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野外观测和访问调查,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水獭资源、栖息地食物状况和致危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水獭种群不足10头,近30年来种群数量下降了97%;水獭栖息地由于过渡捕捞、农药污染、筑坝等人类活动,许多水生动物种类已减少或消失,水獭的食物严重不足,导致水獭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2.
东北三省中国林蛙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中国林蛙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查清了东北三省中国林蛙资源的种群数量、分布区域和生境状况,分析了影响中国林蛙资源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保护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林蛙繁殖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林蛙繁殖能力的大小是决定其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将直接影响着物种种群的生态平衡 ,同时也是中国林蛙人工饲养成败的关键因素。文章就中国林蛙繁殖生态的几个问题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报道 ,以期对人工饲养中国林蛙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野生鸟类种群众多,保护野生鸟类是自然保护区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对保护区鸟类资源、保护价值、保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以便尽快恢复该区域野生鸟类种群数量,维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正>祁连山是中国雪豹的重要分布区域。雪豹数量稀少、活动范围较大,且生存的区域海拔较高,地形崎岖,加之氧气极度稀薄,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目前人们对青海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雪豹种群数量、分布和生态习性都知之甚少,缺乏它们在该区域的本底资料。在"青海省祁连山保护区雪豹调查"项目资助下,我们终于有机会考察该区域的雪豹资源状况。  相似文献   

6.
采用固定监测样点、样线对向海保护区迁徙丹顶鹤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分布区域及栖息生境进行监测,结果表明:2003年以后,保护区内迁徙种群数量相对降低,而自2010年起未再观察到繁殖巢,迁徙种群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湿地长期干旱,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特别是作为丹顶鹤繁殖生境的芦苇沼泽不仅面积小,而且破碎化严重,不能满足丹顶鹤繁殖对水位、湿地面积及隐蔽条件等最低需求。人工辅助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建立永久性调水工程等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恢复和发展丹顶鹤种群。  相似文献   

7.
松毛虫应用价值研究在综合管理中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松毛虫应用价值研究与松毛虫综合管理的关系。介绍了云南民间利用松毛虫的概况,简述了松毛虫利用价值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从昆虫资源的角度来看,松毛虫的种资源是相当丰富的。从森林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的观点出发,松毛虫也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如果人对松毛虫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也可以把人视为森林生态系统中抑制松毛虫种群数量增长的天敌。人类的天敌作用与对松毛虫的需求量有密切的关系。松毛虫的应用价值越大,需要量越多,松毛虫种群数量的抑制作用也就越大。因此,人类开发利用松毛虫可以视为综合管理的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位于我国东北部,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发源地。该处水系纵横,水资源丰富,是鱼类极好的生存地。多年来,有关长白山保护区的鱼类资源,尚无专题资料报道。为更好地保护、利用鱼类资源和开展人工增殖提供参考资料,我们于1993~1994年夏季,对长白山保护区主要水系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考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桓仁林蛙资源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省桓仁林蛙的分布区域和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桓仁林蛙在辽宁省分布于抚顺市顺城区、清原县、新宾县、抚顺县,本溪市南芬区、桓仁县、本溪县;宽甸县和风城市;辽阳市辽阳县和灯塔市,分布区涉及4市11县(市、区).全省桓仁林蛙种群数量为1631500多只,平均分布密度为47.6只/km2.由于桓仁林蛙自身的原因和人类的破坏,桓仁林蛙种群数量逐渐下降.应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保护好栖息环境,大力开展人工驯养繁殖,积极开展监测和科学研究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苔藓植物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白山是我国温带地区苔藓植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自19世纪末以来,众多的苔藓学家涉足长白山,对该地区的苔藓植物进行了采集和鉴定,野外调查它们的分布,初步揭示了该地区苔藓植物在物种水平上的多样性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长白山地区苔藓植物研究的领域日渐广泛,工作也不断深入,已涉及到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生态位,分布与生态因子关系,重要种类的碳同化特点,苔藓对生态界在的指示作用,苔藓植物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重要类群的生态分化等,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长白山已成为我国系统全面研究苔藓植物的代表性山地。今后,该地区苔藓植物的研究应该侧重在苔藓植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蓣警作用,环境污染长期变化监测,重要类群对微环境的生态适应及其与形态,生理特点间的关系,长白山与世界其它重要山地苔藓植物区系关系,苔藓植物种群生态学以及苔藓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生态系统代表性种群在生态预警、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开展代表性种群评估是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的关键基础。以适宜生境分析为切入点,重点解析海南热带雨林代表性种群的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大部分区域潜在分布的热带雨林代表性种群数量在10~25种之间,分布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83.86%;2)代表性种群的分布主要受海拔和植被类型因素影响较大,种群分布数量整体由高海拔向低海拔、由原生林向次生和人工林递减辐射分布;3)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建设,虽极大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但仍有较大面积的代表性种群高热点分布区域未纳入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需加强对此类地区的关注和重视。代表性种群的生存状况很大程度上直接反映了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现状特征,研究成果可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规划、热带雨林修复、代表性种群保护等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林蛙是东北林区栖息的重要野生经济动物,是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项目。根据延边地区的森林环境和野生中国林蛙资源状况,将该区域适宜林蛙养殖的林地划分为6类,对人工放养量提出了参考数据,并应用电脑技术制作了分布图。  相似文献   

13.
林蛙又名田鸡、哈土换,广泛分布于国内许多省区。而经济价值较高的,主要产于我国长白山、乌苏里江和大小兴安岭的中国林蛙。中国林蛙生活习性是喜冷凉湿润气候,网箱和室内养殖技术难度较大,我国中原干旱地区和南方闷热气候,饲喂养殖应慎之有慎。现将人工养殖中国林蛙介绍如下:场地选择:养殖中国林蛙一般要注意选择在山沟决谷地带,沟山决谷的溪水四季长流不断;其次山沟坡地森林花草植被丛生繁茂,飞蛾昆虫易于繁衍,这是中国林蛙生存栖息的重要环境。孵化池、变态地和越冬他的修建:孵化池的修建,要选择在有充足的水源、背风向阳的…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红星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该保护区的稀有性、多样性、典型性、自然性、脆弱性及学术价值、经济价值、旅游价值等方面,阐述了保护区建立是对北温带典型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河北林业》2012,(10):18-18
河北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2002年建立,2008年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隶属河北省林业厅,保护区位于围场县境内,面积近50637公顷,距北京384公里、天津504公里。保护区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为重心,具有典型的森林、草原、山谷湿地等生态环境,造就了多样的生物物种资源,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生物物种基因库,在监测动植物资源、鸟类迁徙、河流径流、种群变化及气候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保  相似文献   

16.
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西部,其主要保护对象是黑颈鹤及其越冬栖息的亚高山沼泽化草旬湿地生态系统。大山包保护区管理局结合越冬期水禽监测开展了大山包保护区越冬黑颈鹤动态监测研究,通过研究掌握了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种群结构、生活习性、觅食地等基本情况,对保护黑颈鹤及其越冬栖息的湿地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是中原地区保存最完整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文中介绍了保护区的基本特点,阐述了保护区建立以来在保护区建设、科研监测、教育培训、资源持续利用、生态旅游等方面有效管理取得的成就,并对保护区管理类型的定位、健全保护区的管理体制、完善保护区功能区域的划分、完善生态系统综合定位实验站、建设一个独特的生态旅游区等方面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林蛙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林蛙是我国东北各省及内蒙古林区重要的两栖类经济动物。在养殖技术上,现在主要以半人工养殖为主。本文分析了目前林蛙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野生资源破坏严重,养殖技术缺乏科学性,盲目投资搞全人工养殖,加工业明显滞后。提出了发展林蛙养殖业的对策,应加强野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强林蛙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普及工作,进一步搞好林蛙系列产品的深加工,促进林蛙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不断的增加,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一些珍禽异兽的数量逐渐减少,尤其是大型兽类,受害更甚。因此,对珍贵兽类的数量进行调查研究,不仅为动物资源方面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在野生动物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和全面评价森林生态系统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豹(Panthera pardus),男,别名金钱豹、银钱豹、文豹,由于其年龄不同,毛色差异较大,故俗称黑狸豹、土豹、大花豹等。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982—1987年,我们在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专门设立定位研究站,对豹的自然种群数量,连续6年初步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作于1996~2000年对本溪地区的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统计了本溪地区野生动物的种类,查清了51种国家重点保护和有重要经济价值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分布区域和生境状况,分析了影响野生动物资源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保护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