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施秸秆还田作业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和乱扔乱抛问题己经成为夏秋两季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级政府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开展秸秆禁烧工作,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为解决这一问题,宝应县近年来积极探索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使之成为秸秆综合利用的主渠道,秸秆禁烧禁抛取得了一定成效。1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推进情况 1.1注重引导,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对秸秆还田的认知度(1)培肥地力。稻麦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节约化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每公顷节约180kg纯氮、纯钾,折价约900元),提高作物产量(增产5%左右),增加农民收入。(2)改善土壤。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物化性状、团粒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渗透性;提高地表温度,增加土壤释肥作用;提升土壤蓄水能力,保持耕层蓄水量,有利于提高稻麦的抗旱、抗寒能力。(3)净化环境。秸秆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减少秸秆焚烧和废弃对大气、土壤、水体、环境造成的污染,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产品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推广秸秆还田不仅仅是减少秸秆焚烧的重要措施,更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使农业稳产、高产、高效,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马建宏 《当代农机》2009,(11):71-72
玉米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含有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等元素。使用秸秆切碎机将直立的玉米秸秆就地粉碎还田,不仅省去了人工还田所需的刨、捆、运、铡、沤、送、施等多道工序,极大地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降低作业成本,抢农时,还能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培肥地力,促进粮食增产。  相似文献   

4.
浅谈秸秆机械化还田和机插秧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切实解决秸秆焚烧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问题,实现秸秆的综合利用,在实行机插秧农田中,采取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既能有效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有机质含量,又能减少肥料的使用量,提高农作物的品质,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使农业稳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技术是利用秸秆在土壤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氮磷钾以及其他有机物而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减少环境污染,从而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韩杰 《农业工程》2015,5(4):71-72
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不仅有效地解决秸秆禁烧问题,而且秸秆还田后,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有利于土壤蓄水和保肥保墒,有力促进大气污染防治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推广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其健康发展,确保粮食增产丰收。   相似文献   

7.
稻麦秸秆是一种生物资源,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钙、镁、蛋白质等矿质养分和有机质,将稻麦秸秆直接切碎还田,能够全面补充土壤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地力水平和农作物产量,一般每年亩还田稻麦秸秆500kg,可提高地力一个等级,对下季作物平均亩增产幅度为10%~15%,具有显著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就是使用秸秆切碎机将直立的秸秆就地粉碎还田,省去了人工还田所需的刨、捆、运、铡、沤、送、施等多道工序,不仅大大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降低作业成本,抢农时,而且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促进粮食增产,是一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的实用农机化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秸秆量占农业生产量的50%以上,含氮、磷、钾、钙、镁、硫等多种养分,是一种能直接利用的再生资源。秸秆还田对土壤成分进行调节、培肥地力,对缓解我国土地氮、磷、钾肥比例失调,弥补磷、钾肥力不足有着积极的作用。秸秆还田不仅可促进微生物和豆科作物共生固氮、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养分结构趋于合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疏松土质、降低土  相似文献   

10.
秸秆还田对土壤蓄水保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池栽定位试验表明,连续多年的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提高土壤对水分的保蓄能力,土壤含水量增加1.04%-2.11%,其中以40-60cm土层的含水量增加最多;可促进土壤有机质及N、P、K等含量的增加;同时提高了作物产量,而且随着秸秆还田时间的增长,其增产作用也越明显,这表明作物秸秆有助于土壤蓄水保肥力的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粉碎还田技术的推进,秸秆腐烂病虫害增加、粮食苗期长势不旺、产量减少现象日渐突出,就秸秆粉碎还田的利弊与对策建议分析如下:一、优势1.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物理与生物性状。秸秆还田有利于新鲜腐殖质在土地内形成,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土壤容重降低,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另外提供微生物所需的能源,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养分循环,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2.返还土壤养分,节省肥料用量。秸秆中含有的氮、磷、钾、镁、钙、硫等元素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秸秆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左右,而且含有氮、磷、钾等,还能补充其它多种营养元素,因此可以减少肥料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2.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是在谷物收获后。使用秸秆粉碎还田机直接将留在地里的作物茎秆和叶子就地抛洒在地表,补氮后翻埋入土。还田的秸秆在土壤水分、温度等相关条件下,被土壤微生物分解,产生能被植物吸收的有机物、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增加了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了土壤对水分、温度和空气的调控能力,改善了耕地的物理性状,为作物持续增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麦秆全量还田机插水稻技术既能实现秸秆禁烧,保护环境,又能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等营养元素的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降低土壤容重,促进水稻增产和农业持续丰收。如皋市应用该技术已有多年,应用面积逐渐扩大。通过对近年来大面积的生产调查和试验示范总结,分析该市麦秸秆全量还田机插水稻的生产现状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玉米秸秆还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该技术将玉米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作为小麦底肥,既省工省时又能培肥地力,但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技术不规范,还田后的麦苗出现出苗率低,黄化甚至死苗现象。经过笔者近几年的调查研究,现对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加以简单论述。一、玉米秸秆还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秸秆还田具有促进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的增加;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改善植株性状,  相似文献   

15.
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插秧技术集成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是在麦草还田轻简稻作机械化技术集成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麦秸秆腐烂变化深入观察分析,对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稻米品质提高作探索,清晰水稻增产增效机理,从而促进高产、稳产农  相似文献   

16.
秸秆粉碎还田的增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还田增产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是养分效应、改土效应和优化农田生态环境效应。1养分效应首先,提高土壤氮磷钾素养分含量及其利用率。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磷钾素养分都有增加,其中钾素的增加最为明显;其次,秸秆还田对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及其增产作用。含钾高的各种植物残体都是生物钾肥,其作用是利用作物在其生育过程中吸收的土壤钾,以秸秆还田形式归还土壤,以供再利用,从而保持土壤钾的良性循环,试验证明秸秆还田后提供了大量的有效钾而导致作物增产。最后,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效硅的影响及其增产作用。硅虽然不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大…  相似文献   

17.
推广运用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一方面可有效避免因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火灾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减轻粮食的农药残留量,有效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资源。然而连年耕翻及大量使用化肥,致使耕地有机质持续下降,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耕地板结,肥力下降,影响粮食产量的提高。在目前土壤有机质不足的情况下,秸秆还田已被国内外土壤专家所关注,作为恢复地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秸秆还田可以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逐年还田可提高基础地力,降低密度,增加孔隙度、通透性,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微生物活动,促进水稻生长。通过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运用合理的技术路线,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有十分重大的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含有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等元素。用秸秆粉碎机将直立的玉米秸秆就地粉碎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培肥地力,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同时减轻劳动强度,既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效,又降低了作业成本,是目前农业生产上推广的一项重要技术。但若玉米秸秆还田方法不当,会使下茬小麦的生长受到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冯国民 《山西农机》2010,(12):18-18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富含有机质、氮、磷、钾、镁、硫和其他微量元素。实施秸秆还田,一方面可以节省劳力,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但是,秸秆还田不能一概而论,技术掌握不当,会造成部分地块出苗不齐、苗弱、甚至死苗现象。在此,笔者结合从事农业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旱地秸秆还田“八择”,供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