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2 毫秒
1.
目前,随着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逐年变次,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难以保证。为了提高樟子松的造林质量,采取樟子松容器育苗后再移植造林成为提高樟子松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首选方法之一。近几年,我局普遍采用此项技术,樟子松造林的成活率及保存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以下将我局采用的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的一些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樟子松综合抗性强、生长速度快,是现阶段我国各地尤其是干旱地区造林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乔木类树种。本文介绍了樟子松的特征特性,从造林时间、造林地以及造林技术等方面分析了造林中影响樟子松成活率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成活率的措施,以期为樟子松造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在干旱的吉林省西部风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通过穴下栽植樟子松的试验,得出:樟子松当年造林成活率达到90.7%,第三年造林保存率达到85.2%,分别比常规造林(对照)提高73.7%、77.g%。  相似文献   

4.
樟子松是吉林长春地区常见的人工造林树种,林木生长较快、材质好、耐寒性强、适应性强,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为提升长春地区樟子松造林效果,本文介绍了樟子松的育苗与造林技术,以期为促进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樟子松是寒温带长青第一松,在塞罕坝林场广泛引种栽培。根据塞罕坝林场气候特点,从整地、造林、管理方面对塞罕坝林场樟子松造林技术进行了探析,以期为改善塞罕坝林场造林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宁夏白芨滩国家级自然区是荒漠类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结合该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以及樟子松的生物特性,从造林地选择、苗木选择、栽植方法、造林密度、后期管理等方面探讨樟子松抗旱造林的关键技术,旨在为防护林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赵欣宇 《吉林农业》2011,(5):265-265
文章收集了现有的关于樟子松研究的进展,对樟子松的造林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对提高樟子松造林成活率的措施进行了总结,并且对樟子松人工林营林技术进行了探讨,即对种子的生产、密度的管理、林分的更新以及其他的措施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对于今后樟子松营林方面有可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结合樟子松的生物学特性,从造林整地、苗木选择与处理、造林时间与方法、樟子松栽植方法及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樟子松造林技术,为广大造林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是绥德县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樟子松造林成活率及其后的生长,不仅取决于造林地立地条件、造林技术等因素,健康、健壮的容器苗也是提高造林质量的关键。该文全面介绍了绥德县樟子松容器育苗主要技术,以期为樟子松绿化苗木基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樟子松纯林地力衰退及虫害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根据毛乌素沙地特点开展樟子松、紫穗槐混交造林技术研究,通过混交林与纯林的比较,分析樟子松与紫穗槐混交的造林效果。结果表明:与正常生长的樟子松相比,受害植株的生长量和生长势均极显著下降;与纯林相比,混交可以显著地提高樟子松的生长量和造林存活率;樟子松与紫穗槐混交具有明显的杀虫和驱虫效果,从而降低了虫害带来的不良后果;混交促进了群落环境的形成,其主要表现是群落郁闭度、物种丰富度以及枯落物和沙结皮积累明显高于樟子松纯林。  相似文献   

11.
为遏制赤峰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通过地膜覆盖、套袋、施用根宝和生根粉(ABT)、营养袋、培抗旱堆和冬季覆土盖苗等多种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造林配套技术措施,初步建立了长短结合、以林促牧、以生态效益为主的生态经济模式。采用传统的抗旱造林技术,并应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组装配套、试验筛选,使樟子松造林成活率提高36%,探索出提高樟子松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裸土造林技术应用较为广泛。本文所介绍的是樟子松覆膜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樟子松覆膜造林比樟子松裸土造林,其成活率提高16%、地径生长率高20%,苗高生长率高25.3%,而且投资少,见效快,具有抗旱、保墒、增温等作用,可提前郁(?)成林。  相似文献   

13.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抗旱造林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榆林沙区为试验研究区, 应用抗旱造林配套技术,在不同立地类型上营造樟子松示范林,对其成效进行分析.研究了深栽、容器大苗、GGR粉灌根、覆膜抗旱措施对樟子松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的影响,提出毛乌素沙地樟子松造林的关键技术,解决了沙区樟子松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樟子松是改善沙化地区常用的造林树种,拥有耐贫瘠、抗旱、抗寒的特点。但是由于樟子松的种植环境差,樟子松幼苗的抵抗力较低,因此树苗的成活率也比较低。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樟子松树苗的成活率。本文将主要研究樟子松的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以及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是沙地造林优良树种,由于在神木县采种困难、调运费用大、出苗率和造林成活率低等因素,樟子松造林成效相对较慢。近几年经过大田育苗试验,通过营养袋育苗和滴灌等措施,苗圃出苗率、造林成活率均得到很大提高,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总结了神木县营养袋樟子松育苗与沙地造林技术,包括整地做床、种子处理、营养土配制与安装喷灌、播种与苗期管理、沙地造林等内容,以期为神木县樟子松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同整地方式对樟子松造林成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大通县典型干旱阳坡,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进行樟子松造林成效对比试验.总结出不同整地方式对樟子松造林成效的影响,从而探索出能提高樟子松造林成效的干旱阳坡造林整地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7.
樟子松具备耐干旱、耐严寒、耐瘠薄,以及根系的可塑性大、穿透力强等优点,加上樟子松生长快、生长量较高、材质好,所以其用途较广,已成为防护林工程建设的重要树种之一。樟子松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方面的作用,也比较显著。本文主要分析樟子松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的内容,并重点探讨田间大苗培育和移植造林两种技术要点,同时对松苗立枯、落叶松毛虫、松纵坑切梢小蠹虫等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从而加快更新造林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浅析樟子松沙地育苗与荒漠造林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耐寒耐旱耐瘠薄,生态适应性强,在陕北人工固沙区成活率较高,根据樟子松的生长特性,结合陕北沙漠化的环境状况,提出了樟子松的沙地苗圃育苗、荒沙荒漠造林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魏浩玥 《新农业》2023,(7):26-27
樟子松作为良好的造林树种之一,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和耐寒性,因此,它能够在十分干旱和寒冷的环境下得以生存,除了对环境要求较小以外,樟子松种植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起到固土固沙的作用。因此,经常被用于速生林或者防护林。樟子松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可以为实际樟子松的种植和生长提供借鉴。本文主要对塞罕坝林场中的樟子松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简要叙述,希望为樟子松种植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以及林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榆林沙区原有防风固沙林主要以落叶乔木、灌木、半灌木等植物类型为主,防风固沙效益低下。引进常绿针叶树种樟子松,进行低效防风固沙林更新改造,提高防护效益。通过造林试验认为,樟子松造林成效的高低,核心是造林地土壤有效水分含量的多少,水分条件好,造林成效就好,反之则差;不同植被类型造林地樟子松造林成活率不同,按植被类型排列高低次序为无植被覆盖裸沙地>沙柳林地>紫穗槐林地>杨树林地>柠条林地>花棒与踏郎林地>沙蒿林地;樟子松造林成活率随着造林地植被覆盖率的增大而降低;对于造林地植被生长发育期而言,幼林和过熟林地的樟子松造林成活率比成熟林地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