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蟾蜍野生资源匮乏,再加上中药材蟾衣,蟾酥和食用蟾肉的大量需求.人工养殖蟾蜍已在南方多省盛行.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技术人员经过多年探索研究出了葡萄园养殖蟾蜍模式.  相似文献   

2.
蟾蜍是经济价值很高的食药类两栖爬行动物,它自脱的蟾衣与从耳后腺采集的蟾酥是名贵中药材,蟾肉滋补健身。随着野生资源匮乏,人工养殖势在必行。利用稻田养蟾,优势互补,可形成天然食物链的良性循环。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探索的稻田养蟾模式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据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阎两柄爬行动物研究所关注环保分析,南于化工污染的原因,野生蟾蜍的数量越来越少,蟾蜍的自然孵化率也降低了。在这“两降”的情况下,只有发动养殖来弥补,也就是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快马加鞭搞养殖,只有养殖数量上去了,野生蟾蜍资源才能改善。资料披露,蟾蜍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国内外厂家对蟾酥和蟾衣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人工繁殖蟾蜍前景光明,采集蟾衣蟾酥市场看好。  相似文献   

4.
有口难言     
施盛  于成 《农家科技》2010,(8):41-41
随着蟾蜍野生资源匮乏,再加上中药材蟾衣,蟾酥和食用蟾肉的大量需求。人工养殖蟾蜍已在南方多省盛行。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技术人员经过多年探索研究出了葡萄园养殖蟾蜍模式。其优点是利用园内的生态、饲料等条件,既经济又保持了生态平衡的双重效益。具体技术要领如下: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技术人员进行蟾衣服务,打开中国蟾衣网便知分晓。技术人员通过精心筛选养殖品种,开展技术咨询,打造蟾蜍药用领域,创造推广价值;知识丰富、内容详实。包括天然蟾蜍的保护与养殖、蟾衣与蟾酥的药用与采集、专利技术应用、蟾衣的回收与效益分析、蟾蜍养殖户信息交流、学习专利技术获取高质量蟾衣方法步骤等。技术人员通过致富能人的成功经验,向养殖户介绍,借鉴致富经验,同时解答养殖户技术难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养殖技术人员把握养殖概括如下。1投入低、效益高、管理省事、技术简单、劳动强度小,被列入国家“三有”(有益、有重要科研价值、有经济价值)2蟾蜍浑身是宝,最珍贵的提取物是蟾酥和蟾衣,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蟾头、蟾肝等均可人药,是一种经济价值相当高的药用动物。3捕获野生蟾蜍有悖生态平衡,人T繁殖蟾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技术人员发明的蟾衣采集器获取的蟾衣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实践证明,蟾衣采集器采集到的大量天然蟾衣质量好,医药部门利用价值高。为开发这一药材,研究所在继续做好回收蟾衣的同时,深入与医药部门合作,开发蟾衣制药,同时开发养殖蟾蜍让更多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在特种养殖行业中,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开创了先例。先后获得了捕蛇网专利、绿毛龟光帘培育法专利、天然蟾衣整理具专利、蟾蜍壳采集器专利、新型蟾蜍壳采集器专利、一种带分离机构的蟾衣采集器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农技师,养殖研究蟾蜍多年,经验丰富,效益可观。据介绍:蟾蜍俗名癞蛤蟆,过去在农村野生蟾蜍遍布都是,一只母蟾蜍每年可产卵3000到5000粒,经过人工饲养一年后,每只蟾蜍可达75克左右。人工养殖蟾蜍采集中药材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通过在稻田、水库、池塘、菜园,荒地等场地养殖蟾蜍,以蟾治虫,以虫养蟾,即降低养殖成本,又达到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可谓一举多得。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农技师采取收购蟾衣的方法,并且向出售蟾衣数量多的人进行奖补,推动养殖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据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技术人员介绍:用蟾衣采集器获取的蟾衣是一种名贵中药材;用蟾衣治疑难杂症,民间早已有之,自然蜕衣很难得到;因价格昂贵,所以人们只有通过蟾衣采集器采集到大量的天然蟾衣。为开发这一药材,研究所在继续做好回收蟾衣的同时,不断寻求与医药部门合作,开发蟾衣制药,养殖蟾蜍仍成为一大亮点。为此,更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根据多年的养殖蟾蜍和收购蟾衣的经验,研究人员认为获取大量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可根据国家商务部门发布的信息和国家统计部门的一些数据,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所长蒋张林,养殖蟾蜍(癞哈蟆)结出硕果,他不但为药材部门提供质量高的蟾衣,还无偿给科研单位,医院作研究和临床试验,取得了多项有关蟾衣脱衣技术,终于让"癞哈蟆"吃上了天鹅肉.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农技师,养殖研究蟾蜍多年,经验丰富,效益可观.据介绍:蟾蜍俗名癞蛤蟆,过去在农村野生蟾蜍遍布都是,一只母蟾蜍每年可产卵3000到5000粒,经过人工饲养一年后,每只蟾蜍可达75克左右.人工养殖蟾蜍采集中药材还保护了环境,通过在稻田、水库、池塘、菜园,荒地等场地养殖蟾蜍,以蟾治虫,以虫养蟾,即降低养殖成本,又达到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可谓一举多得.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农技师采取收购完整蟾衣、推广养殖方法,推动养殖向生态环保高效方面发展,达到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农技师,养殖研究蟾蜍多年,经验丰富,效益可观。据介绍:蟾蜍俗名癞蛤蟆,过去在农村野生蟾蜍遍布都是,一只母蟾蜍每年可产卵3000到5000粒,经过人工饲养一年后,每只蟾蜍可达75g左右。人工养殖蟾蜍采集中药材还保护了环境,通过在稻田、水库、池塘、菜园,荒地等场地养殖蟾蜍,以蟾治虫,以虫养蟾,即降低养殖成本,又达到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可谓一举多得。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农技师采取收购完整蟾衣、推广养殖方法,推动养殖向生态环保高效方面发展,达到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养殖龟、蝎、蟾过程中,根据多年采取蟾衣的经验,获取质量好的蟾衣约有六条。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农技师,养殖研究蟾蜍多年,经验丰富,效益可观。据介绍:蟾蜍俗名癞蛤蟆,过去在农村野生蟾蜍遍布都是,一只母蟾蜍每年可产卵3000到5000粒,经过人工饲养一年后,每只蟾蜍可达75克左右。人工养殖蟾蜍采集中药材还保护了环境,通过在稻田、水库、池塘、菜园,荒地等场地养殖蟾蜍,以蟾治虫,以虫养蟾,即降低养殖成本,又达到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可谓一举多得。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农技师采取收购完整蟾衣、推广养殖方法,推动养殖向生态环保高效方面发展,达到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研究养殖蟾蜍20年来,发明一种新型蟾蜍壳采集器,可使蟾蜍连续脱衣,一只蟾蜍一年可脱10至40张天然衣,整衣率高达98%,自行防逃,并免修补,且不用药刺激,不用人工守候,四季可产无污染蟾衣,开创了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技术人员发明的蟾衣采集器获取的蟾衣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实践证明,蟾衣采集器采集到的大量天然蟾衣质量好,医药部门利用价值高。为开发这一药材,研究所在继续做好回收蟾衣的同时,深入与医药部门合作,开发蟾衣制药,同时开发养殖蟾蜍让更多的人发了蟾衣财。研究所在开发合理利用蟾蜍中,还进行饲喂昆虫,利用灯光诱虫,节省了饲料,蟾蜍营养好,生长健壮,利于脱衣。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养殖龟、蝎、蟾过程中,根据多年采取蟾衣的经验,获取质量好的蟾衣约有六条。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已经研究出多个蟾衣采集器,不伤蟾蜍,环保又高效,其中带分离机构的无害式采集脱衣,完整率高,节省时间和人力,不用人工守候。研究所技术人员从事蟾蜍养殖多年,一直致力于采集器的研究,不久还会有新的研究成果。据悉,随着养殖蟾蜍业的发展,采集器作用和利用效果明显。具有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