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交稻新组合"特优524"的示范与推广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抗病杂交稻新组合"特优524",系汕头市农科所与汕头市农业局杂优稻生产办公室于1991年育成.1994年和1995年早造参加广东省杂交稻新组合区试,产量名列首位.1995年和1996年参加全国籼型杂交稻联合区试,产量分列第2和第1位.1997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被省农业厅列为全省重点推广的新组合.至2001年止,该组合在两广、福建等地累计推广种植34.05万hm2,新增经济效益2.76亿元.<杂交稻"特优524"大面积高产示范>1997年获汕头市农技推广奖一等奖;<高产抗病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524"的选育>1999年获汕头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0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1年获汕头市"九五"期间二十佳科技成果奖.<杂交稻新组合"特优524"的示范与推广>2002年获广东省农技推广奖二等奖.现将"特优524"的示范与推广技术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亚种间抗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特优62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籼爪杂交育种技术育成亚恢627,与龙特甫A配组育成亚种间杂交中稻新组合特优627,具有高产、稳产、适应广等特点。200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并对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通过2005-2007年在福建福安制种实践,总结出了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T55优627是宁德市农科所利用选育的恢复系Ⅱ恢627与不育系T55A配组育成的中籼三系杂交新组合,通过福建省中稻两年区试和生产试验,表现产量高、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较广、熟期转色好、抗稻瘟病等特点,2007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杂交中稻特优671高产栽培与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优671系宁德市农科所用龙特浦A与亚恢671配组育成,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高产杂交中稻特优671的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优671系宁德市农科所用龙特甫A与亚恢671配组育成的高产、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的杂交中稻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谷优353特征特性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优353是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谷丰A与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宁恢353配组而成的中籼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13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闽审稻2013002),高产栽培示范表现出产量高、稻面清秀、稻穗低垂、谷粒饱满、抗性强、转色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特优136是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以新育成的优质中熟恢复系R136与龙特浦A配组而成的感温型中熟高产杂交稻新组合。2006年3月通过广西农作物新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
汕优 5 5 9是沿海地区农科所用珍汕 97A和盐恢5 5 9配组育成的籼型杂交稻高产新组合 ,1998年 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了探索汕优 5 5 9的高产栽培技术 ,为汕优 5 5 9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我们在 1997、1998年进行了以栽插密度为主区 ,以分蘖肥和穗  相似文献   

9.
《作物育种信息》2005,(8):15-15
特优898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伏、抗寒、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等优点。2000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2年全省推广面积达7万,居第一。由于龙特甫A在育性表现上相对不稳定性,生产特优系列杂交稻种子,在质量把关上必须有特别严格的操作规程。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特优898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0.
特优716系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用龙特浦A与自选恢复系南恢716配组育成的三系感温型高产杂交稻新组合.经过在海南多年试验、试种和示范.表现出高产、抗病、优质、结实率高、熟色好等优点,2009年12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海南作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