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川江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中骨干防护林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川江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需要出发,阐明了川江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中骨干防护林的涵义、布局的原则和依据,提出了骨干防护林布设区划和建设要点,对川江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云贵高原西部金沙江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研究专题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一项跨世纪的生态林业系统工程。它的最终目标是要创建一个防护功能高、经济效益好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涉及地域广阔,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复杂多样,对防护林体系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遵循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并以自然环境差异、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特征、生态经济功能差异和主要功能为依据,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苍梧县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3级的分类系统即体系——类型——林种,并将其分为3种类型、19个林种,确定各防护林类型和林种的配置范围和功能;提出具有珠江流域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生态经济特色的防护林骨干布局、片区布局、网络布局的技术方案,为苍梧县珠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空间结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出各区典型林种配置模式19个以及各模式的林种配置范围、防护功能、适宜树种和优良林分模式等,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结构配置提供具体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4.
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沿海地区是个多灾地区,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干旱、水土流失等,且缺少木材和烧柴。作者分析了我国沿海防护林的现状,进而提出建设生态经济型沿海防护林的构想,即不仅发挥其生态防护功能,还应充分发挥其社会经济功能。沿海防护林体系应作为生态经济产业来进行开发和建设。而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确定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组成,优化其结构,则是实现稳定高效多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专家系统的研制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勇  陆守一 《林业科学》1996,32(2):134-139
根据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系统研究的特点,开发出了专家系统工具和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专家系统,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的研制和开发在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防护林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回顾了中国防护林和防护林科学的发展过程 ,对各时期防护林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研究特点做了简要述评 :中国具有规模的防护林实践和研究 ,起步于 50年代的网带状沙区防护林及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护林的营造与研究 ;三北一期工程的建设标志着中国防护林实践和理论研究进入了现代防护林体系阶段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发展是中国防护林实践和理论上的重大飞跃  相似文献   

7.
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概念以及提出的背景进行了介绍,论述了这一新的学术思想对防护林建设的指导意义;根据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对其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概括;并对贵州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试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意义、内涵及建设途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概括地叙述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指出三北防护林建设局提出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重要意义;阐述了“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内涵、组成、布局及生态经济特点;通过作者科研工作实践,提出了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评价“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项伟大的生物工程时,人们经常谈到防护效益的问题。比如,在一些区划、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列举大量数据证明,由于“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改善了生态条件,使农业增加了产值,农民增加了收入,并指出这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防护效益价值。上述价值是用货币单位表示的。因此,其价值概念同商品价值的概念应该是一致的。归结起来,就是防护效益创造了价值,上升到理论高  相似文献   

10.
以松改杨,小网窄带,优化防护林体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阐述了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必要性,介绍了音河模式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情况,并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天保工程是我国重大生态战略工程,也是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支撑,攀枝花属于典型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又是天保工程实施的"发源地"。本文选取攀枝花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近20年攀枝花市天保工程实施森林资源、人员福利、森林采伐和林业产值等主要方面,得出天保工程实施成效显著,并探索性提出未来实施的对策和展望,对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阿勒泰林场林地保护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阿勒泰林场林地保护与利用存在着地域性分布明显,树种单一,稳定性差,林牧矛盾突出、林地管理缺乏规范等问题。提出实行用途管理,进行森林保有量规划,根据生态脆弱性、生态区位重要性以及林地生产力等指标对林地资源进行系统评价和定级结果:特殊保护(Ⅰ级保护)面积占林地面积的41.2%、严格保护(Ⅱ级保护)面积占27.3%、重点保护(Ⅲ级保护)面积占31.5%、一般保护面积(Ⅳ级保护)为零。根据以往各类规划中的定位,将林场划分为"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2个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天保工程效益监测数据、森林生态系统长期连续定位观测数据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评估模型,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天保工程区新增的28.29万hm2森林进行生态效益评价。结果显示:保护区天保工程区新增森林生态系统产生的生态效益总价值为174.85亿元/a;从森林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所占比重看,从大到小依次为保育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净化环境、森林防护、积累营养物质、森林游憩。  相似文献   

14.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成效的评价指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到2010年到期。如何评价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成效,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本文探讨的主题。本文试图从社会、经济、生态3个方面建立一套评价体系,为评价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成效服务。  相似文献   

15.
论南方林区森林生态保护与森林资源产权管理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权制度作为调整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规范,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森林资源产权与森林生态管理之间存在比较紧密的相关性。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森林资源产权管理制度发生了数次变革,对森林生态保护产生了较大影响。进入21世纪,森林资源经营权利民有化作为南方集体林区林业改革的重要目标,其产权设置与森林资源保护之间的辨证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以森林资源分类经营为基础,按照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种不同的森林经营类型,构建有区别的森林资源产权结构模式,以取得生态和经济双赢的产权格局,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关键。本文围绕着上述问题,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予以论证和分析,以期为南方林区森林资源产权改革研究充实内容。  相似文献   

16.
建湖县森林资源具有林地分布地域差异明显,林业产业水平不断提升,初步建成林业生态体系等特点。分析林地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阐述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目标、任务以及实行林地分级保护,控制用途改变,补充林地等原则。据此,将全县林地划分为东北部防用结合林区、中部城郊生态防护区和西部水源涵养林区,并提出完善林地规划体系,强化林地保护力度,提高林地管理水平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ArcGIS Server的海南省生态公益林管护系统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需求分析,架构设计、功能设计、数据库建设,运用ArcGIS Server技术和Oracle空间数据库技术,构建了海南省生态公益林管护系统;同时运用JAVA技术、LBS/SMS技术和CELL组件技术实现了相应功能。该系统能提高海南省生态公益林管护水平,也可为其他省市的生态公益林管护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森林工程与森林生态系统保护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森林工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木材采伐工程、迹地更新造林工程、抚育采伐工程、低效林改造工程、林内路桥工程和装备系统工程。策划和实施森林工程时应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森林工程活动将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置于首要位置,二是森林工程工艺系统要与作业区域的生态系统保持一致。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及其生态过程决定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所以森林工程实施时,森林生态系统群落结构保护要着眼于群落结构的连续性和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要着眼于目的树种、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和生境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环境保护要着眼于水土流失、土壤和地质性灾害。  相似文献   

19.
根据当前我国森林资源核算理论,将吉林省西部地区现存的杨树防护林的功能价值构成体系分为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方面。其中:经济方面包括林地资源和林木资源;生态方面包括保育土壤、防护、固碳与制氧、净化环境等;社会方面包括增加就业、防灾减灾等。按25 a计算,其功能价值估算总值为2 840.07亿元,年均估算值为1 136.60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