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杉木地理种源群体间存在着明显的性状变异.利用变异选择出广西融水、湖南江华、贵州锦屏、广东乐昌、江西全南、湖南会同等优良种源,可使苏南低山丘陵地区杉木林蓄积量增加20%以上;广西贺县、广西浦北、广东信宜、江西铜鼓等初期生长快。对结实量多的种源,可用于短轮伐小径材、椽材作业,以利用其早期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2.
杉木地理种源群体间存在着明显的性状变异.利用变异,选择出广西融水、湖南江华、贵州锦屏、广东乐昌、江西全南、湖南会同等优良种源.这些种源遗传改良效果显著,可使苏南低山丘陵地区杉木林蓄积量增加20%以上.因此,认为广西融水、湖南江华、贵州锦屏等种源可作为优良种源在林业生产上推广应用;广西贺县、广西浦北、广东信宜、江西铜鼓等初期生长快,但对结实量多的种源,可用于短轮伐小径材、椽材作业,以发掘利用其早期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林科院牵头,南方14省(区)参加的“杉木造林优良种原选择研究最近通过部级鉴定。科技人员筛选出下列优良种源;(1)高产稳定种源:广西融水,江西铜鼓,福建大田、建瓯.广东乐昌,四川邻水。(2)高产中等稳定种源:贵州锦屏、广西那坡、贺县,四川洪雅,福建南平,湖南会同。(3)抗旱力较强种源:四川洪雅,邻水。(4)抗寒力较强种源:湖南会同,福建南平。(5)抗炭疽病较强种源:贵州锦屏,广西那坡.四川洪雅,湖南会同,广西融水,广东乐昌。(6)建筑材达标优良种源:贵州锦屏,福建建瓯,广西融水等。杉木种源选优取得新…  相似文献   

4.
杉木短轮伐建筑材优良种源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苏南宁镇丘陵中等立地条件,初植密度2400株/hm~2,9年生种源试验林(10年生幼树)19个杉木种源的生长和木材建筑材性的研究表明,种源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变异方差分量:生长性状>材性性状。材性性状:抗弯强度>气干密度>顺纹抗压强度>干缩系数。产地温度气象因子(年均温,≥10℃年积温)是影响种源材性性状变异的主要作用因子。供试种源的材性材质,北带>南带>中带。综合评定,初步选出广西融水,江西全南种源和广东信宜,广西贺县种源为当地杉木短轮伐建筑材优良种源,可分别用于短轮伐中小径材集约经营和农用椽材、小径材作业造林。  相似文献   

5.
陈山红心杉材性变异及其基因资源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比较分析了安福种源(陈山红心杉)同全国公选5个优良杉木种源(广西融水,贵州锦屏,湖南会同,福建建瓯,江西铜鼓)的木材材性,得出:在木材的纤维长度,晚材率,基本密度三方面,陈山红心杉与其它5个优良种源无差异,材性优良,木材的红心比率在6个种源间差异显著,其中以陈山红心杉心比率最大,红心比率变异系数最小,研究了陈山红心杉材性遗传变异规律,认为安福陈山红心杉引种外地不会导致材性变异,可在杉木主要区推广应用,此外,在陈山红心杉基因资源利用上,开展了应用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种源杉木人工林木材特性的差异,分析不同种源杉木材性的地理分布规律,筛选材性较优的杉木种源。[方法 ]选择1958年营造的全国第一片杉木种源试验林,进行不同种源杉木的生长调查,取样测定不同种源杉木木材密度、管胞形态、干缩性、湿胀性、顺纹抗剪强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冲击韧性、硬度等指标,比较不同种源杉木木材材性差异,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种源杉木木材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结果表明,9种不同种源杉木的木材特性存在显著差异(P 0.05),木材干缩性和湿胀性有随纬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但其他材性指标无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安徽休宁种源木材密度显著高于其他种源(P 0.05),管胞长宽比大小排序为:广东郁南浙江金华福建南平四川彭县四川庐山湖北竹溪湖南会同安徽休宁贵州剑河。安徽休宁种源的差异干缩最小,贵州剑河种源的体积干缩系数最小。福建南平种源木材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最高,安徽休宁种源木材冲击韧性和顺纹抗剪强度最高,广东郁南种源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最高,四川庐山种源木材硬度最高。不同材性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木材密度与部分力学性质显著相关。根据不同种源杉木材性的差异,将9种种源杉木分为3类,福建南平、广东郁南、四川庐山和安徽休宁种源归为一类,四川彭县、浙江金华、湖北竹溪和湖南会同种源归为一类,贵州剑河种源归为一类。综合不同材性指标对9种种源杉木材性的综合评价排序为安徽休宁四川庐山福建南平广东郁南四川彭县浙江金华湖北竹溪湖南会同贵州剑河。[结论 ]地理种源在一定程度上对杉木木材材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吴县太湖孤山丘陵进行的55个产地杉木种源造林试验表明,种源间生长性状,扩性、适应性状有显著的差异,纬度和经度是生长性状地理变异的主要因子,种源选择增产效果显著,11年生时,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南平,四川洪雅、荥经,广东乐昌,广西那坡、浦北,广东信宜等种源丰产性好,适应性、扩性较强,小径材材积比本省对照增加41.16—96.90m8/hm2,表型增益、遗传增益分别达43.5%—109.6%和13.3%—31.3%,可供当地营造杉木短轮伐(12—15年)小径材建材林选用。广西融水种源丰产性最佳,适应性强,是可以推广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造纸材的变异、遗传和选择育种策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马尾松造纸材遗传改良和选择育种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综合阐述。在明确马尾松造纸材育种目标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其木材产量、木材质量和浆纸性能在种源、林分、家系、个体和个体内各层次的变异模式和规律,以及性状遗传、遗传相关和遗传稳定性等遗传参数。通过木材量质与浆纸性能的联合选择,确定福建西部、江西中南、湖南南端、广东西北和广西东南这个呈东北─西南走向的狭长区域是马尾松造纸材最优种源区,而江西崇义,广西岑溪,广东罗定、英德、韶关和福建永定则是其最佳产地。同时选择了一批生长、材质兼优的家系和个体。最后就马尾松造纸材选择育种策略和未来遗传育种研究的重点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9.
杉木地理种源材性变异及建筑材优良种源评估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孙成志  谢国恩 《林业科学》1993,29(5):429-437
对4个试验点12个杉木种源的材性测定研究表明,种源间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纤维特征有较明显的变异,木材化学组分的变异相对较小。从与建筑材相关的主要性质发现南,北亚热带种源好,中亚热带种源较差的“V“形纬向变异趋势。种源原产地的气温因子是影响材性变异的主要作用因子。经综合评定,贵北,广东信宜和带陕西汉中,安徽霍山种源材质性能较好,可以在种源杂交或无性系选择中改良利用。  相似文献   

10.
在吴县太湖孤山丘陵进行的55个产地杉木种源造林试验表明,种源间生长性状,抗性,适应性状有显著的差异,纬度和经度是生长性状地理变异的主要因子,种源选择增产效果显著,11年生时,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南平,四川洪雅,荥经,广东乐昌,广西那坡,浦北,广东信宜等种源丰产性好,适应性,抗性较强,小径材材积比本省对照增的41.16-96.90m^3/hm^2,表型产益,遗传增益分别达43.5%-109.6%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杉木优良种源推广获显著成效江西省于1976年—1680年先后两次参加全国杉木全分布区地理种源试验,通过多性状综合评定,选出广西融水,湖南会同、江华,贵州锦屏,福建建瓯,江西遂川、铜鼓等适于本省生长的速生丰产优质种源(区),其中融水、会同、锦屏等...  相似文献   

12.
杉木不同种源地上干材与生物量的地理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平均解析木测定材料研究表明,杉木不同种源地上干材生长和生物量有显著置信的差异。变异具有纬度和温度(热量)影响为主,冷暖变化明显的地理效应趋势,并可用线性回归模型表示,在较差立地条件下,9年生时,广西融水,湖南江华,贵州锦屏,四川犍为等优良种源,比当地同龄对照杉木生长量高,高径比大,冠径比小,树皮率低;每百平方米林分地上部分和干材部分的生物量(鲜重,干重)分别增加22.42%-32.19%和38.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结合趋势面分析,对福建省大田桃源林场引种的25年生的89个马尾松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的地理变异进行空间分析和基于GIS的表述。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源树高生长的趋势面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湖南的南部,广西的东部及广东。各种源胸径和材积生长的趋势面高值区在广西中部、南部,广东、福建和江西三省交接地带。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马尾松的高产种源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的中南部和广东、福建和江西三省交接地带。这为马尾松种源的合理区划和种子调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吴县太湖孤山丘陵进行的55个产地杉木种源造林试验表明,种源间生长柱状、抗性、适应性状有显著的差异。种源选择增产效果显著。11年生时,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南平,四川洪雅、荣径,广东乐昌,广西那坡、浦北、信宜等种源丰产性好,适应性、抗性较强,小径材材积比本省对照杉木增加41.16~96.90m3/hm2,表型增益,遗传增益分别达46.5%~109.6%和13.3%~31.3%,可供当地营造杉木短轮伐(12~15年)小径材建材林选用。广西融水种源丰产性最佳,适应性强,是应推广应用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5.
用平均解析木测定材料研究表明,杉木不同种源的地上干材生长和生物量有显著置信的差异。变异具有纬度和温度(热量)影响为主,冷暖变化明显的地理效应趋势,并可用线性回归模型表示。在较差立地条件下,9年生时,广西融水、湖南江华、贵州绵屏四川犍为等优良种源,比当地同龄对照杉木生长量高,高径比大,冠径比小,树皮率低;每百平方米林分地上部分和干材部分的生物量(鲜重,干重)分别增加22.42%-32.19%和38.01%-77.19%  相似文献   

16.
杉木种源幼龄期与成熟期生长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西省于1976年和1979年两次参加全国性杉木地理种源全分布区试验。据27年、9年和6年生试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幼龄期表现优良的种源到成熟期多数仍表现优良,说明了优良种源生产力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根据27年生材料研究结果,福建建瓯、广东乐昌、广西融水等种源属于持续速生型,江西种源属于后期速生型。排在前9位的种源是:福建建瓯、广东乐昌、广西融水、江西安福、江西全南、江西铜鼓、浙江龙泉、四川雅安、贵州锦屏。  相似文献   

17.
《江西林业科技》1994,(3):61-68,82
试验证明,种源选择应着重于纬度偏南、经度偏西域地理位置相近的种源。通过评选可供我省各造林区选用的优良种源有4个种源区,25个种源,其中以湖南的靖县,会同,江华,广西融水,资源,贵州锦屏,黎平,四川洪雅,江西全南,福建来舟等10个种源最佳,应选择优良种源区,建立采种林分和改良代种子园,以保存杉木优良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8.
试验证明,种源选择应着重于纬度偏南、经度偏西或地理位置相近的种源。通过评选可供我省各造林区选用的优良种源有4个种源区,25个种源,其中以湖南的靖县、会同、江华,广西融水、资源,贵州锦屏、黎平,四川洪雅,江西全南,福建来舟等10个种源最佳。应选择优良种源区,建立采种林分和改良代种子园,以保存杉木优良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9.
杉木种源群体间生长量、抗寒性、造林成活率等存在显著差异。在分布区内呈现以北纬25°左右的种源生长量最大,向北、向南逐渐递减,随经度下降(往西)而递增的地理变异趋势;种源的抗寒性呈现从南到北逐渐增强的趋势;种源结实率呈现南北两端种源高,中带种源低的V形地理变异。广西融水,四川洪雅,广西贺县,湖北通山、恩施,贵州锦屏,湖南会同、江华8个种源在汉中表现速生性强,生产力高,适应性广,材积比本地种源遗传增益25%─49%。  相似文献   

20.
在吴悬太湖孤山丘陵进行的55个产地杉木种源造林试验表明,种源间生长性状、抗性、适应状的显著的差异。种源选择增产效果显著。11年生时,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南平,四川洪雅、荣径,广乐昌、广西那坡、浦化、信宜等种源丰产性好,适应性、抗性较强,小径材材积比本对照杉木增加41.16~31.3%,可发地营造杉木短轮伐(12-15年)小径材建材林造用。广西融水种源丰产性最佳,适应性强,是应推广应用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