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土地整理是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针对当前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及应用需要,本文结合山东省宁阳县伏山土地整理项目,构建了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景观生态效益三大指标组成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根据评价指标对土地整理效益的影响建立模糊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得到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的综合评价结果.研究表明,所建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评价技术方法有效可行.该研究对于定量化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和实践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省商河县龙桑寺镇东高村、西高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运用成分分析法(AHP)、模糊评价法等方法,从经济、社会、生态、景观四方面入手,构建由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和景观效益指标组成的土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龙桑寺镇东高村、西高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该研究对土地开发整理的效益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助于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顺利实施,并有助于达到预期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3.
农村的土地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也逐渐受到重视。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以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丰乐院村等6村的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分析了该地区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构建了含14个指标的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土地整理效益对于提高投资效益和投资决策及区域发展的意义,为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的综合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高安市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从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入手,构建由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和生态效益指标组成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成对比较法等方法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综合效益评价。该研究对土地整理效益的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整理项目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中国土地整理效益分析研究薄弱的状况及应用需要,从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方面对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进行系统的论证,根据实际调研,收集资料以及用特尔斐咨询法逐次确定建立影响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模糊数学的原理最终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以云南省丽江市拉市乡土地整理为例,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所建体系科学合理。该研究对于定量化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和实践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是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的核心组成部分,笔者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方面构建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泰兴市分界乡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开展实证研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项目后效益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泰兴市分界乡土地整理项目综合评价等级为"基本成功",社会效益成功度最高,经济效益次之,生态效益成功度最低,项目建设从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在此基础上,分析该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前土地整理项目开展及后效益评价的建议,以期对我国东部平原区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工作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某土地整理项目为依托,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土地整理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确定各指标分等标准,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该项目进行土地整理项目后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开展土地整理后,过程评价达到了"良好"水平,经济效益评价达到了"优秀"水平,社会效益达到了"良好"水平,生态效益达到了"良好"水平,综合效益达到了"优秀"水平,达到了过程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符合土地整理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对促进土地整理成熟理论体系的形成,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着定量、可操作性的指标选取原则,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尝试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影响因素权重的确定.结合新疆2008年度的8个国家级重点投资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结果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评价标准、定量依据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包括经济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和生态效益评价。以甘肃省民勤县夹河乡及蔡旗乡为例,通过理想值推算法确定土地整理效益各指标实现度分值,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确定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进而建立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科学、合理,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可行,可为该区域内多个项目的对比和其它区域开展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栋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566-9569
以安定区苏家岔流域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为例,从影响土地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3个方面,选定农地单产、人均耕地面积等12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利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调查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前后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及其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经过土地整治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区域局限性、部分不合理性以及生态效益不够突出等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以及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生态涵养型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生态涵养型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实证项目生态效益为合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为中等,综合效益为中等.尽管生态效益权重较大,但不能决定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其原因是生态效益的权重没有超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之和,因此,在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中,不仅要以综合效益评价其效果,而且要充分考虑单项生态效益,才能有效保护和改善土地整治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才能体现生态涵养型的整治目的,为建设生态宜居型的美好乡村创造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于晓梅  高军  李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881-4883,4900
建立了大庆五湖地区土地综合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涵盖了资源、经济、社会、生态效益4个准则层,下设15个二级指标。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专家打分法计算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采用问卷调查法确定15个二级指标的隶属度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模糊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庆五湖地区土地整理在资源、经济、生态和社会方面的综合效益得分73.74,处于中等水平状态。为了提高大庆五湖地区土地整理二期工程的综合效益,提出了建立统一的技术规范、制定出相应的补偿方案、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融资机制以及提高公众参与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中的大安市盐碱地土地整理项目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主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得出研究区土地整理后综合效益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大安市土地整理后综合效益较好;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于研究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与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杨悉廉  齐小燕 《现代农业科技》2009,(22):265-267,272
在对后效影响因素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土地整理项目后效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方面进行指标的定量与定性分析,进行多因素指标评价,并结合成功度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对土地整理项目后效展开评价,并以安徽省寿县安丰塘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进行了后效评价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阜康市滋泥泉子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阜康市滋泥泉子镇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方法]从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方面入手,构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整理提高了项目区的土地综合效益,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效果良好.[结论]整理后项目区各项效益评价分值均在85分以上,达到了"优"的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