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具有较强的水分适应性,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正是根据不同生育阶段水稻对水分需求的敏感性和需水规律,在充分发挥水稻自身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的基础上,采用节水灌溉新技术是一项重要的节水措施。2012年红旗岭农场进行了水稻节水控制灌溉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具有提高水稻抗倒伏、抗病害,增加水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功效。研究水稻的增产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提高水分利用率、降低水稻灌溉用水量,对缓解我省水资源短缺和水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的优点、技术原理及推广中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以期为发展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尤其是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清文 《现代农业科技》2007,(17):153-153,157
如何利用、合理分配现有水资源,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的重要课题,而水稻节水栽培应放在首位。水稻节水栽培是以高产、稳产、高效为目标,根据水稻的生态特性,利用气象部门随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的优势,结合各种农业节水技术和灌溉管理技术,以提高水分利用率的综合节水技术,特具体探讨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的措施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于2015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水稻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对寒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与常规施肥技术相比较,考察水稻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处理对水稻生育期植株生长发育性状、产量构成因子、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相关指标,揭示了水稻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对水稻生产栽培过程中植株性状的影响,以期为灌溉水减量和水稻高产高效的应用技术提供依托。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垦区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根据2004~2006年黑龙江垦区水稻节水控制灌溉试验资料,分析了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对水稻的节水效果。选择农垦牡丹江分局858农场267hm2水稻种植典型示范区为试验点,得出控制灌溉较常规灌溉全生育期少灌水3~4次,节水2400m3·hm-2,增产398kg·hm-2。同时,水稻米质,抗倒伏、抗病虫害效果比常规灌溉都有明显提高。发展水稻节水控灌技术,可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节约灌溉用水,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对垦区粮食安全、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同水肥处理对水稻氮肥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466-4468
[目的]为稻田合理施用氮肥和灌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灌溉与施肥试验研究了水稻氮肥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的变化规律。[结果]差值法的测定结果表明,2种施氮水平的氮肥利用率差异不显著;相同灌溉方式下,在施氮肥处理30%基肥+30%分蘖肥+30%拔节肥+10%穗肥和50%基肥+50%拔节肥中节水灌溉的氮肥利用率高于淹灌。同位素稀释法的测定结果表明,节水灌溉的氮肥利用率高于淹灌。不同施肥处理的全生育期灌水量差异不显著,而不同灌溉方式的全生育期灌水量差异显著。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水稻的水分生产率增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下的水稻的水分生产率差异不显著,而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的水分生产率差异极显著。[结论]合理施肥和节水灌溉能显著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用水量最多的作物。耗水量大、水分利用效率低是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因此,发展节水灌溉对稳定水稻生产和节约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稻田灌水量、水稻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有明显影响。土壤是水稻生长的重要载体,水分管理方式直接影响土壤有关性状,从而直接或间接引起根系生长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本文综述了湿润灌溉、干湿交替灌溉、水稻强化栽培以及覆盖旱作等主要节水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主要性状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在该方面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水稻高产节水栽培和土壤定向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之,水稻的生长离不开水,从插秧到收获整个生长过程需要大量的水分供给,才能保证稳产高关,所以对水资源的需求就显得格外重要,但目前我国是个缺水的国家,如何做到节水保高产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利用现实条件,进行综合结水已成为必要的措施,水稻综合节水技术就是改过去粗放灌溉为精细灌溉,在保证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的前提下,推广工程节水、化学节水、生物节水及农艺节水等综合节水措施,减少水稻栽培用水量,最终达到节水增效,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综合分析了未来中国水稻生产面临的缺水问题,季节性以及时空地域的差别成为水稻生产的限制因子,这将使粮食生产安全面临严峻考验。作物研究学家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策略:灌溉措施的改良对于提高水分的高效利用有显著的作用;抗旱品种的筛选和旱作水稻栽培技术也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稻抗旱节水能力;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转基因技术以及 QTL分析的结合,对于从遗传学方面改善水稻自身的水分生产潜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未来中国水稻产业的发展将会面临更大水资源匮乏问题,传统的节水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只能起到缓解作用,而挖掘、改善水稻自身的节水潜力,发挥生物节水功能将成为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素水平下水分处理对北方粳稻蒸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中肥节水灌溉、高肥节水灌溉、高肥正常灌溉、中肥正常灌溉处理对粳稻蒸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胶稠度不同:弯穗型品种>杂交稻>半直立穗型品种>直立穗型品种;施氮量对胶稠度的影响差异接近显著水平,水分对胶稠度的影响不显著,肥水之间存在耦合效应;氮肥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大于水分处理,中肥节水灌溉使直链淀粉含量升高,高肥节水灌溉可降低辽优3225、沈农8801及沈农8714直链淀粉含量,节水灌溉使弯穗品种粳稻的蒸煮品质变劣;肥水处理对碱消值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山区坡地香椿栽培中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在山区坡地温室和露地2种栽培方式下,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常规灌溉、节水灌溉、无灌溉)对香椿产量、水分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室和露地栽培条件下,节水灌溉处理的香椿产量均与常规灌溉处理无显著差异,且二者产量均显著高于无灌溉处理。与常规灌溉处理相比,节水灌溉处理可提高香椿的水分生产力,其中,温室栽培节水24.4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9.11%~31.43%,露地栽培节水29.10%~33.3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9.30%~20.00%。山区坡地利用节水灌溉技术,可在不影响香椿产量的前提下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因此,可将其作为有效节水技术措施在香椿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综合分析了未来中国水稻生产面临的缺水问题,季节性以及时空地域的差别成为水稻生产的限制因子,这将使粮食生产安全面临严峻考验。作物研究学家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策略:灌溉措施的改良对于提高水分的高效利用有显著的作用;抗旱品种的筛选和旱作水稻栽培技术也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稻抗旱节水能力;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转基因技术以及QTL分析的结合,对于从遗传学方面改善水稻自身的水分生产潜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未来中国水稻产业的发展将会面临更大水资源匮乏问题,传统的节水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只能起到缓解作用,而挖掘、改善水稻自身的节水潜力,发挥生物节水功能将成为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综合分析了未来中国水稻生产面临的缺水问题,季节性以及时空地域的差别成为水稻生产的限制因子,这将使粮食生产安全面临严峻考验。作物研究学家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策略:灌溉措施的改良对于提高水分的高效利用有显著的作用;抗旱品种的筛选和旱作水稻栽培技术也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稻抗旱节水能力;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转基因技术以及QTL分析的结合,对于从遗传学方面改善水稻自身的水分生产潜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未来中国水稻产业的发展将会面临更大水资源匮乏问题,传统的节水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只能起到缓解作用,而挖掘、改善水稻自身的节水潜力,发挥生物节水功能将成为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资源短缺是限制传统水稻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在保证水稻产量稳产优产的同时,提高水分利用率对我国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旱直播作为一种精简化的种植模式,与常规的移栽稻相比,可以省时、省力和减少灌溉用水量,提高水分利用率。干湿交替灌溉是指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以保持一定水层和自然落干相互交替为特征,是有效减少灌溉水用量的一种节水栽培技术,对维持粮食生产和节约农业用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旱直播下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水分利用率、农艺性状、抗氧化酶与渗透调节物质、光合物质生产与转运、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等方面的影响,探讨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差异,为水稻旱直播节水栽培种植体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旱直播与干湿交替灌溉相结合,以吉玉粳为试验材料,于2021年和2022年进行盆栽试验,在旱直播下设置3个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常规水分管理(D1)、干湿交替灌溉(D2,土壤水势为0 kPa复水)、干湿交替灌溉(D3,土壤水势为-15 kPa时复水)。【结果】与常规灌溉相比,干湿交替灌溉可以增加有效分蘖的产生,增加水稻灌浆前叶片的生理活性,提高了茎鞘中非结...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田间试验资料对SWAP模型进行验证.利用模型模拟不同灌水方案的水分运移,分析不同灌溉方案的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SWAP模型可以模拟稻田的水分运移和相对产量,为稻田水分运移和水稻产量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方便可行的方法;(2)按试验设计标准制定的控制灌溉C的实际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大,分别比常规灌溉增加8.45%、25.55%;(3)按试验设计标准设定的控制灌溉C是一种节水增产的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 水稻种植,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稻作种植的面积、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在水稻的不同生长期,进行有促有控的水、肥培管技术,对水稻高产稳产起着明显的作用。现代灌溉技术,突破了传统的水层管理,实现了节水高产、优质、高效的控制灌溉技术,以节约灌溉,降低农本,减少能量的消耗,增加植株能量的积累,达到最高的灌溉水生产效率。 1 控制灌溉的特点 水稻的各个生育期不同,对水分的需要有不同的敏感度,必须采取适时、适量的水分供应,才能调整水稻生态的条件和  相似文献   

17.
为缓解贵州省农田灌溉工程性缺水的矛盾,达到水资源总体平衡与优化配置,通过连续的水稻节水灌溉试验,总结了适宜本省水稻灌溉的模式,分析了不同灌溉处理对水稻农艺性状、灌溉水量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科蓄灌溉模式能有效提高降雨利用率、减少人工灌溉,适宜在贵州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水稻节水增效配套栽培技术可概括为"生物节水、钵盘旱育秧苗、工程节水、管理节水、农艺节水"5个技术环节,该项技术选用分蘖力强、根系发达、抗旱力强的优良品种,利用水稻自身的基因潜力,将生物节水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同时改造输水渠系及由毛渠组成的田间灌溉网络,最大限度的减少灌溉过程中水分的渗漏和流失,最重要的是把节水措施贯穿栽培管理全过程。"水稻节水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模式推广"是传统淹水栽培的一项重大变革,是实现水  相似文献   

19.
水稻节水高产栽培间歇灌溉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稻田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和间歇灌溉的对比试验研究表明,水稻间歇灌溉水分管理模式最节水、灌水次数及田间排水量最少,且可明显减少病虫危害和增加水稻单产;由此提出了提高降雨利用率、减少稻田渗漏量及适当减少蒸发量的间歇灌溉水分管理模式,可适合我国南方大部分水稻作物种植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节水技术对玉米水分利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4—2006年在通辽市科左中旗舍伯吐镇、腰力毛都镇,库伦旗的六家子镇,科左后旗金宝屯镇等地区进行了不同节水技术玉米水分利用效果的试验研究,量化分析了不同田间灌水量、灌溉方式、土壤含水量、土壤覆盖方式、灌溉时期等奈件下水分对玉米产量的贡献,提出了适合当地生产奈件的节水技术措施和水分利用效果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