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机械化栽培技术(简称玉米“大双覆”)是指将传统的两条65cm或60cm宽的小垄合并成一条130cm或120cm宽的大垄,在大垄上适当加密种植两行玉米,小行距40cm,大行距80cm或90cm的一种新型先进玉米种植栽培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农作物边际效应,提高光能及水肥利用率,增加积  相似文献   

2.
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是一项新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它主要以其充分发挥通风透光的边行效应及合理密植而获得高产。吉林省梨树县万发中学连续12年用人工方法进行了8hm2地的玉米大垄双行栽培,与当地常规小垄相比,一般增产为10~20%。但因人力栽培大垄劳动强度大,...  相似文献   

3.
玉米110cm大垄栽培是一种新的种植模式,与之配套的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十分重要的技术因素,本文通过对同一品种不同密度的试验研究,包括对生育进程、生长性状、产量及效益等的记录和测量,找到最合适的玉米110cm大垄种植密度,为指导玉米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机械化技术是农机与农艺结合综合高效增产技术,也称为玉米"Ⅱ1465"综合增产栽培模式.既:Ⅱ-垄上双行种植方式,1-大垄高台,垄宽110 cm,4-垄上双行的行距45 cm,6-垄间行距65 cm,5-平均行距55 cm.该栽培模式的优点:选择大垄高台种植,即抗旱又抗涝,同时又能增加地表土壤温度(较65~70 cm小垄增加0.4 ~0.8℃),利于根系生长和肥料的吸收利用,适宜密植,使植株分布的更加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栽培、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产增效技术。种植方式由原来传统的65cm或70cm垄作玉米,两垄变一垄,垄距为130cm或140cm,垄上种双行,大行距90cm或100cm,小行距  相似文献   

6.
玉米大垄双行机械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大垄双行机械化栽培技术是吉林省近几年大力推广的农机化栽培新技术。该技术是将传统的两条65cm或60cm宽的小垄合并成一条130cm或120cm宽的大垄,在大垄上适当加密播种两行玉米,小行距40cm左右、大行距80cm-90cm,增加种植株数。2002~2004年永吉县农机部门结合旱作农业项目进行了玉米大垄双行机械化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了该技术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寻找玉米创高产种植的新途径,使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增产增收,笔者在去年采取了玉米2:空和清种两种种植方式的产量对比试验。通过试验,使我们掌握了第一手的试验数据,而且发现了一种玉米高产种植模式,即2:空种植模式,此种模式很好的填补了玉米种植的单一种植,是一项种植方法的巨大突破,现将有关试验方法和调查结果做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8.
玉米大垄双行,就是把垄做成行距为120cm的畦,在畦上播种两行玉米,两行玉米的行距为40cm,这样就形成了小行距为40cm,大行距为80cm的大垄双行种植模式。该种植模式的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9.
玉米采用大垄双行栽培技术,可增加单位面积种植玉米的有效穗粒数,改善群体生长环境,可实现玉米栽培的稳产高产。本文在分析大垄可实现高产机理基础上,从种子选择与处理,选地、整地,科学施肥,播种方法,田间管理几个方面就玉米大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为今后本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落实提供技术和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在有限的耕地上,使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几年来,开鲁县农机部门在推广玉米机械精量播种的基础上,结合"吨粮田工程"建设,积极推广玉米高产栽培大小垄机械化技术,取得很好的效果。1技术简介1.1栽培方法在4m畦田或无埂大田内用ZBQ-6型气吸式播种中耕通用机种植6条垄,大垄垄距90cm,小垄垄距50cm,埂宽70cm,两条大垄作为中耕链轨道,每公顷设计株数为82500-90000株,在其它农艺措施和管理方法相同的条件下,实施机械化精量播种、中耕和追肥卫·2测产结果实行大小垄机械化技术种植的玉米,每么顷实际收获株数…  相似文献   

11.
玉米大垄密植种植是相对于传统小垄种植而言,就是把传统的65~67 cm的小垄改成宽度为110 cm的大垄,将原来在小垄上播1行玉米的种植方式,改为在大垄上播2行玉米,两行玉米间距40 cm,两条大垄间相邻苗带的间距是70 cm,株距缩小,从而实现扩垄增株,达到密植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M形垄覆膜垄作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在中原二作区马铃薯种植通常采用在圆弧形垄上进行地膜覆盖的种植方式.为此,提出了M形垄覆膜垄作栽培模式.理论论证分析并通过田间试验表明,该模式具有地温提升快、不易伤苗等优点.此外,该覆膜垄作模式亦可应用于所有采用覆膜垄作栽培模式的地区,包括玉米、花生和棉花的生产.  相似文献   

13.
小麦套种玉米间作马铃薯复播大白菜立体种植技术(二)1.种植方式(1)种植带设计。小麦、玉米、马铃薯和大白菜4种4收形式是:400厘米为一带,从边线60厘米处起弧形垄,垄高20~30厘米,垄底宽40厘米(见图1)。(2)种植顺序。①9月下旬,在240厘...  相似文献   

14.
东北黑土区覆膜种植对土壤水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黑土旱作区作物的水分有效性,探索地膜覆盖不同播种模式在该地区的适用性,于2011年在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节水灌溉实验基地进行试验,设置覆膜条件下垄台种植与垄沟种植2种栽培模式。以传统垄作为对照,研究地膜覆盖条件下2种种植模式对夏玉米田土壤水分、产量及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条件下垄台种植和垄沟种植处理均能显著改善该地区玉米出苗期-拔节期土壤水分,形成较好土壤墒情,为玉米增产提供有力保障。其中垄台种植优于垄沟种植,增产效果明显,分别较对照增产15.05%和11.75%,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6.33%和14.66%。因此,地膜覆盖条件下垄台种植模式在改善土壤水分效用的同时能显著增产增收,是东北黑土旱作区玉米的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5.
玉米双行垄作机械化生产技术是在垄距120cm的大垄上用机械双行栽培的全程。即垄上行间距为40cm,垄间行距为80cm,其生产全程都用机械来完成。这一新技术比常规等行距和人工生产有如下优点:  相似文献   

16.
杨志广 《农业机械》2012,(13):117-118
联合收割机挂接玉米割台,可直接收获玉米籽粒。高效、可靠的玉米割台是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重要保障。玉米割台的结构设计、传动设计、使用寿命与可靠性设计是质量保证的关键环节。玉米割台通过调整行距可以实现"小垄距"和"大垄距"不同栽培模式、不同种植行距的玉米的收获。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寻找玉米创高产种植的新途径,使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增产增收,笔者在去年采取了玉米2:空和清种两种种植方式的产量对比试验。通过试验,使我们掌握了第一手的试验数据,而且发现了一种玉米高产种植模式,即2:空种植模式,此种模式很好的填补了玉米种植的单一种植,是一项种植方法的巨大突破,现将有关试验方法和调查结果做如下报告。一、试验材料、地点玉米品种采用早熟耐密吉玉301为试验品种。地  相似文献   

18.
多熟制栽培中玉米春播技术要点镇江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朱克明,高金成丹徒县宝埝镇农技站戴锁兆,周敖苟,刘勤丰大力发展以春玉米为主体作物的“两旱一水”多熟制,是我市改革耕作制度,实现稳粮增效的新型栽培模式,也是当前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种植组合。生产试验示范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一、试验目的通过对玉米不同品种在同等栽培管理条件下种植试验比较,筛选出适宜丘陵旱地种植的高产栽培品种。二、试验材料与方法:1供试品种:(1)“郑单14”,(2)“科矮5号”,(3)“西玉3号”,(4)“高杂8号”。2试验设计与基本情况:本试验地点...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地上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栽培夏玉米与传统平作栽培相比,全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垄作均比传统平作大,最大差值为0.43,梯形垄作栽培的夏玉米叶面积指数高于V形垄,最大差值为0.23。地上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均高于传统平作,而梯形垄作种植模式优于V形垄作栽培的夏玉米,梯形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