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指出了城市的水污染及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已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严峻挑战,雨水的资源化利用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介绍了国内外雨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分析了雨水资源化收集处理利用方式,并提出了对我国一些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剧及城市不透水面积的增加,中国许多城市正面临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以及水资源短缺问题。随着《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发布,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被推上日程,如何合理利用雨水资源便显得尤为重要。英美澳3国雨水管理措施已基本完善并初见成效。文中介绍美英澳3国的雨水管理措施,分析雨水管理工程措施及非工程措施产生的原因及地域性差异,例举部分雨水管理措施的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可行性及其意义,并对城市道路、居住小区、屋面等建筑场所的雨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工程案例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开展雨水资源化利用,可有效增加雨水下渗量,对补给地下水、减轻城市排水压力及改善小区环境等具有重要的社会、环境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杜巍  金进峰 《绿色科技》2013,(6):155-157
结合武汉市的水资源特点,分析了在城市洪涝灾害的治理中,适当地引入低影响开发雨洪管理的新理念,并结合源头治理和雨水资源化这一核心思想,提出了若干条建议,为解决城市雨洪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城市化使地表不透水面积增加,加之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出现极端降雨事件增加,而我国城市的排水设计标准普遍偏低,部分地区排水管网老化,遇暴雨时城市内涝灾害严重。针对上述问题,基于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对城市排水设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通过采取透水性材料铺装硬化路面、建设蓄水设施贮存雨水、利用绿地植被滞留降水等措施,以改善城市水循环系统,提高降水下渗率,降低洪峰流量,并有效防洪排涝,提升雨水资源化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短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就当前国内在城市雨水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探索雨水资源化在景观建设中的应用途径。首先介绍了发达国家的常用雨水处理方式,然后回顾我国雨水利用的现状,着重介绍和分析雨水资源化在景观应用中的基本途径和常见形式,以期对未来雨水资源化的景观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昆明城市现有屋顶花园进行调查分析,根据生态节能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形成可再生能源、雨水利用、绿色材料、节能、生态景观等集成的生态节能技术.从荷载设计、建造与节材、节能与绿色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等方面入手,将生态节能技术与屋顶花园设计有机结合,开展了屋顶花园生态节能设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全世界都在积极地探索新途径以获取足够的淡水资源,其中污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之一。现介绍污水回用技术在昆明市的发展情况,提出污水回用技术在昆明尚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介绍昆明市呈贡新区的降雨情况、雨水利用条件以及当前雨水利用规划的现状。阐述了屋顶雨水收集、就地滞留池、下凹式绿地、敞开式地面排水系统与人工生态湿地、透水性铺装等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措施以及雨水利用与景观体系规划。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及绿色建筑的标准要求,结合变电站的特点和建造实际,对变电站的场地雨水设计进行了优化,提出了透水铺装、雨水调蓄、雨水净化等适用于变电站的绿色雨水技术。其中透水铺装用于操作地坪和人行通道,调蓄池可独立设置或结合雨水泵站设置,管网末端设置雨水调蓄池及雨水净化集成装置。整站采用雨水渗排调蓄系统:雨水自然入渗、有组织收集、雨水调蓄和雨水净化相结合。满足了海绵城市对雨水利用生态化、资源化的要求,也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  相似文献   

11.
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是黄土高原经济落后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雨水资源化是解决或减缓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的有效途径。将雨水利用的方式归纳为雨水就地拦蓄利用、覆盖抑制蒸发、雨水富集叠加异地利用3种方式。分析了雨水资源化对水文环境和土壤环境的影响。不同的雨水利用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和控制水文过程,改善流域的水质,减少土壤的非点源污染,提高土壤的质量,提高土壤的含水率;而人工林草植被不同程度地减少了土壤含水率,覆盖措施可以延长水在土壤水库中的集蓄时间。  相似文献   

12.
雨水是城市中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水资源,雨水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作者介绍了城市绿地对雨水的渗透利用、储存利用、雨水的综合利用等利用途径;提出了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公园雨水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水资源短缺问题,如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以城市公园雨水利用为研究中心,对雨水利用的现实意义及原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公园雨水利用的途径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水资源短缺问题,如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以城市公园雨水利用为研究中心,对雨水利用的现实意义及原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公园雨水利用的途径及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部分城市的硬质铺装面积增多,生态绿地面积减少,造成平时缺水、雨季内涝的现象。而西北地区由于水资源短缺,因此将有限的雨水进行收集与利用,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城市发展服务。本文主要就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等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海绵城市"理念是基于可持续建设的思想诞生的,在处理城市雨水问题中有着极大的优越性,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综合使用,实现雨水的高效、科学运行,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但"海绵城市"理念现如今在市政道路景观设计中还存在不足之处。通过运用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结合A大道位于R市"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景观设计内容,建议采用"透水铺装+生物滞留带"技术路线,统筹考虑道路的功能性质、人车安全和生态发展,力求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园林绿地生态景观的建设离不开水资源,利用绿地系统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利用,对于水资源缺乏城市开展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城市绿地系统中雨水的收集与利用进行了简要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过度开采、地面水资源污染以及不合理建设引起的雨水资源浪费,造成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据相关调查,我国近50%的城市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雨水是天然水资源,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浪费,是大势所趋。一般情况下,雨水的水质与所在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福建林业科技》2015,(1):177-182
以哈尔滨市"颐源庭院"居住区景观设计为例,从雨水资源潜力分析、居住区雨水资源直接、间接利用景观途径3个方面详述了居住区景观与雨水资源化的整合设计策略。结果表明:颐源庭院5—10月可回收利用的雨水总量为14023.55m3、总消耗用水量为20129.54 m3,收集回用雨水量能够满足该居住区的部分用水;通过构建"雨水花园"及"花坛雨水收集利用模式",颐源庭院居住区可分别收集道路、绿地雨水资源7786.08 m3,屋顶雨水资源6985.03 m3。在居住区雨水资源化的同时打造出丰富的居住区景观,可为城市居住区雨水资源管理与景观的整合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陈东旭 《林业科技情报》2019,(2):128-129,137
市政道路工程关系到城市各地区的经济交流和人们的日常出行,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形象的体现,基于市政道路工程的重要性,对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很高,而且市政道路工程投入使用后对我国交通运输和人们出行的安全影响很大。目前我国市政道路施工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同时影响因素很多,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就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对此,结合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