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宁夏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探索了许多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小流域治理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在分析宁夏小流域治理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实施小流域分类治理的意义,提出了不同小流域治理模式适宜的建设区域及基础条件。建议根据宁夏不同区域的自然基础条件、经济发展需求等,对小流域实施分类治理,并做好整体规划;以建设生态经济型小流域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小流域治理;在流域经济建设方面,探索形成小流域治理的投资体制和运行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2.
有偿投入开发治理小流域效益及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以元谋干热河谷侵蚀沟谷-绿豆箐小流域有偿投入开发治理为例,分析了该治理模式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讨论提出了有偿投入开发治理小流域的几个条件。  相似文献   

3.
得卡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利部样板小流域——得卡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调查,总结了该流域治理的指导思想、原则、治理内容和措施配置形式,并对治理模式效益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开发性治理和观光型治理是山地小流域治理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关键措施与组合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黄土高原沟壑区 4条典型小流域的调查和治理模式的分析评价与系统研究 ,提出了适应于该地区的治理开发模式 ,初步确定了小流域不同单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关键措施及其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5.
涪陵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状况及治理措施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璟  何丙辉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5):316-318,321
对涪陵区水土流失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状况进行总结,对治理措施效益进行分析,提出涪陵区小流域治理相应对策,为今后更为科学合理的规划治理该区水土流失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结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将对其土地利用结构、投入和产出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本文论述了小流域治理中结构调整合理性的分析方法和评判原则,并以此分析评价了五条典型小流域结构变革的效应及合理性,表明治理前后总产值总增量中劳动结构效应占—10.41%,土地结构效应占35.8%,流域内自然、经济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农林牧副各业同步协调发展,当地粮食、“三料”、人畜饮水困难得到了解决,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说明流域经济结构调整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生态农业建设与小流域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流域治理开发历来都把治理作为开发的基础,按大流域进行总体设计,按小流域及其内部各种地形层层进行优化布设和建设。小流域治理开发与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相一致,并为生态农业建设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模式。提高小流域治理开发水平,可促进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从80年代开始小流域治理,先后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治理开发示范 点,总结出一套符合四川实际,具有四川特色的治理开发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治 理区内群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多数小流域治理措施偏重于蓄水保土,属防护 型,不但存在着高投入、低效益的问题,而且存在着治理开发项目单一、经营管理 差、技术力量薄弱、资金短缺的不足。为此,笔者总结全省各地治理开发的经验和教 训,从现状入手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体系建设的组织形式、实施管理、经营投资、 法制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小流域是我国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和发展生产的基本单元。结合英国赠款参与式中国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CWMP),探讨了参与式流域工作方法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的应用,进一步摸索出一条优化的小流域治理模式,推动了小流域的综合治理管理,使小流域治理管理的模式更加优化,为今后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起到良好的示范和促进作用。为类似项目的规划实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安庆市大别山区的自然状况,介绍了10余年来小流域治理取得的成效,并对小流域治理中的经济开发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伍霞 《南方农业》2022,(4):211-213
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人员以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为基本要求,提高小流域周围的生态环境,以水土保持为目标,经济发展为动力,建立高效的、清洁的治理模式.为此,阐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原则,分析了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应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重视水环境的生态管...  相似文献   

12.
持续发展是小流域治理的主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丘区小流域存在的基本问题是自然、经济条件恶劣,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教育投产少,人口过多和化素质低,这一严峻现实不允许小流域治理走高投入产出的道路,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小流域治理应在坚持公平性、持续性、和谐性、需求性、高效性和阶跃性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利用小流域的各种自然资源、劳动力、投入、科学技术的潜力和某些资源的潜在生产力,以求得小流域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在获得短期效益的过程中,不损害后代  相似文献   

13.
河源梁涧区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重要地貌类型。该对河源梁涧区的地形地貌特征作了详细描述,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32条重点小流域治理,对该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及经验总结,特别是对固沟保涧,引洪漫地作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河源梁涧区的治理模式,对该区治理与开发具有拽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自1989年开始实施“长治”工程以来,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筹安排,做到治理水土流失与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建设精品小流域与产业开发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与休闲旅游观光相结合、面上治理与建设水保科技示范园区相结合、人工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相结合、国家投入与大户承包相结合,创出了多种小流域治理开发模式,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32km^2。通过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5.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指在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上,将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等结合到一起的一种新型综合治理模式。以西藏自治区达孜县叶巴沟小流域为例,提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应采取"封-治-控"的建设模式,以期为拉萨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陕西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陕西黄土高原11条典型小流域进行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小流域治理的基本特点划分了5种治理模式;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特尔菲法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适用的小流域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5种治理模式的治理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建议陕西黄土高原地区采取混农林业模式、经济林(作物)模式和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水土流失治理,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益。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天津的特点,以水源保护为中心,在于桥水库周边积极探索小流域治理新思路,探索出了"三个一"的建设模式,即"一条小流域、一道风景线、一排农家院",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并结合治理实践提出了强化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长汀县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初见成效,如何巩固现有成效,实现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是新一轮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课题。本文结合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出了小流域生态经济的观点,例举了一些小流域生态经济的模式:立体生态经济、循环生态经济、崩岗经济、河道生态经济、水土保持生态村建设和生态旅游经济等,为新时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标准加大小流域经济发展的力度段巧甫(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北京,100761)(一)修订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标准的必要性1.自1980年4月水利部下发《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办法(草案)》以来,该办法中提出的小流域治理标准,对推动全国水土...  相似文献   

20.
适应市场全面发展小流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小流域经济的前景阐述了观点,总结了在小流域经济开发上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模式,笔者认为在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中应注重区域经济开发,这是把小流域开发治理推向市场经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