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对洛阳地区八点黑獭兔的染色体核型与G-带带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洛阳八点黑獭兔的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44,公兔的染色体核型为44,XY;母兔的染色体核型为44,XX。21对常染色体中,1~8号染色体为中着丝粒染色体,9~11号染色体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12~17号染色体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18~21号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X染色体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最小的端着丝粒染色体。八点黑獭兔的带型基本上与其他家兔品系的染色体带型一致。  相似文献   

2.
隐性白羽肉鸡(农大系)的染色体核型和G-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鸡胚成纤维细胞系制备染色体和G显带技术,对隐性白羽肉鸡的染色体核型和G带带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78,性染色体组成为ZZ(公)和ZW(母)。根据着丝粒位置,1号,8号,Z和W为中着丝粒染色体;2号和7号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4号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而3,5,6,9,10,11和12号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而另26对染色体为无法辨别的点状染色体。研究分析了前12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G带带型,并绘制了包含165条带(其中75条阳性带)的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3.
对獭兔体细胞染色体常规组型、G-分带核型和18S+28S NoRs定位及数目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獭兔的染包体常规组型为2n=44,12m+11sm+12st+9t;獭兔G-分带核型与Read-ing会议制定的家兔标准G-带核型基本一致;獭兔的Ag-NoRs定位于13、16和20号染色体短臂的端部以及21号染色体长臂端部,单个细胞银染颗粒数目分布范围为1~6个,平均数为3.68个,众数为4。本研究还从细胞遗传学水平对獭兔的品种特征以及与其他品种家兔比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旨在研究新品种乾华肉用美利奴羊染色体的核型和G-带,揭示该品种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特征.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及常规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和G-带.结果表明,乾华肉用美利奴羊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54,26对常染色体中有3对为中着丝粒染色体,23对端着丝粒染色体;在性染色体中,X染色体为最大的端着丝粒...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手段,对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饲养的哈白兔×日本大耳兔F1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1的染色体数目2n=44,染色体臂数NF=78(♂);常染色体类型1~7对为中着丝粒染色体(M),8~10对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SM),11~16对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ST),17~21对为端着丝粒染色体(T),性染色体X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SM),Y为中着丝粒染色体(M),公兔核型式为44,XY(♂)。  相似文献   

6.
用骨髓细胞染色体制备法研究了豚鼠染色体核型及带型。结果表明:豚鼠染色体核型为2n=64,雄豚鼠为XY,雌豚鼠为XX;在常染色体中,亚中着丝粒或近端着丝粒的染色体有14对、端着丝粒的有17对;X染色体为中着丝粒,Y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所有染色体均能出现明显的C带带型,其中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的着丝粒部位被深染,两个臂均为浅染;Y染色体几乎全部深染,极易识别。染色体标本经G显带技术处理后,豚鼠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均浅染,两臂上显示出清晰的G-带带型。Ag-NOR s位于1、19、20号染色体上,Ag-NOR s的众数为3个,分布范围1~6之间,Ag-NOR s具有多态性,在不同的染色体上银染的颗粒大小、深浅度不同。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对连城白鸭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后制备染色体标本,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连城白鸭体细胞数目为2n=78±,1号常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2号常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3~9号常染色体及W性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Z性染色体为亚端着丝粒染色体。本文通过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连城白鸭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金定鸭染色体核型和带型进行了研究。核型研究结果表明:金定鸭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78,染色体基本臂数为NF=84(♂)或NF=83(♀),1号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2号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Z染色体具有明显短臂,属亚端着丝粒染色体,其余常染色体和W性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按大小顺序排列,Z为4号,W为7~8号。C-带研究发现:W染色体整条深染,极易识别。Ag-NORs研究结果表明:Ag-NORs常位于1号、2号、3号、6号染色体及Z染色体和一对小染色体上,Ag-NORs数目分布范围为1~6,平均每个细胞的Ag-NORs数雌鸭中为3.04雄鸭中为3.06。  相似文献   

9.
采用骨髓法制备经营田鼠染色体标本片,并对其染色体核型和G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营田鼠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38,雄性染色体核型由18对常染色体和1对异配型性染色体XY组成,雌性为18对常染色体和1对同配型性染色体XX组成。1~9号为端着丝粒(t)染色体(包括Y染色体),10号为近端着丝粒(st)染色体,11~18号为中央着丝粒(m)染色体(包括X色体)。19对染色体共分布有370条G带(雄性365条),其中深带190条,浅带180条。因此,经营田鼠的染色体数目、G带具有明显种的特征,与其他鼠类不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方法,以及G—带、C—带技术,对云南小耳猪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其结果表明小耳猪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0=38。雄性为18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Y;雌性为18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X。根据染色体测量结果,将所有常染色体分为四组:A组,1—5对,为近中着丝点染色体;B组、6—7对、为近端着丝点染色体;C组,8—12对,为中着丝点染色体;D组,13—18对,为端着丝点染色体。性染色体X为中着丝点染色体,Y为最小的近中着丝点染色体。G—带分析表明,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有其特殊的染色体带型。C—带分析揭示,1号和13—18号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皆为深染,而Y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和整个长臂深染尤为明显,其余各对染色体的C—带染色则随着不同细胞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提高獭兔养殖效益的措施和方法,以达到发展獭兔产业、增加农民收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生长獭兔赖氨酸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40只2月龄獭免,在低蛋白日粮水平下研究其对赖氨破的需要量。饲粮赖氨破水平分为0.5%、0.65%、0.80%和0.95%4个处理。基础日粮CPl4.31%,其他营养水平均参考NRC(1977)推荐值。经回归分析得到2个方程,结果表明,当獭免赖氨酸日采食量达0.686g时,获得最佳增重效果;采食量为0.689g时,饲料转化效率最高。以平均日采食量93.71g计,饲粮赖氨破水平应为0.73%,达到最佳生长效果。  相似文献   

13.
山东某獭兔场饲养的3 000只母兔发生了一种以流产及青年兔死亡为特征的疾病,通过对发病兔进行细菌培养及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RT-PCR以及饲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及黄曲霉毒素进行鉴别检测,首先排除细菌病及兔病毒性出血症发病的可能,并从饲料中检测3种毒素的含量分别为1 196.1、130.8、6μg/kg,经过对照饲料标准发现玉米赤霉烯酮严重超出标准(标准为300μg/kg)。通过饲喂试验发现这次发病与所饲喂的饲料有关,诊断为玉米赤霉烯酮中毒。  相似文献   

14.
白色獭兔R新品系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根据分子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利用生产性能优良和遗传距离较大的美系獭兔(单倍型A1、Z7)和德系獭兔(单倍型A1、G1)进行两品系杂交,采用继代选育,培育出了适应性强、生产性能好、遗传性能稳定的白色獭兔R新品系。该品系主要生产性能:窝产活仔数7.10±0.85只,3周龄窝重2061.40±210.82g,6周龄窝重4493.48±502.70g,8周龄体重1268.52±143.12g,13周龄体重2016.92±224.18g,22周龄体重3040.44±263.34g,体尺(体长、胸围)43.39±2.24cm、26.57±1.29cm,22周龄成活率84.7%。被毛密度22935±2737根/cm2,被毛细度16.78±0.94μm,被毛长度17.46±1.09mm。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微量元素硒水平对獭兔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以50只成年獭兔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五个组,即在每千克饲料中分别添加0 mg、0.09 mg、0.18 mg、0.36 mg、0.72 mg硒,与对照组(0 mg/kg)比较,结果表明每千克饲料中添加0.18 mg的硒对獭兔的繁殖性能影响显著,其中獭兔的受胎率、产仔数及仔兔初生重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分别较对照组增加3.33%、13.32%、8.7%。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兔皮肤疾病进行更好地诊断和预防,就一例患病獭兔进行了病理学观察,为兔皮肤病研究提供基础资料.通过观察病兔剖检变化、寄生虫形态观察及采集内脏器官或组织制成病理组织学切片进行病理学染色的方法进行实验室诊断.经观察发现皮肤增厚、结痂、皮肤角质层增厚、皮下组织血管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并发现了大量虫体.其他内脏组织也有相应炎症变化.确诊了该病兔患有疥螨病.  相似文献   

17.
地克珠利和鲜尔康对獭兔肝型球虫病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验证地克珠利和鲜尔康对兔球虫的治疗效果,对患病幼獭兔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对确诊为獭兔肝球虫病的427只獭兔用地克珠利(质量浓度为0.002%饮水)和鲜尔康拌料给药,连续使用5d,给药后的15d内有11只死亡,整个兔群的病情好转,治愈率为97.42%。结果证明,用地克株力配合鲜尔康等治疗獭兔肝球虫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不同锌水平对獭兔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研究了日粮锌水平对獭兔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锌水平可显著降低血清SUN含量;可显著提高血清ALP、CuZn—SOD、GPT、AST活性,其中以添加80mg/kg锌时ALP、CuZn—SOD活性最强,继续添加到120mg/kg时,ALP活性趋于稳定,而CuZn—SOD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9.
四川白獭兔毛皮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白獭兔是通过美系獭兔和德系獭兔各含50%的血缘杂交,然后采取群体继代选育法培育出的獭兔新品系.被毛密度(22935根/cm2),细度(16.78μm),自然长度(17.46mm),皮肤厚度(1.69mm)等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轻工部(ZB-XX-91.SG-364-84)獭兔皮质量标准和四川省种獭兔(DB51-330-2001)出场标准,能为社会提供优良的种兔和优质原料皮.  相似文献   

20.
引入品种法系獭兔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现代育种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对引入品种兔的选育制度和法系獭兔的选育体系。经选育,法系獭兔在繁殖性能、体重指标和被毛品质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遗传进展。同时,估测了数量性状、数量参数,并对血液中LDH同工酶、AKP活性进行了分析。良种推广至全国20多个省市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