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近年来,山西省桃产业迅速发展,种植规模日益增加。但是,由于桃极易犮生裂核,管理不当裂核现象更加严重,极大地影响了桃的商品价值,成为当前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笔者分析了桃裂核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肥城桃果大、味美、为驰名国内外的优良品种。但在栽培中如管理不当,所结桃果往往是大桃少小桃(肥城称作桃奴)多,产量低。因此,在栽培中如何促成大桃,减少桃奴,提高产量,即成为肥城桃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我们曾于新太县园艺场进行了摘心试验,对减少桃奴、增加大桃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属鳞翅目(Lepidoptera)蛀果蛾科(Carposinidae),又称桃蛀果蛾,简称“桃小”,是我国北方果树生产中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食心虫类害虫[1]。当地属天水“花牛”苹果产区,苹果生产在当地占主要地位,桃小食心虫防治是果园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果防治不当虫果率可达75%以上[2]。本文以果园实际生产管理的经验为基础,结合相关报道,并通过对桃小食心虫常规防治技术的分析,探索有效、简便、易行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我市 1999~ 2 0 0 2年 ,桃设施栽培面积增长12 0 % ,而价格却下降 10 %。各地栽培技术水平也不齐 ,通过在调查中发现问题总结如下。1 设施桃栽培管理技术存在问题1 1 设施桃的需冷量不足 落叶果树只有满足低温需求量才能顺利完成自然休眠 ,如果低温需求量不足 ,必然引起发育障碍 ,即使条件适宜 ,也不能适期萌发或萌发不整齐 ,引起花器官畸形或严重败育。在生产栽培中往往对桃需冷量估计不准 ,扣棚升温时期不当 ,而导致低产或绝收。1 2 温度调控不当 满城某地 ,从扣棚至开花 30~35天 ,升温时间短 ,或温度高而导致桃无花粉或花粉极少 ,…  相似文献   

5.
桃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近几年来,辽南桃树老区病虫害发生较重,由于防治方法不当,效果不佳,给生产造成一定损失。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就几个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桃设施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桃设施栽培发展很快,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由于起步较晚,缺乏相应的栽培理论及配套技术,限制了生产发展。本文针对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和有关报道,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及对策,以期对方兴未艾的桃设施栽培者有所帮助。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品种选择不当 目前各地设施栽培桃品种各异,多数品种未经栽培试验筛选。由于不同品种在设施栽培表现不同,如选择不通宜设施栽培的品种,必然增加栽培管理难度,产量低、效益差,甚至造成栽培失败。据我们对早红珠、早红  相似文献   

7.
嫁接桃树常用的砧木有毛桃、山桃和“家桃”(即嫁接后的品种桃之核所生出的桃苗)。这3种砧木哪一种好?用事实可以作出回答。本县地处黄河故道中段,2003年夏秋之交发生了40年来从未有过的洪涝灾害,雨量计达600多mm。很多果园多日积水,桃、李、杏等果树淹死、渍死很多,有的全园死光,损失惨重。洪涝灾害致使桃、李大面积死亡,除园址选择不当、平地栽桃没有预先起垄、扶埂外,砧木的选用不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山桃或家桃这2种桃砧,抗涝、抗渍的能力都很差,丰产性能也不好,远不及毛桃砧木。本村后张王庄一果农,去年春天栽下一块有2个品种的1334m…  相似文献   

8.
一、目的和依据桃小食心虫为我省苹果、梨、山楂、枣等果树的重要害虫,各地发生代数不同且为害时期较长,这就给防治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而,常因防治不当,蔓延成灾,造成生产损失。为明确桃小食心虫在不同寄主上发生的代数、其为害习性以及树种间有无相互交替发生为害的趋向,因此进行有关桃小食心虫生物学特性方面的研究。为制订测报方法、指导田间适期防治和为生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全国及河北省桃的生产状况 ,分析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市场趋势和发展前景 ,进而提出了调整结构、发展绿色食品桃和设施栽培桃、注重市场开发和现代化栽培技术应用的桃生产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正>桃树细长主干形是一种高光效、省工、高产树形,在内黄县桃树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该树形,内黄县的桃树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推广时出现一些问题,现结合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将细长主干形桃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策。1整形中存在的问题1.1主干管理不当原因:(1)主干东倒西歪(图1)。经调查一是栽植时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桃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2011年山东省桃生产的特点,指出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康发展桃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芽萌动期喷药防治桃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是桃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普遍,为害严重,防治不当常造成大量落叶,影响树势及果实的产量和质量.生产上果农在展叶开花后喷药防治此虫,每年喷3、4次药仍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芽萌动期喷药杀灭越冬卵孵化的若虫对控制桃蚜为害的效果怎样呢?1990年、1991年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桃穿孔病是桃树上最常见的叶部病害。该病包括细菌穿孔、霉斑穿孔和褐斑穿孔三种。其中以细菌性穿孔最为常见,并广泛分布于全国各桃产区。桃树感染此病可造成大量叶片穿孔脱落,枝梢枯死,严重削弱树势,影响花芽分化,造成巨大损失。三种穿孔病除危害桃外,还危害李、杏、樱桃等核果类果树。近年来,该病发生逐年加重,防治不当造成早期落叶,同时危害桃果,失去商品价值,给桃树的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农村改革步伐的加快,尤其是土地流转政策的逐步实施,更多人把目光投向了农村,承包流转土地发展农业生产,种地逐渐成为时髦行业。有了地发展什么成了很多人面临的选择。笔者最近经常接到咨询发展什么果树还有前景的问题。很多人把目标锁定在了桃树上,认为种植桃树见效快,见效快的树种大家都愿意发展,但选择不当一哄而上就会很快出现烂市的情况。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给大家推荐几个优良的桃品种供发展选  相似文献   

15.
褐斑穿孔病是桃(李)三大穿孔病之一,属真菌性病害,既侵染桃,更危害李。李树褐斑穿孔病过去在洛江区零星发生,危害不大。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管理不当和果农一直来对该病的发生和防治了解甚少,导  相似文献   

16.
李树褐斑穿孔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斑穿孔病是桃(李)三大穿孔病之一,属真菌性病害,既侵染桃,更危害李。李树褐斑穿孔病过去在泉州市洛江区零星发生,危害不大。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管理不当和果农一直来对该病的发生和防治了解  相似文献   

17.
王田利 《果农之友》2023,(6):23-25+52
<正>近年来,随着化学物品在桃生产中的大量使用及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桃生产中有害物质的累积量增加,桃食用安全性的担忧持续发酵,桃的食用安全性受到高度关注。随着桃果种植面积的扩大、产品供给量的增加,桃果卖难现象反复重演,给果农和产区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提高桃食用安全性已成为桃生产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这种背景下,桃的有机生产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法国桃生产情况,导致近10年来法国桃栽培面积和产量下降的原因和主要桃育种机构、各自的研究重点以及取得的成效。重点介绍了桃抗性育种研究,以期为我国今后的桃抗性育种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桃树早衰的原因较多,根据生产实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并针对性提出预防措施。一是砧木选择不当。许多果农为减少成本,所栽的桃苗是采用自育的实生苗,这种苗木抗性弱,适应性差,易感病,从而导致早衰。因此,要严把苗木关,用山桃做砧木,以培育出合格的嫁接壮苗。  相似文献   

20.
桃,在德州市水果生产中地位突出,2019年全市桃面积2533 hm2,产量4.87万t,仅次于小枣和苹果,位列第三。在实际生产中,桃园的栽培管理还处于较低水平。主要问题,一是浇水以大水漫灌为主,用水量大,且不均匀,容易造成浇水不足或局部积水成涝;二是施肥不科学,化肥过多,有机肥少,氮肥过多,钾、钙、铁、锌等元素常被忽视,影响树体发育;三是只重视冬剪而忽视夏剪,枝叶过多,造成郁闭,冠内通风透光不良,影响果实着色及花芽分化;四是病虫害防治不当,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用药频繁,防治效果不理想,果实农药残留超标,且造成环境污染,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因此,推广应用先进栽培技术,提高全市桃综合品质和效益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