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熊猫白内障摘除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技术。结果发现大熊猫白内障的晶体核硬度大,超声乳化吸除有困难;由于人与大熊猫眼球解剖结构有差异,人用人工晶体不适合大熊猫。结论需要对较大量的大熊猫进行无创性眼球检测,了解其眼睛的屈光状态和晶状体的屈光度,才能为研制大熊猫专用的人工晶体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文生 《科技视界》2023,(31):22-28
<正>眼睛经常被比作一架照相机,眼睛里面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晶状体由透明变成混浊就是常说的白内障,白内障造成视力下降影响日常生活就要做白内障手术。白内障手术需要先吸除混浊的晶状体以后再植入一枚新的人造晶状体,业界称之为“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由此可见,白内障手术就是相当于换一个坏了的照相机镜头,而这个换到眼睛里面的新镜头就是今天的主角“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指晶状体或晶状体囊的不透明,这使得光线无法透过晶状体,投射到视网膜,从而导致动物失明.白内障是造成纯种犬和老龄犬失明的常见病因[1].惟一可靠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摘除病变的晶状体,同时并植入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4.
总结一例犬双眼白内障失明经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复明的治疗和护理经验.方法:对诊断为犬白内障的犬实施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在术后对患犬仔细护理,并记录相关数据.结果:在术后对患犬做了相关检测,其结果与术前相比明显的转变,患犬恢复视力手术成功.结论:本次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犬治疗取得成功,其治疗过程提供给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寻求有效治疗动物白内障的手术方法,本文进行犬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试验,并就手术方法、术中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护理等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大熊猫的繁殖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发现了一些现象,还未有较好的解释。现把这些问题整理出来,以引起大家的重视,供同行们进一步探索。一、配偶的选择性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自然交配比较困难,往往不易成功,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大熊猫找配偶有很强的选择性,只要一方不中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具有极高的科研及观赏价值;其人工饲养数量有限,且大多数分布在全国几个大的饲养单位,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拥有全球最大的大熊猫人工圈养种群和一流的医疗设备,率先开展了超声波应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介绍近几年超声检查技术在大熊猫研究方面的应用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正>白内障是一种可导致视力障碍或失明的常见眼病。超声乳化术是人类和动物医学上常用的白内障手术治疗方法。在进行超声乳化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过程中,为使超乳探头和人工晶体进入到晶状体囊内,需要进行撕囊术或截囊术。最常用的人工撕囊方法包括连续环形撕囊术(CCC)和开罐式截囊术(COC),随着医学和宠物医疗事业的发展,很多宠物医院已经采用脉冲  相似文献   

9.
重庆动物园自1980年开始大熊猫的人工饲养和繁殖工作。由于大熊猫生理结构上的高度异化,交配的生理现象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绝大部分不够理想,32年来,国内外具备较好交配能力的雄兽不过10来只,能够接受交配的雌兽约20只,这些年中,自然交配成功约35次。尽管千里求亲,重庆动物园的松松、南南都几经波折也未能及时交配成功。在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大熊猫体质的前提下,在成都动物园大力支持指导下,松松1984年在成都找到了理想的配偶,产下一仔,不幸于产后67小时夭折。南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 1 991~ 1 998年期间 ,进行了人工饲养黑熊无异物植入活体引流胆汁手术方法的研究。摸索进行了胆囊壁瓣管道成型术、胆囊腹壁造瘘术及其改良Ⅰ式和改良Ⅱ式的手术方式 ,解决了人工饲养黑熊无异物植入活体引流胆汁难处理的非引流胆汁外渗、切口及瘘道易封闭等问题。手术操作及引流取胆汁操作简单 ,胆囊不易感染 ,引流胆汁量多质好 ,便于生产管理。同时引流取胆汁的熊在繁殖期仍可参加繁殖 ,形成了引流胆汁、繁殖生产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