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提高南疆苹果水分利用率和制定高产高效的灌溉模式。【方法】2019—2020年以5年生矮砧密植皇家嘎拉为研究对象,设置W1(13.5 mm)、W2(18 mm)、W3(22.5 mm)、W4(27 mm)及W5(31.5 mm)5个灌水定额,研究不同灌水定额对苹果生长、耗水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苹果新梢长度随灌水定额的增加而增加,达显著水平(p 0.05);各灌水处理间耗水量、耗水强度及作物系数均随灌水定额的增加而增大,呈显著差异性(p 0.05),且随生育期推进,耗水量、耗水强度及作物系数呈单峰曲线,果实膨大期达到峰值;苹果产量以W4处理最高,W3处理次之,两年均值分别为30 540.8 kg·hm-2和31 144 kg·hm-2,两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水分利用效率以W1处理最高,W4和W3处理较高,两年均值分别为6.59 kg·m-3、6.46 kg·m-3和5.49 kg·m-3,灌溉水利用效率与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规律一致,并通过拟合分析可知,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灌水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产量、WUE和IWUE与灌水量拟合曲线交点所对应的灌水量区间为400~500 mm。【结论】综合苹果生长、耗水、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析可知,生育期灌水定额为22.5 mm,灌水次数21次为南疆矮砧密植苹果适宜的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探究负载量对苹果新品种瑞香红高接树的果实生长、果实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高接瑞香红苹果树的适宜负载量提供依据。【方法】以高接第5年的瑞香红苹果树为材料,应用干截面积法设计3种负载量处理,以最大负载量为对照,T1:3.0个·cm-2TCSA(树干横截面积,trunk cross-sectional area);T2:2.0个·cm-2TCSA;T3:1.3个·cm-2TCSA;CK:4.3个·cm-2TCSA,测定每种负载量下果实纵横径增长速率、果实外观与内在品质、果实香气物质含量,根据果实产量与分级标准预估每种负载量下的经济效益。【结果】随着负载量降低,果实生长速率、大型果所占比率、平均单果质量、翌年开花数量、果面a值,以及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葡萄糖、香气物质含量均表现出增加趋势;果实的产量、硬度、蔗糖含量表现出降低趋势;果实的果形指数、果面L值、果面b值、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变化;预估经济效益先增高后降低。【结论】低负载量下果实生长速率较快,果实品质较好,但产量与经济效益较低;提高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营养液EC值与滴灌频率对温室西瓜植株生长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寻求营养液最优供给方式,为实现设施西瓜椰糠基质栽培过程中营养液的高效供给及标准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椰糠为栽培基质,设置了4个EC值水平(E1:0.15 m S·cm-1,E2:0.25 mS·cm-1,E3:0.35 mS·cm-1,E4:0.45 mS·cm-1)和2个灌溉频率(R1:2次·d-1,R2:4次·d-1),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共8组处理。【结果】西瓜不同生育期植株、根系形态指标及生物量随着营养液EC值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团棵期(15 d)和坐果期(30 d)均以E2处理为优,膨果中期(45 d)茎粗和叶面积分别以E3和E2处理为优;成熟期(65 ...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3年生苹果幼树进行水分调控和有机肥替代耦合试验,探寻一种促进黄土高原地区苹果树生长、提升果实产量和品质,并能提升土壤肥力的果园灌溉施肥模式。【方法】于2020—2022年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苹果试验站进行,供试材料为3年生瑞雪苹果幼树,试验设置水分和施肥2因素,其中水分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W1)、田间持水量的60%(W2)、田间持水量的40%(W3);施肥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F1)、有机肥替代氮肥20%(F2)、有机肥替代氮肥40%(F3),并设置一个对照组(CK,田间持水量的80%,不施肥),测定两年的果树生长量、果实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结果】(1)合理的有机肥替代量(F3、F2)及高、中灌水量(W1、W2)促进了两年苹果幼树株高和茎粗的生长。(2)两年果实最大产量均出现在F3W1处理,分别为0.74、4.84 kg。(3)合理的有机肥替代量(F3、F2)及高、中灌水量(W1、W2)促进了果实横径和纵径的提升,水肥耦合对两年果实的果形指数影响均不显著;合理的水肥耦合促进了两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的提升和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猪粪有机肥不同施用水平对盛果期红富士苹果品质产量及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确定有机肥的最佳施用量,为盛果期苹果园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27年生盛果期长富2号/八棱海棠为试材,设置5个有机肥施用水平:0、5、10、15、20 kg·株-1(对照、T1、T2、T3、T4)。结合主成分分析对长富2号苹果产量、品质、叶片生长及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适量增施猪粪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改善果园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叶面积(LA)、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降低叶片胞间CO2浓度(Ci),促进叶片干物质的累积与转化,提高果实优果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肉脆度,降低果实酸度,促进果园增收。【结论】施用猪粪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及果实综合品质,其中15 kg·株-1猪粪有机肥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岳帅’苹果不同负载量光照分布与果实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负载量与光照分布、果实品质的关系。【方法】以14~16 a(年)生‘岳帅’苹果为试材,高中低产3种负载量作为处理,研究了负载量对枝芽量、相对光照强度、果实品质、色差值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的枝芽量以处理Ⅱ(106.63 kg·株-1)枝芽量1 015.65×103·hm-2、长中短枝比0.35∶0.14∶1,较合理;相对光照强度表现为树冠由下向上、由内膛向外围垂直方向向上逐渐增大;处理Ⅱ最佳相对光强度(35%~75%)超过了60%,强光区不足20%,弱光区不足10%,光照分布较好;处理间色差值无显著差异,但树冠外围的果面亮度高,光洁度好,颜色较红好于内膛果;处理Ⅱ的果实大小、硬度和糖、酸适宜,品质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结论】负载量中等(106.63 kg·株-1)的处理Ⅱ果实分布均匀,优质果比例高,有助于树体的营养积累和丰产稳产。树冠内大于60%的有效相对光照强度(35%~75%)、枝芽量1 015.65×103·hm-2、长中短枝比0.35∶0.14∶1,明显改善树冠光照条件,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干旱是威胁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因素,在韭菜种植过程中以经验为主的"大水漫灌"灌溉方式是极其浪费水资源的,因此建立合理灌溉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该研究以"富韭10号""寿光独根红"为试材,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韭菜品种处理,分别为"富韭10号"(F)和"寿光独根红"(S),副区为灌水量处理,每667 m~2每次分别为30(T1)、40(T2)、50(T3)、60(T4)、70(T5)、80(T6)m~3,灌水6次。研究了灌水量对2种韭菜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探讨了外置保温被塑料拱棚越冬茬韭菜合理灌溉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随灌水量额度不断增加,2种韭菜株高、假茎粗、叶长、叶宽、叶片数均呈现增加趋势,在一定灌水量范围内(60m~3)随灌水量增加呈直线增加趋势,当灌水量超过60m~3时,各生长指标呈现缓慢增加或不增加趋势。在第1次测产中,T1、T2、T3处理较产量最高的T5(T6)平均降低了43.61%、35.7%、8.38%,说明2种韭菜根系贮藏营养能力相一致。2种韭菜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均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增加,在亏缺灌溉条件下(T1、T2、T3)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2种韭菜严重亏缺灌溉(T1)较充分灌溉(T5)处理含量降低超过20%,与灌水量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75。2种韭菜各处理粗纤维含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少,其与灌水量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8,2种韭菜铁元素含量随灌水量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且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82。根据灌水量对韭菜产量、品质及生长指标的测定分析得出,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外置保温被塑料拱棚越冬茬韭菜生产时,春夏秋3季建议灌水6次,每667m~2每次灌水70m~3。  相似文献   

8.
苹果根域交替、定位灌水对新梢生长和叶片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松忠  魏钦平  王小伟  张强  刘军  丁三姐  张卿 《园艺学报》2010,37(11):1721-1728
以3年生盆栽嘎拉苹果(砧木为八棱海棠)为试材,研究了苹果根域交替和定位灌溉不同水量对新梢生长、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灌水条件下,随每次灌水量增加,秋梢恢复生长时间提早,且生长量增大;灌水根域相同时,除1/4、2/4、3/4根域每次灌水500 mL和2/4根域每次灌水750 mL处理外,其余各处理新梢均有二次生长。定位灌水条件下各处理间新梢变化不明显,且新梢生长量较小。交替灌水和定位灌水对苹果叶片水势、气孔导度等生理特性指标无影响,但交替灌水叶片水势和气孔导度等指标相对于定位灌水而言变化较平稳。由此可见,灌水量是调节新梢二次生长的决定因素,而灌水根域主要影响相关生理指标;部分根域灌水,新梢可发生二次生长,灌水根域过多(3/4或4/4)和每次灌水量大于750 mL对新梢生长不利。从减少树体冗余生长和节水、保持树体生理稳定方面考虑,2/4根域每次交替灌水750 mL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9.
以6年生‘GM310’‘MAC9’‘SH1’‘SH6’‘SH38’和‘SH40’6种矮化中间砧‘嘎拉’苹果树为试材,按主干横截面积大小定量留果,研究留果量处理对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中间砧的‘嘎拉’苹果主干横截面积大小差异明显,随负载量增大,单果重变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高负载量果实光亮度和着色较好,去皮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受负载量影响较小;低负载量处理株产显著降低,‘SH6’中间砧的‘嘎拉’苹果高负载量处理实际产量低于预期。建议‘GM310’适宜的负载量水平为每平方厘米主干横截面积留果5~6个,‘MAC9’‘SH1’‘SH38’和‘SH40’适宜的负载量水平为每平方厘米主干横截面积留果4~5个,‘SH6’较适宜的负载量水平为每平方厘米主干横截面积留果3.0~3.5个。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番茄结果期最佳灌水量,作者以杭杂603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灌水量(常规灌水量的82.5%、75.0%和62.5%)对温室番茄的产量、裂果率、畸形果率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结果期减少灌水量可明显降低番茄产量、裂果率,与常规灌水量相比,常规灌水量的82.5%、常规灌水量的75.0%、常规灌水量的62.5%处理,番茄每667 m2产量分别降低3.7%、4.8%、19.3%,番茄裂果率分别降低7.9%、10.5%、10.2%;控水管理可提升番茄口感,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番茄红素含量,但对果形指数、总糖含量以及总酸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新疆温室滴灌番茄适宜灌水量,在新疆农垦科学院科研基地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处理对番茄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番茄株高、茎粗在苗期增长速度较快,随着生育期推进,番茄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阶段,株高、茎粗增长缓慢直至稳定,株高、茎粗总体随着灌水量增大而增大,T4处理最大,T3处理次之,T1处理最小;番茄各生育期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总体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苗期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13:00,而开花结果期与成熟采摘期净光合速率变化为双峰型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及15:00,各生育期气孔导度日变化为双峰型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及15:00;4种灌水量处理的产量大小依次是T3T4T2T1,中高灌水量处理(T3)产量最高,低灌水量处理(T1)最低。综合分析试验结果,中高灌水量处理(T3)下番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与高灌水量处理(T4)无显著差异,并且产量最高,这说明中高灌水量(320m3/667m2)为新疆温室滴灌番茄较为适宜的灌水量。  相似文献   

12.
以渭北地区“烟富6号”/M26/八棱海棠为试材,采用4种不同控水方法,分别为CK(果实生长前期和中期均充分灌溉75%θf,θf为田间持水量)、W1(果实生长前期和中期均轻度亏缺灌溉50%θf)、W2(果实生长前期轻度亏缺灌溉50%θf和生长中期充分灌溉75%θf)、W3(果实生长前期充分灌溉75%θf和生长中期轻度亏缺灌溉50%θf),研究了4种不同控水方法对苹果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探索了控水方式调控苹果水分高效利用效率的机制,以期为该区果农节水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其它3种控水处理的苹果可溶性固形物、果面色度L*和a*、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有所提升,而产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WUE)明显降低。不同控水下的WUE总体趋势表现为CK>W2>W3>W1,而W2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显著高于CK 22.2%。综合比较4种控水方法下的苹果果实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的综合满意度,W2处理综合满意度最高,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W2、CK、W3、W1。  相似文献   

13.
灌水上限对大棚滴灌葡萄土壤水分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碧香无核"葡萄为试材,采用U14(74)均匀设计方法,研究了生育期不同灌水上限和灌水量对葡萄田间土壤水分动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探索吉林地区设施滴灌条件下适宜葡萄各生育期生长的灌水上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在葡萄新梢生长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处理根层(0~20cm)土壤含水量变化较大,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趋于稳定但差别仍较大;处理Ⅴ(灌水量为462.9mm)产量最低(2 333.3kg·hm-2),其余各处理较对照(CK)增产显著,处理Ⅳ(灌水量为755.0mm)增产效果最好,其次为处理Ⅰ(759.0mm),产量分别比CK提高了73.1%和72.0%;不同处理间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处理Ⅴ最高,处理Ⅳ次之;维生素C含量处理Ⅰ最高,处理Ⅳ次之,CK(100%FC)最低。综合分析,处理Ⅳ即萌芽展叶期75%FC、新梢生长期60%FC、果实膨大期85%FC、果实成熟期70%FC时有利于葡萄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负载量对桃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自然开心形树形的金陵黄露桃为试材进行了连续3年的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处理:T1,留果约150个/株;T2,留果约250个/株;T3,留果约300个/株;T4,留果约350个/株,单株重复,每处理重复6次。结果表明:T4处理产量较高,但单果重最低;T1处理产量最低,但单果重最高;T2处理产量相对较低,但单果重相对较高;T3处理产量相对较高,但单果重相对较低。T1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均较高。T2和T3处理果实内在品质均略低于T1处理。负载量对果实着色程度影响不显著。可见,盛果期金陵黄露桃负载量为每株约150个果实时(每667 m2产量约1 300 kg),产量较低,但可生产出较大果个的果实,品质较好;每株250~300个果实时(每667 m2产量2 000~2 400 kg),可保证较高的产量和较大的果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负载量的树体结构、叶绿素、光合指标、果实品质,为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10年生岳阳红/77-34/山定子苹果为试材,高中低产3种负载量作为处理,研究了负载量对树体结构、叶绿素、光合指标、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的树体结构以处理Ⅱ枝芽量1046×103个·hm~(-2)、长中短枝比1∶2.7∶8.4,较合理;叶片叶绿素含量与比叶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绿素含量越高比叶质量相对越大,以处理Ⅱ叶绿素含量最高;处理Ⅱ能明显改善岳阳红的光合性能,显著提高光合速率;处理Ⅱ的果实品质最好,果实硬度、糖、酸适宜,果面光洁度好,易着红色,品质优于其他处理。【结论】负载量中等(193个·株-1)的处理Ⅱ果实内在和外在品质好,有助于树体的营养积累和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16.
以4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设置5个不同灌水量处理,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酿酒葡萄生长指标、光合指标、形态指标、品质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酿酒葡萄株高、新梢长、副梢数表现为增长趋势,灌水量5 250m3·hm~(-2)显著提高了净光合速率和水分有效利用率;同时,适当灌水有助于叶柄养分积累,改善品质,增加含糖量,对产量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当灌水量为6 000m3·hm~(-2)时,酿酒葡萄不会出现明显增产效应,并且对品质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矮砧苹果园优质丰产树体结构和光照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分析北京地区矮砧苹果园优质丰产树体结构和光照状况,【方法】应用树冠立体分区法,调查了高纺锤形矮化中间砧富士(宫藤富士/SH6/八棱海棠,Malus domestica Borkh cv.Red Fuji)优质丰产园树冠内枝(梢)数量和比例、冠层内相对光照强度、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分布特点。【结果】高纺锤形矮化中间砧富士树体高度3.32 m,冠径2.45 m,覆盖率54.44%,树高/行距为0.74,总枝(梢)量7.83×105条.hm-2,短枝(梢)比例为66%,优质短枝(梢)比例为38.4%;树冠内小于30%相对光照强度的树冠体积占整个树冠体积的4.17%;果实产量79.55 t.hm-2,平均单果质量为299.79 g,大于200 g的果实占总产量的97.9%,果实平均着色面积为97.5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60%。【结论】北京地区矮砧苹果园提高幼树期覆盖率、增加树冠上层的枝(梢)数量是充分发挥矮砧富士苹果早果、优质高产潜力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型生长调节剂调环酸钙处理对富士苹果新梢旺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富士苹果合理控旺提供依据。【方法】以生产上常用的控旺剂PBO和清水分别作为对照设置7个试验处理:CK(清水)、T1(100倍PBO)、T2(200倍PBO)、T3(300倍PBO)、T4(100 mg·L-1调环酸钙)、T5(300 mg·L-1调环酸钙)、T6(500 mg·L-1调环酸钙),在新梢旺盛生长期进行喷施,测量不同处理对富士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喷施300 mg·L-1调环酸钙处理的效果最好,新梢生长直径、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面亮度值L*测试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黄蓝色差值b*、色泽饱和度C、色调角h等指标与其他处理相比均差异不显著。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主要测量指标进行了综合排序,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为T5(300 mg·L-1调环酸钙)T3(300倍PBO)T4(100 mg·L-1调环酸钙)T6(500 mg·L-1调环酸钙)T2(200倍PBO)T1(100倍PBO)CK(清水)。【结论】与清水对照处理相比,不同控旺处理的树体和果实综合指标都优于对照,300 mg·L-1调环酸钙处理的综合指标最好,能促进新梢增粗,抑制新梢旺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并能提高果实的光泽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番茄叶面积指数模型结合水分吸收模型计算番茄植株每日需水量的方法,研究不同灌水量(CK,经验型灌水量;W1,模型计算灌水量;W2,低于模型计算15%灌水量;W3,低于模型计算25%灌水量)对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果实横径、光合速率和地上部干质量等随灌水量的减少呈下降趋势;对照的单株产量最高,为4.66kg,分别比W1、W2和W3处理增产4.3%、23.3%和47.9%,但与W1处理差异不显著;适宜降低灌水量可增加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及VC含量,果实品质提高,其中W3处理最优,W1处理次之;W1处理的水分利用率最高,为51.76kg·m-3,分别比对照、W2和W3处理高出10.3%、0.6%和5.9%。在本试验条件下,W1处理在保证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该复合模型适合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水分管理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3年生梨幼树为试材,研究了4种不同灌水处理对梨幼树枝条生长和花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季一次灌水(250m~3/亩)的基础上,减少土壤供水可有效地控制新梢长度和粗度,缓和树势,增加花芽数量。减少土壤供水可使幼树总生长量轻微下降,主干生长减弱,树冠长梢比例下降,中、短梢比例增加,单位主干横截面积上的花芽数明显增加。生长季节控制灌水,可节约灌水量、扩大灌溉面积、并能促使梨幼树早期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