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小麦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在我国、贵州省、遵义市均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作物,提高遵义市小麦的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遵义市小麦常年种植面积16万hm2左右,单产水平低,1996~1998年平均单产仅1954.05kg/hm2.为了进一步挖掘遵义市小麦增产潜力,探索小麦实现高产、再高产的途径和技术措施,推动小麦生产的持续发展,1998~2001年,遵义市土肥站组织实施<万亩吨粮土综合配套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项目,在遵义市中海拔区的仁怀市、遵义县、红花岗区实施小麦规范化高产栽培2264.62hm2,由于普及推广"小麦综合配套集成增产技术",获得了平均产量3052.5kg/hm2的好收成.现根据3年大面积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实施结果,总结制定出小麦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供各地进行小麦高产栽培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杂交玉米新品种高瑞171产量与栽培密度及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的数学模型.对高瑞171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栽培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提出了高瑞171获得9 558 kg/hm2以上产量的栽培密度及N、P 、K肥施用量的优化组合方案:即栽培密度41 768~44 395株/hm2,施氮量193.34~24939 kg/hm2,施磷量128.90~179.79 kg/hm2,施钾量92.9~131.09kg/hm2.其目的是为发挥该品种最大的增产潜力、为加速大面积推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2016年度永城市玉米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玉米高产创建面积666.7 hm2,平均产量9 483.75 kg/hm2,增产15.5%。本文介绍了项目实施方法,具体包括主攻技术难点、落实关键措施、及时发放物资、做好试验示范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玉米高效生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灌水和施氮对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垄膜沟灌玉米产量的影响,通过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灌溉定额下垄膜沟灌玉米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果,结果表明,施氮、灌水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均有重要影响。灌溉定额从3 600 m3/hm2增加到4 500 m3/hm2和在0~300 kg/hm2范围内增施氮肥,玉米穗粒数、千粒重增加、增产显著。增加灌水和减少施氮,玉米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其中施N 300 kg/hm2、灌水定额为4 500 m3/hm2处理的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高,与最高产量处理施N 300 kg/hm2、灌水定额为5 400 m3/hm2相比,仅减产0.17%,减产差异不显著,且水分利用效率较施N 300 kg/hm2、灌水定额为5 400 m3/hm2处理提高了11.45%,节水900 m3/hm2。在河西走廊垄膜沟灌栽培条件下,可选择施N 300 kg/hm2和灌水4 500 m3/hm2为玉米的适宜氮肥用量和灌溉定额。玉米获得15 000 kg/hm2以上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180~390 kg/hm2,灌溉定额3 720~5 100 m3/hm2。  相似文献   

5.
岑天江 《农技服务》2013,30(2):105-106,113
为全面提高保基乡水稻生产技术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为保证粮食安全提供技术储备,2006~2012年在保基乡陆家寨村开展杂交水稻金优63的高产栽培集成技术的应用示范。结果表明:示范项目区0.67 hm2,平均单产达8 947.5 kg/hm2,比对照区增长1 495.5kg/hm2,增长20.1%,项目的实施发挥了示范作用、促进了区域平衡增长,7年共计新增水稻产量达447 399.4 kg,新增总产值达89.5万元。辐射带动当地水稻产量平均增产1 200~1 800 kg/hm2。该项目对指导保基乡水稻产区及周边类似气候水稻产区的实际生产和开展高产创建项目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万亩吨粮土综合配套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是贵州省科技厅1998年下达的"九五"农业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通过3年对旱地周年间套作物综合配套平衡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旱地周年间套作物大面积高产、超高产集成组装配套技术的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效果显著.3年2264.62hm2大面积周年超高产,平均周年粮食复合产量达到1173.7kg/667m2,其中2000~2001年为1360.3kg/667m2,面积经乘0.9保收系数和小麦、玉米、甘薯产量分别经乘0.7、0.65、0.55缩值系数处理后,保收面积2038.158hm2,平均周年粮食复合产量达到983.8kg/667m2,比项目区实施前3年新增单产282.6kg/667m2,增产40.3%,新增总产864.35万kg,新增总产值1303.6776万元,新增纯收益985.3874万元,新增投入产出比为1∶3.10.项目合同终止年(2000~2001年),粮食复合单产1100.4kg/667m2、新增单产399.2kg/667m2、新增粮食总产量406.8803万kg、新增总产值596.0443万元,均超项目合同指标.在项目实施中从耕作制度、良种筛选、施肥管理等主要方面,提出了一套旱地周年粮食产量持续稳定超1000kg/667m2的技术措施,筛选出适宜旱地周年间套作的5种种植模式及甘薯、玉米杂交新组合和土壤施肥诊断技术.研究结果对提高占贵州耕地面积68%的旱地粮食产量、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随鹏 《农学学报》2011,1(9):49-52
为更好探索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夏玉米施肥制度,实现夏玉米抗逆高产丰产。于2010年采用裂区设计,对施磷量及磷锌配施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施磷肥或磷锌配施促进夏玉米生长发育,增加干物质积累和次生根数,降低秃尖、改善穗部性状、提高抗病能,且配施效果优于单施磷肥。单施磷较对照增产幅度为7.70%~31.21%,配施增产15.99%~40.34%,磷锌配施较单施磷肥增产幅度达4.03%~8.73%。其中以施P2O5量在180 kg/hm2时配施15 kg/hm2硫酸锌,产量最高达9581.2 kg/hm2。经回归拟合,单施磷肥和磷锌配施的最佳施P2O5量分别为178.65 kg/hm2和203.49 kg/hm2,籽粒产量可达8823.0 kg/hm2和9499.61 kg/hm2。因此,在施氮基础上,配施磷或磷锌可促进夏玉米生长发育,实现高产抗逆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8.
杨随鹏 《农学学报》2011,1(11):49-52
为更好探索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夏玉米施肥制度,实现夏玉米抗逆高产丰产。采用裂区设计,对施磷量及磷锌配施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施磷肥或磷锌配施促进夏玉米生长发育,增加干物质积累和次生根数,降低秃尖、改善穗部性状、提高抗病能,且配施效果优于单施磷肥。单施磷较对照增产幅度为7.70%~31.21%,配施增产15.99%~40.34%,磷锌配施较单施磷肥增产幅度达4.03%~8.73%。其中以施P2O5量在180kg/hm2时配施15kg/hm2硫酸锌,产量最高达9581.2kg/hm2。经回归拟合,单施磷肥和磷锌配施的最佳施P2O5量分别为178.65kg/hm2和203.49kg/hm2,籽粒产量可达8823.0kg/hm2和9499.61kg/hm2。因此,在施氮基础上,配施磷或磷锌可促进夏玉米生长发育,实现高产抗逆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9.
隆平206玉米品种高产创建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农业部玉米整建制高产创建及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这一主线,对阜阳地区主推玉米品种隆平206进行高产创建应用技术研究,旨在为淮北玉米主产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技术理论依据和配套技术体系。通过3a来的高产创建应用技术研究、品种优化和最佳农艺方案研究以及对高产攻关示范方典型案例的资料分析,初步提出了隆平206大面积高产群体产量结构指标;探讨了隆平206种植密度及N、K优化等栽培技术方案:(1)隆平206产量大于9 750kg/hm2的技术方案:密度为71 250株/hm2,纯氮施用量为247.5kg/hm2,折合尿素540kg,K2SO4450kg/hm2;(2)隆平206产量大于10 725kg/hm2的技术方案:密度为74 655~82 155株/hm2,纯氮施用量为258~306kg/hm2,施钾量为261.3~315.9kg/hm2。系统总结了隆平206在该区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袁华琼 《农技服务》2011,28(5):587+645-587,645
通过在习水县进行的玉米新品种高产栽培试验,以了解玉米新品种的增产潜力。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下,贵单8号和黔804的平均产量较高,产量可达12 658.5 kg/hm2和12 397.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