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调查含吡丙醚类农药对两广二号的眠性、营茧功能和蚕茧成绩的影响,试验通过给4龄第2 d的蚕和5龄第1 d的蚕分别添食不同浓度的吡丙醚和吡丙·虫螨腈1次,饲养至上蔟结茧,观察两广二号蚕的眠性并调查蚕茧成绩。试验结果表明,两广二号食下吡丙醚类农药,不会发生急性中毒症状,但部分蚕的眠期推迟1 d;食下浓度较高的吡丙醚类农药会导致蚕儿不能上蔟结茧,甚至不能化蛹,食下微量浓度的吡丙醚类农药会导致蚕儿结茧率低、化蛹率低、死笼率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添食壳聚糖对家蚕若干饲养成绩的影响,以家蚕一代杂交种菁松×皓月为试验对象,采用桑叶喷洒壳聚糖溶液的方法,从4龄第2天开始连续添食不同质量浓度的壳聚糖,调查家蚕4龄起蚕死笼率、4龄起蚕结茧率、4龄起蚕虫蛹率、万头收茧量和万头茧层量等。结果表明,4龄第2天开始连续添食壳聚糖,当质量浓度达到1.0 mg/mL时,可以缩短家蚕幼虫的龄期经过、提高4龄起蚕生命率;4龄起蚕虫蛹率比对照提高了1.07个百分点以上,普通茧百分率比对照提高了0.55个百分点以上;茧层率、总收茧量、万头收茧量和万头茧层量等也均优于对照,但是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北方蚕业》2018,(4):5-8
为探讨大田农药吡丙醚对蚕茧生产的影响,进行了低浓度吡丙醚添食试验。结果表明,吡丙醚对家蚕结茧影响较大,5龄第4天添食1.00×10~(-3) mg/L、5.00×10~(-4) mg/L、2.50×10~(-4) mg/L的吡丙醚24 h,对家蚕的结茧有影响,但到5龄第14天能够全部结茧;用1.00×10~(-2) mg/L、1.00×10~(-3) mg/L的吡丙醚,在5龄不同时间分别添食24 h,添食越晚,结茧率越低;从5龄第4天连续添食6.25×10~(-5) mg/L、3.13×10~(-5) mg/L的吡丙醚、从5龄第5天连续添食6.25×10~(-5) mg/L的吡丙醚,均可造成家蚕不结茧。吡丙醚在桑叶上的残效期超过47 d。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桂蚕2号"的亲本8810和8711全龄添食和4-5龄添食,并调查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虫蛹统一生命率、死笼率、良卵数和不良卵率进行对比较。结果显示:全龄添食、4-5龄添食蚕服康1号和蚕用氯霉素各浓度处理(蚕服康1号1000mg/L、蚕服康1号500mg/L、蚕用氯霉素500mg/L)对上述性状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即对"桂蚕2号"的亲本8810和8711无不良影响,可以在其繁育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广西现行蚕品种两广二号进行了蚕用营养饲料的添食试验。结果表明:添食蚕用营养饲料可以显著增加全茧量和茧层率,提高家蚕的生命率。  相似文献   

6.
在5龄蚕第3天起添食500倍、750倍、1000倍、1250倍不同浓度的蚕用蜕皮激素,试验结果表明:对家蚕的结茧率和虫蛹率没有影响;同一天添食不同浓度的试验区5龄经过没有差异。在蚕没有见熟时添食蚕用蜕皮激素,家蚕的5龄经过比对照会缩短16小时左右,蚕茧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会降低,一茧丝长短,解舒率低,净度偏低,丝质下降,蚕茧产、质量下降,养蚕效益降低。但在家蚕见熟5%时给蚕添喂蚕用蜕皮激素一次,浓度为1250倍,对蚕茧产量和质量影响不大,可以促进整批蚕上蔟齐一,节省劳力,便于集中上蔟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桑蚕人工饲料育实用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缪云根  徐俊良 《蚕桑通报》1994,25(2):13-14,12
小蚕人工饲料育,大蚕桑叶育中间试验的情况表明:前期蚕儿生长发育欠齐,发育经过延缓,3龄饷食始转换桑叶育后,生长发育趋于整齐,至4龄时已与全龄桑叶育无明显区别。小蚕人工饲料育较之全龄桑叶育.其张种产茧量、万蚕收茧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茧质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2019年秋蚕期,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开展了室内家蚕粉体配合饲料全龄养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家蚕粉体配合饲料全龄育的蚕4眠蚕体重表现最好,但发育慢、个体小、死笼率高,丝质成绩与对照差距大,1—2龄家蚕粉体配合饲料育、3—5龄桑叶育组的蚕4眠蚕体重、5龄最大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粒茧丝长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但死笼率也高于对照组。综合分析,本次试验受各种因素影响,试验结果与预期存在一定差距,但从家蚕粉体配合饲料养蚕技术层面看,家蚕粉体配合饲料全龄育和小蚕育是可行的,在生产中应用需配套相关养蚕设施和饲养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广西年饲养量最多的家蚕品种两广二号为研究对象,调查其雌雄个体间饲料转化效率。结果表明:两广二号雄蚕个体平均食桑量4龄期为雌蚕的92.26%、5龄期约为雌蚕的94.02%,整个大蚕期雄蚕个体的平均食桑量为雌蚕的93.80%;50kg桑叶产全茧量雄蚕为5.57kg,是雌蚕的87.01%,显著低于雌蚕;50kg桑叶产茧层量雄蚕比雌蚕的高6.78%,说明两广二号品种的雄蚕叶丝转化率略高于雌蚕,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北方蚕业》2020,(秋蚕)
2019年秋蚕期,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开展了室内家蚕粉体配合饲料全龄养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家蚕粉体配合饲料全龄育的蚕4眠蚕体重表现最好,但发育慢、个体小、死笼率高,丝质成绩与对照差距大,1—2龄家蚕粉体配合饲料育、3—5龄桑叶育组的蚕4眠蚕体重、5龄最大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粒茧丝长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但死笼率也高于对照组。综合分析,本次试验受各种因素影响,试验结果与预期存在一定差距,但从家蚕粉体配合饲料养蚕技术层面看,家蚕粉体配合饲料全龄育和小蚕育是可行的,在生产中应用需配套相关养蚕设施和饲养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查明桂蚕5号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以两广二号为对照,采用桑叶粉含量分别为35%和10%的粉体饲料对桂蚕5号进行了人工饲料适应性鉴定,并探讨了桑叶粉含量为38%和40%的粉体饲料1~3龄饲料育4~5龄桑叶育的效果。结果表明,桂蚕5号利用桑叶粉含量10%、35%、38%、40%等4种人工饲料饲育,其收蚁24 h疏毛率、96 h的2龄起蚕率和192 h的3龄起蚕率等指标均不同程度高于两广二号,尤其是用桑叶粉含量10%的食性鉴定饲料及桑叶粉含量38%的小蚕实用饲料饲育时,3龄起蚕率、4龄起蚕率及发育整齐度均明显高于两广二号。采用桑叶粉含量为38%和40%的粉体饲料1~3龄饲料育4~5龄桑叶育时,4龄改为桑叶育之后,桂蚕5号的生长发育加快,4龄眠蚕体质量和熟蚕体质量均超过两广二号,全龄经过比两广二号缩短14 h。全茧量和茧层量明显高于两广二号,茧层率、结茧率与两广二号差异不显著。桂蚕5号综合经济性状优良,可适应1~3龄人工饲料育。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五龄原蚕进行蚕服康1号和蚕用氯霉素的添食试验,比较其对家蚕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五龄蚕期每天添食蚕服康1号和蚕用氯霉素1次,对家蚕的结茧粒数、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经济性状和对照无显著差异,即对家蚕蚕茧性状无不良影响,可以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两广二号正反交对广西地区高温多湿环境的适应程度及正反交对其强健性的影响,本试验在平均温度29℃,相对湿度75%~85%的环境条件下饲养五龄蚕至上蔟结茧,调查两广二号正反交的病死蚕率、同宫茧率、薄皮及死笼茧率、结茧率、0.5 kg茧颗粒数。实验结果表明两广二号正反交薄皮及死笼茧率差异不显著,两广二号正交所得的五龄蚕较反交具有更好的强健性,病死蚕数更小,但同宫茧的表现则是反交好于正交,结茧率、0.5 kg茧颗粒数反之。  相似文献   

14.
“蚕用营养饲料”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用“蚕用营养饲料”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在正常情况下添食5龄蚕,以清水添食为对照,结果表明:添食“蚕用营养饲料”,1.蚕茧产量可以提高8.95~12.33%。2.可以节省桑叶7.93%。3.可以提高茧质。其中,全茧量可以提高2.25~3.85%;茧层量可以提高1.73~5.09%;茧层率平均可以提高1.69%;4.蚕茧生产效率平均可以提高16.04%;茧层生产效率平均可以提高17.75%。5.可以减少蚕病的发生。其中,死笼率可以减少35.48%,虫蛹统一生命率可以提高4.53%。6.5龄经过时间比对照区少6小时,熟蚕体重增加1.87%。  相似文献   

15.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2种桑园常用除草剂草甘膦钾盐水剂和草铵膦水剂对云7A等8个家蚕品种的急性毒性和对云7A等3个家蚕品种的慢性毒性,以清水处理的桑叶为对照。急性毒性测定结果表明:在添食2种除草剂的毒叶后48 h内未造成家蚕直接中毒死亡,在相同的药剂和浓度下不同品种家蚕的中毒程度不同,但中毒症状相似。慢性毒性测定结果显示:草甘膦钾盐水剂处理除了添食148.00 mg/L毒叶的菁松A比对照延迟6 h外,其他处理浓度及品种的龄期经过与对照一样;添食148.00 mg/L毒叶的云7A的全茧量和蛹体质量与对照间差异显著,添食37.00~148.00 mg/L毒叶对菁松A主要产茧性状无显著不良影响,添食148.00 mg/L毒叶的皓月A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蛹体质量与对照间差异显著。草铵膦水剂3种浓度对3龄家蚕的龄期经过无显著不良影响,但会造成4龄、5龄经过延迟,其中云7A添食22.73~90.91 mg/L毒叶的家蚕4龄经过比对照延迟9 h~3 d 23 h,添食22.73~45.46 mg/L毒叶的家蚕5龄经过比对照延迟1 h~2 d;添食90.91 mg/L毒叶的除了菁松A的家蚕能上蔟结茧外,其他2个品种的家蚕均在5龄饷食后逐渐体缩失水而死或发育不良,添食22.73~45.46 mg/L毒叶的3个品种家蚕全茧量、茧层量与对照间差异显著,添食22.73~90.91 mg/L毒叶的菁松A的家蚕茧层率和蛹体质量与对照间差异显著,添食22.73~45.46 mg/L毒叶的皓月A的家蚕蛹体质量与对照间差异显著。2种除草剂对3个家蚕品种的生长发育及经济性状均存在不良影响,建议桑园使用此类除草剂除草时应选在非蚕期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三对家蚕品种在广西秋季饲养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比对两广二号、桂蚕N2和华康2号等三对家蚕品种在广西高温多湿气候条件下的表现,特进行本次试验。在温度28℃~32℃及湿度90%的气候条件下,调查结茧率、公斤茧个数、死笼率和茧层率等4个指标,并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三对品种的公斤茧个数差异不显著;桂蚕N2的结茧率和死笼率表现最好,但茧层率较低;两广二号各方面表现均衡;华康2号的结茧率和死笼率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4~5龄期、5龄期添食不同浓度的丰产增茧素,探讨其对5龄发育经过、熟蚕体重、公斤茧颗数和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5龄添食5%丰产增茧素能明显增加熟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减少公斤茧颗数和5龄发育经过时间。5龄添食2.5%丰产增茧素能明显增加熟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减少公斤茧颗数和5龄发育经过时间。从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考虑,以5龄期添食2.5%丰产增茧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桂蚕N2"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育成的适合我区的抗血液型脓病较强的强健性夏秋用四元杂交桑蚕新品种,2013-2014年示范推广4.5万张,通过两年对"桂蚕N2"一代杂交种繁育生产及农村饲养成绩调查及专家对"桂蚕N2"一代杂交种农村饲养现场测产。结果表明:"桂蚕N2"体质强健,抗高温多湿对血液型脓病具有较高的抵抗性,一代杂交种繁育系数高、丝质稳定等特性。全年不同季节饲养,年平均蚕期发病率"桂蚕N2"比两广二号降低5.45百分点,死笼率比两广二号降低8.79百分点,平均单张(标准张25 000头)产茧量32.93 kg,与现行品种两广二号相比,张种平均增产3.47kg。高温季节饲养,平均蚕期发病率比两广二号降低11.53百分点,平均张种收茧量比两广二号张种增产8.19 kg,死笼率比两广二号降低19.31百分点;在茧丝质量方面上车茧率、解舒率高,高温季节丝质成绩比两广二号稳定。该品种综合经济性状稳定,适宜亚热带蚕区夏秋期应用,可在长江流域夏秋、华南省区全年应用,特别在家蚕血液型脓病多发的蚕区和夏秋期饲养,更能表现出其强健丰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吡虫啉对家蚕的毒性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吡虫啉对蚕的毒性试验表明 :4龄起蚕致死中浓度 (LC50 )为 2 71mg/L ,致死中量 (LD50 )为0 0 3 4 μg/头。 4龄起蚕连续添食吡虫啉水溶液试验表明 :0 0 0 71mg/mL( 1 4× 1 0 4 倍稀释液 )浓度吡虫啉连续添毒对蚕有明显的毒性 ,茧的经济性状也有显著地下降。 0 0 1 2 5mg/mL( 8× 1 0 4 倍稀释液 )吡虫啉连续添毒 1 2h的蚕 ,上蔟率为 86%,死笼茧率为 3 9%,鲜茧茧层率为 2 1 2 %,比对照区低 0 3 %,而持续添毒则表现为全部死亡。此外 ,吡虫啉对家蚕具有触杀和熏蒸毒性  相似文献   

20.
《北方蚕业》2020,(2):30-32
2019年秋蚕期,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对桑蚕品种鲁21×鲁22进行了实验室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孵化良好、发育整齐、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均优于对照品种,但死笼率高,丝质成绩均不如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