养的菌丝体"菌种"和孢子接种的探索,并有知识分子在总结改良传统栽培香菇技术的基础上,对段木栽培各个环节的工艺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形成了"段木栽培"概念,并进行了命名、定位与初步规范。但是段木栽培的技术在民国时期并没有完善,大面积生产仍以传统栽培为主。浙江省龙泉县李师颐等是这个时期香菇段木栽培技术改良实践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20.
正‘达思罗’草莓是东港市果树技术推广站1999年引入我市的中晚熟品种。几年来,我们对该品种进行了温室常规栽培、延迟栽培和两茬栽培,早春大棚栽培,冷藏苗抑制栽培等多种栽培方式试验,取得了理想的试验结果,现总结如下。1各种形式栽培的效果‘达思罗’品种温室延迟栽培平均666.7m2产量可达3000kg,比对照品种‘卡尔特1号’增产1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