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木耳漆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从黑木耳液体发酵液中提取漆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为该漆酶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数据。对漆酶发酵液进行硫酸铵分级沉淀和透析,制得粗酶液。采用分光光度法,以ABTS[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为底物测定漆酶活力。结果表明:黑木耳漆酶在55℃以下保温,漆酶活力和热稳定性良好。最适温度为45℃。温度超过65℃,出现明显的抑制作用。黑木耳漆酶最适pH为4.0,pH高于6.5,出现明显的抑制作用。金属离子对酶活表现出促进或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玉米过氧化物酶酶谱编码与品种鉴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建华  郭庆法 《作物学报》1996,22(2):251-253
基因蛋白质(酶)的合成、生物体间酶系统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物体之间遗传基础的差异。过氧化物酶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受不同结构基因的控制构成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多样性。根据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可以判断玉米杂交种或自交系间遗传基础的相对差异。利用同工酶或电泳技术在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品种鉴别中的利用国内外已有报道,可是对于酶谱的描述则尽限于利用图谱、泳动率和仪器扫描图的分析,前者简便易行但不能显示出体现酶活性的酶带宽度。后者灵敏度高但存在着难以描述和根据这一指标恢复酶谱原形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编码达到方便酶谱比较和描述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果浆酶SEB MASH的酶解工艺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印度Advance enzyme公司果浆酶(SEB MASH)应用于苹果浆的酶解工艺条件,对比分析了酶解前后苹果浆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利用L1(645)正交试验,得到果浆酶SEB MASH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果浆酶用量0.015 g/100 g苹果浆、酶解时间30 min,酶解温度35℃,在此条件下苹果浆的出汁率为95.39%;酶解后苹果的出汁率比直接榨汁的出汁率(75.36%)提高了26.58%。酶解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果浆酶SEB MASH有效地提高了苹果榨汁的出汁率,果胶含量以及果渣质量比酶解前分别降低了55.09%和67.6%,且果浆酶处理后果汁的透光率和色值均有较大提高。所以,果浆酶SEB MASH可有效用于苹果果浆,提高苹果加工的出汁率和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4.
摘要:从杏鲍菇子实体中提取漆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漆酶活力。实验结果表明,杏鲍菇漆酶的最适pH为3.0;最适温度为45℃;热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较高;Ca2+ 、Mn2+ 、Fe2+、Ag+对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Na+、 k+、、Mg2+ 、Cu2+ 、Pb2+ 、Zn2+对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土壤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4,自引:8,他引:36  
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土壤酶研究进展,研究土壤酶的来源、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展望土壤酶学的发展前景,有助于该学科研究的纵深发展与广泛利用。土壤酶主要来源于土壤微生物、土壤植物和动物。土壤酶是土壤有机体的代谢动力,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土壤酶是土壤质量的生物活性指标,可以用来评价土壤肥力。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植物、施肥和耕作等农业管理措施密切相关,另外农药和重金属污染也会对土壤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小麦抗白粉病生化标记--过氧化物酶pⅠ 6.1酶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比较了抗、感白粉病小麦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发现抗、感品种之间的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Ⅰ6.1酶带(位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等电聚焦凝胶电泳酶谱pⅠ6.1)在拔节期至白粉病发生期表现水平有很大差别.抗病品种中编码pⅠ6.1酶带的基因终生正常表达,该酶带在小麦全生育期均有较强的活性,染色后着色深,多属一级酶带.而该基因的表达在感病品种拔节之后受到抑制,酶带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消失踪迹,多为三级、零级酶带.感染白粉病之后酶活性才回升,再度表现为一、二级酶带.为了探索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比较了119株抗病品种与感品种杂交F2代和65株抗病品种/感病品种//感病品种的BC1代植株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IEF酶谱,证明感病品种成株的pⅠ6.1酶带活性下降是因另一隐性基因所至.  相似文献   

7.
真菌漆酶酶促合成茶黄素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漆酶体外酶促氧化茶多酚合成茶黄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反应体系中,酶促氧化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50℃,最佳pH值2.3,漆酶质量浓度1.8g/L,反应时间1.5h。其中pH值和温度是反应体系中2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与传统合成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缩短反应时间,提高茶黄素产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等电聚焦凝电泳比较了抗、感白现任小麦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发现抗、感品种之间的叶片过氧化物酶曲酶PI6.1酶带在拔节期间至白粉病发生期表现水平有很大差别。抗病品种中编码PI6.1酶带基因终生正常表达,该酶带在小麦全生育期均有较强的活性,染色后着色深,多属一级酶带。而该基因的表达在感病品种按节之后受到抑制,酶带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消失踪迹,多为三级、零级酶带。感染白粉病之后感活性才回升,再度表  相似文献   

9.
谷子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极点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来自山东境内黄河流域种植的20个谷子农家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并用极点排序的方法对谷子品种酶谱进行分类。结果表明:20个品种可分为六个类型,品种间、类群间酶谱相似系数较大,说明这些来自山东省不同地区的品种存在着近缘关系;同时表明从分子水平上分类更具有准确性。用极点排序的方法研究谷子同工酶酶谱可以达到差异定量比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枯草杆菌、黑曲霉、米曲霉3种菌株的筛选,得到3种菌株具有产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能力,其中米曲霉产酶能力较高,对米曲霉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使其产酶能力提高了15.6%。确定了米曲霉最佳超声波破碎条件为:功率400W,工作1s,间歇3s,超声20min。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最佳酶促反应时间为30min,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60℃,并且得出了Mg2+和Mn2+对维持酶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打瓜去籽后的打瓜瓤为原料,对酶法制取打瓜汁工艺进行研究,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最佳酶处理条件为果胶酶0.1%,纤维素酶0.05%,酶解p H值4.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0 h。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和田玉枣为原料,以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解工艺为加酶量0.25%,酶解时间1.5 h,酶解温度50℃,酶解p H值4.0,提取率可达到53.52%。  相似文献   

13.
张以忠  李艳娟  邓琳琼  游萍  赛黎  胥献宇 《种子》2011,30(2):52-54,59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毕节地区栽培荞麦(Fagopyrum Mill)23个收集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12条酶带,其中甜荞(F.esculentum)有8条酶带,而苦莽(F.tataricum)有10条.酶谱分析和系统聚类表明:荞麦在种内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但这种差异明显小于种...  相似文献   

14.
豆乳凝固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豆乳凝固酶的研究应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回顾,认为凝固强度低是制约豆乳凝固酶应用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对豆乳凝固酶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可以将D-果糖异构化生成D-阿洛酮糖。为建立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酶活力测定方法,首先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产物D-阿洛酮糖含量的方法,进而测得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酶活力。采用50 mg/L EDTA钙溶液作为流动相等度洗脱Waters Sugar-Pak I色谱柱(柱温90℃,流速0.3 m L/min,进样量10μL),采用示差检测器测定D-阿洛酮糖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酶反应产物D-阿洛酮糖含量得检测限为4.12 mg/L,定量限为10.3 mg/L,在0.5~5.0 g/L范围内线性度良好,R~2=1,重复性(RSD)小于1.0%,加标收回率为98.9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酶活力测定时的酶反应最适温度45℃,最适pH值7.0,D-果糖底物质量分数24%,反应时间20 min。经检验,该酶活力检测方法的精密度RSD小于5.0%,达到酶活力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利用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动物蛋白酶、酸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分别在各自最适条件下对羊骨进行酶解,以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藤黄球菌为供试菌种,以抑菌性为指标,对7种酶作用下所得酶解产物的抑菌性进行评定,以选出水解最佳用酶。结果表明,在各自最适条件下,胃蛋白酶酶解产物(pH值为3.0,37℃,底物质量浓度0.2kg/L,酶添加浓度2000U/g,作用时间6h)的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未经处理的荞麦饮料具有极不稳定的性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利用α-淀粉酶的酶解作用,将淀粉大颗粒降解为可溶性糖,确定荞麦饮料最佳酶解工艺,以提高其稳定性。试验表明,料液比1:8,α-淀粉酶酶解温度65℃,酶添加量0.4%,酶解时间60 min为最佳酶解工艺,各因素对荞麦饮料DE值的影响主次顺序为酶解时间酶添加量酶解温度,对荞麦饮料DE值的影响表现为酶解时间极显著、酶添加量显著、酶解温度不显著。此条件下生产的荞麦饮料香味浓郁、口感好、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引言酶是大米的全部新陈代谢作用基本因素,不研究酶的活力,就不可能了解酶的化学作用和大米的化学组成的变异.大米质变是微生物的作用还是酶的作用,世界各国学者见解不一.某些学者认为大米质变是酶的作用,而非微生物本体的作用,除氧化酶以外糖化酶和蛋白酶等在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果蔬酶促褐变的物质条件与发生机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果蔬酶促褐变控制措施的研究,发现酶促褐变主要发生在果蔬采后贮运加工过程中,是酚类物质、酚酶和活性氧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控制氧气含量、减少酚类底物以及抑制酶活性等均可有效地减轻或抑制酶促褐变的发生。由于引起褐变的因素是复杂的,且不同物种的酶促褐变所涉及的主要酶、酚类物质、活性氧代谢等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果蔬酶促褐变发生机制以及褐变调控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利用Arazyme蛋白酶酶解章鱼下脚料,以酶解液中的多肽含量为指标,研究加酶量、酶解时间、料水比3个因素对酶解效果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对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确定酶解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加酶量300 U/g,料水比1∶15,酶解时间3 h,酶解液中的多肽质量浓度达5.079 8 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