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干旱冬季,通过对毛竹基地进行不同喷灌处理对比试验表明,水分对冬笋生长影响明显,主要通过影响冬笋的个体形状、个体单重和个体数量等几个方面上,影响着冬笋的质量和产量。在干旱冬季进行合理喷灌,能有效地增加冬笋产量,提高冬笋质量,从而提高竹林的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2.
灌溉方式对毛竹笋竹两用林生长和笋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6年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洋庄乡毛竹笋竹两用林设置喷灌组、滴灌组、常规毛竹林经营措施(对照组)处理,研究灌溉方式对毛竹笋竹两用林笋产量和毛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对毛竹笋竹两用林各项生长指标均具有显著影响,毛竹笋竹两用林冬笋数、春笋数、成竹数量、平均胸径、平均高度、立竹数均为滴灌组>喷灌组>对照组,各组之...  相似文献   

3.
水分是影响毛竹生长的主要因子之一。通过采取不同喷灌方式对毛竹春笋生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喷灌对春笋产量和数量的影响极显著,土壤湿度提高,春笋产量和数量也随着增加。在大年期秋冬季节天气干旱的条件下对毛竹林进行喷灌,可以大幅度提高竹林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4.
在毛竹林内安装喷灌装置,分析不同的土壤湿度对毛竹林冬笋生长的影响,结合市场的供需,探讨毛竹林喷灌装置的潜在经济效益。在冬季干旱年份,对竹林采取喷灌处理,能提高竹林单位面积冬笋产量,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毛竹冬笋生长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0株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和30条毛竹鞭跳鞭上的冬笋生长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母竹胸径大小与冬笋产量之间的相关性方程为y=63.815x-80.805,R~=0.0802,相关性不显著;②母竹年龄2a的冬笋产量显著高于6a的冬笋产量,t=2.409>t_((29)0.05)2.045,母竹年龄4a的冬笋产量也高于6a的冬笋产量t=2.508 3>t_((29)0.05)2.045,母竹年龄大小对笋产量有显著的影响;③毛竹竹鞭跳鞭上的冬笋数量,来鞭大于去鞭,来鞭上的冬笋占冬笋总产量的71.4%,冬笋生长的范围多数在距母竹100cm以内,占冬笋总产量的68%;④通过母竹找到竹鞭的冬笋,去鞭上的冬笋产量显著高于来鞭上的冬笋产量,来鞭冬笋产量仅占2.62%;⑤随着母竹年龄的增加,冬笋的着生点距离母竹越远,2年生的母竹其冬笋产量、冬笋根数长在100cm以内的达41%,长在200cm以上的只有24%,而6年生的母竹,其冬笋产量、冬笋根数长在100cm以内的仅有14%和18%,长在200cm以上的达46%和42%。  相似文献   

6.
毛竹冬笋中氮磷钾含量的动态变化与积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de Lehaie)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经济和生态竹种[1-6],其养分管理和丰产培育技术一直是重要研究内容[7-12];然而,由于毛竹大小年和异龄结构等特点,迄今丰产经营的毛竹林肥培仍多凭经验,施肥量和肥培重点对象不明确,极易造成养分流失、肥力降低和环境污染.为此,近年来作者及课题组成员从毛竹生长发育规律出发,系统研究了自冬笋到竹材成熟采伐整个生长(经营)期毛竹生长和养分积累规律.冬笋是毛竹的第一生长阶段[13],其生长和营养状况直接决定着来年林分产量和经济效益[14].  相似文献   

7.
不同年份降雨量对毛竹林冬笋生长与经营效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永安市上坪乡龙共村设立5个毛竹纯林样地,从2001—2005年连续5a观察不同年份晚秋、冬季降雨量对冬笋生产量、个体数量、形态发育以及经营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晚秋、冬季降雨量在70mm以下,冬笋的个体都较小,形态偏向鼠嘴型,产量低;晚秋、冬季降雨量大于200mm,冬笋的个体发育好,形态上鼠嘴型比例少,产量大。该研究可为改善竹林水分条件、人工喷灌装置的投资与提高经营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毛竹冬笋生产需求,从林地覆盖、水分调控、光照及养分调节节4个方面开展研究,分析不同技术措施对毛竹冬笋笋期及产量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覆盖是促进毛竹提前出笋、延长笋期和提高冬笋产量最好的措施。其中,又以添加鸡粪的覆盖处理产量最高。水分调控以穴施保水剂效果最好,养分调节以竹腔+竹篼施肥效果最好,光照调节则以立竹度1 800株·hm~(-2)产量最高,同时,不钩梢有利于提高冬笋产量。  相似文献   

9.
根据森林食品产地环境通用要求标准(LY/T1678-2006),对33个受重金属污染的毛竹林地土壤中镉(Cd)、铅(Pb)、锌(Zn)、铜(Cu)及其冬笋中镉(Cd)、铅(Pb)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生长在土壤重金属含量不同地块的毛竹冬笋样本进行了重金属含量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毛竹冬笋之间重金属含量的差异性F值均小于F0.05=3.3158,差异性不显著,未随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或者减少而减少,只有一定限度的影响。即使是生长在产地环境达到通用要求标准地上的毛竹,也还存在有15%~17%的冬笋超标。可见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对毛竹冬笋中重金属含量仅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决定毛竹冬笋中重金属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毛竹本身的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0.
为开展鞭笋高产技术研究,提高竹林总产值,对毛竹鞭笋与冬笋、春笋的笋芽萌发数量、竹笋个体质量和竹笋生长方向等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冬笋和春笋相比,鞭笋笋芽萌发数量少、笋个体质量小,竹鞭平均直径比立竹平均胸径小4倍,且被挖出利用的鞭笋只占鞭笋总量的40.3%。分析表明,单位面积鞭笋产量低于冬笋和春笋的原因是由毛竹自身的内在特性所致。为提高鞭笋产量,应及时采挖鞭笋,促使岔鞭多发,并适时施肥,促进支鞭萌发生长。  相似文献   

11.
毛竹笋期的营养动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不同时期毛竹笋的营养物质含量分析表明,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等的含量是未出土生长的冬笋高于出土生长的春笋;水分、纤维素含量是冬笋期较为稳定,春笋期逐渐增长,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昃笋高于冬笋。从毛竹笋营养含量及产量考虑,宜在2月中旬到3月中旬采收冬笋;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采收春笋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对毛竹笋用林覆盖前与覆盖后的冬笋产量、产值进行对比,通过连续4年的观测调查得出,毛竹覆盖对冬笋产量、平均株重和单株最重的提高有极显著效果,且覆盖第二年冬笋产量远远高于第一年,这与竹林结构调整有关;覆盖效果受当年气候条件影响明显;提倡逢单年实施覆盖,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于2015—2018年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洋庄乡对毛竹笋竹两用林分别采取垦复+除杂(处理A)、垦复+除杂+施肥(处理B)、垦复+除杂+施肥+灌溉(处理C)等不同经营措施组合管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措施组合对毛竹笋竹两用林笋产量和毛竹生长均具有显著影响,冬笋、春笋产量和产值,成竹数、胸径、高度、立竹数、立竹产值排名均为处理C处理B处理A。年总产值处理C比处理B高出7.3%,比处理A高出25.1%。说明灌溉、施肥是毛竹笋竹两用林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垦复+除杂+施肥+灌溉是毛竹笋竹两用林最佳的经营模式,施肥和灌溉加入常规经营组合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冬笋成竹     
毛竹,又称楠竹、江南竹等,属于散生茎竹类,全赖鞭根发笋,长成新竹。竹笋被人们区分为“冬笋”和“春笋”。冬笋因肉厚质软,滋味鲜美,营养丰富,过去很多毛竹产区多将冬笋挖出食用。对冬笋能否成竹,挖掘冬笋对毛竹生产影响如何?人们一直就有着几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冬笋养不成竹,不挖掉也是烂掉,冬笋越挖竹越壮;有的认为冬笋可以成竹,但成竹率低,成竹质量  相似文献   

15.
提早采挖鞭笋对毛竹林生产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2010年选择浙江省遂昌县养分充足、大小年明显的笋竹两用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纯林样地,进行3种处理:5月开始采挖鞭笋、7月开始采挖鞭笋和不挖鞭笋(对照),对竹笋产量、竹林结构和地下竹鞭生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月开始采挖比7月开始采挖的鞭笋平均产量增加了53.01%;3个处理的冬笋、春笋平均产量和毛竹林分结构均无显著差异;5月开始采挖比对照的竹鞭总长增加了15.56%,竹鞭平均节间长度增加了0.34 cm,平均鞭粗度增加了0.40 cm。试验证明,5月开始采挖鞭笋不影响冬笋、春笋产量,以及竹林丰产林分的结构以及地下竹鞭生长,反而会显著提高鞭笋产量,建议在鞭笋高产培育经营中推广应用该项技术。  相似文献   

16.
竹农话竹笋     
冬季,桂北竹农素有挖冬笋的习惯和经验,认为冬笋不能成竹。但也有人认为冬笋是春笋的前身,挖冬笋会直接影响来年春笋和新竹的产量。为此,笔者采访了灌阳县水车乡上泡村毛竹生产基地老农、区科技致富能手蒋为明同志。他从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方式对毛竹冬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年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选取了6个毛竹林样地,采取6种不同的施肥方式,研究其对毛竹冬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竹腔施肥比氮、磷、钾配比施肥对冬笋增产效果更明显,每公顷提升21%;竹腔施肥和氮、磷、钾配比施肥相结合的方式比单一竹腔施肥增产效果更加显著,每公顷提升近60%。9月份竹腔施肥比4月份竹腔施肥更有利于冬笋品质的保障;4月施氮、磷、钾配比施肥,9月竹腔施肥最有利于提高冬笋品质。冬笋产量与品质没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毛竹林节水灌溉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固定喷灌的形式探讨了毛竹林节水灌溉技术.经研究表明,喷灌对毛竹林竹笋的生长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对竹笋数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显著.不同的喷灌方式会形成不同的土壤湿度,采用喷灌2 d间隔2d一轮换的方式时竹笋数量、产量与平均单个竹笋重量等指标均表现最佳.土壤湿度越大,竹笋的个体发育质量越好,竹笋的数量和产量也越高.喷...  相似文献   

19.
将控制化肥用量,增施厩肥数量加盖稻草技术应用在毛竹营林生产中,并对增施厩肥和增施化肥后冬笋的食品质量进行检测.增施厩肥后冬笋度平均产量可增加159 kg/667m^2,产值增加2 041.5元,冬春笋每年可增加394 kg/667m^2,纯收入增加1311元;增施厩肥比增施化肥的冬笋食品质量中亚硝酸盐含量降低0.25mg/kg.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适宜毛竹冬笋、春笋生长的土壤紧实度,更好的指导生产实践,分析了浙江遂昌县61块标准地冬笋和春笋产量及其与土壤紧实度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当年冬笋和春笋产量与土壤紧实度之间相关关系不紧密;②每个土层只有当土壤紧实度处于中等区间(15 cm内,100~150 kg·cm~(-2)、16~30 cm,301~400 kg·cm~(-2)、31 cm,401~500 kg·cm~(-2))时,冬笋的生长最有利,(15 cm内, 100~150 kg·cm~(-2)、16~30 cm,301~400 kg·cm~(-2)、31 cm,300~400 kg·cm~(-2))时,春笋的生长最有利,其产量平均值最大,经济效益最好;③土壤紧实度500 kg·cm~(-2)的只占总样地数14.75%。因此,在毛竹低产林改造或培育高效丰产竹林时,应对毛竹林地土壤进行检测,紧实度处在中等区间的,可以取消林地深翻全垦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