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江西省人口、耕地和粮食生产发展前景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梦洁 《土壤》1999,31(1):22-27
本文根据人口,耕地,粮食生产子系统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逻辑斯蒂曲线和灰色系统模型预测了江西省的人口,耕地以及粮食的发展趋势,通过探讨人口-土地-粮食生产系统的运行趋向和机制,为推动江西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水源地土地持续利用系统研究--以密云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土地持续利用系统的研究,建立系统分析的四个阶段,并应用于北京市重要水源地——密云县。在分析密云县土地利用自然、社会条件的基础上,围绕水源地水源环境保护的目标,提出一“极”五“区”的土地开发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农村空心化水平及土地整治潜力,以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陕西省长武县为例,采用综合测评法,以镇域尺度对长武县人口空心化程度进行测度,构建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评价模型,对长武县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进行了评价并分区,进而探究了乡村空间重构策略。结果表明:(1)长武县镇域人口空心化指数在时间上动态大幅上升,2010年、2014年、2018年均值分别为21.25,27.50,33.65,在地域上靠近城区且经济较强的昭仁街道人口空心化指数值高于其他地区;(2)基于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得分,将长武县划分为Ⅰ类优先整治区、Ⅱ类重点整治区和Ⅲ类一般整治区3类整治类型,土地整治潜力依次为0.636,0.453,0.216。研究得出长武县人口空心化的程度和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的大小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呈正相关。应制定合理的乡村"三生"空间的可持续重构策略,优化村庄各层次的空间形态演变,促使乡村地域系统向良性转变。  相似文献   

4.
土地生态分类系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土地分类系统中存在的共同缺陷是对土地生态特性考虑不够,因此,很有必 要建立起土地生态分类系统.土地生态分类系统的原则应遵循: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以及其它方面的要求等原则,其依据主要有:考虑到土地的生态属性 及其演变特征、人类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入侵程度和利用保护手段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性地提出了土地生态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5.
基于MODIS数据设计的中国土地覆盖分类系统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该文阐述了国内外主要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及其土地覆盖产品在中国的表现,依据中国植被编码体系在MODIS数据试验的基础上,对现有国内土地覆盖分类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包括7大类22个二级类别,并利用2001~2002年MODIS1km时间序列NDVI数据和多波段反射率光谱数据对中国区域进行了土地覆盖分类,结果显示分类产品能较为准确地描述中国区域土地覆盖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笔者18年前对拜泉县土地资源考察所见与今日再次见到的巨变,深感拜泉业绩来之不易,他们将生态农业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的做法是十分正确的。但拜泉仍有不足之处,故提出了几个供讨论的问题:土地结构失调,需调整;生物种群单一,需多样化;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性质的认识不够全面,应视为半人工生态经济系统等。  相似文献   

7.
人地关系的地图表现——开县土地人口容量图编制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晓梅 《山地研究》1998,16(4):334-337
运用地图的表现手法,研究土地和人口之间的复合关系,设计出新的人地关系图种-土地人口容量图,阐述了土地人口容量图编制原则,方法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滇东北山原县域土地分级与土地分类:以会泽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亮  杨一光 《山地研究》1998,16(2):103-108
将滇东北山原内会泽县土地按复合土地系统、土地系统、土地单元三级,划分为6个复合土地系统、20个土地系统和128个土地单元,分析了复合土地系统的自然特征。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角模型的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喀斯特地区作为一种典型的土地生态环境区域,对其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和趋势进行评价是诊断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系统破坏和退化程度的重要手段。该文在界定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性指数、功能性指数和效益指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的三角模型,并对2005-2012年贵阳市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态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了优化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的路径。结果表明:贵阳市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水平先后经历了不健康、亚健康、初级健康和中级健康4个状态阶段,具有逐渐向高级健康状态发展的趋势,在未来应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经济建设基础保障水平并结合自然优势,充分利用土地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水平,建立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预警系统以优化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水平。该研究能够为生态脆弱区的土地利用及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长武县近30年来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响应,明确人类活动对该区域环境的影响,有利于辅助政府制定合理土地利用政策,改善生态环境。在1990—2015年时段内,选择五个时间节点,从土地类型变化趋势、变化速率、转换关系及综合利用度等方面研究长武县土地利用/覆被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长武县实际情况分析其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耕地、草地等面积呈减少趋势,林地、园地、工矿用地、居民地等面积呈增加趋势;土地综合利用程度略有下降,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时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使长武县生态服务价值发生变化,其中林地生态服务价值增加62.33%,园地生态服务价值增加近8.5倍,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减少53.67%;长武县生态系统的气体调节、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标等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运用以信息熵理论为基础的协调性计算模型对扬州市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96-2010年扬州市土地利用系统及经济、社会和环境子系统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且3个子系统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到2010年发展水平均达到0.5以上,处于中等发展水平;同时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也不断提高,由1996年的濒临失调水平发展到2010年的中级协调水平,但总体上还处在较低的协调水平。针对影响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扬州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土地利用系统的协调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东江流域水土流失区水土资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江流域水土流失区水土资源评价是“广东省东江流域防治水土流失措施与规划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典型--惠阳县上杨地区进行的重点深入研究之一。本区水土资源丰富,但成产立大亚湾经济开发特区后,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激增,水资源不足,需要从西枝江取水补充。土地资源评价,首先应用土地发生学理论将本区划分出10种土地类型,制定出5个土地资源评价因子和指标,并参照国内外土地资源评价分级标准采用八级制进行评价,本区无一  相似文献   

13.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和定义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系统工程的概念,论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系统的特点及其编制与修编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是改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针对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不确定性,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在了解集对分析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原创联系度的可展性对其进行改进,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法和改进熵值法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并对中国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诊断。结果表明:(1) 1999-2008年中国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健康等级经历了"不健康-临界状态"的演变历程,但2008年"临界状态"水平不高;(2)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率、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水土流失程度、地均GDP等是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等级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更准确地反映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集对分析法通过注重信息处理过程中的相对性和模糊性能很好地解决不确定性问题,有效挖掘土地利用系统存在的具体问题,适合用于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天津市东郊慢速渗滤污水土地处理利用系统(SR)试验基地连续三年的试验资料为基础,探讨旱田和稻田排水中COD与BOD5相关模式,以便更好地加强污水土地处理利用系统的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农业土地利用系统对于保障食物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功能的量化和分析是研究土地利用系统的有效途径。以粮食主产区河南省为研究区,1 km网格为研究尺度,融合多源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对2020年农业土地利用系统进行功能的分类、评价、空间可视化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土地利用系统包括了生产、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功能。生产功能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生态功能的整体格局与生产功能相反,经济功能总体较高且表现为东南高、中北部低的特征,社会功能均值较高且中部和西部高值明显,文化功能的均值偏低且在空间上西高东低。多功能组合中有6组为协同关系,4组主要表现为权衡关系,且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以及文化功能的权衡作用比较明显。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河南省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情况以及可持续利用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中国土地整理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正式提出并运作,十多年来,土地整理在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增加土地收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土地整理工作的全面推进,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土地整理对土壤、水环境、植被、生物资源、小气候和景观格局的影响,总结了土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借鉴吸收国外土地整理生态保护的先进理念,结合中国土地整理的实际,提出了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趋势:1)强化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变化过程的研究;2)加强土地整理的多区域、多尺度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建立“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时间-程度-幅度”关系;3)构建适合土地整理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科学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8.
采用“农业生态系统主要因子权重指数法”,对陇东-长武塬地区生态系统总体功能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该地区评价指数(0.571)低于经过强化治理的长武县王东沟和淳化县泥河沟两个流域(>0.7)。进一步计算,排列出评价因子在今后治理与发展中的重轻急缓顺序次为:耕地生产率,农业总产值,人均纯收入,水土流失治理度,基本农田率,人均肉食和人均粮食,从而确定了该类地区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巩固  相似文献   

19.
大凌河流域是国家重点治理区,应用层次分析,Q-型聚类分析方法,对尖山子小流域生产用地的9种土地类型单元进行了等级划分,共分为5级,并对该5级土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可为同类型区小流域土地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发挥最佳生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土地退化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论述了河北省土地生态环境存在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土地干旱化、土地污染等土地退化问题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提出了治理 土地退化和保护土地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