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大多数使用的中耕机是行间横向排列,安装几个大小不等的杆齿进行中耕作业。中耕作业时,尤其是第1遍中耕,由于土壤板结严重,造成行间垄沟起大块埋苗,垄沟中间敞口跑墒等弊端。  相似文献   

2.
2BM-3型行间覆膜通用播种机是白桦耕作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用于在垄上膜外单苗带气吸精量点播,一次完成施肥、覆膜、播种、镇压作业。2006年在八五三农场一分场四队进行了应用该机覆膜播种的作业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现将应用该机进行覆膜播种的有关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机具推介     
《农村科技开发》2005,(3):44-45
在更换机具不同部件的基础上,可一次完成基肥深施、起垄作业,施肥播种、覆土作业,苗期田间深松除草作业,中耕期垄沟深施肥以及机械铺膜覆土等项作业。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3ZF-1200型辊笼式中耕除草机的整体结构、工作原理及关键部件设计,该机用于玉米行间除草,可满足旱田作物中耕管理作业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5.
3Z S-1型水田除草中耕机由吉林省延吉市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中心(电话:0433-2813982)研制生产,是国内首创的新型除草机具,性能优越,满足了农民发展“绿色有机大米”生产的需要。适用于水田的中耕除草作业,配备起垄机后可方便插秧前的起垄作业。该机采用独轮驱动、手提转向方式,在作业过程中不伤苗;采用立式回圆盘工作机构和挤压式中耕部件,不但能进行行间灭草,还能除去株间杂草;进行两次作业就能完成水田除草中耕作业。该机具有以下优点:①特殊结构的除草刀盘,既能消灭行间杂草,又能消灭株间杂草,除草率达95%以上。②一次完成进地除草、耕地…  相似文献   

6.
基于机器视觉的中耕除草机的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中耕机械除草作业极易损伤作物,使其作业效果大打折扣.为了充分发挥中耕除草作业的优势,研制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新型中耕除草机.该机具采用双横梁摆动机构,并加装电液控制模块和作物行视觉检测模块.采用2层式控制结构,上位机实现作物行的视觉识别和定位算法,基于单片机的下位机控制器实现锄具的侧向运动控制,上、下位机间采用CAN总线通讯.通过测试表明,整个系统工作正常,锄具的侧向运动速度在50~75mm/s,作业精度小于15cm,可实现在无人参与下的行间除草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疆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拔棉杆已成为农民一项繁重的劳动,农民迫切需要性能优良的拔棉杆机。本人针对目前拔棉杆机工作效率低、漏拔率高、拔断率高、动力消耗大的问题,课题组研究设计了V型齿盘拔棉杆机,机械采用水平拔拉的工作原理,实验表明,该机械作业性能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8.
传统挖根机采用前悬挂,挖根装置由2~3个挖根齿组成,经常需要进行多次反复进、退作业才能将整个树头挖出,而且树头容易被卡在两齿之间,造成工效低、机手劳动强度大。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新的切挖处理方案,研制出了新型挖根深松犁,基本解决了传统挖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一次可将整个树头挖出,且在完成挖根作业的同时可完成深松作业,与传统挖根作业机械相比,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中耕机械作业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农业机械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耕农业机械化的应用与推广呈逐年上升势头。研究通过农业机械中耕作业农艺要点和主要工作机理,说明了机械化中耕作业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中耕碎土铲是旱田联合耕整地机械广泛应用的作业部件,用于耕整地和中耕作业,中耕型铧铲用于中耕松碎土,除草,提高土壤通透性;耕整地型铧铲用于松碎土壤,用于耕整地时,常与圆盘耙等作业部件配合使用。近年来,部分耕作机械采用震动式作业部件,即在作业中,用外力驱动作业部件以一定频率振幅在耕层中震动。实际使用中,这类装置可有效减轻耕作阻力,但部件震动需驱动功耗,增添传动部件,节能降耗效果不明显,应用范围有限,多用于重载荷铧铲式耕耘机械。
  弹性组合碎土铲部件是一种由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运用研究所研制的,适用于我国北方旱田垄作区田间耕整地机械部件,主要用于灭茬起垄联合整地机。弹性组合碎土铲配置在灭茬起垄联合整地机灭茬部件之后,由铧铲式工作部件替代灭茬旋耕整地联合作业中的旋转耕耘部件,对灭茬后全垄体进行碎土作业。  相似文献   

11.
中耕是在作物生长期间进行田间管理的重:要作业项目,其目的是改善土壤状况,蓄水保墒,消灭杂草,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中耕主要包括除草、松土和培土3项作业。根据不同作物和各个生长时期的要求,作业内容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2.
垄豆沟玉米增行间作栽培技术,就是采用垄台种大豆,垄沟种玉米的增行间种模式,打破垄沟只耕不种的栽培方式,将闲置的垄沟种植上高产作物玉米,使闲置的垄沟达到了增行节地再利用,同时玉米与大豆高、矮作物间作,既解决了高光效C4作物玉米的通风透光问题,又使低光效C3作物大豆得到了空间互补,因而使玉米叶片避免了行间遮光,充分发挥玉米边行优势效应,提高了玉米光合作用效率,促大穗,增粒重,提高玉米产量,大豆在适宜的栽培条件下获得稳产。四家乡通过三年的试验示范,玉米三年平均单产为9720kg/ha,最高单产达11270kg/ha,大豆也获得平均单产1860kg…  相似文献   

13.
吉林市农机研究所研制的2FZ—2型旱田深施肥中耕机,于1992年7月通过省级鉴定。该机由畜力牵引,主要适用于旱田垄作作物的中耕施肥,一次完成深施化肥和中耕两项作业。它主要由机架、施肥机构、离合器、中耕部件及传动机构组成。其特点:1.采用搅刀拨轮式排肥器,能可靠、稳定、均匀地排施流动性较差的化肥。2.由于采用凿式开沟器,达到了肥沟窄、阻力小、导肥性能良好的要求。3.结构设计合理,成本低,操作简单,工作性能可靠,调整使用方便。4.作业时行间通过性好,可进行第三遍中耕作业,施下的化肥距作物根部的距离合理,不烧苗,肥效高。5.使用该机比人工施肥节省化肥,并能提高肥效21%~32%。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动力深松机属于农业机械,主要用于马铃薯中耕作业,机架前上方装有变速箱,深松钩对垄沟底进行深松,刀轴上的刀盘采与垄形相适,使马铃薯动力深松机作业满足马铃薯农艺作业需求。  相似文献   

15.
<正>大豆行间覆膜技术是针对目前大豆种植区域逐年干旱与东北主产区低温冷凉而提出的大豆抗旱综合配套高产技术。以杆强品种为突破口与覆膜提墒精华而逐步形成的新的大豆栽培技术。大豆行间覆膜技术可分为平播行间覆膜与大垄垄上行间覆膜两种技术模式。大豆行间覆膜技术采取平播(或起垄)覆膜,膜外侧播种的栽培措施,苗带为单行精量点播,膜内施肥。大豆苗期机械中耕管理,只采取播后苗前苗带封闭洒药除草措施和苗期人工锄草措施进行苗期  相似文献   

16.
目前甜菜种植机械化作业程度还相对较低,为了解决甜菜机械化播种问题,并尽量减少投资,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利用八五二农场机械厂和虎林机械厂生产的2BJ-6W型垄作机进行了精量点播甜菜的改装,实现了一机多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大豆田灭草主要是采取播前土壤处理、播后苗前封闭处理及苗期处理三种方式,其中播后苗前封闭处理灭草比例约占整个灭草的65%.播后苗前封闭灭草是在大豆播种后出苗前,用喷药机械对大豆田全部进行药物喷洒,形成一个药物封闭层,达到灭草目的.在多年的应用中,发现在大豆三垄栽培时采用此灭草方式存在着药物浪费现象,即喷洒在垄沟及靠近垄沟的垄帮部分的药物浪费了(约占整个喷洒面积的40%~50%),因这部分的杂草在机械中耕作业中可除掉,没有必要进行药物喷洒.如能改制一个苗带喷药机,在喷药中只喷垄台(喷洒宽度30~40cm),不喷垄沟及靠近垄沟的垄帮部分,这样可节省一部分农药,降低生产成本.为此,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于2001年进行了苗带喷药机的改制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3WZG-2000型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是一种采用高地隙底盘驱动的新型喷杆喷雾机,适用于我国北方旱作地区大田中耕作物玉米的中期及棉花、大豆的中后期病虫草害防治或喷洒叶面肥及棉花的脱叶剂等。主要特点⑴机具离地间隙高,作业时在中耕作物上的通过性好。⑵采用自走式结构,使用操作方便,机动性好。⑶采用风幕式防飘移技术装备,雾滴穿透能力强,作物植株内部沉积效果好,有效减少了洗消雾滴的漂移。⑷根据实际  相似文献   

19.
2000~2005年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一分场大豆采用大垄密植(大垄宽台密植)栽培法种植,每年种植面积在666.7hm^2以上,比三垄栽培平均增产23.7%.大豆采用大垄密植栽培,可保水抗旱,利于根系发育;增加单位面积收获株数,使个体间分布更加合理;大豆封垄快,控草能力强;田间管理作业减少1~2遍,减少投入,节约成本;适宜机械收获,可以大大降低收获损失.现将大豆大垄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大豆行间覆膜技术是针对目前大豆种植区域逐年干旱与东北主产区低温冷凉而提出的大豆抗旱综合配套高产技术。以杆强品种为突破口与覆膜提墒精华而逐步形成的新的大豆栽培技术。大豆行间覆膜技术可分为平播行间覆膜与大垄垄上行间覆膜两种技术模式。大豆行间覆膜技术采取平播(或起垄)覆膜,膜外侧播种的栽培措施,苗带为单行精量点播,膜内施肥。大豆苗期机械中耕管理,只采取播后苗前苗带封闭洒药除草措施和苗期人工锄草措施进行苗期管理。覆膜大豆具有保墒、提墒、抗旱等特点,解决了黑龙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