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明西部地区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方法】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西部地区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对中低收入水平的农户家庭增收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其贡献率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文章还比较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在不同的分位点对于非农业为主农户和农业经营为主农户各自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各个分位点上,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对非农业为主农户的贡献率要高于对农业经营为主农户的贡献率。【结论】该分析对西部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和不同从业类型的农户增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卢思巍  邬芮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447-8448
综述了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融资业务开展的前景,分析了银行开展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融资贷款存在的主要困难,并给出了完善当前土地流转抵押担保机制的对策。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基于陕西及宁夏部分地区农户关于产权抵押贷款的有关调研数据,以所在地区、年龄、家庭年收入等6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以农户产权抵押贷款需求为因变量,利用R语言构建决策树的农户产权抵押贷款信用评估模型,为相关农村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政策方面的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具有不同特征的农户,其贷款意愿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最终,除耕地面积变量外其余5个变量被引入决策树模型进行分析。通过检验和改进后的模型具有一定的分类正确性及准确性,对于农村金融机构在制定相应的金融政策及实际贷款风险控制过程中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农户的角度,利用主成分改进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西部地区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产权抵押贷款政策和程序的了解程度、社会关系的密切程度、是否参与农业保险、年均收入高低等因素对农户贷款可获得性的影响较大。对农户产权抵押贷款可获得性的研究,有利于指导贷款可获得性差的农户更有效地获得贷款,促进资金供应关系的平衡,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岳永胜  南灵  雷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458-2459
国家土地产权和集体土地产权在理论上是双轨平行的,但是在现实中,国家土地产权却在吞噬集体土地产权。调整国家土地产权和集体土地产权的关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部门在土地管理中应改变原来双重主体和独揽三权的角色,不能参与其中的利益分配;农民集体土地要明晰主体,村民委员会地位要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有待增强;国家实行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限制集体土地直接进入市场,随着经济发展,有必要建立农村土地市场,实行双市场平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当前,在深化农村土地产权改革背景下,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创新成为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热点问题。笔者通过对陕西省高陵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进行调查,用SWOT方法分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为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土地产权价格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价格的本质是土地权益价格,土地上设定的产权种类,内涵不同,土地产权人获得的土地收益或效用就不同,土地价格则存在质的差异,本根据我国土地产权的种类和特性,土地产权价格的影响因素与价格特点,提出损益值评估评估土地产权价格的方法,并阐述了各种土地产权价格评估要点。  相似文献   

8.
运用产权经济理论,从产权结构、地租形式和租约期限等方面分析了土地产权制度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并对当前我国农村的土地产权关系及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只有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给予农民充分的财产权利,以市场竞争为基础建立符合商品经济要求的土地所有权——产权契约关系,才能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发展问题奠定一个良好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截至2014年11月,马关县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13个,实现农村产权流转收益4.45亿元,其中林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贷款2.54亿元,流转农村承包地4300 hm21.68亿元、农村房屋9890 m2665.85万元、林地(木)560.07 hm2593.62万元,其它产权1022万元。马关县把"三权三证"确权颁证及抵押融资作为盘活农村资源、拓宽农村融资渠道、破解农村发展资金紧缺难题、激活农村发展动力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快推进"三权三证"确权颁证工作,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  相似文献   

10.
土地立体利用已成为我国当前土地资源利用方面的主要方式,做好其产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当前的土地立体利用情况,从立法现状和行政程序变革两方面,提出了如何从法律和行政程序两方面来提高产权管理水平,同时介绍了提高土地产权管理水平的关键技术,为今后的土地立体利用产权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央苏区土地产权和流转制度经历了从土地国有到土地农有、从禁止流转到一定程度自由流转的转变,对新中国农村土地产权与流转制度的变革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中央苏区土地产权与流转制度,对当下农村土地产权和流转制度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确认、土地权属调查、土地权属界线与界址点调查认定,对张掖市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张掖市集体土地权属界限基本是清晰的,由于基础资料欠缺等原因造成未定界宗地占宗地总数的10.03%左右;农村集体土地的权属类型以集体土地为主,国有土地的产权主体比较单一,集体土地的产权主体包括村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内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三种类型,以村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具有企业性质的产权主体日益突出,表明农业产业化政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正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3.
首先针对不同土地整理方式分析其产权关系和经济关系,再从土地整理开发投资的角度分析土地整理投资与土地价格的关系,讨论了整理地块价格评估的方法,并提出整理地块的价格评估应以产权关系为基础,遵循市场规律、公正地评估其公开市场价格,引入价格机制促进土地整理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该研究旨在阐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稳定性的现状和近年来的变化趋势。[方法]于2011年底,我们在江苏与陕西2省的24个村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工作。[结果]在不同的村之间农户的土地产权稳定性差异很大。在一些村中,农户的土地产权相当稳定,并且享有绝大部分的权利。在这些村庄中征地和调整土地频率都很低,当发生土地变化时,往往需要召开有村民会议。在另外一些村中,农户的土地产权相当不稳定并受到很大限制,并且村干部和上级政府对土地具有强制力。在这些村庄中征地和调整土地频率都很高,当发生土地变化时,往往不需要召开有村民会议。随着时间的推移,征地的情况越来越多,涉及的面积也越来越大。此外,土地调整的频率逐渐降低,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小。[结论]该研究为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选取江苏省48家农村商业银行2009—2013年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产权改革对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产权改革促进了农村商业银行支农信贷的投放,但对贷款总体增长率并没有显著影响;农业贷款占比与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正相关,表明农村商业银行增强支农力度与其追求商业化利润之间并不矛盾;产权改革促使农村商业银行提高贷款拨备率和贷款损失计提水平,贷款风险防范水平显著提高,但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信用风险水平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6.
从阐述名义产权的由来出发,提出名义产权与实际产权的概念、名义产权的发展以及特点、具有名义产权特性的物品应该具备的两大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名义产权假象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我国农村土地事实上没有名义产权,需要政府对土地进行确权;为防止土地资源在名义产权假象下的浪费,需要政府加快土地确权步伐,鼓励农村土地流转,使土地资源得到高效配置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神府煤田复垦土地产权归属的不清晰以及收益分配纠纷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矿区复垦土地的有效、持续利用。通过对陕北神府采煤塌陷区的复垦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得出矿区复垦土地产权模式;通过现行复垦土地产权模式的对比分析,得出"股份合作制"为最合理有效的土地产权运作模式;进而以此探究其产生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二元产权制度下征地问题和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从产权研究的角度入手,认为所有征地问题的根源都在于产权问题.分别阐述了集体内部所有权、使用权本身有缺陷的内部原因,国家难以给集体绝对的所有权和附于其上的使用权,国家产权始终处于集体产权之上的外部原因,重点分析了中国现行征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产权的相关政策建议,并进行了建立土地入股制度的创新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土地产权在土地保护中的作用与失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明确土地保护经济含义的前提下,阐述了土地产权对土地保护的作用,分析了目前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在土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给出了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与土地收益分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宋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471-1474
在我国,城镇化引发了土地产权的变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土地收益在国家、农民集体、农民、用地单位等各产权主体之间的分配问题也由此产生。通过阐述城镇化和土地收益分配的涵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现行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尝试从明晰集体土地产权、改革征地制度、建立市场化分配机制、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等几个方面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