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位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北段,总面积占武夷山国家公园总面积的78.2%。这里是武夷山主峰黄岗山所在地,也是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核心腹地。福建片区完好保留了未受人类干扰的原生性森林植被。武夷山号称“世界生物之窗”,闻名于世的“生物模式标本产地”挂墩和大竹岚便位于该区域。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脉是中国华东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是包括白鹇在内的许多物种的模式产地,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物种形成和分化中心。江西阳际峰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北麓,地处中武夷山脉与北武夷山脉转折地段的西侧。  相似文献   

3.
拟建光泽香炉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北段、闽江重要源头区,与福建及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接壤。通过实地调查,初步查明维管植物178科714属1 53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3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7种,兰科植物29种。区内植被主要有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山顶阔叶矮曲林、竹林、常绿阔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草甸等10个植被型、20个群系、44个群丛,植被垂直地带性特征明显。拟建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特殊,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较高的科研、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福建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武夷山脉中段,总面积13022公顷,系福建母亲河千里闽江正源头发祥地,是野生生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独特的生物群落类型和福建闽江正源头的森林植被,均是其主要保护对象。森林覆盖率达95%,生物多样性丰富。南方红豆杉、钟萼木、雷公鹅耳枥、福建山樱花、深山含笑、香果树、浙江红山茶七大群落均为武夷山脉中段特有的生物群落。  相似文献   

5.
<正>白颈长尾雉是中国特有鸟种,在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多个山地保护区都有分布,其中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它们最重要的集中栖息地。白颈长尾雉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华东和华南地区,为典型的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种类。在江西,官山、武夷山、九岭山、庐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有白颈长尾雉分布。它们听觉敏锐,胆小机警,在野外很难  相似文献   

6.
驰名中外的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于武夷山脉偏北的最高地段,是我国东南大陆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传此地古代为闽越族,首领称武夷君,因之得名。武夷山自然保护区1979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5个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  相似文献   

7.
2015年9月1日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蛛网萼,使武夷山脉(江西部分)蛛网萼分布记录达到5个县域,成为国内蛛网萼分布最广泛的山地。初步观察提示蛛网萼枝条有较好的根萌生能力,为做好这一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提供新思路。建议在做好现有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开展武夷山区蛛网萼资源专项调查和各地理群落蛛网萼遗传多样性研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段黄腹角雉视频日前在网络上引起热烈关注。人们好奇:原来江西也有武夷山,原来江西武夷山珍藏着全球密度最大的黄腹角雉种群。"寿鸡"和"鸟中大熊猫"黄腹角雉隶属于角雉属,又名角鸡、寿鸡,1857年由英国人古尔德(J.Gould)在中国福建西北部发现并命名,是中国特有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  相似文献   

9.
正绵延500余公里的武夷山脉高峻雄伟,层峦叠嶂,横亘在赣闽交界处,其主峰黄岗山(海拔2160.8米)北面的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境内,有一个总人口不足1400人的小山村——篁村。村子四周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清澈见底的河水悠悠从村旁流过。一阵细雨过后,村子像极了一中幅绝美的水墨画。而守护着这幅"美丽画卷"的,是一支特殊的队伍——江西武夷山联防队。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可持续性发展越来越受到旅游业的重视。根据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现状,通过分析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2):F0003-F0003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于1985年4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地处福建西南部,是武夷山脉南段与博平岭之间的玳瑁山的主体部分,为上杭、连城、新罗三县(区)交界地带,俗称“梅花十八洞”。土地总面积为22168.5公顷(332528亩)。  相似文献   

12.
驰名中外的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于武夷山脉偏北的最高地段,是我国东南大陆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传此地古代为闽越族,首领称武夷君,因之得名。武夷山自然保护区1979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5个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1992年被联合国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区,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不仅有“奇秀甲东南”的旖旎风光,而且具有雄浑、质朴、峻峭的气势。要领略武夷的真山水,就必须到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去。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公里。沿九曲溪而上,车行约一小时,即进入保护区地界。首先跃入眼帘的是高耸于两根水泥柱顶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区徽:两只如展翅高飞的和平鸽的大手,紧靠着伸向青山绿水掩映下的苍穹,似乎在向人们昭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工作者保护大自然的拳拳之心;又像是向人们呼吁:保护我们的环境,为建设和平、宁静、美好的明天而努力!进入自然保护区,峰高坡陡…  相似文献   

14.
高大的黄岗山对气候影响很大,冬季可阻挡和削弱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夏季截留了东南海洋暖湿气流。而以黄岗山为中心组成的区域是世界同纬度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原始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镶嵌在华东屋脊的绿色明珠"。黄岗山,海拔2160.8米,是绵延500余公里的武夷山脉的最高峰,享有"华东屋脊"、"千峰之首"的美誉。以黄岗山为中心组成的区域是世界同纬度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原始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镶嵌在华东屋脊的绿色明珠"。晚中生代时,欧亚大陆板块与古太平洋板块的相互碰撞,经燕山期大陆造山运动和新生代的不断抬升,形成现今的武夷山脉。武夷山地区曾是中国东南部中生代时期的重要岩浆活动区,而今山上仍有明显的古火山活动遗迹。  相似文献   

15.
正江西与福建交界处的武夷山非但没有隔绝山两边居民的联系,反而成为天然的迁徙通道,沟通两边的风习语俗,使两省在文化上更趋亲近。历史上曾发生"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人口迁移。江西是南方多省人口的输出地,但多年来江西与湖北、湖南等省的民众相互走动较少,久而久之,彼此之间难免有些疏远,或者处在亦亲亦疏的状态。而江西与福建则不同,虽然千里武夷山从北到南纵贯在两省的交界,但两省的民众并没有  相似文献   

16.
GEF项目简介     
GEF是全球环境基金的缩写。我国GEF项目是利用全球环境基金赠款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国际资助项目。 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尝试在组织、规划制定、技能开发、信息管理以及把当地社区结合到自然保护区管理等方面,采用先进的并具创新性的方法,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和重要保护意义的自然保护区。全国列入项目的示范保护区有:福建武夷山、湖北神衣架、陕西秦岭、云南西双版纳、江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7.
黄海 《森林与人类》2014,(9):96-103
武炎山脉主峰——黄岗山,海拔2160.8米,不仅是福建的最高峰,同时也号称“华东屋脊”,雄居华东南大陆之巅。黄岗山我虽已登临过20余次,但每次站在峰顶俯瞰层层远山时,依然倍感激动。  相似文献   

18.
针对武夷山脉地形复杂的特点,将3S技术与无人机(UAV)技术相结合,形成互补优势,应用于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福建)选线,通过三维、多层次条件分析,提高步道选线的科学性、直观性。  相似文献   

19.
<正>江西境内的武夷山隐藏着一个原始博大的神秘世界,那些生活在原始密林中,活动敏捷、行踪诡秘的兽类,即使是常年生活在那里的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也只能偶然遇到个别兽类的身影。为了掌握保护区的兽类资源状况,了解它们的基本生存信息,以便更好地制定和完善保护措施,武夷  相似文献   

20.
青山绿水     
<正>武夷山脉西麓的江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为97.43%,核心区森林覆盖率达99.28%。这里林海苍茫、溪涧喧腾,可谓青山绿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