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猪屠宰检疫对有效保障生猪及其产品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宰前检疫、宰后检疫、检疫后处理以及生猪入场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生猪屠宰检疫要点。  相似文献   

2.
搞好生猪定点屠宰检疫,是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的重要措施,也是维护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现根据工作中的长期实践,浅谈一下如何搞好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的问题。屠宰检疫工作包括宰前检疫、宰后检疫。1宰前检疫宰前检疫是防止把病猪带入屠宰间,预防疫病传播扩散,尤其是宰后检疫难以发现的疾病,如口蹄疫、狂犬病等。生猪的宰前检疫一般采用群体检疫与个体检疫相结合的方法进行。1.1群体检疫群体检疫的目的在于评价整群猪的健康状态。检疫程序如下:首先按猪的来源地区或车、或圈进行分群,查验《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相似文献   

3.
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是指生猪在宰前、宰后及屠宰过程中,对生猪及其产品所实施的检疫。屠宰检疫包括宰前和宰后检疫两个环节。生猪宰后检疫是宰前检疫的延续和补充,是生猪转变成畜产品的最后一道检疫环节。宰后检疫的目的就是要检出宰前检疫无法检出或没能检出的疾病。例如:  相似文献   

4.
<正>开展牛检疫工作的主要目的将一些病症表现不明显,或正处于潜伏期的患牛检测出来。牛检疫工作通常可分为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两种。通过有效观察宰前牛的各种状态以及宰后牛酮体的变化来判断其是否存在病理变化。实施牛屠宰检疫制度,是保障牛肉及其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符合当前人们对食品安全关注度越来越高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5.
动物检疫对可疑或已证实的疫病对象实行强制隔离,或作适当处理,可以防止动物传染病的传播,保障畜牧业生产和人民健康。1宰前检疫宰前检疫可及时发现病畜,实行病、健隔离,防止疫病散播。宰前检疫的处理包括4个方面,即准宰用于经宰前检疫合格的动物,急宰用于经检查无碍  相似文献   

6.
正动物屠宰检疫是动物检疫部门对屠宰的动物实施的宰前检疫、宰后检验。屠宰检疫监管就是以动物检疫为重点对动物宰前、宰后进行的动物疫病检疫、肉品质量检验和环境条件以及综合控制的监督管理。实施屠宰检疫监管是防止动物传染病传播和扩散的有效手段,是保证肉品质量,保障人们肉类食品消费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做好屠宰场的检疫监管工作十分重要。笔者通过工作实践,提出监管措施,供同行参考。1严格屠宰企业条件审核  相似文献   

7.
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是指生猪在宰前、宰后及屠宰过程中,对生猪及其产品所实施的检疫;屠宰检疫包括宰前和宰后检疫两个环节.生猪宰后检疫是宰前检疫的延续和补充,是生猪转变成畜产品的最后一道检疫环节.宰后检疫的目的就是要检出宰前检疫无法检出或没能检出的疾病.例如:某些寄生虫病和慢性、非典型性传染病以及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所继发的其他疾病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其中宰后检出"黄膘肉",我们在历年检疫工作经常性遇到,并根据相关的要求做到及时、准确、规范地处理.  相似文献   

8.
正为保障肉食品安全,需要安排专门的检疫人员驻屠宰场进行屠宰检疫,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1屠宰检疫处理1.1宰前检疫处理屠宰前进行动物检疫能够有效鉴别出病畜,及时将健康的动物和患病的动物隔离开来。宰前检疫处理可以分为4个类型,分别为:准宰,也就是屠宰前检疫为合格的动物可以进行屠宰;急宰,也就是指动物检查后发现存在一些疾病,但是并不影响肉食卫生,可以正常上市,要尽早进行屠宰;缓宰,  相似文献   

9.
生猪检疫分为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宰前检疫时,某些潜伏期的病畜不易被发现,所以在宰后检疫要严格要求,方可确保肉产品的安全性.基于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体会,阐述了生猪宰后检疫的检疫要点.  相似文献   

10.
1家畜宰前检疫的重要性1.1及时发现疫情家畜屠宰时,需要对其开展宰前检疫以及宰后检疫,二者效果差异显著,很多在宰前检疫中能发现的疫病无法在宰后检疫中发现。因而,需要对宰前检疫工作加强重视,在屠宰家畜前,兽医工作者需要对家畜姿态、实际精神状况、呼吸情况、是否存在气喘问题等仔细观察,从而明确家畜是否存在疫病。宰后检疫主要是在剖检基础之上通过嗅觉以及视觉明确家畜患病与否。宰后检疫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检疫的效果,一些病症甚至无法通过宰后检疫检查出来,如果家畜体内存在一些不知名的疾病,这些家畜一旦流入到市场当中,常常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1宰前检疫的重要性生猪的宰前检疫是生猪屠宰检疫的第一个环节,对有效保障生猪及其产品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及时发现动物疫病,避免患病动物进场,造成疫病污染和传播;可对注水猪和公、母猪等淘汰种用生猪进行监管,杜绝劣质动物产品进入市场;可以减轻宰后检疫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防止传染病在生猪流通环节和屠宰环节传播污染。加强生猪宰前检疫工作,把好宰前检疫关,是促进动物疫病预防工作的有效手段,是保证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前提保障。保护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必须加强生猪宰前检疫工作,开拓动物检疫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屠宰检疫是指在宰前、宰后(包括屠宰过程中)对动物及动物产品所实施的检疫,它包含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两个法定技术行为。但是,在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中,目前普遍存在着一些急待规范的问题:一是把宰前检疫误认为只是一个监督检查和验证程序,并认为屠宰检疫就是宰后检疫,只按货值的7‰收取宰后检疫费;二是《动物防疫法》第三十八条只规定了对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出具法律证明,但对宰前检疫的结论以及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的处理没有规定要出具有关的法律手续。三是对检疫出的病害肉处理难。现笔者结合我市屠宰检疫工作开展的…  相似文献   

14.
完整的屠宰检疫全过程应当分为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两部分。宰前检疫,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并处理病畜,尤其是检出宰后检疫难以发现的口蹄疫、狂犬病、破伤风等患病畜禽,同时防止疫病在畜禽群体内传播,确保上市肉品质量,从而保证人体健康。加强宰前检疫非常重要,而确保宰前检疫质量的关键一环,是完善定点屠宰场(点)的检疫条件。  相似文献   

15.
家兔的检疫,包括宰前检疫与宰后检验。宰前检疫是保证肉品卫生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宰前检疫,不仅可以及时确定家兔的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能及早发现许多在宰后检验时难以发现的人畜共患病和某些中毒病,及时别出病免,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疫病的传播和肉品的污染。而对于一些潜伏在体内、临床症状不明显的疾病,只有通过宰后检验才能检出。宰后检验是宰前检疫的补充和继续,主要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内控制病肉,防止肉品污染,保证消费者健康。下面,具体谈谈家兔幸前检疫,宰后检验的基本方法。1宰前检疫家兔的宰前检疫,通常以感官检查为…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强动物的检疫工作,保证动物性食品的卫生质量,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防止动物传染病的发生、传播、漫延。下面将在多年的动物检疫工作中积累的多发、常见动物传染病的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要点分别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生猪屠宰环节强化非洲猪瘟的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是阻断非洲猪瘟疫情,保障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基于屠宰检疫中非洲猪瘟检疫的介绍,提出了生猪屠宰环节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以供参阅。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产地检疫与宰后检疫在经济上、时间上相脱节,常有病害猪混入屠宰场,给宰后检疫执法增添麻烦,给“放心肉”工程带来隐患的实际,我们自1994年生猪定点屠宰以来就开展了生猪宰前检疫工作,通过这一措施,不法商贩收购、屠宰病猪的现象受到了较大的遏制,但“小刀手”和屠宰人员宰杀病猪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后来虽然采取了宰前检疫签证、宰前检疫后猪体局部涂漆等方式、方法,完善和强化了宰前检疫工作,但由于检疫与未检疫生猪在宰后检疫时无明显标志予以区分,故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刀手偷梁换柱将病猪及未经宰前检疫的生猪宰杀这一问题。1998年以…  相似文献   

19.
动物屠宰检疫是动物检疫部门对屠宰的动物实施的宰前检疫、宰后检验。实施屠宰检疫是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传播和扩散的有效手段,是保证肉品卫生质量,保障人民群众食肉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做好屠宰场的检疫监督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怎样才能做好屠宰检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主要的肉食品是猪肉产品,因此需要加大力度检疫生猪,做好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在生猪屠宰检疫流程中及时发现疾病,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避免肉品发生污染,保障猪肉的卫生质量,维护我国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