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单 7167 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郑 642 为母本、郑 638 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2018-2019 年参加河南省金粮联合体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 年平均产量为 10329kg/hm2 ,比对照郑单 958 增产 6.3% ;2019 年参加河南省金粮联合体夏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 10485kg/hm2,比对照郑单 958 增产 6.1%。郑单 7167 于 2020 年 9 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 20200019,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性较强,适宜河南省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2.
中地88是以自育系M 3-11为母本,自选系D 2-7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2014—2015年参加西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15 943.5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57%;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10 395.0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13%;2016年参加西北春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4 982.0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65%;同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 151.1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15%。中地88对茎腐病、粗缩病、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等均有较高的抗性;籽粒品质达到普通玉米一等级国标、高淀粉玉米一等级国标、饲料用玉米二等级国标和青贮玉米一等级国标。中地88于2017年6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较强,适宜机械化籽粒直收,粮饲青贮兼用,适宜在西北春玉米区、东华北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及同一适宜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HN518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以自选系H133为母本、自选系H477为父本选育出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该品种2017-2018年开展区域试验,5个试点的平均产量为9977.2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0%;2019年的生产试验中,5个试点的平均产量为9621.7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4%。其主要特点是高产、优质、抗性好,适宜山西省玉米南部复播区种植。2020年9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玉20200029。  相似文献   

4.
玉米品种吉单669是以自选系吉D821为母本、自选系A00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2017-2018年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1421.8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3.7%;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1053.5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2.6%。该品种于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丰产性好,米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适宜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泊玉66是泊头市蔬宝种业有限公司以自交系M9954C为母本、自交系BA702为父本的玉米单交种,2021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抗病、抗倒、高产、广适等特点,2019-2020年参加河北环渤海联合体夏播玉米区域试验,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409.3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1%。2020年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242.0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9%。主要介绍了泊玉66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等内容,以期为品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克新26号”是以“克99品(39)”为母本、“克97-10-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1~2012年参加黑龙江省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8420.9kg/hm2,比对照品种“克新12号”平均增产35.8%;2013年参加黑龙江省马铃薯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2591.0kg/hm2,比对照品种“克新12号”平均增产48.8%。淀粉含量20.6%~25.57%,Vc含量9.77~13.64毫克/100克鲜薯,粗蛋白含量1.77%~2.32%。该品种于2014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淀粉含量高、高产稳产、抗病,适宜黑龙江省各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1品种来源丰黎99是浚县种子公司2000年用自选系7908作母本,以自选系209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早熟玉米单交种,母本7908来源为7922/488//6JK,父本209来源为昌7/P138。该品种已通过北京市玉米新品种审定(京审玉2006005),并推荐参加京、津、唐和东北早熟组国家区试。2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浚县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738.2kg,较对照郑单958增产12.3%;2003年继续试验亩产727.3kg,较对照郑单958增产7.8%。2004年参加北京夏播区试,汇总产量559.5kg,比对照唐抗5号增产13.1%;2005年继续试验,比对照唐抗5号增产30.9%,居试验第三位,两年平均…  相似文献   

8.
王明泉 《中国种业》2020,(10):97-98
龙单97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2013年以选育的杂交种,组合为HR11N4?HRKZ41。2017-2018年参加省区域试验,平均每hm2产量11529.7kg,比对照品种鑫鑫1号平均增产10.7%。2019年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每hm2产量10079.4kg,比对照品种益农玉10平均增产13.8%。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黑审玉 20200014。该品种籽粒品质优、抗病抗逆性强、高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马毅 《中国种业》2018,(11):83-84
摘要:新单61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于2010年以新美09与新01A3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2018年先后通过河南省审定和国家审定。2016-201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0112.25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14%。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786.0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86%。新单61的主要特点是株型紧凑,抗病性较强,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新单61在近几年的试验和示范过程中,表现很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性。  相似文献   

10.
高油高产高效大豆品种合丰50的创新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创新大豆品种和探讨育种技术,此研究采用回交育种方法,以合丰35为母本,与合交95-1101(合丰34×合丰35)为父本配制组合育成了合丰50号。该品种油分含量22.57%,蛋白质含量37.41%,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06.1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4.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60.8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7.4%;国家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355.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1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88.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6.3%,中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抗病毒病SMVⅠ号株系,2006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同时申报国家审定品种。结果表明,合丰50为既高油又高产、抗病、广适应性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龙育168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2008年用自交系M504作母本、自交系T418作父本杂交选育的玉米新品种。2013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10877.3kg,比对照品种兴垦3号增产12.0%;2014年续试,平均产量11910.9kg,比对照品种誉成1号增产9.6%。2015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11702.3kg,较对照誉成1号增产7.6%。2016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予以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16016。该品种具有高产、抗逆性强、生态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禾源15是以H05为母本、H06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杂交种。20052008年进行初级鉴定和品种多点试验示范;2009年预备试验平均产量10 489.5kg/hm2,比相邻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 505.5kg/hm2增产10.4%;2010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609.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8 872.5kg/hm2增产8.3%;2011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861.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 063.0kg/hm2增产8.8%;2012年河北省春播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225.5kg/hm2,比对照增产12.2%。2013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很好的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和稳产性,活秆成熟,品质优良,生育期1162008年进行初级鉴定和品种多点试验示范;2009年预备试验平均产量10 489.5kg/hm2,比相邻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 505.5kg/hm2增产10.4%;2010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609.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8 872.5kg/hm2增产8.3%;2011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861.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 063.0kg/hm2增产8.8%;2012年河北省春播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225.5kg/hm2,比对照增产12.2%。2013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很好的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和稳产性,活秆成熟,品质优良,生育期116118d,适宜在河北省春播早熟玉米种植区及有效积温≥2 300℃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付俊  贾特  武翠 《作物杂志》2013,29(6):151
中晚熟玉米新品种金华瑞T82是以M1为母本、M2为父本育成的玉米杂交种。辽宁省玉米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1058.0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1964.0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9%。该品种2012年底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主要特点为中矮秆、耐密植、米质优、适应性广、稳产性好,适合辽宁省北部、西部中晚熟玉米区及吉林省南部种植。……  相似文献   

14.
正该品种是双流县发兴农作物研究所用DM63A作母本与乐恢188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20号。产量表现2011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213kg/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3%;2012年续试,平均产量9 051kg/hm2,比Ⅱ优838增产5.6%;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132kg/hm2,比Ⅱ优838增产5.0%;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655kg/hm2,比Ⅱ优838增产5.1%。  相似文献   

15.
为了生产上提供鲜食可口、品质纯良的花生品种,以远杂9102辐射变异株为母本,以05-77为父本,经杂交后系统选育,育成优质鲜食型花生新品种,于2017年2月正式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审定品种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蜀花2号。2014-2015连续参加两年四川省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854.0 kg/hm2,比对照增产10.33%;籽仁平均产量3522.0 kg/hm2、比对照增产6.55%;2016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7个试点荚果产量6点增产、平均产量4248.3 kg/hm2,比对照增产10.26%。蜀花2号种子休眠性和抗倒性强、耐旱性较强,对叶斑病、锈病、网斑病及病毒病的抗性均较强,适宜于四川平原、山区及丘陵的非青枯病高发区。  相似文献   

16.
吉单95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晚熟玉米杂交种。2015—2016年吉林省玉米绿色通道晚熟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12 010.5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11.4%;2016年吉林省玉米绿色通道晚熟组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11 976.2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2%。该品种在各类试验中表现为优质、高产、抗病等特点,适宜在吉林省晚熟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7.
大豆新品种吉农27号是以荷引10为母本,以吉农8601-26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按系谱法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06~2007年参加北方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617.5 kg/hm2,比对照吉林30号增产6.2%;2008年参加北方春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06.5 kg/hm2,比对照吉林30号增产4.9%.粗蛋白含量为38.18%,粗脂肪含量为21.66%.该品种2009年6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8.
桂春豆111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泉豆937为母本,以桂早一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春大豆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广西第十三周期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59.35kg/hm2,比对照品种桂春1号增产2.5%;2020年参加广西第十三周期春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93.65kg/hm2,比对照品种桂春1号增产3.9%。2021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高油、抗倒伏、抗病、抗虫等特点,适合清种亦适合间套种,适宜在广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正>福宁薯14号是以福薯13号为母本集团杂交选育而成的兼用型甘薯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较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等特点。2011-2012年参加福建省区域试验,2年平均每hm2鲜薯产量55665.75kg,比对照增产28.38%;薯干产量12011.55kg,比对照增产11.29%;淀粉产量6910.95kg,比对照增产4.20%。该品种于2014年6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薯2014006。  相似文献   

20.
早熟玉米新品种广玉928是以A249为母本、K10为父本育成的玉米杂交种.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805.0kg/hm2,比对照品种白山7增产12.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402.6kg/hm2,比对照品种白山7增产12.1%.该品种2009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等,适合吉林省早熟区及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