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光质膜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相同光强下不同光质对‘丰香’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绿膜、中性膜、黄膜、蓝膜、红膜下生长的果实依次越来越红、越来越暗。果实色度值以红膜下的最大, 其次为中性膜处理,黄膜比中性膜处理略小但差异不显著, 绿膜处理最小, 这与不同膜透射的红橙光比例一致。不同膜处理的果实抗坏血酸含量高低与不同膜透射的紫外光和蓝紫光成分比例一致, 与红光/蓝光比值相反。红膜下的草莓产量最高、果实最大、着色最好, 蓝膜下的草莓果实含糖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抗坏血酸含量和固酸比均最高, 绿膜下产量最低、果实最小、着色差且含糖量最低。  相似文献   

2.
不同光质对‘春美’桃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对桃树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露地‘春美’桃为试验材料,分别对试验树罩红、蓝、绿、白4种不同颜色的薄膜,测定透过薄膜的光质、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结果】绿膜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白膜处理下最低。红膜和白膜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蓝膜和绿膜。蓝膜的叶绿素荧光中F0、Fm和Fv/Fm参数最高,白膜最低。同时白膜处理下果实着色最好,绿膜处理下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红膜处理下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蓝膜处理下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白膜处理下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结论】白膜处理果实着色最好,绿膜可提高果实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叶喷褪黑素对草莓生长、光合及品质的影响,以香野草莓为供试材料,在第1序果初花期至成熟期规律喷施150、300、450、600μmol·L-1褪黑素溶液(即T1、T2、T3、T4处理)和清水(对照),测定草莓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参数和果实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叶喷适宜浓度褪黑素能显著促进植株生长和叶片光合作用,改善果实品质。随着褪黑素浓度增加,草莓植株叶柄长、叶面积、叶片SPAD值、单果质量、Fv/Fm、Fv/Fo、ABS/RC和净光合速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T3处理的草莓叶柄长、叶面积、叶片SPAD值和单果质量均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比对照分别提高47.98%、62.22%、16.82%和38.68%;T2处理的叶柄长和叶片SPAD值显著高于对照,且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VC含量最高,可滴定酸含量最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和VC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93、0.24、2.69、-0.12百分点和50.65%,且单果质量比对照增加23.12%;T1处理的果实游离氨基酸、类黄酮和多酚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高16...  相似文献   

4.
利用红、橙、绿、蓝、紫色滤光膜制作果袋(单层袋外套一层透明塑料袋),对‘砀山酥梨’果实进行套袋处理,分析不同光质对果实品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滤光膜套袋果实石细胞含量最少,比对照减少28.85%,鲜质量与干质量的比值最大,达到3.54,Ca和Zn的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34倍和1.49倍;紫色滤光膜套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5.11%,果形指数最小,鲜质量与干质量的比值比对照提高9.38%,石细胞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以及果实硬度分别减少22.83%、14.29%和14.88%,Fe、Ca、K、Zn的含量是对照的1.09倍、1.26倍、1.24倍和1.4倍;红色滤光膜套袋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相比对照分别减少7.33%和31.27%,Fe和Zn的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13倍和1.37倍;橙色滤光膜套袋果实石细胞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14.87%;蓝色滤光膜下果实单果质量最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比对照组分别减少10.19%和19.62%。综合分析认为,紫色滤光膜下蓝光透过率高,红光/蓝光值较小,有利于降低果实石细胞含量,相比其他处理更能提高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矿质元素的含量,且果实硬度、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比较理想,果实品质较高,建议在‘砀山酥梨’的套袋栽培中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5.
以红酥脆梨为试材,研究喷施氨基酸液肥对果实水分、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含量和平均单果重以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氨基酸液肥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极显著提高,平均单果重和果实干物质含量有所增加,水分和总酸含量有所下降,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颜色透光膜对杨梅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东魁’杨梅为试验材料,设置覆盖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白色等透光膜以及露地栽培等6种处理,测定透光膜的光谱透射比、棚内与露地杨梅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等相关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颜色透光膜的作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绿膜和黄膜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红膜处理的叶片中N、P、K含量以及果实中多酚含量最高,蓝膜处理的果实单果质量、纵径和横径最大,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低,黄膜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最高,绿膜处理的黄酮含量最高。同时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不同处理的排名顺序为:蓝色、红色、绿色、黄色、对照、白色透光膜。【结论】蓝色和红色透光膜覆盖有利于提高叶片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以及果实品质的提升,适合运用在杨梅的设施栽培中,同时为优质高效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红酥脆梨为试材,研究了喷施氨基酸液肥对果实水分、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平均单果重以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氨基酸液肥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极显著提高,平均单果重和果实干物质含量有所增加,水分和总酸含量有所下降,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不同光质对瓜叶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瓜叶菊生长发育对光质的反应,设计大棚不同彩色薄膜处理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光质对瓜叶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膜处理单株开花数最多(16朵/株),蓝膜处理最少(9朵/株);红膜处理瓜叶菊花期最长,达32 d,白膜处理(CK)最短,仅为9 d;红膜处理下的植株总干重最高,达到3.47g/株,紫膜处理最低,为1.37g/株;在营养生长阶段,叶片干物质分配指数以白膜处理CK最高,紫膜处理最低,而在开花阶段以蓝膜处理最高,红膜处理最低;茎干物质分配指数在营养生长阶段以紫膜处理最高(0.48),开花阶段则以黄光最高(0.28),CK最低。花干物质分配指数以红光处理最高(0.53),蓝光最低(0.44)。  相似文献   

9.
马欣  宗静  韦强 《北方园艺》2018,(13):120-124
以草莓"红颜"为试材,以PVC(聚氯乙烯)膜为对照,研究了PE(聚乙烯)膜、PHM(多层PE系)膜、纳米银膜、PVDC(聚偏二氯乙烯)膜等5种保鲜处理在(4.0±0.6)℃贮藏条件下对草莓果实失重率、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PVC保鲜膜,PVDC膜与PHM膜能够较好的保持草莓果实的贮藏品质。其中PVDC膜包装可以有效地减少果实水分散失,保持草莓的硬度以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M膜包装可以较好的保持草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维持果实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0.
不同补光光质对日光温室草莓生长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颜’草莓为试材,以LED白光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补光光质对草莓植株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红、蓝混合光为4∶1处理的草莓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及果实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其叶片纵横径、叶片叶绿素含量、平均单果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较高,与对照差异显著。综合分析认为,日光温室草莓以红光∶蓝光为4∶1进行补光,最有利于提高果实产量,增加草莓植株生物量的积累,促进部分生长指标和果实品质的改善,补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不同采收期对金魁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金魁猕猴桃为试材,对不同采收期果实在常温下进行后熟品质比较分析,以探讨金魁猕猴桃最适采收期。结果表明,采收期不同而导致猕猴桃果实后熟品质差异较大。早期采收(10月18、23、30日,相应果实发育期分别为168天、175天、182天)时,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较高,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6.5%),干物质含量亦较低(<19%);果实后熟品质较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偏低,可滴定酸含量偏高,固酸比偏低。晚期采收(11月20日,相应果实发育期为203天)的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明显降低,固酸比较高,果实硬度下降较快,失重与腐烂严重,后熟软化期明显缩短。谢花后189~196天采收的金魁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6.6%以上,干物质含量为19%以上;后熟果实固酸比较高,失重与腐烂较低,果实硬度下降平缓,后熟期较长。后熟软化后其果实仍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与干物质含量,表明这段时间为金魁猕猴桃的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12.
引进圣安德瑞斯、波特拉和蒙特瑞3个四季草莓品种在四川茂县进行夏季栽培比较试验,通过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及果实内外品质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以筛选适宜川西高原的四季草莓。结果表明,圣安德瑞斯的长势最好;圣安德瑞斯果实糖和酸含量高而固酸比低,波特拉果实糖、酸、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相对较低,蒙特瑞果实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固酸比均高。3个品种加权关联度排名依次为蒙特瑞、圣安德瑞斯、波特拉。在茂县及相应高原区域栽培条件下,蒙特瑞的综合适应性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延长光照时间对厚皮甜瓜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光通量密度为72μmol·m^-2·s^-1的人工光源对‘西州密25号’甜瓜植株进行不同时长的补光,研究了不同光照时间对甜瓜植株高度、茎粗度、叶片、节间长度、叶柄长度、叶绿素、保护酶、可溶性糖、果实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光照时间有利于增加甜瓜植株高度、叶面积、茎粗度、节间长度、叶柄长度,提高其干物质的含量、根冠比、叶绿素含量,有利于保护酶POD、CAT活性的增加,促使可溶性糖含量减少,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厚度增加,对果形指数影响不显著。延长光照时长4 h以上有利于‘西州密25号’植株的生长,延长光照8h‘西州密25号’果实单果质量可达380.83g,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6.2%。  相似文献   

14.
以芥蓝为材料,采用分产品器官(叶片、叶柄、薹茎和花蕾)和整个产品器官匀浆两种取样方法,分别测定维生素C、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硝酸盐含量,并分析了其在产品器官中的分配和累积规律。结果表明,花蕾维生素C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最高,叶柄中最低;薹茎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叶片最低;叶柄的硝酸盐含量最高,花蕾最低。产品器官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均为分配至薹茎的比例最高,分别为48.02%、61.14%、49.73%,其次是叶片和叶柄,花蕾的分配比例最低;硝酸盐分配到薹茎的比例最高,达48.04%,其次为叶柄和叶片,分别为41.63%和10.02%,花蕾的分配比例最低。对菜薹整体匀浆法和分器官测定后加权求和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表明,两种测定方法无显著差异,在实际中可根据研究目的选用不同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不同反光膜对设施葡萄果实糖分代谢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蓝色膜、红色膜、银色膜等不同反光膜对设施葡萄果实糖代谢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反光膜处理均提高了叶幕下方光强,改变了光质,调节了果实的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其中在红膜和蓝膜处理下果实的酸性转化酶(AI)活性最高。各覆膜处理的果实蔗糖合酶(SS)活性均高于对照,而蔗糖磷酸合酶(SPS)活性均低于对照,其中银色膜、红膜处理的活性较低。各覆膜处理下果实中果糖、葡萄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蓝膜处理果实葡萄糖含量最高(68.0 mg/g),银色膜处理果糖含量最高(54.8 mg/g)。此外,各覆膜处理均显著改善了果实品质,特别是蓝膜处理最为显著,提高了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单果质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花青苷含量以红膜最高,蓝膜次之。  相似文献   

16.
以江西省南城县百子亭果园南丰蜜桔优株‘ZZL-03’为试材,对其植株不同部位的果实主要品质进行分析,旨在为南丰蜜桔栽培管理及新品种推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部位果实主要品质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不同方位和高度的交互作用对南丰蜜桔果实可滴定酸、固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有极显著影响;供试材料果实可滴定酸含量范围为1.290%~1.800%,其中含量最高的部位是内膛,达到1.800%;维生素C含量为0.389~0.537mg/g,其下北部位维生素C含量最高,达到0.537mg/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0.30%~22.37%,其上东部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达到22.37%;固酸比为11.95~16.72,其中下东部位固酸比最高,达到16.72;可溶性糖含量为17.40%~19.66%,其中在中西、下西及内膛部位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高,分别达到19.29%、19.23%及19.66%。  相似文献   

17.
以‘红香酥’梨为试材,通过叶面喷施不同稀释倍数的硒肥,研究硒肥对梨树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梨树高品质生产及硒肥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的硒肥均能促进梨树生长、提高梨果实硒含量。其中,硒肥600倍处理效果最佳,在此处理下,梨百叶鲜重、叶面积、叶绿素SPAD值较对照分别增加19.37%、21.14%和17.70%,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低,梨单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硬度、果实硒含量最高,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21.79%、33.41%、17.52%、66.25%、10.86%和357.53%。  相似文献   

18.
研究钾肥的合理使用浓度对不同栽培模式下的草莓生产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艳丽草莓为试材,分别在半促成和促成栽培模式下,调查不同浓度K_(2)SO_(4)溶液处理对植株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半促成栽培模式下,6mmol/L浓度处理对草莓植株的株高、冠径生长效果最好;10mmol/L浓度处理对叶柄长、叶面积、单株产量和果实品质促进效果最好,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大单果重及3种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在促成栽培模式下,6~12 mmol/L浓度处理均不同程度促进了草莓植株的生长,8 mmol/L浓度处理对单株产量增加效果最好,8~10 mmol/L浓度处理对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最大单果重提高效果最好,10 mmol/L浓度处理对果实3种可溶性糖含量提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大棚草莓果实固酸含量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大棚草莓栽培品种为试材,从采果开始到采收结束,每月1次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分析随季节的光温改变果实固酸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11月至翌年8月内,光温改变可滴定酸含量呈“W”形变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固酸比呈“M”形变化,且12月至翌年3月固酸变化趋势相同,其它月份变化相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厚皮甜瓜裂果情况、果实产量、品质及植株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以生产中常用的单蔓单果(株距45 cm)种植方式为对照,分别设置双蔓双果(株距55、60、65 cm)和3蔓双果(株距60、65、70 cm)处理。结果表明,双蔓双果和3蔓双果种植方式裂果率和裂果指数分别较对照降低了28.62%~67.60%和41.94%~83.87%,其中,双蔓双果株距60 cm(双60)处理最低,裂果率和裂果指数分别为10.71%和0.05;商品产量比对照显著增加了20.05%~73.57%,其中,双60处理最高,为2 673.87 kg·667 m-2,且果形指数显著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对照提高了4.55%~7.24%。双蔓双果种植方式对植株干物质向果实的分配比例无显著影响,3蔓双果种植方式向果实的干物质分配比例显著降低。双蔓双果株距60 cm的果实裂果率和裂果指数均最低,果实商品产量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升,可在生产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