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植物是组成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成分之一。通过总结近十几年的科研监测成果,以《中国高等植物》、《中国植物志》为依据,对江西武夷山保护区的高等植物名录进行编目整理,共统计到植物271科1141属2820种,其中比重最大的为被子植物152科858属2255种,分别占总科属种数的56.09%、75.20%、79.96%。参照新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新增5个国家Ⅱ级、106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9科23属26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4科92属149种。 相似文献
3.
4.
5.
<正>“我的父母是保护区第一批职工,我自小在这里长大,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毕业后我选择回保护区工作。”47岁的程林如是说。1995年,他从江西省南昌林业学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保护区工作,现任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管理科科长。他接过父亲守护武夷山的接力棒,一干就是27年。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两省交界处,是全国首批国家公园之一,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景观、自然遗产、生物多样性丰富且独特。在这片保护区,有一群人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大山深处,守护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程林,就是其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6.
7.
8.
《林业科学》2017,(10)
【目的】掌握黄腹角雉模式产地种群的个体参数、性别比、年龄结构和海拔分布等生物学特征,为更好地制定积极有效的保护行动计划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研究区海拔、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等因素,分别采用3种调查方法:1)样线观察法。2004年4月—2014年12月,在研究区布设总长度约80 km的调查样线7条。2)繁殖季节前期套脚捕捉法。于2006年2月、2007年3月和2008年3月捕捉标记黄腹角雉个体26只。3)红外相机照相法。2010年4月—2014年8月,选择82个地点安装红外线触发照相机,每个位点监测时间不少于8个月。【结果】1)黄腹角雉繁殖前期,雄性成年个体体质量为1 210~1 500 g(n=15)、体长470~600 mm(n=5),雌性体质量1030~1 384 g(n=7)、体长390~492 mm(n=5)。2)样线调查法性别比为雌∶雄=1∶1.26,该方法易将雄性亚成体误判为雌性;捕捉标记法雌∶雄=1∶2.25,由于繁殖季节雄性黄腹角雉防御性行为明显增强,可能导致雄性被捕获率高;红外相机照相法可以通过照片和视频仔细分辨来减少性别的误判,其雌∶雄=1∶1.60的结果应当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3)根据照片确认的131只黄腹角雉,其中雄性成体47只、亚成体20只,雌性成体29只、亚成体13只,幼鸟22只,结合黄腹角雉的性成熟年龄和预期寿命等因素,认为研究区的黄腹角雉种群属于稳定增长型;假设被拍摄个体占实际种群数量的1/4,则研究区黄腹角雉繁殖群应大于100对。4)红外相机监测显示,研究区海拔1600~1 800 m处的森林是黄腹角雉的核心分布区,这一区域拍摄到黄腹角雉的有效机位数占93.33%、个体数占总数的39.69%,海拔1 200~1 400 m、1 400~1 600 m和1 800~2 000 m范围的有效机位介于58.33%~69.23%之间,个体数分别占总数的12.98%、22.90%、16.03%,海拔800~1 000 m、1 000~1 200 m、2 000 m以上范围的3个海拔梯度有效机位数介于20%~40%之间,累计拍摄到的个体数占总数的8.40%,海拔800 m以下没有拍摄到黄腹角雉个体。【结论】研究区内保存有国内目前已知最大的黄腹角雉种群。进一步加强种群的研究监测,对维护这一全球性濒危雉类的安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木本植物多样性垂直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海拔500~2000m之间每隔100m设置的14个样地调查研究。对江西武夷山主峰黄岗山西北坡森林群落结构特征、木本植物多样性及其与海拔梯度的关系进行探讨。14个样地共记录木本植物57科108属215种,其中乔木43科80属149种。全部样方中乔木树种分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和针叶3种生活型,其中常绿阔叶树85种、落叶阔叶树59种、针叶树5种。研究结果表明:①常绿阔叶林一般分布在海拔1300m以下,针阔混交林分布在海拔1400~1800m,1800m以上为山顶矮林。②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指数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是: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海拔成显著负线性相关关系。Cody指数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Jaccard相似系数与海拔梯度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动态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生境情况是在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非地带性因素特别是人为干扰的影响非常大,造成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大部分与其所处的环境不相适应。从长远看来,在自然状态下它们将逐步恢复向顶级群落演替。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政策、技术方面,提出可持续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截止2021年底,保护区记录有两栖纲动物2目9科23属33种,大鲵、沼蛙、竹叶蛙3个物种在2008年以来的调查中没有记录到。在33种两栖纲物种中,有13种属于地模种群,占物种数的39.39%;18种为中国特有种,占物种数的54.55%;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受胁物种5种,近危种6种,未评估1种;IUCN红色名录受胁种4种,2个数据缺乏物种。DG-F指数为0.4394(DF=5.4307,DG=3.0447)。建议进一步加强保护地的两栖动物资源动态监测和濒危物种研究。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保护区实行社区共管,是当今生物多样性保护学家所推崇的发展中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最佳管理机制。文章通过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研究,提出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概念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地理区位、地形和植被,社区居民和生产经营活动,火灾的发生情况等特点。阐述了武夷山保护区建立的森林防火的联合保护、社区参与式管理等有效机制,以及取得社区经济持续稳步增长、资源保护成效显著等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8.
从制定方案、队伍组建、资金来源、队伍管理几个方面介绍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消防队伍的建设方法。从班子建设、制度建设、素质教育、后勤保障等方面阐述了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的相关经验。分析了森林消防队伍顺利开展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在叙述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搞好规划、开辟旅游路线、充实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搞好旅游促销等方面论述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