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及引流诊断与治疗梗阻性黄疸(附91例分析)张坚(湛江农垦第二医院,雷州524272)经皮肝穿胆管造影(PTC)及胆管引流(PTCD)术,五十年代已用于临床,但有关这一研究报道不多。以后随着B超、CT及核磁共振无创伤性检查的开展,加之P...  相似文献   

2.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肝动脉造影诊断与栓塞治疗梁立华,陈义雄,吴义忠,刁胜林,周国英,夏宁,刘培光(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湛江524001)肝海绵状血管瘤以往主要依靠手术治疗[1],随着介入放射治疗的开展,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肯定[2]...  相似文献   

3.
对163例经临床或肝活检病理确诊的四种临床类型的病毒性肝炎进行了B超对比分析。这些肝炎病例的临床分型有急性、慢性(包括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重型和肝炎后肝硬化。各型肝炎的B超表现包括肝脾大小、肝脏声像图改变、肝血管走行、门脾静脉、肝包膜及胆囊改变。经统计学检验对比分析显示,除晚期肝硬化B超表现有肝缩小呈结节状,表面凹凸不平,门脾静脉扩张,胆囊异常等较特殊表现外,其它各型肝炎均缺乏特殊性改变。B  相似文献   

4.
胎儿囊性淋巴管瘤合并全身水肿的B超诊断刘锋(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诊断中心,湛江524001)病妇,36岁,农民,曾正常产一孩子。1995年8月因停经16周到我院作B超检查(ATLHDI)型彩超仪,探头频率为3.5MHz)。B超示:胎儿臀位,双顶间径...  相似文献   

5.
阻塞性黄疸的CT与B超表现林明友,许名贵,霍月峰,梁彩芬,陈青娇(海军422医院CT室,湛江524001)阻塞性黄疸是临床常见病,CT和B超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都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引起阻塞性黄疸的病因很多,有时鉴别诊断较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和广...  相似文献   

6.
胆道癌的B超诊断(附3例报告)黄楚卿(湛江港务局港湾医院,湛江524008)以往临陆床认为胆道癌较少见,但近几年由于医疗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及使用先进检查手段,对胆道癌的发现例数呈上升趋势。特别是B超诊断简便无损伤、诊断率高,为临床广泛使用。本文3例被...  相似文献   

7.
B超诊断双子宫单孕1例刘锋(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B超室,湛江524001)随着B型超声广泛应用于妇产科检查以来,双子宫的发现逐渐增多,而双子宫合并单侧妊娠较罕见。现报道1例如下。女性,22岁,未婚,因停经一个半月来诊。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未见异常,宫颈...  相似文献   

8.
B超诊断处女膜闭锁与经血潴留声像图1例蔡丽梅(广东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特检科,湛江524000)1临床资料B超诊断处女膜闭锁不常见,且文献少见报道[1],为积累经验,作者报道1例如下。患者女,13岁。因间歇性下腹部闷痛伴恶心、呕吐6天于1989年7月2...  相似文献   

9.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研究6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采用延迟扫描技术,对结节样强化的增强程度,分布进行观察。结果:CT典型征象表现为:(1)平扫出现低密度区;(2)增强后立即出现边缘性强化;(3)延迟扫描后出现等密度.82.6%的病灶显示结节样强化。  相似文献   

10.
肝豆状核变性(hepatuleniculardegeneration,简称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目前国内用CT及MRI诊断本病的脑部病变已有报道[1~3],为进一步积累经验,作者把所遇的6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8~40岁。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锥体外系症状体征,K-F环均为阳性。实验室检查:血清铜蓝蛋白降低,血清铜氧化酶降低(<0.1个光密度单位)。B超示:肝大,肝实质回声增强。其中1例经青霉胺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3例有家族史。CT表现…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肝脓肿的疗效观察郭熙发,李水源(广东省湛江农垦第二医院,雷州524272)肝脓肿多采用病因治疗、脓液引流和支持疗法等综合措施,其中穿刺引流具有多种意义的治疗作用[1]。然而,对多发性小脓肿,且脓液粘稠、B超引导下也难予定位穿刺引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CDE)与彩色多普勒血流图 (CDFI)诊断肝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用 CDE与CDFI观察 2 8例 (36个 )肝血管瘤内的血流情况 ,比较两者的血流显示率。结果 :CDE和 CDFI对肝血管瘤内血流的显示率分别为 94.4%和 2 8.9% ,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结论 :CDE对肝血管瘤的敏感性明显高于 CDFI,表明CDE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B超与CT在诊断胆道残余结石中的意义。方法对36例经手术证实的胆道残余结石患者的B超和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超诊断胆囊残余结石的符合率明显高于CT的(100.0%vs 60.0%,P〈0.01),B超与CT对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的诊断符合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运用B超和CT能提高胆道残余结石的检出率。在临床中应针对残余结石的特点和原因,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手段和技巧,以提高其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B超诊断左肾子弹头滞留1例刘锋(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B超心动图室)患者男,24岁,因左季肋部枪伤后3个月第二次入院。患者于1991年9月9日因被枪击中左季肋部,即来我院急诊。查体:见左季肋部有一圆形伤,直径约0.6cm,有凝固血迹,全腹肌紧张,中上腹有...  相似文献   

15.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简称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尸检发现率为0.4%~7.3%。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较多,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本文就治疗的20例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33岁,平均46岁。...  相似文献   

16.
囊腔内抽液后注入四环素治疗良性卵巢囊肿的疗效观察(附26例报告)林桂珍(茂名市人民医院妇产科,茂名525000)卵巢囊肿一经确诊以往均以手术切除,但随着B超的广泛应用,不但为该病的类型、性质的划分及早期诊断提供了方便可靠的检查方法,同时也为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的诊断以往主要依据肝活检,这种方法虽然准确,但因其有创伤、痛苦,且难以动态观察,故不易被患者所接受。90年代后,有关肝纤维化的诊断陆续有检测血型胶原肽(PⅢP)、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Ⅳ.C)等的报道。尤其近2年的研究显示Ⅳ型胶原在肝纤维化早期增高最为明显,是诊断早期肝纤维化最灵敏、可靠,又能动态观察的指标。目前国内有关Ⅳ型胶原检测的报道不多。为此,我们采用放免分析(RIA)对125例各种肝病作了Ⅳ.C和LN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健康成年组(HC)16…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快速充盈型肝海绵状血管瘤(ffHCH)的动态增强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共15个ffHCH病灶的强CT资料,观察病灶部位、大小、三期动态(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模式,以及是否伴有动脉-门静脉分流(APS)、假包膜征及肝包膜回缩征等表现。结果ffHCH病灶好发于肝右叶近包膜下区域;直径(2.42±0.64)cm;动脉期病灶完全强化呈高密度,病灶平均CT值明显高于同期正常肝实质(P〈0.05);门静脉期病灶呈高或等密度,病灶平均CT值仍明显高于肝实质(P〈0.05);延迟期病灶呈等或稍高密度,但其强化程度与肝实质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病灶可见APS,发生率33.33%;无假包膜征及肝包膜回缩征。结论ffHCH三期增强CT表现在病灶位置、大小、增强方式和伴发APS等方面有一定特征,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B超诊断输尿管结石,文献已有不少报道,但大宗病例报告不多,本文是我院自1988年8月~1998年7月应用B超诊断输尿管结石1816例所作的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我院住院、门诊及外院会诊病例共1816例,其中男1086例,女730例,年龄12~73岁,平均年龄415岁。多数患者为急诊B超首检(约占68%),发病时间最短05h,急性肾绞痛患者有肉眼或镜下血尿。12 仪器 使用Aloka630,SiemensSi250B超扫描仪。线阵、凸阵及机械扇扫探头,频率…  相似文献   

20.
B超诊断阑尾蛔虫病魏达友,戴丰华(茂名市人民医院超声室,茂名市人民医院外科,茂名525000)患者女,7岁。主诉腹痛、腹胀,便秘、呕吐,伴畏寒和发热3天。体查右下腹部压痛,反跳痛伴肌紧张,右下腹部隐约触及核状包块。B所见:右下腹麦氏点处见一约43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