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杧果‘金煌’ב热农1号’的F1代54个单株为材料,对其果实性状进行观测,并对单果质量等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对30个数量性状和描述性状进行了Shannon-Weaver多样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9个数量性状(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侧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果核长度和果核质量)在后代中的遗传符合正态或偏正态分布,变异系数在7.98%~41.73%之间,多样性指数在1.65~2.04之间,遗传传递力在84.74%~117.00%之间,果实大小等性状呈趋中变异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呈超亲遗传趋势。21个描述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0.16~1.48之间。主成分分析发现前10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5.19%,并筛选出单果质量、抗性、果形指数、果皮光滑度、果肉纤维长度、果核表面特征、果实风味、可溶性固形物、胚类型和果肉颜色作为评价杂交后代果实的主要性状。基于观测数据建立了杧果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方法结合田间观察和实际观测结果筛选出8个优异的单株。  相似文献   

2.
‘红玉’ב金冠’苹果杂交后代果实糖酸组分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酸组分在苹果杂交后代中的遗传规律。【方法】以苹果品种‘红玉’与‘金冠’及其杂交后代的实生群体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PLC),测定‘红玉’与‘金冠’及其杂交后代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结果】糖组分含量在‘红玉’与‘金冠’杂交后代中呈正态分布,符合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在亲本与其杂交后代果实中,果糖、葡萄糖、蔗糖是主要糖组分。亲本的果糖与葡萄糖含量比例要低于杂交后代中2者的平均比例。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中果糖、葡萄糖、蔗糖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9.86、15.46、23.02 mg·g~(-1),遗传传递力分别为71.59%、65.56%、182.55%;果糖、葡萄糖的遗传主要是加性效应引起的,蔗糖的遗传除存在加性效应外,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加性效应。果实中酸的主要成分有苹果酸、枸橼酸、琥珀酸和草酸,草酸、琥珀酸、枸橼酸含量都呈不连续变异,苹果酸呈连续变异,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中苹果酸、枸橼酸、琥珀酸、草酸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55、0.04、0.03、0.02 mg·g~(-1),遗传传递力分别为90.09%、57.62%、84.26%、91.57%。【结论】果糖、葡萄糖、蔗糖、苹果酸是由微效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草酸、枸橼酸、琥珀酸可能是由2对主效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并受微效基因影响;分别控制琥珀酸、枸橼酸含量的2对基因间可能存在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杧果是重要的热带水果,有‘热带果王’的美誉。我国的杧果种质资源丰富,杧果种质资源的优劣可以通过果实的糖酸品质性状来进行评价,研究杧果果实中糖酸组分含量及其遗传多样性,对于丰富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148份杧果种质资源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杧果果实的糖酸组成及其含量的多样性。【结果】148份杧果种质资源中柠檬酸含量和抗坏血酸含量与总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蔗糖含量与总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酒石酸、总酸、糖酸比、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是造成不同杧果种质资源之间多样性的主要原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为2.5和5.0处分别按糖组分含量和酸组分含量可将148份种质资源分为四类。【结论】可为杧果种质资源保存和新品种培育提供重要的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金煌1号'杧果为试材,研究双层搭架矮化避雨栽培对其物候期与果实形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矮化避雨栽培可使‘金煌1号'杧果盛花期推迟2~3 d,末花期及果实转色期推迟3~4 d,果实成熟期推迟5~6 d;特级果比率提高17.22%,发病率、裂果率分别降低7.41、1.84百分点,商品果率、优质果率分别提高12.96、10.5百分点;平均单果重提高18.0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2百分点;树冠高度降低33.77%,两性花坐果率提高49.04%,株产、667 m~2产量分别提高29.21%、24.63%。  相似文献   

5.
1选育过程‘热农2号’杧果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于1997年从美国红忙果实生后代群体中选育的优良株系,经多年初级系比观察,发现该品系长势壮旺,成花容易,花期相对较晚,坐果率高。食用风味品质优于当家品种‘紫花杧’,抗炭疽病能力强于大多数红杧品种,且性状稳定,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6.
杧果种质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种质资源圃40份杧果(Mangifera indica L.)种质的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测,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从物理指标(果实形状、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单果质量、果核质量、可食率、果实纤维、果皮颜色)、化学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和维生素C)和感官指标(风味和香气)3个方面对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份杧果种质的果实品质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具有丰富的多样性。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数(H′)在0.94 ~ 1.60之间,主成分分析表明果实品质性状变异的多向性。除可滴定酸和还原糖外,各种质品质特性年度间的差异不显著;一些果实品质性状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金煌’杧果果实发育前期内源激素变化与胚胎败育的关系。结果表明:胚胎败育在坐果后30 d完成,20 ~ 30 d为胚发育的关键时期,胚败育果实与胚正常果实大小差异主要缘于果肉的差异。在果实发育初期,败育胚的IAA、ABA含量高于正常胚,GA3和ZT含量低于正常胚。胚败育果实的果肉中GA3含量低,而ZT含量高于胚正常果实果肉,IAA和ABA的含量在后期也高。胚中高含量的GA3、ZT和低含量的ABA有利于胚正常发育。胚中ZT的下降和ABA的持续增加以及(GA3 + IAA + ZT)/ABA的比值小于其果肉中的比值,是导致胚胎败育的重要因素;在果实发育中,胚胎的败育和胚胎与果肉中(GA3 + IAA + ZT)/ABA均低是导致胚败育果实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杧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对杧果不同生态型、不同胚性、不同果形与果色的38份品种和1个近缘种—扁桃进行了RAPD分析,19个引物在39份种质中共扩增出223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196条,多态性带的百分率为87.89%,表明品种间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基础。利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性系数0.755的水平上将38个品种分成3组,该结果与传统上以胚型为依据进行品种类群划分比较吻合。发现了多个与胚性密切相关和1个与果皮颜色密切相关的RAPD标记,并就部分品种的系谱关系、胚性和果皮颜色的遗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杧果种质资源果实香气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杧果种质资源的香气特点,以28份杧果品种资源成熟果实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果实香气的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杧果品种果实香气组成和含量均存在很大差异,从28个品种中分离出63种香气成分;根据不同类别香气成分的积累量,杧果品种资源可以分为萜烯类、酯类和醛类;24个品种香气成分以单萜烯类和倍半萜烯类为主,3–蒈烯、萜品油烯和α–荜澄茄油烯是含量最高的萜烯类成分;‘Lippens’、‘桂香杧’和‘鹦鹉杧’果肉中积累量最高的香气物质均为酯类,丁酸丁酯、丁酸异戊酯和异戊酸乙酯分别是这3个品种主要的香气成分;‘丰顺无核’果肉中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是6–溴吲哚–3–甲醛,相对含量为33.64%。  相似文献   

10.
 ‘桂热杧3 号’是从‘黄象牙杧’的实生后代选出的杧果新品种,果实外观美、平均单果质 量305 g,肉质细滑、汁多、味蜜甜、芳香,表现质优,结实早,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11.
‘桂热芒4号’是从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杧果新品种。果实卵状椭圆形,汁多,味芳香,蜜甜,肉质细滑,平均单果质量382 g,表现质优,结实早,丰产稳产,成龄树产量26 712 ~ 32 054.4 kg · hm-2。  相似文献   

12.
杧果主要品种遗传多态性的AFLP标记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对国内外31个杧果主要品种进行分类与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筛选出的14对引物组合在31份杧果种质中共扩增出了1 761条带, 其中多态性带的比例为97%。平均每对引物产生125.8条带和121.6条多态性带, 总的多态性带率为97%; 基于AFLP标记, 以0.48的相似系数为阈值, 所有供试 果材料被分为7大组群, 第一组群内以0.52为阈值, 又可分为6组。与形态标记相比, 基于AFLP标记的杧果分类体系更能反映杧果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山东省珍稀地方名产珍珠油杏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其果实的糖酸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珍珠油杏果实含有3种糖组分:果糖、葡萄糖、蔗糖;5种有机酸组分:草酸、苹果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糖组分以蔗糖含量最高,占糖总量的70.53%,  相似文献   

14.
【目的】卵形家族蛋白(ovate family proteins,OFPs)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响应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前期通过杧果成花基因酵母文库筛选,获得了一个MiOFP1基因,为明确其功能,对MiOFP1的表达模式和转基因功能开展了研究。【方法】在本研究中分析了杧果MiOFP1的启动子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MiOFP1在杧果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生长发育期叶片中的表达模式;转化构建好的超量表达载体并侵染拟南芥研究MiOFP1的功能。【结果】四季蜜杧MiOFP1启动子包含激素响应元件:ABA响应元件、GA响应元件、SA响应元件和乙烯响应元件,逆境响应元件:盐响应元件、脱水响应元件、MYC转录因子和MYB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显示,MiOFP1在各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在童期实生树和成年期嫁接树的茎中表达量最高,在成熟果实中表达量最低;嫁接树不同成花发育时期表达分析结果显示,MiOFP1在营养生长期的叶中表达量最高,在成花诱导期和花发育期表达水平较低。转基因功能研究显示,超量表达MiOFP1的拟南芥出现晚花表型,抽薹期叶片中成花抑制基因FLOWERING LO...  相似文献   

15.
对13头杧果食叶性象甲和5头杧果果核象甲Sternochetus mangiferae(Fabricius)mtDNA-COI基因进行序列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杧果象甲mtDNA-COI基因序列长度611~658 bp,平均碱基组成为A 29.78%、T 35. 60%、G 15.93%、C 18.70%,碱基A+T含量显著高于G+C含量,表现出明显的A+T偏好性特点。NJ系统发育树将18份杧果象甲分为2大类群,象甲1-4、1-6与其他象甲亲缘关系较远,组成类群I;其余16份象甲组成类群II。其中象甲1-2与5份杧果果核象甲的遗传分歧最小,结合形态特征鉴定其为杧果切叶象甲Deporaus marginatus Pascoe,它们共同组成亚类群IIa;其余10头象甲聚为亚类群IIb,18份杧果象甲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分歧。研究证实了mtDNA-COI基因多态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杧果象甲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适用于杧果象甲物种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可为进一步开展杧果象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杧果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余贤美  艾呈祥 《果树学报》2007,24(3):329-333
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海南、云南、广西3省的12个杧果野生居群共265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遗传结构进行研究。9个引物共检测到102个位点,其中89个位点为多态位点,占87.25%。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杧果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在物种水平上,He=0.2541,H0=0.3940;在居群水平上,PPL=66.81,He=0.1968,H0=0.3099)。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和AMOVA分析表明,各居群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GST=0.2337,FST=0.2192),可能是由于生境破坏和基因流的障碍(Nm=0.8905)引起。UPGMA聚类分析表明,广西的3个居群(那坡、邕宁、平南)优先与云南的文山居群聚为一支;而云南的永德和版纳居群各自聚为一支。  相似文献   

17.
杧果种质资源果实数量性状评价指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对我国杧果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研究,尽快建立我国数量化、规范化的果种质资源描述系统,2002-2004年,在广东省湛江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种质资源圃内进行了48-57份杧果品种(种质)资源果实的平均单果重、果核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等5项数量性状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以上5个经济性状均存在14%以上的变异系数。可溶性固形物呈正态分布,其他4项指标均呈偏态分布。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单果重、果核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5个数量性状的评价标准,建议将5个数量性状分为1-5个等级,每个级别提出2个参照品种,1个国外品种,1个国内品种。该项研究为我国杧果种质资源描述系统数量化、规范化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桂热杧 3 号’是从‘黄象牙杧’的实生后代选出的杧果新品种,果实外观美、平均单果质量 305 g,肉质细滑、汁多、味蜜甜、芳香,表现质优,结实早,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19.
杧果乙烯受体基因MiETR1b的分离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运合  张智  吴青松 《园艺学报》2015,42(6):1021-1030
以‘紫花杧’杧果(Mangifera indica L.‘Zihua’)子叶切段为材料,采用RT-PCR结合RACE方法得到乙烯受体基因ETR1的cDNA及基因组DNA全长,命名为MiETR1b。该基因cDNA全长2 530 bp,开放读码框为2 220 bp,编码739个氨基酸;其基因组DNA全长4 116 bp,其中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为3 305 bp,含有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及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MiETR1b与MiETR1亲缘关系最近,与CsERS1、DlETR1、TcERS1、PtrETR1有较高的同源性,且具有保守的GAF域和组氨酸激酶域。这些结果表明,MiETR1b为ETR1家族同源基因。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MiETR1b在杧果子叶切段不定根形成过程中在远轴端和近轴端都有表达,其中远轴端0.25 ~ 2 d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吲哚丁酸(IBA)和2,3,5–三碘苯甲酸(TIBA)预处理后分别在1 d和6 h显著下调。另一方面,在培养的初期,即0.5 ~ 1 d,乙烯释放量相对较高,4 d及其以后的乙烯释放量急剧下降,表明杧果子叶切段不定根形成过程中有较多乙烯生成,提示MiETR1b可能参与了不定根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攀育2号杧果是从乳杧实生后代群体中筛选出的杧果新品种。树势强壮,枝条直立。果实椭圆形,果粉厚,肉质滑腻,风味浓甜,纤维极少,口感好,鲜食品质佳。单果质量307.0~369.0 g,可食率79.0%~85.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8.3%~21.7%,总糖含量13.80%~16.96%,总酸含量0.061%~0.576%,维生素C含量13.6~70.3 mg·kg-1,β-胡萝卜素含量5.78×104μg·kg-1。四川攀枝花地区果实发育期120~150 d,中熟,成熟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高接树第2年初结果,大树改接换冠后3~5 a(年)每666.7 m2平均产量为1 384.5 kg。中抗畸形病和细菌性黑斑病。适宜在四川金沙江干热河谷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