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利用陆地棉与海岛棉进行杂交,在杂交后代较易分离筛选出大铃类型,但对F4以后继续分离筛选基本无效。利用不同大铃姊妹系杂交、或回(复)交后有一定改进效应,从姊妹系间杂交F1代可以获得大铃优势,且对其后代有一定影响。大铃类型的纤维较长、子指较大,但铃容重、衣分和衣指却偏低。  相似文献   

2.
棉铃纵横径与铃重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89~1992年连续4年用辐射和海陆种间杂交等途径获得的铃形各不相同的多种分离类型作为分析材料,挂牌调查棉铃的纵径、横径和铃重。由分析纵、横径二因素单相或交互作用与铃重间的相关性得知:纵、横径均对铃重有影响,但横径是对铃重影响最显著的因子;铃体积与铃重间的关系十分密切;铃形对铃重有一定影响,即铃形指数与铃重间呈负相关性。大铃育种和良种繁育中要注重选择横径粗、铃形指数小和铃体积大的类型。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5个具互补性状的同源四倍体品系进行正、反杂交,共获得10个杂交组合。杂种1代(F1代)与其亲本进行产、质量比较试验,测定其杂种优势。结果表明:产糖量、根产量、含糖率和抗褐斑病性状的杂种优势明显,其杂种优势由大到小依次为产糖量、根产量、含糖率和抗褐斑病性。  相似文献   

4.
显性无腺体品系和常规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显性无腺体陆地棉品系和4个常规棉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测定12个组合10个性状的竞争优势,并对杂种优势预测作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中,皮棉产量的竞争优势最大,平均为15.11%,超过15%的杂种棉审定标准,其次是单株结铃数,为10.56%,子棉产量为9.59%,纤维品质的优势较小,但都有所改善,亲本配合力的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组合F1性状的变异主要是受基因型控制的。杂种优势预测结果表明:杂种优势与杂交成铃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杂交铃铃重和双亲平均铃重的比率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杂交铃单铃子数和双亲平均单铃子数的比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由此可预测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5.
湖南棉花品种(系)铃病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016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机采棉品种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系及育种单位提供的新品系、抗病对照、感病对照共26个品种(系)为研究对象,调查各品种(系)铃病发生情况。聚类分析结果将26个供试材料分成了3类,第Ⅰ类为铃病发生较轻型,铃病发生率为2.9%~6.7%,平均为4.7%;第Ⅱ类为铃病发生中等型,铃病发生率为8.0%~14.4%,平均为11.2%;第Ⅲ类为铃病发生较重型,铃病发生率为16.7%。表明湖南省的品种(系)对铃病病原菌的抵抗力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在今后的品种选育中加强对铃病抗性好的棉花新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6.
35%螟铃净乳油防治棉田玉米螟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汝芹  吴春 《江西棉花》2001,23(4):21-22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5%螟铃净乳油对棉田玉米螟具有较好的控害减灾效果,分别在棉田玉米螟卵高峰和卵孵高峰期各用药一次,即能使玉米螟的虫口数量和为害数量均下降90%左右,使用50%螟铃净乳油防治棉田玉米螟的推荐剂量以每公顷900ml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7.
利用10年551个组合7个性状的调查资料估算了F1代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结果表明,F1组合间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有着较大的差异,变异系数较大。各性状间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也有较大差异,其中主穗粒重和千粒重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较高。正反交组合F1各性状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虽然有差异,但经t值测验差异不显著。共同亲本与不同亲本杂交,其F1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显然不一样,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但其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春小麦F1代优势表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0年551个组合7个性状的调查资料估算了F1代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结果表明,F1组合间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有着较大的差异,变异系数较大。各性状间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也有较大差异,其中主穗粒重和千粒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较高。  相似文献   

9.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杂种优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培矮64S等5个籼型两用不育系与明恢63等14个籼型或广亲和品种共配成60个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分析了各不育系杂种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5个两用不育系的杂种均具有明显的产量超亲优势和一定比例的产量竞争优势组合,其中以YS-1最高,其次为测64S和培矮64S;60个F1代组合中,具产量竞争优势的组合共9个,其中以安湘S×YR15、YS-1×湘香籼6号、培矮64S×YR10等5个组合的产量竞争优势最高。  相似文献   

10.
适宜的移栽密度、科学的肥料运筹是实现棉花超高产量重要的因素。里下河棉区大麦后移栽棉适宜的密度为4.5万株.hm^-2左右,最佳施肥水平337.5kg.hm^-2,N:P2O5:K2O为1:0.4:0.8,施肥水平、肥料配比及密度对单株果枝数影响较大,单位面积果枝数、总果节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密度大于。在施N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对单株果枝数影响较大,单面积果枝数、总果节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密度大小。在施N水平提高的情况下(>262.5kg.hm^-2),单株成铃数、铃重及产量随施钾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陆地棉石远321不同铃期种子后代的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喷花种子分别比后期和前期花种子出苗早3天和1天,出苗30天单苗鲜重高1.80g和1.13g,单苗干重高0.18g和0.13g,苗病发病率低12个和5个百分点,黄萎病的始发期和盛发期推迟15天左右,病指分别低10和5。在产量性状上,除衣分相当外,中喷花种子后代比后期和前期花种子后代单株成铃多6个和3个,单铃重分别高0.82g和0.39g,皮棉产量分别增产11.7%和23.5%,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1997-2000年用铃体积和铃重表示棉铃大小,研究其对棉铃主要性状的影响,认为:铃重大的类型铃体积为中等偏大、子指重、衣分较高、绒长和开裂壳径表现一般、开裂角度小、铃壳较簿。铃体积大的类型铃重大、纤维长、子指重、衣分中等偏低、开裂壳径大、开裂角度中等偏小、铃壳较厚。比较理想的棉铃体积为40-50cm^3、铃重为6g以上。  相似文献   

13.
利用珍汕97A等9个籼型不育系与测早2-3等5个籼型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同时分析了籼型杂交稻稻米营养品质性状中由种子、母体植株、细胞质三套遗传体系引起的多种杂种优势分量。结果证实种子杂种优势可以增加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指数、赖氨酸含量和赖氨酸指数等性状,而母体植株杂种优势则会降低蛋白质含量和提高赖氨酸指数。细胞质效应与能显著影响营养品质性状的表现,其中具有野败胞质的浙协2号A和梗型胞质的作5A  相似文献   

14.
通过1875kg/公顷(125公斤/亩)以上的超高产棉株成铃分布研究表明,超高产棉株成铃数多,成铃率高,在纵向上上部成铃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下同),在横向上周围三个果节成铃高且差异小,圆锥体成铃分布表现为高成铃圆锥体数目增多,各圆锥体成铃鼓明显提高。这说明了超高产成铃规律的核心是前期早发结铃早,中期稳长成铃多,后期不早衰增结上部桃,达到了“三桃”齐结。  相似文献   

15.
以穗重型,穗数型,大粒型,多小穗型,远缘型,不同生态型,中间型父本与重庆温光敏型核不育小麦C49S测配,对所配128个组合的杂种F1之产量性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杂种优势离要表现在千粒重,穗粒数,株穗数的提高上,另外C49s对降低F1株高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从各类型父本与C49s所配组合中都有可能筛选出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6.
用对应分析方法对大麦60个品种和15个F1代材料进行了分析,87%的F1代集中一个类中,大麦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每穗粒数大大增加,优势的第二个性状集中在有效分蘖和植株高度增加。  相似文献   

17.
棉花烂铃是一个由棉铃、菌源及环境等要素构成的灰色系统,在这个灰色系统中环境因素对系统中各结构要素起着激发或抑制的作用,本文对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排出其主次,并从中挑选出影响烂铃的主导因素,为建立烂铃流行的动态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两系杂交小麦产量性状优势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穗重型、穗数型、大粒型、多小穗型、远缘型、不同生态型,中间型的父本与重庆温光型核不育小麦C49S测配,对所配128个组合的杂种F1的产量性状进行初步分析,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千粒重、穗长的提高,另外,株穗数,穗粒数有较强的杂种优势。C49S对降低F1株高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各类型都有筛选出C49S强优势组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对选择的20个棉花高代材料畸形铃在棉株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对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畸形铃在下部节位较少,在中上部节位较多。畸形铃数不仅受节位的影响,还因品系而异,最多的达每株2.4个。畸形铃的衣分、衣指、籽指等产量性状均低于正常铃,铃重明显小于正常铃。  相似文献   

20.
利用珍汕97A等9个籼型不育系与测早2一2等5个籼型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同时分析了籼型杂交稻稻米营养品质性状中由种子、母体植株和细胞质三套遗传体系引起的多种杂种优势分量。结果证实种子杂种优势可以增加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指数、赖氨酸含量和赖氨酸指数等性状,而母体植株杂种优势则会降低蛋白质含量和提高赖氨酸指数。细胞质效应也能显著影响营养品质性状的表现,其中具有野败胞质的浙协2号A和粳型胞质的作5A具有较好的细胞质效应,在以改良营养品质性状为主要目的杂交稻育种中可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