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明确无纺布育苗袋空气修根对容器苗生长及根系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推广水曲柳网袋容器育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曲柳1年生无纺布袋容器苗和塑料育苗盘容器苗为对象,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根系解剖结构特征,同时观察苗木的苗高、地茎、叶面积、各营养器官生物量及养分含量差异,分析空气修根对苗木生长和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无纺布袋容器苗苗高、高径比、叶面积和质量指数均显著优于育苗盘的容器苗(P0.05),单株生物量、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比育苗盘的容器苗高6.98%,12.09%和10.3%(P0.05),根系的比根长、表面积和根尖数也分别比育苗盘容器苗高14.56%,32.9%和11.18%(P0.05),直径大于0.5 mm侧根数显著高于育苗盘(P0.05);无纺布袋容器边缘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发生大面积死亡,塑料育苗盘容器苗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仍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无纺布袋容器苗一级根成熟区萌生侧根数比育苗盘容器苗多35%(P0.05)。【结论】空气修根显著抑制水曲柳无纺布袋容器苗根尖分区细胞的分裂,促进了成熟区侧根的生成,增加了侧根数量和根系生物量,促进了苗高、叶面积生长,提高植物生物量及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氮肥施用量或容器深度可有效调控苗木质量,本研究同时采用2种措施培育容器苗,探讨2种措施对苗木质量提升的叠加效应,为丰富苗木质量调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栓皮栎容器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2个施肥水平(100 mg N·株~(-1))及2个容器深度(25,36 cm),通过测定第1年生长季末栓皮栎苗高、地径、生物量、养分浓度以及不同径级根系体积、表面积、长度。【结果】施氮肥与容器长度交互效应对根氮浓度和中等径级根系(2~3 mm)的根体积、表面积显著,25 mg N-36 cm组合有利于中等根系径级生长,100 mg N-36 cm组合有利于根系氮浓度提高,这表明交互效应对地下部分的影响大于地上,2种措施交互作用通过影响根系来调控苗木质量。主效应表明,充足施肥量有利于地径生长、根氮和钾浓度提高;容器长度对根系结构的影响较施氮量显著,深容器可促进根系径级为3~4 mm的根系发育,否则造成窝根;长容器可促进苗高生长、茎生物量积累以及茎氮浓度提高。【结论】苗木生长、养分、根系结构对施氮量与容器深度的交互效应与主效应响应规律证实2种措施相结合调控苗木质量的必要性。主根发达树种栓皮栎容器苗最佳组合为100 mg N和36 cm深的容器。  相似文献   

3.
氮素指数施肥对落羽杉苗木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6年4月1日开始,在浙江省桐乡市以1年生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苗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方法,设常规施肥(CF)和指数施肥(EF1,EF2,EF3,EF4)5种处理,共施氮5次,纯氮总用量分别为5.0,1.0,3.0,5.0,8.0 g·株-1。生长结束后,利用全收获法测定落羽杉的株高、地径、生物量及养分含量。结果表明,EF3的苗高和EF2的地径显著高于CF(P0.05),与CF相比,EF2地上部、地下部和总生物量显著增加了42.9%,44.3%和43.5%(P0.05);与CF比较,EF地下部氮积累量显著增加了37.5%~86.6%,EF1,EF2,EF3地上部氮和钾积累量显著高于CF(P0.05);EF磷积累量和地下部钾积累量均显著高于CF(P0.05)。氮素指数施肥显著提高了落羽杉幼苗生长,施氮量为3.0 g·株-1的指数施肥是落羽杉苗木温室培育的适宜方法。探讨氮素指数施肥对落羽杉幼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为落羽杉苗木培育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大叶栎容器苗育苗期的施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叶栎容器苗的育苗期进行了氮、磷、钾3种元素不同配比的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配比处理对其苗木生长量、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生物量以及苗木质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施肥处理的大叶栎容器苗苗木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氮、磷、钾3种元素的平衡施用对大叶栎容器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为最优施肥配比,经过4次施肥后苗木的苗高、地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分别是不施肥(对照)的205.2%、122.7%、375.3%、148.3%、240.7%、124.7%。  相似文献   

5.
不同容器类型及施肥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容器类型、基质施复合肥比例和施缓释肥时间的不同水平及其组合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以弥渡县云南松种子园的种子为材料,采用L_9(3~4)正交设计开展苗木培育试验,测定苗木的生长量指标。结果表明,苗龄127d时,不同处理组合(含对照)苗木的平均地径0.80~1.43mm、苗高2.9~8.3cm、冠长1.1~5.7cm、主根长8.1~17.8cm、一级侧根长2.6~7.2cm和一级侧根数9.1~20.3条/株,处理组合间以上指标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影响苗木地径生长的主导因子是基质施复合肥比例(质量比),基质施0.2%的复合肥可促进苗木地径生长;容器类型是影响苗高、冠长、主根长和一级侧根长的主导因子,白色塑料容器极显著地促进苗木的主根和一级侧根伸长(P0.01);一级侧根数则主要受施缓释肥时间的影响。一级侧根发育协调苗高共同生长,根系伸长则与苗高生长存在养分竞争关系。施复合肥0.4%的基质置入无纺布容器中于苗龄35d时再施缓释肥(1g/容器)的处理组合,有益于苗高和冠长生长,此处理组合可应用于相同气候和基质的云南松苗木培育生产实践中。容器选择结合施肥可消除云南松蹲苗现象,促进其苗木生长,缩短云南松壮苗的培育期。  相似文献   

6.
闽楠轻基质育苗容器规格与分级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闽楠优质轻基质容器苗培育方案,开展轻基质育苗容器规格和苗期分级培育对闽楠1 a生容器苗生长和苗木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基质配比和缓释肥加载量相同的情况下,闽楠容器苗的地径和苗高生长随着容器规格的增大显著加快,采用4.5 cm×10.0 cm规格的轻基质容器可满足1 a生闽楠容器苗生长需求,既提高优质苗出圃率,又利于降低育苗成本;苗期分级分隔培育试验则发现,分级分隔与否虽对平均苗高影响不明显,但分级分隔培育使苗高生长更加均匀整齐,显著促进苗木侧须根和地径生长,提高了1 a生闽楠苗木质量,大幅度提高合格苗出圃率和Ⅰ级苗率,分别达79.01%和50.62%。  相似文献   

7.
云南热区印度紫檀容器育苗基质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出珍贵红木树种印度紫檀在云南热区适宜的容器育苗基质,以咖啡壳、蔗渣、牛粪、火烧土及森林土等当地易于取得的材料为试验对象,配制成6种不同的育苗基质,开展了不同育苗基质对印度紫檀容器苗各生长指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育苗基质对印度紫檀幼苗的苗高、地径、叶片数量、根系生长以及鲜质量积累等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咖啡壳+牛粪基质培育的苗木表现最好,平均苗高、地径、叶片数量、主根长、单株鲜质量比传统纯森林土基质分别高138.46%,44.86%,272.48%,94.91%和557.42%,是较为理想的育苗基质,可用其取代传统的纯森林土基质,在云南热区印度紫檀苗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对银杏幼苗养分吸收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N、P、K不同配比对银杏幼苗养分吸收、叶绿素含量及苗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氮时,阻碍苗木体内叶绿素的合成,不利于苗木生长,氮素过量时,会阻碍苗木根部对营养液中养分的吸收,但能增加苗木体内的叶绿素含量;缺磷时,苗木对养分的吸收降低,体内叶绿素含量低,磷的增加能促进苗木根系对营养液中养分的吸收,增加苗木体内的叶绿素含量.钾的缺乏及过量都不利于银杏苗木叶绿素的合成,钾的增加能够促进苗木对养分的吸收.不同处理苗高相对生长率虽有差异,但并不显著,与对照相比,处理5(N5P1K1)苗高的相对生长率最大(57.09%).  相似文献   

9.
《林业资源管理》2017,(2):139-142
以同批文冠果种子6种不同育苗技术来研究其对1a生苗木造林后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苗方式对1a生文冠果苗木造林后的成活率、苗高和地径影响均为极显著,且三者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PM容器苗成活率(87.00%)显著高于裸根苗(30.00%),而苗高(50.73cm)、地径(7.96mm)显著高于无纺布容器苗和裸根苗;GGR处理裸根苗效果显著,成活率提高110.43%,苗高提高95.56%。  相似文献   

10.
施肥对赣无系列油茶叶片SPAD值及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年生赣无系列油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施鸡粪、复合肥、生物有机肥、油茶专用肥,不施肥对照(cK)5个处理,分别对春梢进行调查并采叶片样品进行分析,通过研究比较4种肥料对赣无油茶春季叶片叶绿度sPAD值、叶片养分及干物质积累量差异,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赣无油茶品系丰产栽培、科学施肥及氮素丰缺指标测定优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氮对油茶春季叶片sPAD值贡献率最高,钾对叶片干物质积累贡献率最高;(2)施油荼专用肥叶片叶绿度SPAD值和叶片干物质含量最高;(3)不施肥叶片养分含钾量最高,施有机肥叶片含磷最高,施复合肥叶片含氮磷钾都最低.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保水剂对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最佳使用量,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5个梯度的保水剂浓度[0(CK)、0.10%、0.20%、0.30%、0.40%]对千里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适宜浓度的保水剂可提高千里光种子发芽率,最佳保水剂浓度为0.30%,较对照提高了7.62%。添加保水剂可以提升千里光幼苗生物量、株高与根系长度,株高随保水剂浓度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根系长度随保水剂浓度增加而增加,在0.40%浓度处理达到最大值。在采用千里光进行绿化时建议加入浓度为0.30%的保水剂,有利于提高其成活率及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保水剂在桉树栽植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含量的保水剂(浓度分别为0.05%、0.1%、0.2%)进行桉树栽植试验,分别测定苗木成活率、基质含水率及苗木的生长量。结果表明:使用保水剂的苗木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实验,各处理对苗木成活率的影响高度显著,保水剂含量0.1%的处理能得到较高的成活率及生长量。由于保水剂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必须有水可保,试验后未再补水,因此基质含水率变化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3.
Super-absorbent polymer (SAP) is a widely studied cross-linked hydrophilic polymer used as water absorbent material. However,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concerning the effects of SAPs on the growth and nutrient accumulation in forest container seedlings.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SAP applied with or without fertilizer on the dry matter and nutrient uptake of Pinus pinaster container seedlings. SAP addition with fertilizer increased dry matter along with increased seedling emergence time. However, no effect was found without fertilizer. Compared with fertilizer only, rapid accumulation time of nitrogen (N) and potassium (K) was 7 days longer resulting from SAP addition. The maximum daily N and K accumulations in the fertilized seedlings increased by 9.31 and 10.44 %, respectively, whereas those of the unfertilized seedling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SAP addition had little effect on phosphorous (P) uptake, except for an increase in the maximum daily P accumulation under fertilized conditions. The shoot and root of P. pinaster with SAP had 8.61 and 13.70 % higher yields, respectively, than those that received fertilizer only. Compared with fertilizer only, SAP addition with fertilizer increased the N and K contents by 7.15 and 10.04 %,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 P content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Under fertilized conditions, N, P, and K uptake increased by 17.17, 10.13, and 20.33 %, respectively, from SAP addition. Hence, SAP could be used as a nutrient absorption enhancer (mainly N and K) in forest container seedlings, aside from being a water absorbent material.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浓度CuSO4对翠菊从播种到开花之前的地上、下部分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用过CuSO4溶液的翠菊生长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CuSO4溶液间接地促进了新叶的萌发,提高了翠菊发育的速度,施用过CuSO4溶液的翠菊根系质量有明显的增加,盘根现象减轻,同时侧根数量的增加,地上部分生长加速,器官体积比对照体积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是我国珍贵树种,它不仅材质优良,且用途广泛,经济价值较高。本试验通过比较不同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对榉树容器苗营养累积的影响,筛选出最有利于榉树容器苗营养积累的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为榉树容器苗的高效培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试验设置了两个因素即不同配比的苗圃土、农林废弃物(主要成分为农作物秸秆)、珍珠岩组成的基质,以及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容器。通过对不同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影响下榉树容器苗的生物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浓度、蛋白质浓度、全碳、全氮等矿质元素浓度等指标的测定分析,揭示基质配比、容器规格以及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对榉树容器苗营养积累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如下:在生物量方面,基质M2(90%农林废弃物+10%珍珠岩)最有利于榉树容器苗生物量(111.19 g)的积累,基质M3(45%苗圃土+45%农林废弃物+10%珍珠岩)、M5(25%苗圃土+65%农林废弃物+10%珍珠岩)次之;容器C1(30 cm×30 cm的黑色塑料控根容器)最有利于榉树容器苗生物量(148.20 g)的积累,容器C2(20 cm×30 cm的黑色塑料控根容器)次之。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浓度方面,基质M1(90%苗圃土+10%珍珠岩)、M2处理下的榉树容器苗中可溶性糖等指标浓度较高;容器C1处理下的可溶性糖(88.029 mg/g)等指标浓度最高,C2次之。在蛋白质浓度方面,基质M5处理下的榉树容器苗中蛋白质浓度(2.59 mg/g)最高,M1、M2、M3次之;容器C1处理下的蛋白质浓度(2.77 mg/g)最高,C2、C4(20 cm×20 cm的普通无纺布容器)次之。在矿质元素方面,基质M2和M5处理下榉树容器苗中全碳等指标浓度较高;容器C1处理下的全碳等指标浓度(9.18 mg/g)最高,C2次之。【结论】综上所述,基质M2(90%农林废弃物+10%珍珠岩)和容器C2(20 cm×30 cm的黑色塑料控根容器)的组合,最适合榉树容器苗的营养积累。  相似文献   

16.
利用经发酵消毒后的黑木耳和香菇菌棒废弃物,设计与泥炭、谷壳的不同配比基质处理,研究其对红豆树、木荷和黄连木3种容器苗生长和芽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对废菌棒复合基质的生长反应显著,其芽苗移栽成活差异也很大;当废菌棒量不超过20%、谷壳不低于40%时其容器苗生长量和芽苗移栽成活率较好,接近于生产上常用的60%泥炭+40%谷壳的对照配比基质处理,其中20%废黑木耳菌棒+40%泥炭+40%谷壳为最佳的基质配方,20%废香菇菌棒+40%泥炭+40%谷壳和40%废黑木耳菌棒+30%泥炭+30%谷壳次之;随着配比基质中废菌棒量的增多和谷壳量的减少,3树种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生长和芽苗上袋成活率呈明显的降低趋势;比较分析表明,配比废黑木耳菌棒的复合基质其容器育苗效果优于配比废香菇菌棒的基质处理,这主要是由于香菇菌棒颗粒小而易吸水,透水透气性差的缘故。  相似文献   

17.
容器苗指数施肥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容器苗作为主要的造林材料广泛用于林地更新和荒山的植被恢复, 但其造林成活率及生长表现常受杂草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指数施肥作为一种新型的容器苗培育方式, 将施肥量与植物指数生长期间的需肥量紧密结合, 并通过营养载荷在幼苗体内建立营养库, 从而降低了幼苗对种植地营养水平的依赖, 有利于提高幼苗的造林成活率。文中介绍了指数施肥的原理, 及其对苗期和种植后幼苗生长的影响, 旨在为容器苗指数施肥在我国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高龙 《山西林业科技》2020,49(1):6-8,27
通过未脱袋去除容器底部、脱袋保留土球、脱袋抖落土球和未脱袋4种栽植方式进行容器苗造林,研究白蜡在晋北地区脱袋造林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晋北地区,脱袋与不脱袋造林对白蜡株高与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但脱袋后白蜡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物量显著提高,根系生长更好。容器袋限制侧根生长,脱袋面积越大,侧根发育越好;保留土球(基质)能够提升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联系,促进根系发育,提高苗木抗逆性。因此,在晋北地区种植白蜡宜采用脱袋保留土球的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科学有效的开发利用攀西地区麻疯树资源,以287株麻疯树良种母树为材料,分别设置保水剂S、L、M和(1)共4个处理,以筛选产穗量最高的剂型。在母树萌发穗条数量上保水剂L、M处理与其它处理有显著的差异性;在母树生长量上保水剂L、(1)、M、L处理与对照有显著的差异性。施用保水剂M、L、(1)和S的母树平均萌发穗条数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33.2%、110.1%、105.3%和103.0%。施用保水剂M、L、(1)和S的母树平均新梢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6.5 cm、10.5 cm、8.9 cm和10.9 cm;保水剂处理母树的有效穗条数依次为M(1)LS。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以辐射松木粉羧甲基衍生物作为原料,接枝丙烯酸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技术。对辐射松木粉化学成分与羧甲基化物取代度、水溶性及丙烯酸中和度、用量、引发剂用量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合成条件:单体中和度60%,单体用量8mL/g羧甲基衍生物,引发剂用量0.04g/g羧甲基衍生物,并采用红外吸收光谱表征产物。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合成的高吸水树脂吸水率高达635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