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池塘养蟹,鲜蟹产量高,经济效益好,一般每亩年产量200公斤,纯收入可达到5000多元。现将放养技术介绍如下: 一是池塘条件:要求水源要充足,注排水方便,面积以1—2亩为宜,水深以1米左右为佳。池塘的坡度1:3以上为好,并用小青瓦片在池塘上垒成一个个可供河蟹栖息的蟹窝。池塘周围应设防逃墙,  相似文献   

2.
池塘河蟹高产养殖与油菜轮作技术 根据生态循环立体开发、种养互补的原则,利用时间差,采取池塘河蟹高产养殖与油菜轮作技术,比只养殖河蟹亩效益增加20%以上,其主要技术要点是: 一、池塘条件 池塘应选择靠近水源,水质无污染的区域。要求一个池塘面积以10~30亩为宜,水深1~1.5  相似文献   

3.
随着水产养殖面积和养殖总量不断扩大,单一生产某种水产品风险增大。近年来推广鱼虾蟹高效混养模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一般每亩产成鱼100kg、青虾10~15kg、河蟹40kg。 池塘条件要求面积5亩以上、100亩以下,水深1.5m左右,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无污染。每年冬季抽干池水,挖去  相似文献   

4.
春季池塘混养鱼类要想实现低成本高效,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要做到以下七项注意:1注意混养池塘面积春季鱼类混养池塘要大而深,一般每个池塘面积最好5亩以上,水深2m以上,才可考虑配套上、中、下层鱼类混养。面积1~2亩,水深1.5亩以下小而浅的池塘和饵料种类比较简单的池塘,以及新开挖的池塘,一般不宜混养。  相似文献   

5.
春季池塘混养鱼类要想实现低本高效,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一般要做到以下七项注意:1注意混养池塘面积。春季鱼类混养池塘要大而深,一般每个池塘面积最好5亩以上,水深2m以上,才可考虑配套上、中、下层鱼类混养。面积1~2亩,水深1.5m以下小而浅的池塘和饵料种类比较简单的池塘,以及新开挖的池塘,一般不宜混养。2注意突出主养鱼类。主养鱼类就是池塘混养中主要养殖的鱼类,也是实现养殖效益的关键鱼类。实行池塘混养不是混养的种类越多越好,而是要突出主养鱼类。一般混养1~3种,不宜太多。应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市场畅销、产量高、易饲养、效益好…  相似文献   

6.
罗氏沼虾(以下简称虾)是淡水虾中个体最大的一种。它生长快、食性广、抗病力强,且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名贵水产品。1976年引入广东、广西试养,现已成功地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市养殖,在四川、江苏、上海、山东等地区已成为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虾与鱼池塘混养,以虾为主,搭配适当鱼,既可充分利用水体,全面发挥池塘生产潜力,又可净化水质促进虾的生长。生产实践证明,虾、鱼池塘混养,一般亩产虾65~100公斤、鱼100~150公斤,投入产出比1∶2.2~3,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将虾与鱼池塘混养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合理稀放和搭配原种亲鱼 每0.067公顷(亩,下同)放养原种亲鱼量以150~200公斤为宜,搭配的比例可根据主养亲鱼池塘而定。  相似文献   

8.
(一)合理稀放和搭配原种亲鱼每 0.067公顷(亩,下同)放养原种亲鱼量以150~200公斤为宜,搭配的比例可根据主养亲鱼池塘而定.  相似文献   

9.
1注意混养池塘面积 春季鱼类混养池塘要大而深,一般每个池塘面积最好5亩以上,水深2m以上,才可考虑配套上、中、下层鱼类混养。面积1-2亩,水深1.5m以下小而浅的池塘和饵料种类比较简单的池塘,以及新开挖的池塘.一般不宜混养。  相似文献   

10.
信息服务     
<正> 江苏省鱼虾饵料研究简况 1985年江苏省水产养殖面积595万亩,其中淡水养殖面积51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63万吨。池塘精养鱼平均亩产200多公斤,对虾平均亩产近50公斤。1985年全省粮食、水产系统共生产鱼虾颗粒饲料8万多吨,池塘精养鱼虾有10%的水面使用了颗粒饵料。无锡市在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和饲料公司主持下与水产研究所、配合饲料厂协作,用自己研究的饲料配方,养殖草、鳊鱼等,平均亩净产1107,5~1195.35公斤,创全国池塘养鱼先进水平。每生长1公斤吃食鱼消耗蛋白质677克,达到国家攻  相似文献   

11.
生产实践表明,利用现有鱼池稍加改造后实行鱼鳖混养,可明显提高养殖效益。这是因为鱼、鳖混养能互相促进,双获高产。鳖的残饵和粪便内氮、磷、钾等含量较高,可起培肥水质的作用,为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链、鳙鱼和杂食的鲤、鲫、罗非鱼的快速生长提供饵料条件。而大量的鱼类粪便、水草沤肥和随之繁殖起来的细菌、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又给鳖的饵料螺、蚬的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使之迅速繁殖。这样便形成了鱼、鳖食物链相互促进的新的生态平衡。实践证明,鱼鳖混养一般每亩可净产鲜鱼800~1200公斤,净产鳖100~150公斤,若混养大规格鱼种和鳖种,产  相似文献   

12.
纤毛虫病是秋季河蟹徜徉发生的一种寄生虫病,病原体是由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类虫体寄生与河蟹体表、附肢、鳃部等部位所引起。多发生于秋季鱼蟹混养塘,幼蟹、成蟹都能感染。由于鱼蟹放养密度大、夏季头饵施肥过多,排泄无长期累积,换水次数少等原因,导致水过肥有机质含量过高,从而诱发次病。  相似文献   

13.
一、创造适合培育河蟹的池塘条件。池塘水源要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灌排水方便。土质最好为粘土。池塘面积不宜太小,太小水质不宜控制,最好不能小于3亩。池中要设有滩面,供河蟹在上面栖息觅食,占池塘面积的三分之一。池中还要移植一定数量的水生植物,为河蟹藏身避敌、蜕壳提供安静的环境,还可作为河蟹的  相似文献   

14.
2.鱼虾混养产量高 广东省新会市荷塘镇一养虾户,于1994年新开池塘4亩养殖罗氏沼虾,在养虾期间混养较多的鳙鱼净化水质,经过6个多月的养殖,共收获商品虾1527.5公斤,商品鱼650公斤,总收入6.2万元,纯收4万元。主要生产技术经验是: (1) 改善虾池养殖条件:养虾池按常规清池消毒,  相似文献   

15.
1996年初,金湖县承担了江苏省水产局下达的“池塘鱼鳖混养技术”重点示范区建设任务,经过一年的实施,1996年底通过了省水产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全面完成合同规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建成省级池塘鱼鳖混养技术示范区500亩。池塘鱼鳖混养是提高池塘渔业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现将此项技术要点作简要介绍。 1、池塘的改造与建设。示范区地点在涂沟镇水产养殖场,利用原有的养鱼池塘改建成鱼鳖混养池,每口池塘面积5~15亩,平均水深2米以上,池底淤泥深25厘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地有不少农民利用笼族式网箱进行河蟹养殖,获得成功。该网箱是制成笼格式,一只河蟹因于一个小笼内。其优点是河蟹因不可互相攀越、残杀,成活率高者可达90%~100%,一般可达80%,而且不用换水,管理容易,用工较少,起捕方便干净。每平方米可产商品蟹1.5~2.5公斤,蟹白肚青肢,无泥土腥味,商品性能好,具体技术如下: 一、网箱制作:根据所养河蟹的规格大小,选择网目1~2厘米的尼龙网片缝制成200~400平方厘米大的网格,高1~1.5米,每平方应有25~50个左右的格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陕西渭南不断改进养殖方式,积极探索鱼鳖混养技术。现将该市鱼鳖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条件池塘均东西走向,标准化程度高,面积一般10~12亩,集中连片,交通方便,渠系配套合理。池塘底质平坦,底泥20~30厘米,平均水深1.8米以上。其养殖设施有防逃设施、饲料台及增养机等。  相似文献   

18.
高密度养殖是青虾池塘养殖高产高效的重要技术措施。现结合如皋市生产实践,将每667平方米产青虾200公斤的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池塘选择 选择面积1000平方米,水深80~120厘米的池塘为宜。并要求水电供应方便,进排水口防逃、防敌害设施严密。一般采用双层密眼金属网护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适合黄土高原沟壑区金草鱼泉水池塘养殖模式,为金草鱼养殖提供借鉴依据,通过开展金草鱼与鲢鱼混养泉水池塘养殖和金草鱼与鲤鱼、鲢鱼混养泉水池塘养殖对比试验,对金草鱼泉水池塘两种养殖模式产量和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金草鱼与鲢鱼混养泉水池塘养殖比金草鱼与鲤鱼、鲢鱼混养泉水池塘养殖每公顷产鱼高出2682kg,每公顷纯收入高出30460.5元,经济效益可观,金草鱼与鲢鱼混养泉水池塘养殖模式更符合黄土高原沟壑区池塘养殖,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1994~1995年,我们在盐城市郊区进行了革胡子鲶成鱼推广养殖和单养的实用技术,主要用泔水喂鲶。养鲶泔水由动、植物残渣以及厨房的其他下脚料等复杂成分组成。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养殖户的大胆实践、精心饲养管理下,鲶鱼的养成率由25%左右提高到70%~80%,亩单产由200公斤上升到750公斤,最高产量的池塘一年养成鱼3~4季,并摸索出一套成功的泔水养鲶技术。 一、池塘要求和准备。泔水单养鲶的池塘以1~4亩为宜,面积不宜太大,太大易造成投饵不均,个体生长悬殊。池塘较为平坦,少淤泥,水质水源良好,蓄水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