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二点委夜蛾是邢台市2007年在玉米上发生的一种新虫害,主要以幼虫在6月下旬~7月上旬为害玉米幼苗,轻者造成玉米幼苗倾斜或倒伏,严重的造成幼苗枯死。近几年邢台市二点委夜蛾发生危害面积都在50万亩以上,虫田率10%~13%,虫株率3%~10%,重的达20%~30%,单株有幼虫2~5头,多者10头以上。  相似文献   

2.
武威市玉米红蜘蛛的发生情况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红蜘蛛是武威市玉米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日光温室的迅速发展、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变及高温干旱气候的影响,致使玉米红蜘蛛的为害日趋加重.1999年全市玉米红蜘蛛发生面积2.04万hm2,占玉米面积的73.7%,平均虫株率为64.1%,其中严重发生面积1.22万hm2,占玉米面积的43.8%,平均虫株率86.2%,造成玉米植株提前15~20 d早枯,千粒重下降20 g左右,产量损失1 150万kg,严重影响了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晋城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7.33万hm^2左右。丝黑穗病是为害玉米的主要病害,近两年在晋城市的部分县(市)发生较重.如2005年在高平市普遍发生.发生面积1.4万hm^2.占播种面积的60%以上.一般地块发病率在8%~10%,严重的高达30%以上,给玉米产量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4.
玉米螟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螟俗称箭杆虫,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同时还能危害高梁、谷子等作物。玉米是新民市的主栽作物之一,历年播种面积都在6.67万hm^2左右。轻发生率一般减产玉米8%-10%,重发生率可减产20%-30%以上。特别是2000年、2002年玉米螟在沈阳市属于大发生年,玉米平均受害株率高达900/0以上。仅此一项,沈阳市损失玉米5千万kg。由于玉米螟为害重,玉米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5.
水稻灰飞虱自1999年在我县局部稻区发生为害.近年来虫量逐年增加,其传毒引发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面积亦逐年加大,病情逐年加重。2004.年灰飞虱大暴发,虫量超历史。据调查.5月18日麦田灰飞虱亩虫量平均20.94万头;6月1~15日秧田灰飞虱系统田虫量维持在10~20万头,最高峰日达40万头;6月22~30日大田灰飞虱系统田百穴虫量60~380头,虫量是2003年相应同期的20~50倍。  相似文献   

6.
玉米苗枯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一种新型病害。近几年在山东省主要玉米产区不论在发病面积还是在为害程度上都有迅猛发展之势。该病发生一般的地块.造成玉米缺苗断垄,发病重的地块大量死苗,严重影响玉米产量。2010年山东省日照市夏播玉米发病面积达1.33余万hm2,轻者减产10%~15%。严重的减产幅度达20%以上,已成为当地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几年的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313.33万hm2左右,是河南省第二大粮食作物。玉米螟是玉米生产上重要的害虫,每年在河南省发生3代,累计发生面积在253.33万hm2次左右,是影响玉米生产、农民增收的重要虫害之一。  相似文献   

8.
临洮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境内海拔1732~3670m,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洮河流经全县,县域内水川区小气候湿润,是二代粘虫常发区,年发生面积3000hm^2左右。20世纪90年代为轻度发生,水川区冬小麦平均虫口密度0.5~17.8头/m^2,2000年以来,发生为害有所加重,经调查,2005—2007年水川区冬小麦平均虫口密度分别为26.6头/m^2、20.0头/m^2、49.0头/m^2,同时玉米受害也较严重。因此,在掌握影响二代粘虫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及时开展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螟是易县玉米生产上最主要的害虫,无论从发生程度上,还是发生面积上,近年都排在玉米虫害中的首位,尤其是易县平原乡镇和丘陵乡镇更为突出。此虫害每年发生面积都在0.4万hm2以上,严重地块损失率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玉米粗缩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玉米粗缩病在山东省淄博市局部地区偏重发生,个别地片重发生,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约12.2万hm^2,玉米粗缩病发生面积达到5.2万hm^2,占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的43%,其中发病株率10%~30%的面积有2920hm2,30%~60%的面积有833.3hm。,60%以上的面积有379.3hm^2,给本市玉米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其发生程度、绝产面积为历年罕见,部分基层干部和农民反映强烈,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笔者作为植保技术人员,工作在防治玉米粗缩病的一线。在向农民宣传培训指导的同时,对2008年玉米粗缩病局部重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今后防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惠农区脱水番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7年种植面积达到800hm2,占当年脱水蔬菜种植面积的30%。但由于2007年7月上、中旬番茄晚疫病大面积发生,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给当地农民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据调查,本地区脱水番茄晚疫病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左右,而2007年番茄晚疫病普遍发病,病田率达100%,发病株率在10.4%-100%,不少田块甚至绝收。因此,认真分析2007年当地脱水番茄晚疫病发生为害的原因,掌握该病害发生为害特点,探索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减轻为害,为今后指导脱水番茄田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12.
1999年我县棉花种植面积1.87万hm2,棉铃虫普遍发生为害,是我县历年来棉铃虫发生为害最严重的一年.据调查统计,各代次发生情况是:二代棉铃虫发生为害0.4万hm2,三代为害1.66万hm2,四代为害1.87万hm2,五代为害1.87万hm2,累计发生为害面积5.80万hm2.  相似文献   

13.
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系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是全国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常年耕地保有量405万亩,夏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220万亩。2011年在濮阳市首次发现二点委夜蛾为害夏玉米苗,此后该虫迅速蔓延。2013年该虫发生面积达16.3万亩,其为害有逐年扩大的趋势,造成了局部地区夏玉米苗严重缺苗断垄,阻碍了玉米增产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刘靖  卢广远 《河南农业》2013,(13):34-35
一、商丘市大豆胞囊线虫病的为害情况商丘市于2006年大豆胞囊线虫病上升为大豆的主要病虫害,大豆受害面积0.4万hm2。2007年发生面积达0.7万hm2;2008年发病较轻,2009年为害面积进一步扩大至1.3万hm2,2010年为害面积迅速扩大至1.5万hm2,受害严重豆田每667m2仅  相似文献   

15.
如皋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江北平原段,常年种植水稻5万hm2左右。褐稻虱是该地区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七(4)代常年发生面积1万hm2以下,百穴虫量平均100头左右,防治达标田块占10%以下,防治后稻谷损失300万kg左右;2005年发生面积达4.5万hm2,百穴虫量最高达8640头,平均达1200头,防治达标田  相似文献   

16.
斑须蝽为半翅目蝽科,别名细毛蝽、臭大姐,分布在全国各地。斑须蝽是黑龙江省近年来农业生产新发生的一种害虫,主要为害玉米、甜菜和马铃薯。2000年斑须蝽仅在黑龙江省个别市县造成危害,2001年发展到绥化、哈尔滨等20余个市县,发生面积约41.3万hm2,2002年以后该虫仍在部分地区造  相似文献   

17.
黄褐丽金龟子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丽金龟子(Anomala ecolete Falde rmann)是武威市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境内麦田发生的地下害虫,尤以古浪县永丰滩乡发生严重.据20世纪80年代初调查,发生严重时,为害面积占到当时播种面积的70%~80%,平均虫口23.1~16.0头/m2,小麦被害率为15%~35%,通过数年防治为害虽有所下降,但仍对小麦、玉米、马铃薯有影响.为此,近年我们对该虫的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屏南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鹫峰山脉中段,平均海拨800米,全县茶树面积2.8万亩.近年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为害有加重的趋势,全县常年发生面积达到2.65万亩,是茶树最主要的害虫。为此,笔者于2006-2007年以棠口乡鸳鸯溪茶场、泺头清水茶场、代溪顺达茶场、长桥镇半圳茶场、双溪镇红山茶场等屏南县主要茶场对该虫发生规律进行观察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其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山西省临猗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程度直接影响玉米的安全生产。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箭杆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为害性较大的世界性玉米害虫,在我国主要以亚洲玉米螟为害为主,常造成玉米品质下降和严重减产。玉米螟是本县玉米病虫害中发生面积最大、防治最难、为害损失最重的害虫,一般发生年份减产10%左右.严重发生年份减产30%以上,特别是近几年来玉米螟在本县的发生为害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惠安县1987年大面积推广玉米以来,每年种植面积(专种和间作,以间作为主)达5 300多hm2,对增加全县粮食产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玉米螟的发生为害给玉米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被害玉米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50%以上。为了有效地控制玉米螟发生为害,1989~2003年对玉米螟在惠安县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